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用固定构件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1966发布日期:2022-12-17 02:51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线束用固定构件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线束用固定构件及线束。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一种线束用固定构件,其用于将线束固定于作为装配对象的车身。线束用固定构件具备固定构件主体和与固定构件主体形成分体的筒状的轴套。固定构件主体例如由合成树脂构成。另外,轴套由刚性比固定构件主体的刚性高的例如金属材料构成。在轴套插通从车身侧延伸的螺栓,通过螺母相对于该螺栓的紧固,线束用固定构件固定于车身,进而线束被保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62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4.在如上述的线束用固定构件中,在向轴套插入车身侧的螺栓时,该固定构件的包括轴套的部位相对于螺栓的组装方向未必是沿着螺栓的轴线方向的方向。
5.例如,有时在将线束用该固定构件固定于车身之前,将线束在该固定构件以外的固定点固定于车身。在该情况下,线束通过该固定构件以外的固定点保持于离车身近的位置,因此有时该固定构件相对于螺栓的组装方向产生制约。另一方面,在将该固定构件在固定于车身之前组装于线束的情况下,有时使该固定构件以线束为轴转动而组装于螺栓。在该情况下,难以将螺栓向轴套插入,这成为使固定构件的组装性劣化的一个原因。
6.因此,以提供能提高向装配对象的组装性的线束用固定构件及线束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7.本公开的线束用固定构件,用于将线束主体固定于装配对象,所述线束用固定构件具备固定构件主体和与所述固定构件主体形成分体的筒状的轴套,所述固定构件主体具有固定部和保持所述线束主体的保持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从所述装配对象的组装面延伸的螺栓,所述固定部具有与所述组装面对置的表面、和从所述表面贯穿到背面侧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在内部设置有所述轴套,在所述轴套插通所述螺栓,所述贯穿孔的内周面具有配置所述轴套的轴套配置部、和位于所述轴套配置部与所述表面之间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从所述表面朝向所述轴套配置部侧向所述贯穿孔的中心轴线侧倾斜。
8.另外,本公开的线束具备线束主体和上述的线束用固定构件。发明效果
9.根据本公开,能提供能提高向装配对象的组装性的线束用固定构件及线束。
附图说明
10.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线束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该方式中的线束的概要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将该方式中的线束的主要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该方式中的线束的组装方式的剖视图。图5是将变更例中的线束的主要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图6是将变更例中的线束的主要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0012]
本公开的线束用固定构件,[1]用于将线束主体固定于装配对象,所述线束用固定构件具备固定构件主体和与所述固定构件主体形成分体的筒状的轴套,所述固定构件主体具有固定部和保持所述线束主体的保持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从所述装配对象的组装面延伸的螺栓,所述固定部具有与所述组装面对置的表面、和从所述表面贯穿到背面侧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在内部设置有所述轴套,在所述轴套插通所述螺栓,所述贯穿孔的内周面具有配置所述轴套的轴套配置部、和位于所述轴套配置部与所述表面之间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从所述表面朝向所述轴套配置部侧向所述贯穿孔的中心轴线侧倾斜。
[0013]
根据该结构,在向配置于固定构件主体的贯穿孔内的轴套插入装配对象侧的螺栓时,能通过贯穿孔的倾斜部的倾斜将螺栓的顶端朝向轴套引导。由此,即使是固定构件相对于装配对象侧的螺栓的组装方向产生制约的情况,也能容易将螺栓向轴套插入。因此,能提高固定构件向装配对象的组装性。
[0014]
[2]所述轴套的内径在轴方向上一样。根据该结构,能采用形状简单的轴套,并且通过固定构件主体的贯穿孔的形状变更、即倾斜部的追加,能提高固定构件向装配对象的组装性。
[0015]
[3]所述轴套具有从所述轴套的轴方向的一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所述贯穿孔在所述轴套配置部中的所述倾斜部侧的端部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在所述轴套的轴方向抵接于所述凸缘部。根据该结构,在固定构件主体的贯穿孔设置有倾斜部的结构中,能利用台阶部在轴套的轴方向支承轴套的凸缘部。
