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水冷单动力混合式太阳能电池板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7778发布日期:2020-12-15 08:3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冷水冷单动力混合式太阳能电池板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风冷水冷单动力混合式太阳能电池板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温度对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有显著影响,晶体硅类太阳能电池对温度上升的耐受性较差,温度每上升约1k,输出功率就会下降0.45%。目前市场上的光伏设备一般未配备散热装置,经长时间阳光照射后,太阳能电池板温度较高,难以达到预设的光电转换效率,尤其是夏季,该情况更加突出。

另外,太阳能电池板长时间的高温会加速太阳能电池的衰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水冷单动力混合式太阳能电池板散热装置,该装置将风冷与水冷两种冷却方式相结合,冷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冷水冷单动力混合式太阳能电池板散热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安装箱体和用于支撑所述安装箱体的支撑架体,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的安装箱体内,并与所述安装箱体共同形成了一封闭腔体;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上方设置有喷管,所述安装箱体的下方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集水箱和第二集水箱,且从喷管喷出的冷却水经过第一集水箱的落水孔流入第二集水箱内,所述第二集水箱上的出水管通过循环泵和第一软管与所述的喷管相连;

所述的支撑架体上设置有风冷驱动单元,所述的风冷驱动单元包括风机座和转动设置于风机座内的转轴,所述的转轴上从后往前依次固定设置有旋转叶片和水轮,且从落水孔落下的冷却水驱动所述的水轮转动;

所述安装箱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风机座的前端通过第二软管与进气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集水箱内设置有溢流隔板,所述的溢流隔板将所述的第二集水箱分割成净水区和沉淀区,所述的水轮位于所述沉淀区的上方,所述的出水管与所述的净水区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箱体的后侧壁上均布设置有多个出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箱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上侧面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喷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箱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板。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箱体的四个所述侧壁上的安装板收尾相接形成了一闭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管上设置有多个喷头。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轮通过紧定螺钉与所述的转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将风冷与水冷两种冷却方式相结合,可以同时对太阳能电池板的上侧面和下侧面进行冷却散热,散热效果好,能够光电转换效率,并减缓太阳能电池的衰减。

2、该装置仅采用一个动力源,便可实现水冷循环和风冷循环,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爆炸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7为风冷驱动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爆炸视图;

图9为风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风冷驱动单元的剖视图;

图11为安装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箱体,11-安装板,12-进气口,2-太阳能电池板,31-横梁,32-纵梁,33-立柱,34-连接梁,4-喷管,41-喷嘴,5-第一集水箱,51-落水口,6-第二集水箱,61-出水管,62-溢流隔板,7-风冷驱动单元,71-风机座,72-转轴,73-旋转叶片,74-水轮,75-轴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1所示,并以左右方向为横向,前后方向为纵向,上下方向为竖向。

如图1和图5所示,一种风冷水冷单动力混合式太阳能电池板散热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安装箱体1,所述安装箱体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安装箱体1的支撑架体。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箱体1按照前低后高的方式倾斜设置。

所述的支撑架体包括倾斜设置的上部方形框架,所述的上部方形框架由两根横梁31和两根纵梁32依次收尾相接形成。所述上部方形框架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立柱33,相邻的两根立柱33之间设置有连接梁34。

所述的安装箱体1设置于所述的上部方形框架上,并通过螺钉与所述的上部方形框架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的安装箱体1包括一呈方形的底壁,所述底壁的四个边上设置有侧壁,所述的底壁和侧壁共同形成了一上侧面开口的方形箱体。太阳能电池板2固定设置于所述的安装箱体1内,并与所述安装箱体1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和安装箱体1共同形成了一封闭腔体。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箱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板11,且四个所述侧壁上的安装板11收尾相接形成了一闭环结构。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螺钉与所述的安装板11密封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安装箱体1的后端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一喷管4,所述的喷管4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所述的喷管4上沿轴向均布设置有多个喷头。

如图6所示,所述安装箱体1的下方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集水箱5和第二集水箱6,其中所述的第一集水箱5位于所述安装箱体1的前端,并与所述的支撑架体固定连接。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集水箱6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管61,且所述的出水管61通过循环泵(图中未示出)和第一软管(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喷管4的开口端相连。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集水箱6上的出水管61相连,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管4的开口端相连。

如图6所示,所述的支撑架体上位于所述的第一集水箱5和第二集水箱6之间固定设置有风冷驱动单元7。

所述的风冷驱动单元7包括一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体上的风机座71。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风机座71固定设置于位于前侧的两个立柱33之间的连接梁34上。如图9所示,所述的风机座71包括一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外侧圆柱面上设置有安装脚板,所述的安装脚板通过螺钉与位于前侧的两个立柱33之间的连接梁34固定连接。

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所述的筒体内设置有一转轴72,且所述转轴72的后端向后延伸至所述风机座71的外部,所述的转轴72通过轴承组件75与所述的筒体转动连接。所述的转轴72上位于所述的筒体内固定设置有一旋转叶片73,且所述的旋转叶片7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的转轴72固定连接。所述转轴72的后端位于所述风机座71的外部固定设置有一水轮74,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轮74通过紧定螺钉与所述的转轴72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安装箱体1的前侧壁上设置有一与封闭腔体相连通的进气口12,所述安装箱体1的后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图中未示出),所述风机座71的前端通过第二软管(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安装箱体1上的进气口12相连。当所述风机座71的直径与所述安装箱体1上的进气口12直径不同时,所述的第二软管可以采用变径软管。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集水箱5的底面上位于所述水轮74的上方设置有一落水口51,且所述落水口5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转轴72轴线的一侧。所述水轮74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的第二集水箱6内。

工作时,第二集水箱6内的水在循环泵的作用下泵入喷管4内,并经过喷嘴41喷出;喷出后的冷却水流经太阳能电池板2的表面,最后汇流至第一集水箱5内,第一集水箱5内的水经过落水口51流出。从落水口51流出的水落入第二集水箱6内,完成冷却水的循环过程。从落水口51流出的水在下落的过程中冲击水轮74,从而驱动水轮74转动,进而驱动旋转叶片73转动,旋转叶片73转动驱动气流经过第二软管进入到安装箱体1内,并最终从安装箱体1的出气口排出。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二集水箱6内设置有溢流隔板62,所述的溢流隔板62将所述的第二集水箱6分割成净水区和沉淀区,所述的水轮74位于所述沉淀区的上方,说书的出水管61与所述的净水区相连通。

进一步地,为了使风冷气流均匀流动,所述安装箱体1的后侧壁上均布设置有多个出气口。

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安装箱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上侧面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的上方,且如图2所示,所述喷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箱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固定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