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夹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9246发布日期:2021-01-26 19:4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夹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夹具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战略的逐步推广,目前光伏产业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屋顶上安装有光伏板组件。光伏板通常通过支架与屋顶面进行固定安装。
[0003]
但是现有的光伏支架大都固定安装于刚性的屋面上,而对于柔性屋面,由于其与刚性屋面的材质差别,导致用这类光伏支架难以安装在柔性屋面上,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夹具组件。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夹具组件,包括导轨,所述导轨的上端连接有光伏板,所述导轨的下端连接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角驰夹具和柔性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的凸出部,所述固定部呈板状,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与柔性屋面热熔焊接,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上表面中部位置,所述凸出部的形状与所述角驰夹具的夹口形状相适配。
[0006]
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夹具组件在固定安装时,将底座的固定部底面和柔性屋面上表面加热至熔融状态,而后将底座的固定部贴合在熔融的柔性屋面上,由于固定部底面处于软化熔融状态,使得固定部与屋面充分的接触,待底座冷却后,底座的底面与柔性屋面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底座与屋面的牢固连接,而后将角驰夹具夹在底座的凸出部,由于角驰夹具为刚性部件,因此方便在角驰夹具上安装刚性的导轨,而后即可在刚性的导轨上固定安装光伏板。上述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夹具组件通过热熔方式将底座固定于柔性屋面上,不仅保证了牢固连接,而且还避免损伤屋面,此外,由于底座为柔性底座,因此具有一定的缓冲减振功能,在遇到外部作用影响(如刮风下雨)时,能够减缓光伏板的振动,有效降低噪音污染。
[0007]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连接底板和设置于连接底板中部的梯形凸台,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梯形凸台的上表面中部位置,所述底座为pvc一体成型底座或者tpo一体成型底座。柔性屋面的材质也为pvc或者tpo,相同的材质可以保证热熔焊接的牢固度。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固定部的中间部位厚于固定部的两端部位,由于固定部中间部位的梯形凸台与凸起部一体成型连接,进而加强了固定部与凸起部之间的连接,减少了两者之间发生断裂的可能,延长了底座的使用寿命。
[0009]
优选的,所述角驰夹具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夹板,所述夹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竖直部、曲折部和平直部,两个所述夹板的竖直部通过第一螺栓连接且两个竖直部上
部相对侧配合设置有上定位卡条结构,所述平直部与所述凸出部面贴合;所述上定位卡条结构包括分设在两个竖直部的上定位卡条,所述定位卡条固定于其中一个竖直部上且与另一个竖直部相贴合。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螺栓带动两个夹板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在进行安装时,将平直部贴合于固定部上,并通过第一螺栓使两个夹板相互靠近,从而驱动两个弯折部靠近凸起部移动,夹持凸起部,实现角驰夹具与底座之间的连接,通过竖直部上的上定位卡条结构限制了两个竖直部之间上部的距离,与凸起部配合的曲折部可以通过第一螺栓获得较大的松紧调节范围;利用平直部与底座的固定部贴合,实现对角尺夹具的支撑,减少固定部与凸出部之间发生断裂的可能,进而延长底座的使用寿命。
[0011]
优选的,所述凸出部为长条形,所述凸出部的横截面为棱形,所述曲折部的下部设置有锯齿。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锯齿与凸起部接触,从而增强曲折部与凸起部之间的连接,防止角驰夹具在凸起部上打滑。
[0013]
