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91493发布日期:2021-03-23 11:2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型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同步曳引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型曳引机。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建筑成本、节约安装空间,扁平类永磁同步曳引机应用越来越多。传统扁平类永磁同步曳引机的曳引轮绳槽和制动轮布置在转子两侧,曳引机轴向长度较长、散热效果不好、零件较多,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为了缩短曳引机轴向长度、增加散热效果,出现了中国专利号201920699563.2一种扁平曳引电机,但这类结构的曳引轮绳槽布置在壳体外侧,仍需要安装曳引绳防跳装置,散热孔上均没有防护,杂物很容易通过散热孔、制动盘和转子之间缝隙落入定转子内部,这样就会影响曳引机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扁平类永磁同步曳引机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曳引机轴向长度更加短的薄型曳引机,该薄型曳引机零件较少、安装步骤简单、整体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且有良好防护,功能齐全,尤其是轴向长度较短,可满足个性化需求,它可以解决上述传统扁平类永磁同步曳引机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薄型曳引机,为径向磁通永磁曳引机,包含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定子铁心组件以及卷绕在所述定子铁心组件上的绕组;所述转子和安装在所述转子内的永磁体组,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转子上的曳引轮绳槽位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个曳引孔,环绕在所述曳引轮绳槽上的曳引绳由所述的两个曳引孔延伸出来,还包括一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其铁心组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制动器的刹车部对所述转子进行制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曳引孔根据曳引绳实际包角大小采用对称设置或非对称设置,曳引孔的尺寸根据曳引绳的尺寸进行确定,使曳引孔上方的壳体部位具有曳引绳防跳装置的功能,同时,曳引孔具有通风散热功能,曳引机内部热量可通过曳引孔向外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子轴线方向的两端面不突出所述壳体轴向方向的两端面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内的中心设置有一环形内轴承支撑部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环形制动器安装部,在所述壳体的外周缘设置有环形外壳壁,所述环形内轴承支撑部、环形制动器安装部、环形外壳壁同轴;在所述转子的中心设置有环形外轴承支撑部并在所述转子的外周缘设置有环形曳引轮,所述环形外轴承支撑部与所述环形曳引轮同轴;所述转子与所述壳体相互嵌合,其中所述环形外轴承支撑部环绕于所述环形内轴承支撑部的外围,所述环形制动器安装部环绕于所述环形外轴承支撑部的外围,所述环形外壳壁环绕在所述环形制动器安装部的外围;所述环形外轴承支撑部的内周面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所述环形内轴承支撑部的外周面上;所述制动器位于所述环形制动器安装部与所述环形外轴承支撑部之间,其中所述制动器的铁芯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制动器安装部的内周面上,所述环形外轴承支撑部的外周面构成制动轮面,所述制动器的刹车部在制动时与所述环形外轴承支撑部的外周面摩擦接触,对所述转子进行制动;所述环形制动器安装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曳引轮的内周面之间构成定子铁心组件、绕组和永磁体组安装空间,所述定子铁心组件、绕组和永磁体组位于所述定子铁心组件、绕组和永磁体组安装空间内,其中定子铁心组件安装在壳体上,所述永磁体组安装在所述转子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环形曳引轮的外周面设置有曳引轮绳槽,在所述环形曳引轮的内周面设置有永磁体组安装部,所述永磁体组安装在所述永磁体组安装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定子铁心组件、绕组和永磁体组安装空间内还设置有盘车及被感应齿盘,所述盘车及被感应齿盘固定在所述转子上,在所述盘车及被感应齿盘的外周缘上设置有盘车及被感应齿,在盘车及被感应齿的齿根圆上设置有至少一记号槽,在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盘车及被感应齿盘上的盘车及被感应齿位置安装有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捕捉盘车及被感应齿、记号槽的位置信息,三者组成编码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盘车装置安装孔,直接将盘车装置插入盘车装置安装孔并与盘车及被感应齿盘配合使用即可实现盘车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内的中心设置有一环形内轴承支撑部并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环形制动器安装部;在所述环形制动器安装部上设置有至少两组制动器安装槽,两组制动器安装槽采用对称设置或非对称设置;所述制动器也为两组,在每组制动器中的铁心组件上设置有凸出的安装部;每一凸出的安装部嵌放在对应的制动器安装槽里并通过制动器安装螺栓与所述壳体连接,每组制动器中的衔铁组件间隙通过至少一个调整导向螺栓来调节,其中所述制动器安装螺栓的轴线与所述调整导向螺栓的轴线呈垂直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每一制动器安装槽对应的壳体位置各开设有一散热孔,使得每一制动器安装槽具有通风散热功能,两个散热孔构成空气对流,曳引机内部热量可通过两个散热孔向外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对应曳引轮绳槽位置开设有至少一散热及观察孔,所述散热及观察孔位于所述曳引孔的上方构成空气对流,散热及观察孔既能通风散热又兼具辅助曳引绳安装及观察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每一散热孔和每一散热及观察孔上均安装有百叶窗,通过对散热及观察孔和散热孔进行防护,以防止杂物落入定转子内部,从而保障曳引机运行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适当位置安装有接线盒组件,在所述壳体的适当位置开设有出线孔,曳引机各电缆线通过所述出线孔接入接线盒组件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转子对应所述轴承的位置安装有轴承盖板,所述轴承盖板对所述轴承进行防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转子对应所述曳引轮绳槽位置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对曳引轮绳槽进行防护,防止杂物落入从而保障曳引机运行安全。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相对于已有技术制造的扁平类永磁同步曳引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型曳引机零件较少、安装简单、整体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尤其是轴向长度较短,曳引机安全运行有保障,可满足个性化需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薄型曳引机的剖面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薄型曳引机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薄型曳引机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薄型曳引机隐藏百叶窗后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从一个方向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从另一个方向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器安装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组件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子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记号槽的放大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器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在散热孔上的百叶窗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在散热及观察孔上的百叶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14,图中所示的薄型曳引机,为径向磁通永磁曳引机,由定子组件200、转子组件300、制动器600组成,定子组件200包括壳体100和安装在壳体100内的定子铁心组件210以及卷绕在定子铁芯组件210上的绕组220。转子组件300包括转子310、轴承320、永磁体组330。制动器600包括铁心组件610、衔铁组件620、制动器安装螺栓630、调整导向螺栓640和刹车部650。

