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行走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1872发布日期:2020-10-09 18:4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导线行走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辅助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每户居民用电均需要电力系统提供,而用户与发电部门之间需要架设输电线路,相应就会有许许多多辛勤的电力检修、维修等人员对线路架设、检修、维修等工作。由于输电线路是置于高空中,并且线路较长,在每组架设塔之间的线路检修维护都是由人员在线路上行走来完成,这样维修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就提到日程。现有的维修检修线路人员一般有几种形式自制走线管、导线间隔棒、高压屏蔽服等是必不可少的装备。目前上塔的作业人员使用的安全保护为一根两米的短腰绳和一根八米长的后备保护绳,在出现意外坠落情况下,长时间在线路上作业的人员,很难再有体力自行依靠臂力通过保护绳返回到线路上方。这种情况在极端天气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失足坠落,虽然人员可以被保护绳吊住,但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救援的情况下,恶劣天气给作业人员带来的伤害是由很大隐患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现有高空输电线路的特征,以高空线路为滑道,对电力系统的作业人员人身进行有效保护的导线行走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内杆前端对应的套有内涨紧套,内杆前端带着内涨紧套插装在外杆内,在内杆和外杆两端外侧均套装有握把调整机构,并且在内杆和外杆两端的端部均通过阻尼减震系统安装有端部夹线机构;在内杆和外杆上分别安装有安全带限位器,在外杆的内端外套装有录像设备支架;

端部夹线机构:外支杆一端固定在内侧的外护板上,外护板为两个,在两个外护板之间安装有轴杆,轴杆外通过一号滚珠安装有轴套,轴套外通过支架安装有内凹的滚动轮,在外侧的外护板上固定安装有套筒,l形托杆的立杆插在套筒内,在l形托杆的横板上安装有上表面为凹形的下夹线托,下夹线托的凹形和滚动轮的内凹相互对应成为电线通过槽;在套筒外侧安装有带沟槽的挂钩,在沟槽上侧有弹性限反活舌;在外侧的外护板顶端安装有导轮,拉线一端绕过导轮并穿过套筒安装在l形托杆的立杆顶端,另一端穿过拉线导套安装在制动手柄前端;在支架上对应l形托杆开口一侧安装有护板;

握把调整机构:外支杆另一端固定在弧形滑套上,弧形滑套通过二号滚珠套装在球头上,弧形滑套有摆动余量豁口,支杆一端穿过摆动余量豁口固定在球头上,另一端固定在内杆端部;套箍通过三号滚珠套装在内杆上,在套箍上通过立杆安装有拉线导套,拉线导套内部安装有导向轮,拉线中部搭在导向轮上,制动手柄安装拉线一侧通过转轴安装在拉线导套后侧;在套箍前端的内杆上通过螺纹套装有握把锁止夹,在握把锁止夹对应套箍一侧安装有锁舌,在握把锁止夹与套箍之间的内杆上固定套装有导向板,在导向板上对应锁舌开有导向槽,对应锁舌的套箍的侧面开有锁止槽;在握把锁止夹外安装有手动搬把;

安全带限位器:在制动手柄后端安装有安全绳,安全绳穿过导向环的另一端安装有安全带连接环;导向环护板固定安装在内杆上,在两个导向环护板之间的内杆上通过四号滚珠安装有导向环轴套,导向环安装在导向环轴套上;

录像设备支架:在外杆上套装有录像设备支座,在录像设备支座上安装有录像设备卡夹;

阻尼减震系统是在中部轨道杆两侧通过导轨形式安装有左侧阻尼架和右侧阻尼架,在中部轨道杆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杆,两个固定支杆分别伸入左侧阻尼架和右侧阻尼架内部,并且在左侧阻尼架和右侧阻尼架对应各自对应的固定支杆处开有上下滑槽,在固定支杆与左侧阻尼架或右侧阻尼架的上下内壁上分别固定有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适当、准确的直击当前输电专业面临的作业困难问题,操作便捷,有效解决了输电线路高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不会产生人员坠落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端部夹线机构(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握把调整机构(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安全带限位器(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ⅲ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阻尼减震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内杆2前端对应的套有内涨紧套6,内杆2前端带着内涨紧套6插装在外杆3内,内杆2和外杆3的设计是为了方便调整左右之间的距离,由于本实用新型需要在两根输电线路上搭接,但输电线路的距离不是固定的,虽然按标准相差不大,但也多少有些变化,所以,为了对应每条输电线路均可以使用,就设计此结构,在两端分别与输电线路搭接完后,旋动内杆2,通过内杆2将内涨紧套6膨胀,当内涨紧套6膨胀后,就会将内杆2和外杆3相互紧固,反向旋转内杆2则可以将内杆2和外杆3互相松开。内杆2、内涨紧套6和外杆3的连接方式类似于登山杖内锁器的方式。