优选的,所述凸出部为长条形,所述凸出部的横截面为蘑菇头状,两个竖直部下部相对称配合设置有下限位凸条结构,所述下限位凸条结构包括分设在两个竖直部的下限位凸条,所述两个下限位凸条之间为调节间隙。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下限位凸条不仅增大底座的凸起部与角驰夹具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角驰夹具与凸起部之间的固定连接,此外,凸起部横截面采用蘑菇头状的设计,使凸起部表面呈圆弧状,有利于凸起部各处受力均匀,防止凸起部局部受力过大而引起凸起部疲劳老化,缩短底座使用寿命。因此,通过调节间隙的设计,可以避免凸出部过度挤压而受损。
[0015]
优选的,两个所述夹板中,其中一个夹板的竖直部上端水平延伸形成安装板,所述导轨包括朝向柔性屋面的第一连接槽口,所述第一连接槽口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槽口开口位置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滑块配合限位的第一翻边,所述安装板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一连接滑块连接。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轨进行安装时,操作第二螺栓,使得第一连接滑块发生移动,抵靠在第一连接槽口开口位置的第一翻边上,而后将第一连接造口的开口位置挤压在安装板与第一连接滑块之间,进而实现第一连接槽口与安装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完成导轨与角驰夹具之间的固定连接。
[0017]
优选的,所述导轨还包括背对柔性屋面的第二连接槽口,所述第二连接槽口内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滑块,所述第二连接槽口开口位置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滑块配合限位的第二翻边;位于导轨两端的第二连接滑块通过第三螺栓连接有边压块,其余第二连接滑块通过第四螺栓连接有中压块,所述边压块和所述中压块与光伏板外缘配合连接。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光伏板的尺寸,在第二连接槽口内滑动第二连接滑块,使得中压块和边压块靠近光伏板的边缘,而后操作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将第二连接滑块固定于第二连接槽口内的同时,利用中压块和边压块将光伏板压在第二连接槽口上,从而固定了光伏板的位置。
[0019]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翻边滑动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翻边滑动配合的第二凹槽。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第一连接滑块贴合于第一连接槽口、第二连接滑块贴合于第二连接槽口内后发生偏移滑动,进一步加固第一连接槽口与角驰夹具之间的连接以及第二连接槽口与中压块、边压块之间的连接,进而加固对光伏板的支撑。
[0021]
优选的,所述边压块包括依次连接的边压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台阶状,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三螺栓与所述第二连接滑块连接,所述边压板与光伏板贴合且所述边压板的贴合面为波浪形或者锯齿形。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边压块固定光伏板时,边压块上的边压板抵靠在光伏板上,波浪形和锯齿形的设计增大了边压板与光伏板之间的夹紧力,实现对光伏板的牢固支撑。
[0023]
优选的,所述中压块包括u形板和设置于所述u形板两端的中压板,所述u形板通过第四螺栓与所述第二连接滑块连接,所述中压板与光伏板贴合且所述中压板的贴合面为波浪形或者锯齿形。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中压块固定光伏板时,中压块上的中压板抵靠在光伏板上,波浪形和锯齿形的设计增大了中压板与光伏板之间的夹紧力,实现对光伏板的牢固支撑。
[002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夹具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热熔方式将柔性底座的固定部固定于柔性屋面上,利用角驰夹具夹住底座的凸出部,使导轨和光伏板牢固安装于柔性屋面上,同时避免损坏柔性屋面,此外,柔性的底座具有一定的缓冲变形功能,因此能够有效减缓光伏板的振动和降低噪音污染。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002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导轨、角驰夹具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0030]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安装组件的侧视图;
