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推拉式抽屉的合闸联锁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6451发布日期:2020-06-09 20:57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推拉式抽屉的合闸联锁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推拉式抽屉的合闸联锁单元。



背景技术:

低压抽出式开关成套设备应用广泛,其核心部件为装有电器元件(各个电器元件可连接形成辅助电路和强电路)的抽屉单元。

用于抽屉单元推进拉出和位置锁定的推进联锁机构主要分为手摇式和手拉式两大类。现行手拉式推进联锁机构自身不具有对抽屉锁定单元进行联动锁定或解锁的功能,也不具有合闸分闸功能,即抽屉单元的合闸联锁和推进联锁两部分相对独立,需要分步安装,容易出现错装的现象,给开关成套设备的装配造成一定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推拉式抽屉的合闸联锁单元,结构简单,可与推进联锁机构集成为一体式结构,简化了安装步骤,避免了错装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推拉式抽屉的合闸联锁单元,用于安装在所述抽屉内推进联锁机构的安装基板上,并用于在开关进行合闸或分闸的同时将所述安装基板上的抽屉锁定单元锁定或解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闸联锁单元包括安装板、合闸联动结构、闭锁板和联锁板;

所述安装板竖直安装在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合闸联动结构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后端面,其一端与所述闭锁板活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闭锁板在所述安装板上做竖向往复直线运动,以实现所述抽屉的二次锁定;所述联锁板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前端面,一端与所述闭锁板活动连接,用于在所述闭锁板的驱动下进行摆动,以实现对所述抽屉锁定单元的锁定或解锁。

进一步,所述联锁板的一端设有导向孔,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抽屉锁定单元相适配的插接部;

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竖向导向孔,一连接件滑装在所述联锁板的所述导向孔内,且一端穿出所述竖向导向孔与所述闭锁板固定连接,以实现所述联锁板与所述闭锁板的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钉或台阶铆钉,所述闭锁板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螺钉或所述台阶铆钉相适配的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合闸联动结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圆柱形本体,所述圆柱形本体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闭锁板的折弯部上设有长圆形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长圆形孔配合,以实现所述合闸联动结构与所述闭锁板的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圆柱形本体伸出所述安装板的前端面的一端设有轴向延伸的插孔。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避让口,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折弯固定部,所述折弯固定部和所述安装基板对应位置处均设有固定安装孔和用于避让所述闭锁板的避让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用于推拉式抽屉的合闸联锁单元,用于安装在抽屉内推进联锁机构的安装基板上,合闸联锁单元包括安装板、合闸联动结构、闭锁板和联锁板;安装板竖直安装在安装基板上;合闸联动结构转动安装在安装板的后端面,其一端与闭锁板活动连接,用于驱动闭锁板在安装板上做竖向往复直线运动,以实现抽屉的二次锁定(首次锁定由推进联锁机构上的抽屉锁定单元实现);联锁板转动安装在安装板的前端面,一端与闭锁板活动连接,用于在闭锁板的驱动下进行摆动,以实现对抽屉锁定单元的锁定或解锁。

本实用新型合闸联锁单元借助安装基板与推进联锁机构(抽屉锁定单元)建立连接,集成在一起形成“推进合闸联锁机构”,不仅简化了安装步骤,避免了错装的现象;还赋予推进联锁机构在开关进行合闸、分闸的同时对抽屉锁定单元的进行锁定或解锁的功能;确保了抽屉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与推进联锁机构集成为一体式结构,以简化安装步骤,避免错装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合闸联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合闸联锁单元与抽屉锁定单元的配合状态图;

图5是安装合闸联锁单元的推进合闸联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结构分解图;

图中,1-安装基板,11-横板部,111-避让孔,112-固定安装孔,12-竖板部,2-抽屉锁定单元,21-推进板,211-定位插孔,3-位置显示单元,4-位置辅助接点单元,5-合闸联锁单元,51-安装板,511-竖向导向孔,512-避让口,513-折弯固定部,514-固定安装孔,515-避让孔,516-固定螺钉,52-合闸联动结构,521-圆柱形本体,522-安装部,523-限位柱,53-闭锁板,531-折弯部,532-长圆形孔,533-螺纹孔,54-联锁板,541-插接部,542-导向孔,55-连接螺钉,6-配合锁定显示触发单元,7-防护盖,b-转动安装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横向”、纵向”、“竖向”、“前”、“后”等描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安装使用状态下方位及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由图1至图4共同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用于推拉式抽屉的合闸联锁单元5包括安装板51、合闸联动结构52、闭锁板53和联锁板54。其中,安装板51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抽屉锁定单元2中推进板21的避让口512,安装板51的底部设置有折弯固定部513,折弯固定部513和安装基板1对应位置处均设有固定安装孔514、112和用于避让闭锁板53的避让孔515、111。其中,安装板521利用折弯固定部5213竖直安装在安装基板1的横板部11上。

