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与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95514发布日期:2021-03-17 00:4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与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高压电缆接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与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某类高压电缆试验时,如高压电缆振波试验、阻抗谱试验试验,经常需要将交叉互联系统恢复成直连形式。现行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1)打开接地箱顶盖,对交叉互联箱、直接接地箱及保护接地箱分别恢复成直连形式(即通过铜导线连接该同轴电缆的纤芯及屏蔽层,并去除相间连板及与过电压限制器连接);2)剪断电缆中间接头引出的同轴电缆,然后用铜导线对同相同轴电缆进行纤芯、屏蔽连接。试验完成后,还需要对电缆线路的交叉互联系统进行恢复。此过程中,不仅耗时,而且耗费人力物力,同时还会造成设备一定程度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与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耗时、耗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包括绝缘支撑、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接地排、连接排、标准化连接模块和多个端口,其中两个所述端口为一组,所述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所述接地排、所述连接排和各所述端口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撑上,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用于连接任意一组所述端口,通过控制任意一组所述端口连接或者不连接实现接地方式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端口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第六端口、第七端口、第八端口、第九端口、第十端口、第十一端口、第十二端口、第十三端口、第十四端口、第十五端口、第十六端口、第十七端口、第十八端口、第十九端口、第二十端口、第二十一端口和第二十二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七端口与所述第八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十三端口与所述第十四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十五端口与所述第十六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十七端口与所述第十八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十九端口与所述第二十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端口与所述第二十二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其余端口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端口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第六端口、第七端口、第八端口、第九端口、第十端口、第十一端口、第十二端口、第十三端口、第十四端口、第十五端口、第十六端口、第十七端口、第十八端口、第十九端口、第二十端口、第二十一端口和第二十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五端口与所述第六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九端口与所述第十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其余端口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端口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第六端口、第七端口、第八端口、第九端口、第十端口、第十一端口、第十二端口、第十三端口、第十四端口、第十五端口、第十六端口、第十七端口、第十八端口、第十九端口、第二十端口、第二十一端口和第二十二端口,所有的端口均不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端口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第六端口、第七端口、第八端口、第九端口、第十端口、第十一端口、第十二端口、第十三端口、第十四端口、第十五端口、第十六端口、第十七端口、第十八端口、第十九端口、第二十端口、第二十一端口和第二十二端口,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六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八端口与所述第十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十一端口与所述第十二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十三端口与所述第十四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十七端口与所述第十八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十九端口与所述第二十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端口与所述第二十二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其余端口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端口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第六端口、第七端口、第八端口、第九端口、第十端口、第十一端口、第十二端口、第十三端口、第十四端口、第十五端口、第十六端口、第十七端口、第十八端口、第十九端口、第二十端口、第二十一端口和第二十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五端口与所述第六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七端口与所述第八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九端口与所述第十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所述第十二端口与所述第十四端口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其余端口不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所述接地箱为任意一种所述的接地箱。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包括绝缘支撑、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接地排、连接排、标准化连接模块和多个端口,通过控制任意一组所述端口连接或者不连接实现高压电缆接地箱接地方式的切换,该方案简化了接地方式切换的方式,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了时间,无需剪断电缆中间接头引出的同轴电缆,无需通过铜导线连接该同轴电缆的纤芯及屏蔽层,并去除相间连板及与过电压限制器连接就实现了高压电缆接地箱接地方式的切换。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接电箱平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接电箱主体结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接电箱里立体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第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第一种连接方式接线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第二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第二种连接方式接线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第三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第三种连接方式接线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第四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第四种连接方式接线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第五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第五种连接方式接线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端口;2、第二端口;3、第三端口;4、第四端口;5、第五端口;6、第六端口;7、第七端口;8、第八端口;9、第九端口;10、第十端口;11、第十一端口;12、第十二端口;13、第十三端口;14、第十四端口;15、第十五端口;16、第十六端口;17、第十七端口;18、第十八端口;19、第十九端口;20、第二十端口;21、第二十一端口;22、第二十二端口;01、绝缘支撑;02、护层过电压限制器;03、接地排;04、连接排;05、标准化连接模块;06、同轴电缆进线端口;07、接地端口;08、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元件。而且,在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当描述有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连接”至该另一元件,或者通过第三元件“连接”至该另一元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耗时、耗费人力物力,为了解决如上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耗时、耗费人力物力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与电子装置。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绝缘支撑01、护层过电压限制器02、接地排03、连接排04、标准化连接模块05和多个端口,其中两个所述端口为一组,所述护层过电压限制器02、所述接地排03、所述连接排04和各所述端口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撑01上,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用于连接任意一组所述端口,通过控制任意一组所述端口连接或者不连接实现接地方式切换。