[0032]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图;
[0033]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安装组件的侧视图;
[0036]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边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中:a.导轨,a1.第一连接槽口,a11.第一翻边,a2.第二连接槽口,a21.第二翻边,b.光伏板,c.角驰夹具,c1.夹板,c11.竖直部,c12.曲折部,c13.平直部,c14.上定位卡条结构,c15.锯齿,c16.下限位凸条结构,d.底座,d1.固定部,d11.连接底板,d12.梯形凸台,d2.凸出部,e.柔性屋面,f.第一连接滑块,f1.第一凹槽,g.第二连接滑块,g1.第二凹槽,h.边压块,h1.边压板,h2.连接板,i.中压块,i1.u形板,i2.中压板,j.第一螺栓,k.第二螺栓,l.第三螺栓,m.第四螺栓,n.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夹具组件的两种实施方式和柔性屋面光伏支架的两种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0]
实施例1
[0041]
如图1-图6所示,实施例1的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的带导轨组件包括导轨a,导轨a的上端连接有光伏板b,导轨a的下端连接有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角驰夹具c和柔性的底座d,底座d包括固定部d1和与固定部d1一体成型的凸出部d2,固定部d1呈板状,固定部d1的下表面与柔性屋面e热熔焊接,凸出部d2设置于固定部d1的上表面中部位置,凸出部d2的形状与角驰夹具c的夹口形状相适配。
[0042]
该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夹具组件在进行安装时,对底座1的固定部11以及柔性屋面e的上表面进行加热,使两者表面熔融后,将固定部11贴合在柔性屋面e上,由于材料熔融软化,使得固定部11与屋面充分融合,待固定部11冷却后,固定部11与柔性屋面e之间紧密连接成一体;之后将角驰夹具2夹住凸出部12,如此,使得角驰夹具2与柔性屋面之间紧密连接,进而方便在刚性的角驰夹具2上安装刚性的导轨a,而后再通过导轨a安装光伏板b。由于底座1与柔性屋面e间采用热熔方式进行连接,不仅使该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夹具组件安装方便,而且连接牢固,并避免损伤柔性屋面e,此外由于底座1为柔性材料,因此具备一定的缓冲减振功能,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如刮风降雨)时,能够减缓光伏板的振动,并降低噪音污染。
[0043]
固定部d1包括连接底板d11和设置于连接底板d11中部的梯形凸台d12,凸出部d2设置于梯形凸台d12的上表面中部位置,如图6所示。采用上述设计,使固定部d1的与凸出部d2连接的部位厚于其两侧,如此,减少了凸出部d2与固定部d1之间断裂的可能,延长了底座d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底座d和柔性屋面e的材质优选pvc或者tpo,但是不局限于这两种材质,其他具有柔性热点的塑料和橡胶高分子材料都属于保护范围。
[0044]
角驰夹具c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夹板c1,夹板c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竖直部c11、曲折部c12和平直部c13,两个夹板c1的竖直部c11通过第一螺栓j连接且两个竖直部c11上部相对侧配合设置有上定位卡条结构c14,平直部c13与凸出部d2面贴合;上定位卡条结构c14包括分设在两个竖直部c11的上定位卡条,定位卡条固定于其中一个竖直部c11上且与另一个竖直部c11相贴合,如图6所示。采用上述设计后,由两个曲折部c12形成夹口,通过第一螺栓j将两个夹板c1连接,缩小两个夹板c1的距离。
[0045]
凸出部d2为长条形,凸出部d2的横截面为棱形,曲折部c12的下部设置有锯齿c15,如图5和图6所示。利用锯齿c12与棱形的凸出部d2接触,防止凸出部d2与夹板c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加固了角驰夹具c与底座d之间的连接。
[0046]
两个夹板c1中,其中一个夹板c1的竖直部c11上端水平延伸形成安装板n,导轨a包括朝向柔性屋面e的第一连接槽口a1,第一连接槽口a1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滑块f,第一连接槽口a1开口位置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滑块f配合限位的第一翻边a11,安装板n通过第二螺栓k与第一连接滑块f连接,如图3所示。安装板n与其中一个夹板c1连接,在安装导轨a时,操作安装板n上的第二螺栓k,使得第二螺栓k带动第一连接滑块f与第一连接槽口a1上的两个第一翻边a11相贴合,将第一连接槽口a1的开口处固定于安装板n和第一连接滑块f之间,如此