[0016]
[4]从所述轴套的轴方向观看,所述倾斜部中的所述轴套配置部侧的端部的径向位置和所述轴套的内周面的位置一致。根据该结构,在向配置于固定构件主体的贯穿孔内的轴套插入装配对象侧的螺栓时,能利用贯穿孔的倾斜部将螺栓的顶端引导到轴套的内周面。由此,能将螺栓更进一步容易地插入到轴套。
[0017]
[5]另外,本公开的线束具备线束主体和上述的线束用固定构件。
[0018]
根据该结构,通过线束用固定构件中的贯穿孔的倾斜部,能提高该固定构件向装配对象的组装性。
[0019]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线束用固定构件及线束的具体例。在各附图
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垂直”不仅包括严格垂直的情况,也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和效果的范围内大致垂直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20]
如图1所示,车辆用的线束10具备线束主体11和固定构件12,固定构件12用于将线束主体11固定于车身面板p的组装面pa。
[0021]
线束主体11具备电线13和将电线13的外周包围的筒状的外装构件14。外装构件14在整体上呈长筒状。本实施方式的外装构件14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外装构件14例如由金属管构成。在外装构件14通过的电线13的数量是一条或者多条。
[0022]
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的“筒状”只要在整体上视为筒状即可,也包括将多个部件组合而形成筒状的形状、或如c字状那样在一部分具有缺口等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外装构件14由一部件构成。
[0023]
(固定构件12)如图1及图2所示,固定构件12具备固定构件主体15和设置于固定构件主体15的筒状的轴套16。
[0024]
固定构件主体15例如是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注射成型件。固定构件主体15具有固定于车身面板p的组装面pa的固定部21和保持线束主体11的保持部22。
[0025]
从车身面板p的组装面pa伸出固定用的螺栓pb。螺栓pb在圆柱的外周面具有螺纹牙。螺栓pb例如相对于组装面pa呈大致垂直。
[0026]
固定构件主体15的保持部22例如形成将线束主体11的外周包围的筒状。另外,例如保持部22具有主体侧部位23和盖部24。主体侧部位23与固定部21一体成型。主体侧部位23例如具有朝向组装面pa开口的凹部25。盖部24以将凹部25的组装面pa侧的开口封闭的方式组装于主体侧部位23。保持部22通过主体侧部位23和盖部24构成为筒状,线束主体11在保持部22的筒状的内侧通过。
[0027]
固定构件主体15的固定部21是从保持部22的主体侧部位23伸出的部位。固定部21固定于螺栓pb。固定部21例如呈板状。在固定部21,将在向组装面pa组装的组装状态下与该组装面pa对置的面作为表面21a,将其反侧的面作为背面21b。
[0028]
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对置”指面彼此或者构件彼此相互位于正对面的位置,不仅包括相互完全位于正对面的位置的情况,也包括相互局部地位于正对面的位置的情况。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对置”包括在两个部分之间介设与两个部分不同的构件的情况、和在两个部分之间什么都不夹设的情况两方。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对置”包括对置的两个部分接触的情况和空开间隔的情况两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组装面pa和固定部21的表面21a相互接触。
[0029]
如图3所示,固定部21具有从固定部21的表面21a贯穿到背面21b的贯穿孔26。贯穿孔26例如沿着固定部21的厚度方向贯穿。在贯穿孔26的内部设置有筒状的轴套16。轴套16以轴套16的轴方向沿着固定部21的厚度方向的方式配置于贯穿孔26内。在轴套16插通螺栓pb。
[0030]
轴套16由刚性比固定构件主体15的刚性高的例如金属材料构成。轴套16具有轴套主体部31和凸缘部32。轴套主体部31例如呈圆筒状。轴套主体部31的内周面从轴方向观看
呈圆形。另外,轴套主体部31的内径及外径遍及轴方向形成一样。凸缘部32从轴套主体部31的轴方向的一端部向径向外侧伸出。从轴方向观看的凸缘部32的外形例如呈圆形。
[0031]
贯穿孔26的内周面具有配置轴套16的轴套配置部41、和位于轴套配置部41与所述表面21a之间的倾斜部42。另外,轴套配置部41和倾斜部42在贯穿孔26的轴方向、即固定构件12的厚度方向排列设置。需要注意的是,贯穿孔26的轴方向是贯穿孔26的贯穿方向。以下,有时将贯穿孔26的轴方向仅称为“轴方向”。
[0032]
倾斜部42设置于轴套配置部41及轴套16的表面21a侧。倾斜部42朝向轴套配置部41侧向贯穿孔26的中心轴线l侧倾斜。
[0033]