特别参见图5至图7,在壳体100内的中心设置有一环形内轴承支撑部120并壳体100内设置有一环形制动器安装部110,在壳体100的外周缘设置有环形外壳壁130,环形内轴承支撑部120、环形制动器安装部110、环形外壳壁130同轴。在环形外壳壁130上设置有底座100a。

在转子310的中心设置有环形外轴承支撑部310a并在转子310的外周缘设置有环形曳引轮310b,环形外轴承支撑部310a与环形曳引轮310b同轴。在环形曳引轮310b的外周面设置有曳引轮绳槽313,在环形曳引轮310b的内周面设置有永磁体组安装部311,永磁体组安装部311、曳引轮绳槽313分别布置于环形曳引轮310b同一圆环的内侧和外侧。环形外轴承支撑部310a的外周面构成制动轮面314,环形外轴承支撑部310a的内周面构成轴承安装部312,这样轴承安装部312、制动轮面314分别布置于环形外轴承支撑部310a同一圆环的内侧和外侧。

转子310与壳体100相互嵌合,转子310轴线方向的两端面不突出壳体100轴向方向的两端面外。其中环形外轴承支撑部310a环绕于环形内轴承支撑部120的外围,环形制动器安装部110环绕于环形外轴承支撑部310a的外围,环形外壳壁130环绕在环形制动器安装部110的外围。

环形外轴承支撑部310a内周面的轴承安装部312通过轴承320转动支撑在环形内轴承支撑部120的外周面上。装配时,先将轴承320的外圆压入转子310的环形外轴承支撑部310a内周面的轴承安装部312内,再将轴承320的内圆压到环形内轴承支撑部120的外周面上即可。在环形内轴承支撑部120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卡簧槽,在卡簧槽安装有卡簧121,卡簧121对轴承320进行轴向限位。

转子310上的环形曳引轮310b外周面上的曳引轮绳槽313位于壳体100的环形外壳壁130内,在壳体100的环形外壳壁130上设置有两个曳引孔140,环绕在曳引轮绳槽313上的曳引绳由所述的两个曳引孔140延伸出来。

在壳体100对应曳引轮绳槽313位置开设有两个散热及观察孔160,两个散热及观察孔160位于两个曳引孔140的上方构成空气对流,散热及观察孔既能通风散热又兼具辅助曳引绳安装及观察功能。在每一散热及观察孔160上均通过螺钉安装有百叶窗820(参见图14),通过对散热及观察孔160进行防护,以防止杂物落入定转子内部,从而保障曳引机运行安全。

制动器600位于环形制动器安装部110的内周面与环形外轴承支撑部310a外周面的制动轮面314之间。

特别参见图5至图8以及图12,在环形制动器安装部110上设置有两组制动器安装槽170,两组制动器安装槽170采用对称设置或非对称设置;制动器600也为两组,在每组制动器600中的铁心组件610上设置有凸出的安装部611;制动器安装槽170的尺寸和形状依据凸出的安装部611的尺寸和形状进行布置。在每一制动器安装槽170上间隔开设有两个制动器安装螺纹孔171,在每个制动器安装螺纹孔171穿过一制动器安装螺栓630,通过这两个制动器安装螺栓630将每组制动器600中的铁心组件610上凸出的安装部611固定在制动器安装槽170内,当然安装螺栓630也可以为一个。制动器600中的衔铁组件620的间隙通过四个调整导向螺栓640来调节。制动器安装螺栓630的轴线与调整导向螺栓640的轴线呈垂直布置,安装螺栓630与调整导向螺栓640的数量不相同,安装螺栓630设置2个,安装螺栓630不穿过调整导向螺栓640中心孔,调整导向螺栓640不需要加工中心孔。制动器600安装好以后,铁心组件610通电后,驱动衔铁组件620动作,衔铁组件620带动刹车部650动作与环形外轴承支撑部310a外周面的制动轮面314配合,对转子310进行制动和释放。