固定了第一连接槽口a1,进而实现了导轨a与角驰夹具c之间的固定连接。
[0047]
导轨a还包括背对柔性屋面e的第二连接槽口a2,第二连接槽口a2内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滑块g,第二连接槽口a2开口位置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滑块g配合限位的第二翻边a21;位于导轨a两端的第二连接滑块g通过第三螺栓l连接有边压块h,其余第二连接滑块g通过第四螺栓m连接有中压块i,边压块h和中压块i与光伏板b外缘配合连接,如图3所示。采用上述设计,在安装固定光伏板b时,根据光伏板b的尺寸,滑动第二连接槽口a2内的第二连接滑块g,使得边压块h和中压块i靠在光伏板b的侧面,而后分别操作第三螺栓l和第四螺栓m,使得第二连接滑块g与第二翻边a21相贴合,将边压块h和中压块i将光伏板b挤压固定在导轨a上,实现对光伏板b 的固定支撑。
[0048]
第一连接滑块f上设置有与第一翻边a11滑动配合的第一凹槽f1,第二连接滑块g上设置有与第二翻边a21滑动配合的第二凹槽g1,如图4所示。采用上述设计后,使得在第一连接滑块f与第一翻边a11抵靠后,利用配合的第一凹槽f1防止第一连接滑块f在第一连接槽口a1内滑动,进一步固定第一连接滑块f 的位置,同理固定了第二连接滑块g在第二连接槽口a2内的位置,进而加固对了光伏板b的固定支撑。
[0049]
边压块h包括依次连接的边压板h1和连接板h2,连接板h2呈台阶状,连接板h2通过第三螺栓l与第二连接滑块g连接,边压板h1与光伏板b贴合且边压板h1的贴合面为波浪形,如图11所示。利用边压块h固定光伏板b 时,操作第三螺栓l,使得边压块h 的边压板h1抵靠与光伏板b的上表面,而光伏板b 的下表面和连接板h2均抵靠在导轨a上,进而实现对光伏板b 的固定支撑。波浪形的设计有助于加强光伏板b与边压板h1之间的连接,实现对光伏板b 的稳固支撑。当然,边压板h1的贴合面设计成锯齿形后,也能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0050]
中压块i包括u形板i1和设置于u形板i1两端的中压板i2,u形板i1通过第四螺栓m与第二连接滑块g连接,中压板i2与光伏板b贴合且中压板i2的贴合面为波浪形或者锯齿形,如图12所示。利用中压块i固定光伏板b 时,操作第四螺栓m,使得中压块i的中压板i1抵靠与光伏板b的上表面,而光伏板b 的下表面和u形板i1均抵靠在导轨a上,进而实现对光伏板b 的固定支撑。波浪形的设计有助于加固光伏板b与中压板i1之间的连接,加强紧固力。当然,中压板i1的贴合面设计成锯齿形后,也能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0051]
在安装过程中,第一连接滑块f 可以在导轨a的第一连接槽口a1内滑动,进而根据角驰夹具c在柔性屋面e上的位置,调整第一连接滑块f 在第一连接槽口a1内的位置,而后通过第三螺栓l将角尺夹具c与导轨a进行固定连接;同理,在安装完导轨a后,根据光伏板b的位置以及尺寸等因素,第二连接滑块g在第二连接槽口a2内滑动,调节第二连接滑块g的位置,通过第四螺栓m将光伏板b固定于导轨a上,从而使导轨a和光伏板b的安装更方便。
[0052]
实施例2:
[0053]
如图7-图10所示,实施例2的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组件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凸出部d2的横截面为蘑菇头状,两个竖直部c11下部相对称配合设置有下限位凸条结构c16,下限位凸条结构c16包括分设在两个竖直部c11的下限位凸条,两个下限位凸条之间为调节间隙。
[0054]
相比于实施例1,该实例2中,凸出部d2的横截面为蘑菇头状,采用该设计,使凸出部d2表面呈圆弧状,进而有利于凸起部d2受到夹板c1夹持后,各处受力大小基本一致,从而避免凸起部d2的局部受力过大而加速疲劳和老化,如此,延长了底座d的使用寿命;此外,通
过下限位凸条结构c16中的两个下限位凸条增加了角驰夹具c与凸起部d2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加强夹紧力,加固角驰夹具c与底座d之间的连接,在两个下限位凸条之间设置有调节间隙,通过该调节间隙调节角驰夹具c对凸起部d2的紧固力,可防止凸起部d2受力过大而加剧老化,进而有利于延长底座d的使用寿命。
[0055]
本实用新型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用于柔性屋面光伏支架连接的带导轨夹具组件具有如下优点:通过热熔方式将柔性底座d的固定部d1固定于柔性屋面e上,利用角驰夹具c夹住底座d的凸出部d2,使导轨a和光伏板b牢固安装于柔性屋面e上,同时避免损坏柔性屋面e,此外,柔性的底座d具有一定的缓冲变形功能,因此能够有效减缓光伏板b的振动并降低噪音污染。
[005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两种实施例中,第一螺栓j、第二螺栓k、第三螺栓l和第四螺栓m,安装使用时均有与其配合的螺母,以此固定角驰夹具c、导轨a和光伏板b的位置。
[005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