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电枢、电动机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4584发布日期:2020-11-20 09:5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电机电枢、电动机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电枢、电动机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电动机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而电动机的发热问题一直存在,电动机内的电机电枢的温度直接影响到电动机的性能,比如效率、输出功率等,因此,如何进行有效散热一直是关注的重点。

对于传统的成型绕组式电动机,通常采用直喷油冷的方法对电机电枢进行冷却,电机电枢内的主要发热部分为电枢绕组,这种冷却方式只能通过端部的电枢绕组进行热交换,对于嵌入电枢槽内的电枢绕组无法进行热交换,而发热最严重的地方正好在电枢槽内部的电枢绕组部分,因此,在传统的成型绕组式电动机内,电机电枢及其内部的电枢绕组很难做到充分散热,进而导致电动机散热效果较差,进而影响电动机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电枢、电动机及汽车,用于解决电机电枢及其内部的电枢绕组很难做到充分散热,进而导致的电动机散热效果较差、工作性能降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电枢,所述电机电枢包括电枢铁芯、电枢齿和电枢绕组,所述电枢齿设于所述电枢铁芯表面,所述电枢齿有多个,多个所述电枢齿之间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电枢齿之间形成一个电枢槽,所述电枢绕组设于所述电枢槽内,所述电枢绕组内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从所述电枢绕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电枢绕组的另一端以构成容纳冷却液的通道。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枢绕组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枢绕组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电枢绕组包括多个中空的导电棒,多个所述导电棒依次连接,以使所述多个导电棒的中空空间相互连通共同构成所述通孔,冷却液从所述通孔的一端导入,从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导出。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电枢绕组的截面上,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且所述通孔的圆心位于所述截面的中心。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内表面与所述电枢绕组外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通孔的半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枢绕组中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电枢绕组的截面上,所述多个通孔相对于所述截面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枢铁芯表面设有配合结构,所述电枢齿包括插接端,所述插接端与所述配合结构相配合,以使所述电枢齿以插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电枢铁芯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枢齿还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插接端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电枢齿的两端,至少两个所述电枢齿的连接端连接在一起,使所述至少两个电枢齿成为一体式结构。

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机电枢时,由于所述通孔的存在,可通过在所述通孔中导入冷却液的方式来从所述电枢绕组的内部对所述电枢绕组进行散热,以使所述电机电枢得到充分散热,从而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包括冷却液管路和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所述电机电枢,所述冷却液管路与所述通孔的两端连接,以使所述电枢绕组通过所述冷却液管路与外界冷却液储藏装置连通,使冷却液在所述电枢绕组中进行流动。

使用本申请所述电动机时,由于电动机内,电机电枢的电枢绕组包括多个导电棒,所述多个导电棒内均设有通孔,可通过在所述通孔中导入冷却液的方式来从所述电枢绕组的内部对所述电枢绕组进行散热,以使所述电机电枢得到充分散热,进而使所述电动机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冷却液储藏装置和第二方面的所述电动机,所述冷却液储藏室与所述冷却液管路连接,以向所述电动机提供冷却液。通过在所述汽车内安装第二方面的所述电动机,能有效避免所述汽车因电动机散热效果较差而导致的性能不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的示意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电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电机电枢的部分侧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电机电枢中电枢绕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电枢绕组的部分结构的内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电枢绕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是电枢绕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电机电枢中电枢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若无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本说明书中出现“工序”的用语,其不仅是指独立的工序,在与其它工序无法明确区别时,只要能实现该工序所预期的作用则也包括在本用语中。

