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漏缆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7262发布日期:2020-11-10 12:0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漏缆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缆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漏缆卡具。



背景技术:

漏泄同轴电缆是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通过对处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的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以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如今的漏缆卡具,漏缆穿过卡具后,直接将卡具固定在墙面上,这样不仅导致漏缆与卡具之间的牢固性差,并且对于尺寸规格小于卡具尺寸的漏缆,由于没有进行二次固定,导致漏缆容易从中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对穿过卡具的漏缆进行二次加固,提高漏缆在卡具内的牢固性,避免滑落的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漏缆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漏缆卡具,所述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漏缆卡具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中间水平固定有支板,且所述支板正上方设有圆环,所述圆环外壁左右两侧固定有垂直向下的立杆,且两根所述立杆内部固定中间固定有弹性杆;所述圆环底部中间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槽口,且所述槽口内嵌入有弹性块,所述圆环内壁上下面贴合有橡胶圈,且所述圆环内部左右两侧上方固定有弹簧一;

外扣件,所述外扣件内壁上方中间开有三个水平等距排布的凹槽,且三个所述凹槽内嵌入有弹簧二,所述外扣件下端左右两侧表面开有至少三圈螺纹槽,且所述外扣件下端左右两侧均拧入有与螺纹槽螺纹连接的螺帽。

更佳的,两根所述立杆末端与支板上表面左右两侧边缘焊接为一体,且所述圆环通过两根所述立杆与支板相连。

更佳的,所述立杆末端凸出于圆环底部3cm,且所述圆环底部与支板上表面间距为3cm,所述弹性块下表面与支板上表面中心贴合。

更佳的,所述外扣件上方呈半圆形,且所述外扣件内壁上方贴合于圆环外表面上方,所述弹簧二末端与圆环外表面接触。

更佳的,所述外扣件内壁左右两侧下方贴合于立杆外壁,且所述外扣件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贯穿出底板下表面左右两侧,所述螺帽位于底板下方。

更佳的,所述底板下表面中心固定有螺纹轴,且所述螺纹轴末端垂直焊接有与其为一体的安装螺杆,所述螺纹轴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且所述螺纹套下表面固定有包裹于安装螺杆外侧的底座,所述安装螺杆末端凸出于底座下表面5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将漏缆穿过圆环中心,通过橡胶圈能够将漏缆与圆环内壁隔离,避免漏缆与圆环内壁产生摩擦,并且通过圆环中的弹簧一和弹性块可以有效增加圆环的弹性,方便固定不同直径的漏缆;

根据漏缆的大小,使用者可以将外扣件向下方拉动,弹簧二和弹簧一将会被压缩,通过槽口中的弹性块,圆环通过弹性块可以逐渐缩小与支板之间的间距,使得圆环内的漏缆可以牢牢被加固在圆环中,使用者调整好外扣件后,便可以将螺帽宁入外扣件中的螺纹槽内,并使得螺帽上表面贴合在底板下表面,这样便可以将外扣件固定住,外扣件能够大大加强漏缆在圆环内的固定性,避免出现脱离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扣件a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套与螺纹轴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底板1、支板101、圆环102、立杆103、弹性杆104、槽口105、弹性块106、橡胶圈107、弹簧一108、安装螺杆109、螺纹轴110、底座111、螺纹套112、外扣件2、凹槽201、弹簧二202、螺纹槽203、螺帽2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是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漏缆卡具,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漏缆卡具包括:

底板1,底板1上表面中间水平固定有支板101,且支板101正上方设有圆环102,圆环102外壁左右两侧固定有垂直向下的立杆103,且两根立杆103内部固定中间固定有弹性杆104,两根立杆103末端与支板101上表面左右两侧边缘焊接为一体,且圆环102通过两根立杆103与支板101相连;

圆环102底部中间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槽口105,且槽口105内嵌入有弹性块106,圆环102内壁上下面贴合有橡胶圈107,且圆环102内部左右两侧上方固定有弹簧一108,立杆103末端凸出于圆环102底部3cm,且圆环102底部与支板101上表面间距为3cm,弹性块106下表面与支板101上表面中心贴合;

具体的,通过圆环102,将漏缆穿过圆环102中心,使得漏缆的表面与圆环102内壁的橡胶圈107接触,通过橡胶圈107能够将漏缆与圆环102内壁隔离,避免漏缆与圆环102内壁产生摩擦,并且通过圆环102中的弹簧一108和弹性块106可以有效增加圆环102的弹性,方便固定不同直径的漏缆;

外扣件2,外扣件2内壁上方中间开有三个水平等距排布的凹槽201,且三个凹槽201内嵌入有弹簧二202,外扣件2下端左右两侧表面开有至少三圈螺纹槽203,且外扣件2下端左右两侧均拧入有与螺纹槽203螺纹连接的螺帽204,外扣件2上方呈半圆形,且外扣件2内壁上方贴合于圆环102外表面上方,弹簧二202末端与圆环102外表面接触,外扣件2内壁左右两侧下方贴合于立杆103外壁,且外扣件2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贯穿出底板1下表面左右两侧,螺帽204位于底板1下方;

进一步的,将漏缆穿入圆环102中心后,便可以外扣件2中的螺帽204拧出,并根据漏缆的大小,使用者可以将外扣件2向下方拉动,使得外扣件2的下端左右两侧贯穿出底板1的下表面,由于外扣件2内壁上方的弹簧二202末端与圆环102外表面接触,所以在向下拉动外扣件2时,弹簧二202将会被压缩,同时圆环102中的弹簧一108也被压缩,进而缩小了圆环102的内部空间,通过槽口105中的弹性块106,由于弹性块106的下表面与支板101上表面接触,所以弹性块106可以增加圆环102与支板101之间的弹性,当使用者在拉动外扣件2时,圆环102通过弹性块106可以逐渐缩小与支板101之间的间距,进一步缩小了圆环102的内部空间,使得圆环102内的漏缆可以牢牢被加固在圆环102中,使用者调整好外扣件2后,便可以将螺帽204宁入外扣件2中的螺纹槽203内,并使得螺帽204上表面贴合在底板1下表面,这样便可以将外扣件2固定住,利用外扣件2能够大大加强漏缆在圆环102内的固定性,避免出现脱离的现象;

底板1下表面中心固定有螺纹轴110,且螺纹轴110末端垂直焊接有与其为一体的安装螺杆109,螺纹轴110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12,且螺纹套112下表面固定有包裹于安装螺杆109外侧的底座111,安装螺杆109末端凸出于底座111下表面5cm;

具体的,使用者在安装漏缆卡具时,便可以通过安装螺杆109拧入墙面进行固定,而通过底座111中的螺纹套112和安装螺杆109中的螺纹轴110,使用者可以选择将底座111通过螺纹套112从螺纹轴110和安装螺杆109上拧出,这样使用者可以将整个安装螺杆109插入墙面上,而若将底座111包裹在安装螺杆109的表面能够起到保护安装螺杆109的作用,使用者只需将安装螺杆109末端5cm插入墙体内固定即可。

本说明书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以及“右”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现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