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漏电防护结构的车载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64526发布日期:2021-05-25 12:5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漏电防护结构的车载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逆变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设有漏电防护结构的车载逆变器。



背景技术:

车载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的车用转换器,车载逆变器具有小巧易安装等优点,为了提升车载逆变器使用时的安全性,需要对其增设漏电保护结构,然而现有的车载逆变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的车载逆变器在安装过程中缺少漏电保护结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外界湿气的进入,会造成车载逆变器的漏电及电路短路的现象,增加了使用的危险性;

2.并且传统的车载逆变器大多直接通过螺栓安装在车内,拆装过于繁琐,由于车辆长时间的震动颠簸会造成螺栓连接处的松动,进而会影响车载逆变器的稳定性。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车载逆变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漏电防护结构的车载逆变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车载逆变器在安装过程中缺少漏电保护结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外界湿气的进入,会造成车载逆变器的漏电及电路短路的现象,由于车辆长时间的震动颠簸会造成螺栓连接处的松动,进而会影响车载逆变器的稳定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有漏电防护结构的车载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本体、连接导线和电源连接器,所述逆变器本体的一侧套设有防护底壳,且逆变器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防护顶壳,所述防护底壳和防护顶壳的边侧均固定有固定块,且防护底壳和防护顶壳的边缘处粘贴有密封条,并且固定块的边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防护底壳的内壁活动安装有限位杆,且限位杆通过弹簧和防护底壳相连,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和逆变器本体相连,且连接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源连接器,所述防护底壳的外侧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端头处连接有连接板,并且连接板的边缘处预留有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防护底壳和防护顶壳上的固定块通过螺栓连接,且防护底壳和防护顶壳边缘处的密封条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和防护底壳组成转动结构,且限位杆为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关于防护底壳的竖轴线对称分布,且限位杆的端头处和逆变器本体的边侧相接触,并且逆变器本体和防护底壳组成拆卸安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和连接板相互垂直设置,且连接板和防护底壳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为开口状设置,且其在连接板上等角度分布,并且限位孔和连接导线为卡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有漏电防护结构的车载逆变器,在安装过程中能够提升对车载逆变器的密封保护性能,进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并且通过卡合式安装增加了车载逆变器使用时的稳定性;

1.底壳和顶壳通过螺栓紧密安装,并且连接处设有橡胶材质的密封条,增加了壳内的密封性,当车载逆变器安装之后能够带动限位杆转动,并通过弹簧的弹性紧密的贴合在车载逆变器的边侧,这样能够保证车载逆变器在壳体内安装的稳定性;

2.电源连接器可根据使用需求延长或缩短缠绕在固定杆上的连接导线,而连接导线延长缩短后可卡在不同位置的限位孔内,用于对连接导线进行限位,避免缠绕的连接导线散乱,也方便电源连接器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底壳和防护顶壳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逆变器本体;2、防护底壳;3、防护顶壳;4、固定块;5、密封条;6、安装槽;7、限位杆;8、弹簧;9、连接导线;10、电源连接器;11、固定杆;12、连接板;13、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设有漏电防护结构的车载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本体1、防护底壳2、防护顶壳3、固定块4、密封条5、安装槽6、限位杆7、弹簧8、连接导线9、电源连接器10、固定杆11、连接板12和限位孔13,逆变器本体1的一侧套设有防护底壳2,且逆变器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防护顶壳3,防护底壳2和防护顶壳3的边侧均固定有固定块4,且防护底壳2和防护顶壳3的边缘处粘贴有密封条5,并且固定块4的边侧开设有安装槽6,防护底壳2的内壁活动安装有限位杆7,且限位杆7通过弹簧8和防护底壳2相连,连接导线9的一端和逆变器本体1相连,且连接导线9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源连接器10,防护底壳2的外侧固定有固定杆11,且固定杆11的端头处连接有连接板12,并且连接板12的边缘处预留有限位孔13;

防护底壳2和防护顶壳3上的固定块4通过螺栓连接,且防护底壳2和防护顶壳3边缘处的密封条5为橡胶材质,通过螺栓相连接之后即可实现防护底壳2和防护顶壳3的安装,并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5,能够保证安装之后壳体内的密封性;

限位杆7和防护底壳2组成转动结构,且限位杆7为倾斜设置,限位杆7关于防护底壳2的竖轴线对称分布,且限位杆7的端头处和逆变器本体1的边侧相接触,并且逆变器本体1和防护底壳2组成拆卸安装结构,当逆变器本体1与限位杆7接触后能够带动其转动,并通过弹簧8的弹性能够让限位杆7的端头处抵在逆变器本体1边侧,实现对逆变器本体1的稳定安装;

固定杆11和连接板12相互垂直设置,且连接板12和防护底壳2相互平行,限位孔13为开口状设置,且其在连接板12上等角度分布,并且限位孔13和连接导线9为卡合连接,连接导线9在固定杆11上延长或者缩短之后能够卡在不同位置的限位孔13内,避免缠绕的连接导线9散乱。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设有漏电防护结构的车载逆变器时,如图2-5所示,首先将需要安装的逆变器本体1置入防护底壳2内,当逆变器本体1与限位杆7接触后能够带动其转动,并通过弹簧8的弹性能够让限位杆7的端头处抵在逆变器本体1边侧,实现对逆变器本体1的稳定安装,而限位杆7通过转动至不同倾斜角度能够对不同规格逆变器本体1的安装,安装好之后将防护底壳2和防护顶壳3上的固定块4通过螺栓相连接,即可实现防护底壳2和防护顶壳3的安装,并且两者连接处设置有橡胶材质的密封条5,能够保证安装之后壳体内的密封性,进而避免外界水气的进入对逆变器本体1造成损坏;

如图1和图6所示,电源连接器10在使用时能够根据需求将缠绕在固定杆11上的连接导线9延长或者缩短,而连接导线9在延长或者缩短之后能够卡在不同位置的限位孔13内,避免缠绕的连接导线9散乱,同时也能够保证电源连接器10使用的便捷性。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