一种起重电机前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2743发布日期:2020-05-20 03:0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电机前端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设计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起重电机前端盖。



背景技术:

电机一般包括端盖、壳体及一端位于壳体内的转轴,起重电机由于其体积较大,重量较高,通常采用现场安装的方式布置在施工现场。

现有的起重电机在现场布置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吊机将前端盖吊起,并将前端盖上的螺纹孔与壳体上的螺纹孔对齐后,通过螺栓或螺钉将前端盖与壳体固定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其中电机的前端盖重量很大,在吊装过程中不易将前端盖上的螺纹孔与壳体上的螺纹孔对齐,使起重电机的现场组装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现场安装的的起重电机前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起重电机前端盖,包括电机壳和前端盖,所述前端盖朝向电机壳的一端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为圆环形且导向块朝向远离前端盖轴线方向的侧面上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由远离电机壳向靠近电机壳的方向朝向轴线方向倾斜,所述导向块靠近电机壳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凸块,所述凸块沿导向块周向布满导向块的端面,所述凸块朝向电机壳方向的端面面积小于与导向块连接端面的面积,所述凸块沿前端盖周向方向的侧面为平面,所述电机壳前端端面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块及凸块形成的整体形状相适配,所述前端盖上开设有数量与凸块数量相同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数量与第一螺纹孔相同的第二螺纹孔,当所述前端盖与电机壳扣合时,若干所述第一螺纹孔分别与各个第二螺纹孔相匹配,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轴线均与前端盖轴线平行,且所述第一螺纹孔贯穿前端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起重电机进行现场吊装时,首先将前端盖通过吊机悬吊至靠近电机壳前端,使前端盖的导向块朝向电机方向,而后通过机械装置沿前端盖轴线方向推动前端盖,使前端盖向电机壳方向靠拢,当导向块上的凸块侧面与导向槽抵触时,由于其侧面相对于前端盖为斜面,故各个斜面将前端盖受到的轴向推力分解成沿前端盖周向切线的力,使前端盖自动旋转并使各个凸块进入导向槽中与之对应的凹槽中,进而使前端盖与电机壳扣合,此时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分别对齐,使工作人员易于通过螺栓将前端盖与电机壳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壳朝向前端盖的端面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前端盖上穿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贯穿前端盖且一端伸入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通过机械装置将前端盖与电机壳扣合后,将复数根定位柱插入定位孔中,并将机械装置及吊机等撤离组装现场,通过定位孔代替吊机等装置承受端盖重量,为工作人员对电机进行进一步的安装操作节约了空间,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定位柱远离电机的一端固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拆卸电机时,为定位柱增加了着力点,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把手将定位柱取出,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当螺栓旋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并与第二螺纹孔的孔底抵触时,螺栓头沉入所述第一螺纹孔中,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位于螺栓远离基壳的一侧设有胶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胶塞封闭第一螺纹孔,使第一螺纹孔内的螺栓与外界隔离,减少了由于螺栓与外界空气或水分频繁接触造成螺栓生锈而不易安装或拆卸的可能性,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前端盖上开设有散热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前端盖上设置散热孔,使其中电机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沿设置在前端盖的散热孔散出,同时提升了电机内空气的流动性,便于空气流动带走热量,进而提高了起重电机的散热能力,减少了热量在电机内累积造成危险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端盖上位于散热孔处设有遮水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遮水盖减少雨雪天气时,雨水露天环境下工作的起重电机散热孔造成电机内部短路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端盖上设有若干加强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肋,提升了前端盖的结构强度,减少了前端盖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可能性,从而使前端盖便于运输,提升了装置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端盖上沿轴线对称设置有若干吊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吊耳,便于工作人员现场组装电机时,将前端盖起吊,而减少了另外在前端盖上寻找吊点,造成层该处结构承力损坏的可能性,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导向块和凸块与导向槽配合,使在组装过程中只需将前端盖轴向压紧即可自动旋转至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对齐,加快了施工速度;