在使用传统的成型绕组式电动机时,通常采用直喷油冷的方法对电机电枢进行冷却,其中,电机电枢的主要发热部分为电枢绕组,而在上述冷却方式中,冷却液仅能喷到露出在电枢槽外的电枢绕组端部表面,因此,只能通过电枢绕组的端部表面进行热交换,而对于发热最严重的地方,即嵌入电枢槽内的电枢绕组则无法进行热交换,因此,在传统的成型绕组式电动机内,电机电枢及其内部的电枢绕组很难做到充分散热,进而导致电动机散热效果较差,进而影响电动机的工作性能。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1000的示意框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1000,包括冷却液储藏装置1001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机1002,电动机1002包括冷却液管路200和电机电枢100。所述冷却液储藏室1001与所述冷却液管路200连接,以向所述电动机1002提供冷却液。通过在汽车1000内安装本申请提供的电动机1002,能有效避免汽车因电动机1002散热效果较差而导致的性能不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机1002,包括冷却液管路200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电枢100。由于电机电枢100内的电枢绕组包括导电棒,导电棒内设有通孔,且通孔从电枢绕组的一端延伸至电枢绕组的另一端以构成容纳冷却液的通道,可通过冷却液管路200向通孔内导入冷却液,来从电枢绕组的内部对电枢绕组进行散热,以使电机电枢100得到充分散热,进而使电动机1002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电枢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电机电枢100的部分侧视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电枢100包括电枢铁芯10、电枢齿20和电枢绕组30,电枢齿20设于电枢铁芯10表面,电枢齿20有多个,多个电枢齿20之间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电枢齿20之间形成一个电枢槽40,电枢绕组30设于电枢槽40内,电枢绕组30内设有通孔32,通孔32从电枢绕组30的一端延伸至电枢绕组30的另一端以构成容纳冷却液的通道。

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电枢100时,由于电枢绕组30内通孔32的存在,且通孔32从电枢绕组30的一端延伸至电枢绕组30的另一端以构成容纳冷却液的通道,可通过在通孔32中导入冷却液的方式来从电枢绕组30的内部对电枢绕组30进行散热,其中,冷却液从通孔32的一端3110导入,从通孔32的另一端(图未示)导出。以使电机电枢100得到充分散热,从而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成型绕组式的电动机在高频工作时,流通电枢绕组30的电流呈现肌肤效应,即电流会集中在电枢绕组30的表面,极少电流会通过电枢绕组30的中心。因此,在电枢绕组30的中心对称轴处设置通孔32不会影响电流的流通,并且,可通过在通孔32中导入冷却液的方式来对电枢绕组30进行散热,从而使电枢绕组30充分散热,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枢绕组30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电枢绕组30为一体成型结构时,电枢绕组30内的通孔32也为一体结构,有利于冷却液在通孔32内的流通,避免了因通过焊接或其他的拼接方式导致通孔32内出现阻隔或错位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枢绕组30为分体式结构,电枢绕组30包括多个中空的导电棒31,多个导电棒31依次连接,以使多个导电棒31的中空空间相互连通共同构成容纳冷却液的通道,即通孔32,冷却液从所述通孔的一端3110导入,从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导出。当电枢绕组30为分体式结构时,能够更好的对电枢绕组30的结构进行排布,增加了结构多样性。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2所示电机电枢100中电枢绕组3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电枢绕组30的部分结构的内部剖面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导电棒31首尾相连,可形成多个相连的类“s”形结构,多个相连的类“s”形结构共同组成电枢绕组30,电枢绕组30缠绕在电枢齿20之间的电枢槽40内,并覆盖整个电枢铁芯10的表面(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导电棒31首尾相连形成的电枢绕组30结构可以为多种,不仅限于类“s”形结构,电枢绕组30的形状结构与电枢齿20之间电枢槽40的分布位置相匹配即可,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电枢100中的电枢绕组30,同样可以一体加工成上述多个相连的类“s”形结构。

