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4502发布日期:2021-01-24 05:08阅读:74来源:国知局
直流电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电机。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直流电机包括机壳、收容于机壳的定子基于定子配合的转子。所述定子包括永磁体,其通过胶水及卡簧固定在机壳上。为将永磁体与机壳稳固粘结,所述胶水需按照特定比例预先调配,再涂覆在永磁体与机壳粘结的表面。因胶水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涂覆及粘结过程中,易导致各处分布不均匀,如此,容易造成机壳内各处内径尺寸偏差,间接影响电机性能的稳定;同时,胶水通过挤压和流动,极易残留在机壳不与永磁体粘结的其它部位,影响其他元件的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机,包括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永磁体及位于所述机壳相对两端的前端盖及后端盖,所述永磁体上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前端盖上朝向所述后端盖突伸有第一抵顶部及第一限位部,所述后端盖上朝向所述前端盖突伸有第二抵顶部,所述第一抵顶部及第二抵顶部分别抵顶所述永磁体的相对两端,从而使所述永磁体轴向固定,所述第一限位部收容于所述定位槽中且其边缘抵顶定位槽的边缘,从而使所述永磁体径向固定。
[000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顶部及第二抵顶部正对设置。
[000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盖包括一环状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抵顶部为自所述第一连接部边缘突伸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片体,其顶端抵顶所述永磁体的端部。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自所述第一连接部突伸片体,其突伸长度超过所第一抵顶部的长度。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数量为二,所述二第一限位部间隔设置,所述永磁体上形成有二间隔的定位槽,所述二第一限位部分别收容于对应的定位槽中。
[0008]
进一步地,所述二第一限位部对称设置。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顶部朝向所述永磁体的顶端突伸有预压柱,用于弹性抵顶所述永磁体。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盖包括一环状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抵顶部为自所述第二连接部边缘突伸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片体,所述预压柱设置在每一片体的顶端。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数量为二,所述二第二限位部间隔设置,所述永磁体上形成有二间隔的定位槽,所述二第二限位部分别收容于对应的定位槽中。
[0012]
进一步地,所述二第二限位部对称设置。
[0013]
本发明中,因所述第一抵顶部及第二抵顶部分别抵顶所述永磁体的相对两端,从而使所述永磁体轴向固定,所述第一限位部收容于所述定位槽中且其边缘抵顶定位槽的边缘,从而使所述永磁体径向固定。如此,避免了涂布胶水导致的电机性能的不稳定及涂布胶
水及使用卡簧等导致的繁琐安装,达到了稳定电机性能、提高安装效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机的立体组合图。
[0015]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机的立体分解图。
[0016]
图3为图1所示的电机的剖视图。
[0017]
图4为图1所示电机的后端盖的立体图。
[0018]
图5为图1所示电机的前端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为清晰明了。可以理解,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尺寸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比例关系。
[0020]
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直流电机,包括机壳10、收容于所述机壳10内的永磁体20及位于所述机壳10相对两端的前端盖30及后端盖40。所述前端盖30及所述后端盖40分别作用所述永磁体20的相对两端,从而使所述永磁体20轴向及径向固定。
[0021]
所述永磁体20由两块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片体组成,二片体之间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贯穿的二定位槽21。
[0022]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所述前端盖30包括环状的第一连接部31、自所述第一连接部31朝向所述后端盖40的边缘突伸的第一抵顶部33及第一限位部35。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外径略小于所述机壳10的内径,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部31收容于所述机壳10内。所述第一抵顶部33为自所述第一连接部31边缘突伸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片体,其顶端用于抵顶永磁体20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片体的数量为四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限位部35为自所述第一连接部31突伸片体,其突伸长度超过所第一抵顶部33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35的数量为二,所述二第一限位部35间隔对称设置且分别收容于对应的定位槽21的一端,其边缘抵顶定位槽21的边缘。所述第一限位部35为中间开口的u形片体。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耳37自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的外周缘突伸设置。这些第一凸耳37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远离所述第一抵顶部33的一端,当所述第一连接部31收容于所述机壳10内,所述机壳10的一端抵顶所述第一凸耳37。
[0023]
所述后端盖40包括环状的第二连接部41、自所述第二连接部41朝向所述前端盖30的边缘突伸的第二抵顶部43及第二限位部45。所述第二连接部41的外径略小于所述机壳10的内径,从而使所述第二连接部41收容于所述机壳10内。所述第二抵顶部43为自所述第二连接部41边缘突伸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片体,每一片体朝向前端盖30的顶端突伸有预压柱46,用于弹性抵顶所述永磁体20的另一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片体的数量为四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41的上下两端。每一预压柱46为自第二抵顶部43向外逐渐减小的凸台。所述第二限位部45为自所述第二连接部41突伸片体,其突伸长度超过所第二抵顶部43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45的数量为二,所述二第二限位部45间隔对称设置且分别收容于对应的定位槽21的另一端,其边缘抵顶定位槽21的边缘。所述第一限位部35为中间开口的u形片体。所述第一抵顶部33及第二抵顶部43正对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
耳47自所述第二连接部41的的外周缘突伸设置。这些第二凸耳47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41远离所述第二抵顶部43的一端,当所述第二连接部41收容于所述机壳10内,所述机壳10的一端抵顶所述第二凸耳47。
[0024]
本发明中,因所述第一抵顶部33及第二抵顶部43分别抵顶所述永磁体20的相对两端,从而使所述永磁体20轴向固定,所述第一限位部35及第二限位部45收容于所述定位槽21中且其边缘抵顶定位槽21的边缘,从而使所述永磁体20径向固定。如此,避免了涂布胶水导致的电机性能的不稳定及涂布胶水及使用卡簧等导致的繁琐安装,达到了稳定电机性能、提高安装效力的目的。
[00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上列举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