其中,合闸联动结构52转动安装在安装板51的后端面,其一端与闭锁板53活动连接,用于驱动闭锁板53在安装板51的后端面上做竖向往复直线运动,以实现抽屉的二次锁定;联锁板54转动安装在安装板51的前端面,一端设有插接部541,另一端与闭锁板53活动连接,用于在闭锁板53(闭锁板53做竖向往复直线运动的同时)的驱动下在安装板51的前端面以转动安装位置b为中心进行摆动;以实现开关(断路器)在合闸或分闸的同时将抽屉锁定单元2锁定或解锁。

整个过程是将合闸联动结构52的转动转换成闭锁板53的直线运动,再转换为联锁板54的摆动。具体实现结构:

其中,合闸联动结构52包括转动安装在安装板51上的圆柱形本体521,圆柱形本体521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安装部522(形成偏心结构),安装部522上设有限位柱523,闭锁板53的折弯部531上设有与限位柱523相适配的长圆形孔532,限位柱5223和长圆形孔532配合以实现合闸联动结构52与闭锁板53的活动连接。合闸联动结构52转动转换成闭锁板53的竖向往复运动。

联锁板54的一端设有导向孔542。安装板51上设有竖向导向孔511,一连接件(本实施例为连接螺钉55,也可以是台阶铆钉)滑装在导向孔542内,且一端穿出竖向导向孔511与闭锁板53固定连接(闭锁板53的安装孔为螺纹孔533;当采用台阶铆钉时,闭锁板53的安装孔为光孔),以实现联锁板54与闭锁板53的活动连接。闭锁板53的竖向往复运动转换为联锁板54以转动安装位置b为中心的摆动。

合闸联锁单元5借助安装基板1与推进联锁机构(抽屉锁定单元2)建立连接,集成在一起形成“推进合闸联锁机构”。集成后的推进合闸联锁机构包括安装基板1以及设置于安装基板1下方柜体框架上的配合锁定显示触发单元6,安装基板1上设置有抽屉锁定单元2、位置显示单元3、位置辅助接点单元4和合闸联锁单元5。安装基板1上还设有用于防护抽屉锁定单元2和位置显示单元3的防护盖7。合闸联锁单元5的安装板51通过固定螺钉516与防护盖7的前侧部固定连接。抽屉推进过程中,抽屉锁定单元2在配合锁定显示触发单元6的配合下实现抽屉在不同位置状态下的锁定或解锁。与此同时,位置显示单元3在配合锁定显示触发单元6的配合下显示抽屉的不同位置状态。与此同时,位置辅助接点单元4在配合锁定显示触发单元6的配合下触发与不同位置状态相对应的辅助接点;合闸联锁单元5用于在锁定/解锁抽屉时,进行相应的联动合闸/分闸,合闸联锁单元5与用于实现合闸的开关(断路器)连接,断路器的设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做赘述。

下面仅对合闸联锁单元5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利用抽屉锁定单元2锁定抽屉后,手动转动合闸联动结构52,竖向运动的闭锁板53带动联锁板54以转动安装位置b为中心进行摆动,其插接部541插入抽屉锁定单元2中推进板21的定位插孔211时,将抽屉锁定单元2锁定,同时闭锁板53向下运动,借助避让孔515、111插入托接抽屉的柜体框架中,实现抽屉的二次锁定(继抽屉锁定单元2对抽屉的一次锁定后),手动转动合闸联动结构52的同时进行联动合闸(断路器闭合,断路器与合闸联动结构52存在机械连接关系,具体连接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所熟知的,在此不做赘述);解锁抽屉前,反向手动转动合闸联动结构52,插接部541从定位插孔211脱出,解除对抽屉锁定单元2的锁定,同时闭锁板53向上运动,借助避让孔515、111从托接抽屉的柜体框架中脱出,以便于抽屉锁定单元2对抽屉进行解锁。即,合闸后,抽屉锁定单元2被定位锁定同时断路器闭合,此时无法再操作推进板21,即无法解锁抽屉,有效防止了误操作,确保了人身安全;解锁前,需要转动合闸联动结构52,解除抽屉锁定单元2的定位锁定同时将断路器断开。

综上,本实用新型合闸联锁单元借助安装基板与推进联锁机构(抽屉锁定单元)建立连接,集成在一起形成“推进合闸联锁机构”,不仅简化了安装步骤,避免了错装的现象;还赋予推进联锁机构在开关进行合闸、分闸的同时对抽屉锁定单元的进行锁定或解锁的功能;确保了抽屉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