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外壳体的内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0463发布日期:2021-12-25 02:4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外壳体的内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机外壳体的内撑机构。


背景技术:

2.电机是一种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用于带动旋转轴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因此,电机的使用量比较广泛,从而在现有技术中,电机的生产加工技术领域是现有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领域,而且,电机的生产加工企业较多。
3.现有技术中,电机的生产加工工序较多,在电机生产加工技术领域中,电机外壳体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加工零配件,电机外壳体在生产加工中需要进行内撑固定,从而方便人们的操作加工,因此,电机外壳体的内撑机构是一种常见的加工设备。
4.但是,现有技术,电机外壳体的内撑机构在使用过程中采用柱状体对电机进行撑固,电机外壳体要从柱状体顶部插下,柱状体的外径与电机外壳体的内径相等,因此,在插入的过程中电机外壳体内壁与柱状体外壁之间摩擦较大,难以操作,给人们的使用造成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的电机外壳体内撑操作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外壳体的内撑机构,该内撑机构包括内撑组件,该内撑组件可以调节,使得内撑板对电机外壳体的内壁进行撑固,并且内撑组件操作方便,给人们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有效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电机外壳体的内撑机构,包括固定底座以及与固定底座固定连接的操作台,所述的操作台上安装有内撑组件;
8.所述的内撑组件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筒体内的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上对称设置有螺纹,且转动轴上对称套设有套接件,套接件与所述的转动轴螺纹连接,所述的套接件上铰接有固定杆,所述的筒体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槽,固定杆延伸到筒体的外侧且固定杆的末端铰接有内撑板。
9.优选地,所述的筒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操作台上且转动轴设置在筒体内转动轴底部延伸到操作台内,所述的操作台为中空结构,且操作台侧壁上开设有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内撑操作的合页门。
10.优选地,所述的内撑组件还包括稳定组件,所述的稳定组件包括固定筒以及伸缩杆,所述的伸缩杆一端与所述的筒体连接,且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内撑板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的内撑板为与电机外壳体内壁相配合的弧形结构,所述的开口槽与固定杆以及内撑板的数量相等。
12.为了提高了电机外壳体在内撑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方
案。
13.上述的电机外壳体的内撑机构,还包括用于提高了电机外壳体稳定性的辅助组件,辅助组件包括盖帽,盖帽扣合在电机外壳体顶部,且盖帽连接有用于调节盖帽高度的调节组件。
14.优选地,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杆以及固定柱,所述的固定柱一端与所述的固定底座固定连接,且固定柱为顶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结构,连接杆一端插入到所述的固定柱内部并且与所述的固定柱滑动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的盖帽连接。
15.优选地,位于固定柱内的所述的连接杆外侧套设有伸缩弹簧,且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挡块与固定柱内壁滑动连接。
16.有益效果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实用新型中的内撑组件通过转动轴转动可以调节内撑板来回移动方便对电机外壳体的内壁进行内撑固定,方便操作,给人们的使用提供了便利,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电机外壳体内撑时采用柱状体进行撑固,降低了摩擦力,实用性强;
19.(2)本实用新型中的内撑机构还包括稳定组件,稳定组件确保内撑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内撑板与电机外壳体内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内撑效果;
20.(3)本实用新型中的内撑机构还包括提高了电机外壳体稳定性的辅助组件,辅助组件通过调节组件调节盖帽的高度,便于电机外壳体在内撑过程中的拆卸和安装,另外,电机外壳体在内撑时提高了稳定性,从而便于人们进行内撑操作,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1.图1为实施例1中电机外壳体内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实施例1中电机外壳体内撑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23.图3为实施例1中内撑组件的俯视图;
24.图4为实施例1中内撑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25.图5为实施例1中内撑组件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实施例2中调节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27.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28.10、固定底座;11、操作台;
29.20、电机外壳体;
30.30、辅助组件;31、盖帽;32、调节组件;321、连接杆;322、固定柱;323、伸缩弹簧;324、挡块;
31.40、内撑组件;41、筒体;411、开口槽;42、转动轴;43、套接件;44、固定杆;45、内撑板;46、稳定组件;461、固定筒;462、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具体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33.实施例1
34.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电机外壳体的内撑机
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内撑机构,包括固定底座10以及与固定底座10固定连接的操作台11,所述的操作台11为中空结构,且操作台11侧壁上开设有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内撑操作的合页门,合页门开启方便工作人员调节进行电机外壳体20的内撑操作;
35.如图2、图3以及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台11上安装有内撑组件40,内撑组件40包括筒体41以及设置在筒体41内的转动轴42,所述的筒体41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操作台11上且转动轴42设置在筒体41内转动轴42底部延伸到操作台11内;
3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台11内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所述的操作台11内的转动轴42连接,驱动机构可以驱使所述的转动轴42转动从而实现对电机外壳体20的撑固操作。
3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动轴42上对称设置有螺纹,且转动轴42上对称套设有套接件43,套接件43与所述的转动轴42螺纹连接,所述的套接件43上铰接有固定杆44,如图5所示,筒体41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槽411,固定杆44延伸到筒体41的外侧且固定杆44的末端铰接有内撑板45;
3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口槽411与固定杆44以及内撑板45的数量相等;
39.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电机外壳体20进行内撑时,首先将电机外壳体20套在内撑组件40外侧,打开操作台11上的合页门,驱动机构驱使转动轴42转动,转动轴4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套接件43向转动轴42两端移动,套接件43带动固定杆44移动,从而驱使内撑板45向电机外壳体20内壁一侧滑动从而对电机外壳体20进行内撑固定,达到内撑的技术效果。
4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撑组件40还包括稳定组件46,所述的稳定组件46包括固定筒461以及伸缩杆462,所述的伸缩杆462一端与所述的筒体41连接,且伸缩杆46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内撑板45连接;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撑板45在来回移动过程中,稳定组件46用于提高内撑板45的平稳性,从而保证内撑板45处于竖直状态;
4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撑板45为与电机外壳体20内壁相配合的弧形结构。
43.实施例2
44.如图1、图2以及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电机外壳体的内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内撑机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提高了电机外壳体20稳定性的辅助组件30,辅助组件30包括盖帽31,盖帽31扣合在电机外壳体20顶部,用于提高了电机外壳体20在撑固过程中的稳定性;
4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撑机构还包括用于提高了盖帽31稳定性的调节组件32,调节组件32用于调节盖帽31的高度,方便电机外壳体20的拆卸与安装,便于进行内撑操作;
4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调节组件32包括连接杆321以及固定柱322,所述的固定柱322一端与所述的固定底座10固定连接,且固定柱322为顶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结构,连接杆321一端插入到所述的固定柱322内部并且与所述的固定柱322滑动连接,连接杆321另一端与所述的盖帽31连接;
47.本实施例中,位于固定柱322内的所述的连接杆321外侧套设有伸缩弹簧323,且连接杆321底端固定连接有挡块324,挡块324与固定柱322内壁滑动连接,且挡块324阻止了连接杆321滑出所述的固定柱322,方便人们使用。
48.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
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