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aN基单相逆变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2733发布日期:2021-06-01 23:5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GaN基单相逆变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gan基单相逆变电源。



背景技术:

近年来,动车组列车对车辆设备的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源由于存在体积与重量大、结构复杂、电源传输效率低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整车需求,因此亟待研发新型逆变电源。目前,普通的逆变电源功率在几十到几百瓦之间,并且冷却方式主要采用风冷形式,导致电源体积和重量增大,除此之外,其功率越来越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际上主要电力电子厂家和科研机构,不断探索高效节能、轻量化的变流产品,并逐步将提升变流产品效率的突破口放在功率器件材料的变革上。gan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是目前全球半导体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是继si材料之后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它具有开关速度快、开关频率高、开关损耗低、通态电阻小、工作结温高等优势,可以满足实际应用中对电源提出的高功率密度、高效节能、谐波小、轻量化等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gan基单相逆变电源,包括逆变器下壳体和逆变器上壳体;

所述逆变器下壳体和所述逆变器上壳体活动连接;

所述逆变器下壳体和所述逆变器上壳体形成中空空间m;

所述中空空间m内部设置有驱动与控制电路基板,所述驱动与控制电路基板上设置有boost电感、氮化镓基功率电子器件、llc谐振电感、llc主变压器和逆变器电感;

所述驱动与控制电路基板包括升压电路、llc谐振电路和逆变电路;

所述升压电路一端与所述llc谐振电路一端相连接,所述llc谐振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逆变电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boost电感、氮化镓基功率电子器件、llc谐振电感、llc主变压器和逆变器电感外部设置均设置有导热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壳体内部填充有导热胶。

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下壳体的边沿和逆变器上壳体的边沿通过密封胶条连接。

进一步地,该电源的外形尺寸为560mm×380mm×110mm。

进一步地,该电源的防护等级为ip65。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gan基单相逆变电源,基于新型的主电路拓扑结构,采用高频隔离dcdc控制技术,设计了一款容量为3.5kva的自然散热型gan基器件的车载单相逆变电源,其额定负载效率超过94.5%,可将轨道车辆充电机提供的110v直流转换为220v/50hz交流电,供交流负载使用;与传统的电力电子器件相比,该电源采用的氮化镓(gan)基功率电子器件具有开关速度快、开关频率高、开关损耗低、通态电阻小、工作结温高等优势,可以满足实际应用中对电源提出的高功率密度、高效节能、谐波小、轻量化等要求;本逆变电源采用了boost、llc及逆变器的三级式架构,可有效保证电源的输出品质,并且很大程度上提升高频隔离逆变器的效率与功率密度;该逆变电源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高频电源常见的电磁兼容、涡流、高阻抗的电气问题,使得逆变电源在与其他电源设备一同组成单元进行使用时,不会出现干扰问题;该逆变电源采用自然对流形式进行系统散热,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系统重量;此外,该逆变电源防护等级可达到ip65,可在非密闭环境下使用,拓展了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中:1、boost电感,2、氮化镓基功率电子器件,3、llc谐振电感,4、llc主变压器,5、逆变器下壳体,6、密封胶条,7、逆变器电感,8、驱动与控制电路板,9、连接器ⅰ,10、逆变器上壳体,11、导热壳体,12、导热硅胶,13、升压电路,14、llc谐振电路,15、逆变电路,16、连接器ⅱ、17、连接器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视图;

一种gan基单相逆变电源,包括:逆变器下壳体5和逆变器上壳体10;

所述逆变器上壳体10上设置连接器ⅰ9、连接器ⅱ16和连接器ⅲ17;

所述连接器ⅰ9为重载连接器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连接器ⅱ16为110v直流电连接器,所述连接器ⅲ17为220v交流电输出连接器;

所述逆变器下壳体5和所述逆变器上壳体10通过螺丝活动连接;

所述逆变器下壳体5和所述逆变器上壳体10形成中空空间m;

所述中空空间m内部设置有驱动与控制电路基板8,所述驱动与控制电路基板8上设置有boost电感1、氮化镓基功率电子器件2、llc谐振电感3、llc主变压器4和逆变器电感7;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所述驱动与控制电路基板8采用了一种如图5所示的升压电路、llc谐振电路及逆变电路的三级式架构;可有效保证电源的输出品质,并且很大程度上提升高频隔离逆变器的效率与功率密度;

所述驱动与控制电路基板8包括升压电路13、llc谐振电路14和逆变电路15;

所述升压电路13一端与所述llc谐振电路14一端相连接,所述llc谐振电路14的另一端与所述逆变电路15相连接。

所述升压电路13负责将输入电压从dc110v(±30%)提升至dc400v;

所述llc谐振电路14主要实现高频隔离功能,llc谐振电路14由包括llc谐振电感和llc主变压器组成;

所述逆变电路15负责将dc400v逆变为ac220v/50hz,再经逆变器电感滤波后输出,以供交流负载使用;

该电路具体工作过程为:输入电源分别通过(lb1、db1、sb1)、(lb2、db2、sb2)实现交错boost升压变换,对支撑电容c1进行充电,经过gan开关管(s1、s2、s3、s4)把直流电变换为脉冲pwm信号,再经过谐振电抗器lr、谐振电容cr和高频变压器t实现电气隔离,然后由d1、d2、d3和d4整流成直流对支撑电容c2充电,逆变电路15通过gan开关管(s1、s2、s3、s4)把直流电变换为交流脉冲信号,经过l1、l2和c3滤波成单相220v正弦波。

本逆变电源采用自然对流形式进行系统散热,所述boost电感1、氮化镓基功率电子器件2、llc谐振电感3、llc主变压器4和逆变器电感7外部设置均设置有导热壳体11,各类电感器件通过导热硅胶12与导热壳体11进行传热;

所述导热壳体11内部填充有导热硅胶12;该逆变电源是通过逆变器下壳5、驱动与控制电路8、导热壳体11、逆变器上壳10、连接器9等器件的合理电气连接和空间布局,将轨道车辆充电机提供的110v直流电转换为220v/50hz交流电,供交流负载使用。

所述逆变器下壳体5的边沿和逆变器上壳体10的边沿通过密封胶条6连接;导热壳体11与逆变器上壳体10通过导热硅胶12贴合,最终将发热器件的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

本逆变电源散热方式可极大简化其散热系统,提高运行可靠性;除此之外,可减小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为了满足轻量化要求,采用自然对流形式进行系统散热,该车载单相逆变电源防护等级可达到ip65,外形尺寸为:560mm×380mm×110mm,重量25kg,散热路径如下:各类电感和gan器件产生的热量依次经过导热壳体11、导热硅胶12、逆变器上壳体10散发到外界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