其中,电枢绕组30内存在位于首尾两端的第一导电棒311和第二导电棒(图未示),首尾两端的导电棒31具有相同的结构,即一端与相邻的导电棒31相连接,另一端与外界连接,其中,第一导电棒311与外界连接的一端即为通孔32的一端3110,第二导电棒与外界连接的一端即为通孔32的另一端,冷却液通过通孔32的一端3110导入电枢绕组30,通过通孔32的另一端导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枢绕组30的形状结构可以为多种,因此,第一导电棒311与第二导电棒的分布位置也可以为多种,仅需满足第一导电棒311和第二导电棒均位于电枢绕组30的两端位置,且第一导电棒311和第二导电棒均为一端与相邻导电棒31相连接,另一端与外界连接的结构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6,图6是电枢绕组3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横截面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电枢绕组30的截面上,通孔32的形状为圆形,且通孔32的圆心位于截面的中心。当通孔32的横截面为圆形时,通孔32的结构分布更加均匀,在通孔32中导入冷却液后,冷却液与电枢绕组30之间能够进行更加均匀的热交换,使得电枢绕组30的散热效果更好。而当通孔32横截面的圆心位于电枢绕组30的截面的中心时,通孔32内表面与电枢绕组30外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始终处于一定合适范围内,不会存在在部分位置间隔距离过小,而在部分位置间隔距离过大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对电枢绕组30上的电流流通造成不良影响。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通孔32内表面与电枢绕组30外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通孔32的半径,当处于上述结构尺寸时,既能更好的起到散热效果,又能保证电枢绕组30上的电流流动不受到影响。

请一并参阅图7,图7是电枢绕组3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横截面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枢绕组30中的通孔32的数量为多个,且在电枢绕组30的截面上,多个通孔32相对于截面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多个通孔32的存在,使得导入通孔32内的冷却液与电枢绕组30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更有利于热交换的进行,从而使得电枢绕组30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同时,当多个通孔32相对于电枢绕组30的的截面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时,可以更好的保证通孔32与电枢绕组30外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处于一定的合适范围内,不会对电枢绕组30上的电流流通造成不良影响。

其中,制成电枢绕组30的材料为铜,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枢绕组30可以由多个铜棒组成,可以理解的是,电枢绕组30的材料不仅限于铜,可以为任意满足相应功能需求的材料,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枢铁芯10表面设有配合结构50,电枢齿20包括插接端21,插接端21与配合结构50相配合,以使电枢齿20以插接的方式连接于电枢铁芯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枢齿20为插入式结构,即电枢齿20与电枢铁芯10之间不是一体成型的结构,而是通过配合结构50与插接端21相配合来实现电枢齿20与电枢铁芯10的连接,当电机电枢100中电枢绕组30的结构较为固定且不易改变时,可以在先将电枢绕组30套接电枢铁芯10上,使其位于多个相邻配合结构50之间,再插入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枢齿20,从而对电枢绕组30进行固定。这样既方便电枢绕组30的固定连接,又不会对电枢绕组30的结构造成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插入式电枢齿20结构的使用,使得每个电枢齿20即为一个单独的个体结构,而不是所有电枢齿20为一个固定整体的结构,因此,可以对每个电枢齿20进行单独的使用,从而提高了电机电枢100整体结构的灵活多变性。

其中,配合结构50与电枢齿20的插接端21之间以卡合的方式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配合结构50与插接端21的形状结构可以为多种,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同时,配合结构50与插接端2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仅限于卡合的方式,可以为任意满足相应功能需求的连接方式,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8,图8是图2所示电机电枢100中电枢齿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枢齿20还包括连接端22,连接端22与插接端21相对设置,分别位于电枢齿20的两端,至少两个电枢齿20的连接端22连接在一起,使至少两个电枢齿20成为一体式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枢齿20为分段式结构,即在插入式结构的基础上,至少两个电枢齿20之间一体连接形成分段式结构。在此结构下,同样能够满足对结构无法改变的电枢绕组30的固定连接,不会对其结构造成损坏,同时,分段式结构的存在使得至少两个电枢齿20连接在一起,方便放置及管理,避免了单个的电枢齿20数量太多而导致丢失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连接端22与插接端21相对设置,分别位于电枢齿20的两端,因此,连接端22之间的连接不会影响插接端21与配合结构50之间的配合,并且由于连接端22位于电枢齿20的端部,相邻电枢齿20之间形成的电枢槽40仍然具备足够大的空间,用于容纳电枢绕组30,不会造成空间较小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介,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以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可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