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风电用35kV可分离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1366发布日期:2020-09-18 12:5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风电用35kV可分离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缆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海上风电用35kv可分离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代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与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这一重要矛盾的不断加剧,可再生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世界关注。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高效清洁新能源日益受到重视,而海上风电具有陆上风电所不具备的优势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海上风电作为新兴技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成熟。

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风电风能资源的能量效益比陆地风电场高,还具有不占土地资源、风速高、沙尘少、电量大、运行稳定、粉尘零排放等优势,同时风电机组的磨损大大减少,使用寿命延长,适合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体量巨大、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场升压通常采用二级升压方式,即风电机输出电压690v经箱变升压至35kv后,分别通过海底电缆汇流至110kv或220kv升压站,最终通过110kv或220kv线路接入电网。

海上风电经常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复杂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理位置和困难的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运行和维护成本过高。为了适应海上风电运行环境,要求电缆附件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环境适应性等,普通民用及陆上风电用电缆附件的性能不能满足海上风电运行要求。

海上风电用电缆附件现在均为进口法国、德国产品,没有国产产品,且安装过程中对安装尺寸控制极其严格,即使是极小的偏差都会对附件的安装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安装技术入门门槛高对于海上风电的电缆附件安装带来较大困扰。

为满足海上风电市场发展需要,本发明开发出一种适应海上风电运行环境的35kv可分离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用35kv可分离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上风电用35kv可分离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内设有t型拔头绝缘层、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设有连接螺栓、绝缘堵头,所述连接螺栓连接于所述绝缘堵头,所述绝缘堵头的一侧设有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端部的端盖;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设有端子,所述端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连接螺栓,所述端子的另一端内部安装有电缆导体,所述电缆导体外部设有电缆绝缘层,所述电缆绝缘层与所述连接器本体之间还设有应力控制管;所述应力控制管与所述电缆绝缘层、所述t型拔头绝缘层预制为一体。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应力控制管为非线性电阻管-应力复合管。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下端部设有自固化防水绝缘密封胶,所述自固化防水绝缘密封胶的外部设有热缩密封管,所述热缩密封管延伸至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外壁。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热缩密封管的外部还设有地线密封套,接地线沿所述地线密封套穿出。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非线性电阻管-应力复合管采用硅橡胶为主材。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还设有配合所述连接螺栓使用的螺母和垫片,所述连接螺栓、螺母和垫片的材料为消磁不锈钢。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堵头的材质为环氧树脂+铜;所述端盖的材质为半导电液态硅橡胶。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热缩密封管、地线密封套的材质为无卤阻燃聚烯烃;所述自固化防水密封胶的材质为用聚烯烃+硅橡胶。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的表面镀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的海上风电用35kv可分离连接器中的应力控制管与电缆绝缘层、t型拔头绝缘层预制为一体,采用一体化技术,减少了可分离器的界面,降低了发生事故概率的50%。

(2)本发明中的海上风电用35kv可分离连接器中的应力控制管为非线性电阻管-应力管复合管,能够均匀控制电场,降低场强集中对电缆及电缆附件的影响。

(3)本发明中的海上风电用35kv可分离连接器中的应力控制部分长度远远大于应力锥式,能够避免应力位移产生的尺寸错误,减少后期运行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海上风电用35kv可分离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为:1、连接螺栓,2、绝缘堵头,3、端盖,4、端子,5、电缆导体,6、t型拔头绝缘层,7、电缆绝缘层,8、非线性电阻管-应力复合管,9、热缩密封管,10、自固化防水绝缘密封胶,11、地线密封管,12、接地线,13、第一收容空间,14、第二收容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附图1,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用35kv可分离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连接器本体内设有t型拔头绝缘层6、第一收容空间13和第二收容空间14。

具体地,第一收容空间13内设有连接螺栓1、绝缘堵头2,连接螺栓1连接于绝缘堵头2,绝缘堵头2的一侧设有安装于连接器本体端部的端盖3,绝缘堵头2的材质为环氧树脂+铜;端盖3的材质为半导电液态硅橡胶;第一收容空间13内还设有配合连接螺栓1使用的螺母和垫片,优先地,连接螺栓1、螺母和垫片的材料为消磁不锈钢。

本实施例中,第二收容空间14内设有端子4,端子4的表面镀银,端子4的一端连接第一收容空间13内的连接螺栓1,端子4的另一端内部安装有电缆导体5,电缆导体外部设有电缆绝缘层7,电缆绝缘层7与连接器本体之间还设有应力控制管,其中,应力控制管为非线性电阻管-应力复合管8,非线性电阻管-应力复合管8采用硅橡胶为主材,非线性电阻管-应力复合管8能够均匀控制电场,降低场强集中对电缆及电缆附件的影响。采用应力管+非线性电阻材料复合管8作为应力控制管时,沿电缆主绝缘表面的电位分布变化更为平缓,由于电位曲线的斜率是电场强度的轴向分量,能够有效地均匀可分离连接器主绝缘表面处的电场轴向分布。

当电场强度增加时,电阻值急剧下降有利于感应电荷的顺利导出,当电场强度降低时,电阻值增加起到绝缘保护作用;在同一时间里,应力管+非线性电阻材料复合管8发挥电容分压作用,有效降低电缆主绝缘场强集中。

需要指出的是,应力控制管与电缆绝缘层7、t型拔头绝缘层6预制为一体。采用一体化技术,减少了可分离器的界面,有效地降低可分离器主绝缘表面与空气分界处的电场强度和轴向场强,减少沿可分离连接器表面发生局部放电的可能,降低了发生事故概率的50%。

现有技术中,当套管与应力锥分体安装时(先安装应力锥、后安装套管),已经安装到位的应力锥受到套管和应力锥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应力锥会随着套管一起移动,这个移动是不可控的、移动距离是不可测量的,应力锥平直部分长度只有30mm,应力锥的任何移动都会减少平直部分长度,对可分离器的安装质量带来不确定性。而本实施例中,应力控制管与电缆绝缘层7、t型拔头绝缘层6预制为一体,安装是同时进行不存在先后顺序的,避免了后安装套管导致先安装的应力锥随之一起移动的现象,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应力管长度为200mm,安装尺寸的裕度远大于传统的应力锥式的可分离器。

此外,连接器本体的下端部设有自固化防水绝缘密封胶10,自固化防水绝缘密封胶10的外部设有热缩密封管9,热缩密封管9延伸至连接器本体的外壁;热缩密封管9的外部还设有地线密封套11,接地线12沿地线密封套11穿出。具体地,连接器本体为t型插拔头,t型插拔头与电缆交界处采用自固化防水密封胶10填充,热缩密封管9安装在t型插拔头与电缆连接界面处;地线密封套11安装在热缩密封管9与电缆的连接处,并将地线12从专用出口伸出;值得一提的是,热缩密封管9、地线密封套11的材质为无卤阻燃聚烯烃;自固化防水密封胶10,的材质为用聚烯烃+硅橡胶。使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能够长期工作在高盐雾、高湿度环境中,对电缆附件的电性能、机械性能、耐候性、耐盐雾、耐潮湿、耐久性、可维修性等特性带来巨大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