上述方案中,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包括绝缘支撑、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接地排、连接排、标准化连接模块和多个端口,通过控制任意一组所述端口连接或者不连接实现高压电缆接地箱接地方式的切换,该方案简化了接地方式切换的方式,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了时间,无需剪断电缆中间接头引出的同轴电缆,无需通过铜导线连接该同轴电缆的纤芯及屏蔽层,并去除相间连板及与过电压限制器连接就实现了高压电缆接地箱接地方式的切换。

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具体的高压电缆接地方式,共五种接地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端口包括第一端口1、第二端口2、第三端口3、第四端口4、第五端口5、第六端口6、第七端口7、第八端口8、第九端口9、第十端口10、第十一端口11、第十二端口12、第十三端口13、第十四端口14、第十五端口15、第十六端口16、第十七端口17、第十八端口18、第十九端口19、第二十端口20、第二十一端口21和第二十二端口22。

具体地,图1中示出了护层过电压限制器02、接地排03、连接排04以及端口的具体的连接方式。

具体地,图2中示出了护层过电压限制器02、接地排03、连接排04以及端口的具体的连接方式。

如图3和图4所示,接地箱还包括同轴电缆进线端口06、接地端口07和壳体08,壳体08具有容纳腔,接地箱的主体结构位于上述容纳腔内,同轴电缆从同轴电缆进线端口06接入,接地端口07用于接地。

如图1和2所示,从左至右,第一个护层过电压限制器02与第十七端口17连接,第二个护层过电压限制器02与第十九端口19连接,第三个护层过电压限制器02与第二十一端口21连接,第一个护层过电压限制器02、第二个护层过电压限制器02、第三个护层过电压限制器02均与接地排03连接,接地排03与第十三端口13连接,第十四端口14通过接地排03与接地端口07连接,第十一端口11与第十三端口13通过接地排03连接,第七端口7与第九端口9通过接地排03连接,第十端口10与第十二端口12通过接地排03连接,第十五端口15与第一端口1通过连接排04连接,第三端口3与第五端口5通过连接排04连接,第二端口2与第四端口4通过连接排04连接,第六端口6与第八端口8通过连接排04连接,第十六端口16与第十端口10通过连接排04连接。

1、交叉互联接地箱功能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端口3与所述第四端口4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七端口7与所述第八端口8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十三端口13与所述第十四端口14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十五端口15与所述第十六端口16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十七端口17与所述第十八端口18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十九端口19与所述第二十端口20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端口21与所述第二十二端口22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其余端口不连接。也就说通过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端口3-4、7-8、13-14、15-16、17-18、19-20、21-22,其余端口不连接。

图4和图5中,a相、b相、c相为同轴电缆,a1、b1、c1为三相同轴电缆屏蔽侧,a2、b2、c2为三相同轴电缆线芯侧,因此实现交叉互联箱功能。具体地,图5中的a1与b2连接,b1与c2连接,c1与a2连接,进而实现了交叉互联箱功能。