在内杆2和外杆3两端外侧均套装有握把调整机构b,并且在内杆2和外杆3两端的端部均通过阻尼减震系统1安装有端部夹线机构a;在内杆2和外杆3上分别安装有安全带限位器c,在外杆3的内端外套装有录像设备支架d;本实用新型在内杆2和外杆3上的对应位置均安装有握把调整机构b、阻尼减震系统1、安全带限位器c、端部夹线机构a。

由于握把调整机构b、阻尼减震系统1、安全带限位器c、端部夹线机构a的两套结构相同,所以,以下是以安装在内杆2上的结构进行说明其详细结构。

端部夹线机构a:端部夹线机构a置于本实用新型的最外端,是与输电线路直接接触的机构。外支杆a13一端固定在内侧的外护板a14上,外支杆a13仅仅是一个连接端部夹线机构a与阻尼减震系统1的杆。

外护板a14为两个,在两个外护板a14之间安装有轴杆a17,轴杆a17外通过一号滚珠a12安装有轴套a16,轴套a16通过一号滚珠a12在轴杆a17上转动,为了对轴套与轴杆间隙与一号滚珠的保护,外护板的外径设置大于轴套外径,这样轴套的转动基本在两个外护板之间。

轴套a16外通过支架a10安装有内凹的滚动轮a11,由于输电线路外形基本类似于圆形,所以,滚动轮a11的这个内凹成半弧形,这个弧形与输电线路的圆形对应匹配。在外侧的外护板a14上固定安装有套筒a02,l形托杆a06的立杆插在套筒a02内,并且l形托杆a06可以在套筒a02内上下移动,在l形托杆a06的横板上安装有上表面为凹形的下夹线托a07,这个凹形也与输电线路的圆形对应匹配,下夹线托a07的凹形和滚动轮a11的内凹相互对应成为电线通过槽a08,这样就可以通过下夹线托a07和滚动轮a11将输电线路相对的夹持。

在套筒a02外侧安装有带沟槽a05的挂钩a03,在沟槽a05上侧有弹性限反活舌a04,这部分的结构是一个辅助机构,由于检修人员在工作时会携带许多工具,现有的一般都放置在身体上,无形中增加了身体的重量,而且由于高空作业时不再检修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所以,取用时基本都是靠感觉取出和放回,这样在取用或放回时极易滑脱,因此本申请在本实用新型的外侧设置一个挂置工具袋的挂钩,在取用工具时,均是在检修人员的视线范围内进行,增加了安全性。弹性限反活舌a04的设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在弹性限反活舌a04与挂钩a03安装部位,增加一个回位弹片或者弹簧等,当挂置工具袋时,将弹性限反活舌a04压下,工具袋置入沟槽a05后,弹性限反活舌a04在弹片或者弹簧等的作用下回位,并搭在沟槽a05的外沿上,并且弹性限反活舌a04不会反向拨动,当需要将工具袋取下时,必须手动按压弹性限反活舌a04,取出工具袋后,压弹性限反活舌a04也会回位。

在外侧的外护板a14顶端安装有导轮a01,拉线a15一端绕过导轮a01并穿过套筒a02安装在l形托杆a06的立杆顶端,另一端穿过拉线导套b06安装在制动手柄b09前端;在支架a10上对应l形托杆a06开口一侧安装有护板a09;这套机构是一个提拉l形托杆a06的机构,导轮a01是一个滑轮机构,方便拉线a15的运动。

握把调整机构b:握把调整机构b是一个联动机构,拉线a15和安全绳4分别安装在制动手柄b09两端,制动手柄b09是一个手动机构。

外支杆a13另一端固定在弧形滑套b04上,弧形滑套b04通过二号滚珠b05套装在球头b03上,弧形滑套b04有摆动余量豁口b02,支杆b01一端穿过摆动余量豁口b02固定在球头b03上,另一端固定在内杆2端部,这部分是端部夹线机构a与内杆2的连接机构,由于弧形滑套b04与球头b03有活动余量,所以,端部夹线机构a与内杆2之间不是相对固定的连接,可以根据摆动余量豁口b02的余量限定范围进行活动。这个余量设置不是很大,用于调整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两条输电线路的平行等问题。

套箍b11通过三号滚珠b12套装在内杆2上,在套箍b11上通过立杆b10安装有拉线导套b06,拉线导套b06内部安装有导向轮b07,拉线a15中部搭在导向轮b07上,制动手柄b09安装拉线a15一侧通过转轴b08安装在拉线导套b06后侧,套箍b11可以在拉线a15和安全绳4允许的限定范围内沿着内杆2外径自由的转动,这样在可以方便在本实用新型安装前调整制动手柄b09的最佳位置。