安装时,可以将制动器600通电吸合,通过铁心组件610上的凸出的安装部611将制动器600嵌放在制动器安装槽170里,然后再将制动器安装螺栓630拧入壳体100上的制动器安装螺纹孔171,然后将制动器600断电释放,至此即完成了制动器600的安装。也可根据制动器600实际气隙、间隙需要,通过制动器安装槽170使用专用工具调整对调整导向螺栓640进行微调。

在每一制动器安装槽170对应的壳体位置各开设有一散热孔170a,使得每一制动器安装槽170a具有通风散热功能,两个散热孔170a在壳体100上下排布构成空气对流,曳引机内部热量可通过两个散热孔170a向外传递。在每个散热孔170a上通过螺钉安装有百叶窗830(参见图13),通过对散热孔170a进行防护,以防止杂物落入定转子内部,从而保障曳引机运行安全。

在环形制动器安装部110的外周面与环形曳引轮310b的内周面之间构成定子铁心组件、绕组和永磁体组安装空间a,定子铁心组件210、绕组220和永磁体组330位于该定子铁心组件、绕组和永磁体组安装空间a内,其中:定子铁心组件通过螺钉安装在壳体100上的环形制动器安装部110与环形曳引轮310b之间的壳体100上,永磁体组330粘结在转子310的永磁体组安装部311上。

在定子铁心组件、绕组和永磁体组安装空间a内还设置有盘车及被感应齿盘315,盘车及被感应齿盘315固定在转子310的环形曳引轮310b上,在盘车及被感应齿盘315的外周缘上设置有盘车及被感应齿315a,在盘车及被感应齿315a的齿根圆上设置有至少一记号槽316。

在壳体100上对应盘车及被感应齿盘315上的盘车及被感应齿315a位置开设有传感装置安装孔150,传感装置810安装在传感装置安装孔150里,传感装置810捕捉盘车及被感应齿315a、记号槽316的位置信息,三者组成编码器结构。

在壳体100的环形外壳壁130的顶部设置有吊环安装块192,在吊环安装块192上开设有吊环安装孔192a,在吊环安装孔192a内安装有吊环840。在吊环安装块192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盒组件安装部190,接线盒组件700通过螺钉安装在接线盒组件安装部190上,在壳体100接近接线盒组件安装部190的位置开设有一出线孔191,将曳引机各电缆线穿过出线孔191接入接线盒组件700相应接线端子上

在转子310对应轴承320的位置安装有轴承盖板500,轴承盖板500对轴承320进行防护。轴承盖板500通过螺钉固定在环形外轴承支撑部310a上,轴承盖板500随转子组件300一起转动。

在转子310对应曳引轮绳槽313位置设置有防护板850,防护板850对曳引轮绳槽313进行防护,防止杂物落入从而保障曳引机运行安全。防护板850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100的环形外壳壁130上。

在壳体100的底座100a上开设有盘车装置安装孔180,直接将盘车装置插入盘车装置安装孔180并与盘车及被感应齿盘315配合使用即可实现盘车功能。

以上本实施例的薄型曳引机的装配步骤并不是固定的,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相应装配步骤的先后顺序。

值得注意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曳引轮绳槽313布置在壳体100的腔体内,制动器600嵌放在制动器安装槽170里,曳引孔140呈对称方式布置2组,散热及观察孔160呈对称方式布置2组,制动器安装槽170呈对称方式布置2组。实际上,制动器安装槽170可设置若干组、也可采用非对称设置,2组曳引孔140也可根据曳引绳包角需求采用非对称设置,散热及观察孔160也可设置若干组、也可采用非对称设置。曳引孔140的尺寸根据曳引绳的尺寸进行确定,使曳引孔140上方的壳体100部位具有曳引绳防跳装置的功能,同时,曳引孔140、散热及观察孔160、制动器安装槽170上的散热孔170a均具有通风散热功能,曳引机内部热量均可通过上述空间向外传递,散热及观察孔160还兼具辅助曳引绳安装及观察功能,且散热及观察孔160、制动器安装槽170上的散热孔170a分别由百叶窗820、百叶窗830对其进行防护,防止杂物落入曳引机内部,保障曳引机运行安全。轴承盖板500对轴承320进行防护,防护板850对曳引轮绳槽313进行防护,防止杂物落入从而保障曳引机运行安全。

盘车及被感应齿315a既可作盘车齿使用,同时又作为被感应齿使用,传感装置810捕捉盘车及被感应齿315a、记号槽316的位置信息,三者组成编码器结构。

壳体100上设置有盘车装置安装孔180,直接将盘车装置插入盘车装置安装孔180配合使用即可实现盘车功能。

综上所述,本具体实施例薄型曳引机零件较少,安装步骤简单,整体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且有良好防护,曳引机安全运行有保障,功能齐全,尤其是轴向长度较短,可满足个性化需求。

本实施例中两个轴承320尺寸和结构相同只是为了绘图和简述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