2、接头两侧护套短接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端口1与所述第二端口2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五端口5与所述第六端口6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九端口9与所述第十端口10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其余端口不连接。也就是说,通过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端口1-2、5-6、9-10,其余端口不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a相、b相、c相为同轴电缆,a1、b1、c1为三相同轴电缆屏蔽侧,a2、b2、c2为三相同轴电缆线芯侧,三相同轴电缆纤芯侧与屏蔽侧连接,实现接头两侧护套直接连接功能。具体地,图7中的a1与a2连接,b1与b2连接,c1与c2连接,以实现接头两侧护套直接连接功能。

3、接地线悬空

如图8所示,所有的端口均不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即拆除所有标准化连接模块连接,即可实现接地线悬空。

如图8和图9所示,a相、b相、c相为同轴电缆,a1、b1、c1为三相同轴电缆屏蔽侧,a2、b2、c2为三相同轴电缆线芯侧,三相同轴电缆纤芯侧与屏蔽侧均无连接,实现接头两侧护套悬空功能。具体地,图9中的a1与a2不连接,b1与b2不连接,c1与c2不连接,以实现接地线悬空。

4、直接接地配搭保护接地

如图10所示,所述第四端口4与所述第六端口6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八端口8与所述第十端口10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十一端口11与所述第十二端口12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十三端口13与所述第十四端口14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十七端口17与所述第十八端口18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十九端口19与所述第二十端口20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端口21与所述第二十二端口22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其余端口不连接。也就是说通过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端口4-6、8-10、11-12、13-14、17-18、19-20、21-22,其余端口不连接。

如图10和图11所示,a相、b相、c相为同轴电缆,a1、b1、c1为三相同轴电缆屏蔽侧,a2、b2、c2为三相同轴电缆线芯侧,三相同轴电缆屏蔽侧接地、纤芯侧通过护层保护器接地,实现直接接地配搭保护接地功能,具体的接地方式如图11所示。

5、交叉互联箱用作直接接地箱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端口1与所述第二端口2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三端口3与所述第四端口4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五端口5与所述第六端口6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七端口7与所述第八端口8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九端口9与所述第十端口10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所述第十二端口12与所述第十四端口14通过所述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其余端口不连接。也就是说,通过标准化连接模块05连接端口1-2、3-4、5-6、7-8、9-10、12-14,其余端口不连接。

如图12和图13所示,a相、b相、c相为同轴电缆,a1、b1、c1为三相同轴电缆屏蔽侧,a2、b2、c2为三相同轴电缆线芯侧,三相同轴电缆屏蔽侧、纤芯侧连通并接地,实现直接接地功能。具体地,图13中的a1与a2连接,b1与b2连接,c1与c2连接,以实现接地线悬空。

本申请的另一种典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所述接地箱为任意一种所述的接地箱。该电子装置中的接地箱包括绝缘支撑、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接地排、连接排、标准化连接模块和多个端口,通过控制任意一组所述端口连接或者不连接实现高压电缆接地箱接地方式的切换,该方案简化了接地方式切换的方式,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了时间,无需剪断电缆中间接头引出的同轴电缆,无需通过铜导线连接该同轴电缆的纤芯及屏蔽层,并去除相间连板及与过电压限制器连接就实现了高压电缆接地箱接地方式的切换。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可切换高压电缆接地方式的接地箱包括绝缘支撑、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接地排、连接排、标准化连接模块和多个端口,通过控制任意一组所述端口连接或者不连接实现高压电缆接地箱接地方式的切换,该方案简化了接地方式切换的方式,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了时间,无需剪断电缆中间接头引出的同轴电缆,无需通过铜导线连接该同轴电缆的纤芯及屏蔽层,并去除相间连板及与过电压限制器连接就实现了高压电缆接地箱接地方式的切换。

2)、本申请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中的接地箱包括绝缘支撑、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接地排、连接排、标准化连接模块和多个端口,通过控制任意一组所述端口连接或者不连接实现高压电缆接地箱接地方式的切换,该方案简化了接地方式切换的方式,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了时间,无需剪断电缆中间接头引出的同轴电缆,无需通过铜导线连接该同轴电缆的纤芯及屏蔽层,并去除相间连板及与过电压限制器连接就实现了高压电缆接地箱接地方式的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