在套箍b11前端的内杆2上通过螺纹套装有握把锁止夹b14,在握把锁止夹b14对应套箍b11一侧安装有锁舌b16,在握把锁止夹b14与套箍b11之间的内杆2上固定套装有导向板b15,在导向板b15上对应锁舌b16开有导向槽,对应锁舌b16的套箍b11的侧面开有锁止槽;在握把锁止夹b14外安装有手动搬把b13;这套机构是用于锁止套箍b11的,在调整完制动手柄b09的最佳位置后,通过这个锁止机构限制套箍b11的旋转,基本相当于固定在内杆2上,即不会滑动,也不会转动。

安全带限位器c:在制动手柄b09后端安装有安全绳4,安全绳4穿过导向环c04的另一端安装有安全带连接环5;导向环护板c03固定安装在内杆2上,在两个导向环护板c03之间的内杆2上通过四号滚珠c02安装有导向环轴套c01,导向环c04安装在导向环轴套c01上;这个机构仅仅是增加一道防护。安全绳4可以直接绑缚与检修人员的身体上,也可以绑缚在现有的检修人员身体安全绳上,但本申请的安全绳4始终通过导向环c04限位,并且通过导向环轴套c01的转动调整到最佳状态。

录像设备支架d:在外杆3上套装有录像设备支座d02,在录像设备支座d02上安装有录像设备卡夹d01;录像设备是电力检修人员的必备的常规工具,现有的人员一般都是用手拿着,当需要数据或者影像时,在袋里拿出,不需要时再放置袋中,使用时极其不方便,而本实用新型在整体机构上增加了一个可以放置录像设备的支架(录像设备支架d),可以方便检修人员随时掌握数据或者影像。

阻尼减震系统1是在中部轨道杆102两侧通过导轨形式安装有左侧阻尼架101和右侧阻尼架103,在中部轨道杆102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杆105,两个固定支杆105分别伸入左侧阻尼架101和右侧阻尼架103内部,并且在左侧阻尼架101和右侧阻尼架103对应各自对应的固定支杆105处开有上下滑槽,在固定支杆105与左侧阻尼架101或右侧阻尼架103的上下内壁上分别固定有复位弹簧106。由于两个塔之间的输电线路距离较长,所以,在上面行走时,输电线路会产生颤动,而本申请的阻尼减震系统1就是消除此颤动而设置的。当颤动通过端部夹线机构a接收后,传导至左侧阻尼架101,此时,左侧阻尼架101会以滑轨为导向相对于中部轨道杆102上下移动,其内部的弹簧将颤动吸收,这样就将部分颤动吸收掉,即使有部分颤动传导至中部轨道杆102右侧,就会通过右侧阻尼架103以同样的方式减颤,通过左侧阻尼架101和右侧阻尼架103的减颤功能,这样就可以做到将全部或者大部分输电线路的颤动消耗掉,不会传导至内杆2和外杆3上,这样在检修人员握住内杆2和外杆3就不会因为颤动而产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先在地面将现有的安全防护绳穿戴在身上,然后带着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灯上塔顶输电线路处,首先将内杆2带着内涨紧套6插入外杆3内,然后将两端的护板a09拨开,并将输电线路置于滚动轮a11与下夹线托a07之间,然后关闭护板a09并锁紧,此时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可以挂在两条输电线路上,但不牢靠,再根据两条输电线路的距离调整内杆2插入外杆3内的距离,调整好后,旋动内杆2将内涨紧套6涨起,并紧固在外杆3内,此时内杆2与外杆3成为一个整体的一根杆。然后调整制动手柄b09的位置,根据检修人员的喜好调整好后,拨动手动搬把b13,同时握把锁止夹b14按照螺纹形态转动,并逐渐向套箍b11靠拢,同时推着锁舌b16逐渐插入套箍b11侧面的锁孔内,锁舌b16和锁孔的数量可根据情况设置,当然越多越安全,锁舌b16达到锁止位置并将套箍b11锁紧后,通过锁止夹b14外侧的紧固螺栓紧固住锁止夹b14,防止其滑扣。再将制动手柄b09后侧的安全绳4穿过导向环c04并扣在穿戴好的安全防护绳上。此时大体连接部分连接完成,然后检修人员用手握紧制动手柄b09,拉着拉线a15同时提拉l形托杆a06,使输电线路被夹持在滚动轮a11与下夹线托a07之间,但此夹持不能太紧,只要保证输电线路不脱出滚动轮a11与下夹线托a07之间即可,然后再调整安全绳4尾端的挂环5与安全防护绳上的位置,达到检修人员最佳位置即可。在安全防护绳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挂置挂环5的钩,是用于检修人员的胖瘦程度来使用。这些都调整好后,检修人员在推着内杆2和外杆3向前行走时,检修人员一直保持着安全绳4绷直,并拉着制动手柄b09,这样,也就保持着滚动轮a11与下夹线托a07夹持着输电线路不会脱出。而在前方的录像设备支架d上放置的检测录像设备就会对数据、影像进行采集输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