2.通过设置胶塞,使螺栓与外界隔离,提升了螺栓的防锈能力,减少了螺栓生锈对拆卸及安装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起重电机前端盖及电机壳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前端盖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电机壳端面及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电机壳;11、导向槽;12、第二螺纹孔;13、定位孔;2、前端盖;21、导向块;211、斜面;22、凸块;23、第一螺纹孔;231、胶塞;24、把手;25、散热孔;251、遮水盖;26、加强肋;27、吊耳;3、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起重电机前端盖,包括电机壳1和前端盖2,前端盖2靠近电机壳1的一端设有环形的导向块21,导向块21朝向前端盖2周向外侧的侧壁为斜面211且沿靠近前端盖2方向逐渐远离轴线倾斜,导向块21朝向电机壳1方向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凸块22,且若干凸块22分布满导向块21朝向电机壳1一端端面,凸块22与导向块21周向轮廓相同,且凸块22沿导向块21向电机壳1方向横截面逐渐变小,并且凸块22朝向电机壳1的一端形成棱边即横截面积为0。电机壳1的侧壁朝向前端盖2的一端开设有与导向块21及凸块22形成整体形状相适配的导向槽11,前端盖2上开设有数量与凸块22数量相等的第一螺纹孔23,若干第一螺纹孔23轴线与前端盖2轴线平行且分别贯穿凸块22朝向电机壳1方向的棱边(如图4);

参照图5和图6,导向槽11的槽底开设有数量与第一螺纹孔23相同第二螺纹孔12,当前端盖2扣合在电机壳1上且凸块22分别与导向槽11槽底抵触时,第二螺纹孔12分别与第一螺纹孔23相对。对起重电机的实际组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将前端盖2通过吊机等器械悬吊至电机壳1前端,并使前端盖2设有导向块21的一端朝向电机壳1,然后通过载有推板的工程小车沿前端盖2的周向推动前端盖2,使前端盖2朝向电机壳1方向运动,当导向块21的斜边与导向槽11的槽壁发生抵触时,导向槽11的周向槽壁对前端盖2产生与工程小车周向推力方向相反的反力及朝向电机壳1轴线的反力,将前端盖2自动推向电机壳1轴线方向,使前端盖2的轴线与电机壳1轴线重合;

参照图3和图5,当凸块22与导向槽11槽壁抵触时,导向槽11的槽壁对凸块22产生的与工程小车推力方向相反的反力及沿前端盖2切线延伸的反力,其中沿前端盖2切线延伸的反力时前端盖2沿其轴线旋转,从而使凸块22对齐并插入导向槽11中与凸块22相适配的凹槽中,进而使第一螺纹孔23与第二螺纹孔12对齐,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螺栓连接前端盖2和电机壳1对其中电机进行安装,并加快了施工速度。

参照图1和图2,电机壳1朝向分前端面的一端开设有数量与凸块22相等的定位孔13,定位孔13沿电机壳1端面周向均匀分布,前端盖2上贯穿有复数个定位柱3,定位柱3远离电机壳1的一端设有把手24,当前端盖2与电机壳1扣合后,定位柱3一端伸入定位孔13中。工作人员使用工程小车将前端盖2与电机壳1推紧后,将定位柱3从前端盖2外穿入定位孔13中,从而代替吊机和工程小车对前端盖2进行简易定位,便于工作人员将吊机和公车小车撤离为螺栓连接等后续工作让出空间,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

参照图1和图2,螺栓伸入第二螺纹孔12的一端与第二螺纹孔12的孔底抵触时,螺栓头位于第一螺纹孔23内部,且第一螺纹孔23位于螺栓远离电机壳1的方向上设有胶塞231,通过胶塞231将螺栓与外界隔离,减少螺栓与外界空气和水接触使其生锈影响使用的可能性,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

参照图1和图2,前端盖2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25,散热孔25处的前端盖2外端面上设有遮水盖251。提升起重电机的散热性能同时减少露天工作环境下工作时雨水进入电机内部的可能性。前端盖2远离电机壳1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由轴线向周向侧壁延伸的加强肋26,用以加强端盖强度,提升前端盖2承力能力。前端盖2周向侧壁上设有便于吊装的吊耳27,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及可靠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