例如,倾斜部42从贯穿孔26的轴方向观看形成以贯穿孔26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形。即,倾斜部42设置于贯穿孔26的表面21a侧的端部的周向整体。另外,例如倾斜部42形成朝向轴套配置部41侧缩径的锥形。
[0034]
倾斜部42的轴套16侧的端部42a、即倾斜部42的缩径侧的端部42a与轴套配置部41连接。倾斜部42的端部42a的直径例如设定成与轴套16的凸缘部32的外径相等。另外,倾斜部42的相对于端部42a为轴方向的反侧的端部、即倾斜部42的扩径侧的端部42b与固定部21的表面21a连接。也就是说,倾斜部42在贯穿孔26的轴方向上形成于从轴套配置部41的倾斜部42侧的端部到固定部21的表面21a的范围。
[0035]
本实施方式的轴套配置部41具有台阶部43,台阶部43形成模仿轴套16的凸缘部32的形状。台阶部43支承凸缘部32。台阶部43与凸缘部32的轴方向一侧面及凸缘部32的外周面接触。通过在轴套16的轴方向上台阶部43抵接于凸缘部32,从而抑制轴套16脱离贯穿孔26。
[0036]
在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12中,在将固定构件主体15成型后,将轴套16配置于贯穿孔26的轴套配置部41。并且,将轴套16例如通过压紧固定于固定构件主体15。在采用压紧的固定中,例如通过在轴套主体部31的与凸缘部3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31a使周向的一处或者多处向径向外侧塑性变形,从而该端部31a中的塑性变形的部位挤进贯穿孔26的内周面。由此,轴套16相对于贯穿孔26在周向及轴方向固定。
[0037]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相对于车身面板p的组装面pa的组装方式和其作用一起进行说明。
[0038]
首先,在线束主体11组装固定构件12。此时,将线束主体11与保持部22的凹部25嵌合,在该状态下将凹部25的开口用盖部24封闭。由此,线束主体11保持于保持部22。
[0039]
然后,线束主体11在固定构件12以外的固定点固定于车身面板p。由此,虽然固定构件12不固定于车身面板p,但是线束主体11变为接近车身面板p的状态。
[0040]
接着,在线束主体11接近车身面板p的状态下将固定构件12固定于车身面板p。
[0041]
如图4所示,首先,通过以线束主体11为轴使固定构件12转动,从而使车身面板p侧的螺栓pb向固定构件12的轴套16插入。此时,当螺栓pb的顶端与贯穿孔26的倾斜部42接触时,则螺栓pb的顶端被倾斜部42的倾斜向轴套16引导。由此,容易将螺栓pb向轴套16插入。
[0042]
另外,通过在贯穿孔26的表面21a侧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42,从而贯穿孔26中插入螺栓pb时的入口侧的端部变为扩径的形状。因此,容易使螺栓pb的顶端插入到贯穿孔26。另外,因为倾斜部42设置于贯穿孔26的表面21a侧的端部的周向整体,所以倾斜部42与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固定构件12的错位及固定部21和保持部22的排列设置方向上的固定
构件12的错位对应。
[0043]
在将螺栓pb插入到轴套16后,如图1所示,通过在螺栓pb中从轴套16突出的部分螺合螺母pc,从而将轴套16及固定部21紧固固定于车身面板p。
[0044]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0045]
(1)固定构件主体15的贯穿孔26的内周面具有配置轴套16的轴套配置部41、和位于轴套配置部41与表面21a之间的倾斜部42。并且,倾斜部42从表面21a朝向轴套配置部41侧向贯穿孔26的中心轴线l侧倾斜。根据该结构,在向配置于固定构件主体15的贯穿孔26内的轴套16插入车身侧的螺栓pb时,能通过贯穿孔26的倾斜部42的倾斜将螺栓pb的顶端朝向轴套16引导。由此,即使是固定构件12相对于车身侧的螺栓pb的组装方向产生制约的情况,也能容易将螺栓pb向轴套16插入。因此,能提高固定构件12向车身面板p的组装性。
[0046]
(2)轴套16的内径在轴方向上一样。根据该结构,能采用形状简单的轴套16,并且通过固定构件主体15的贯穿孔26的形状变更、即倾斜部42的追加,能提高固定构件12向车身面板p的组装性。
[0047]
(3)轴套16具有从轴套16的轴方向的一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32。并且,贯穿孔26在轴套配置部41中的倾斜部42侧的端部具有台阶部43,台阶部43在轴套16的轴方向抵接于凸缘部32。根据该结构,在贯穿孔26设置有倾斜部42的结构中,能利用台阶部43在轴套16的轴方向支承将凸缘部32。
[0048]
本实施方式能按如下变更而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0049]
·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贯穿孔26在轴套配置部41中的倾斜部42侧的端部具有台阶部43,台阶部43在轴套16的轴方向抵接于凸缘部32。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轴套16中表面21a侧的端部设置有凸缘部32,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0050]
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凸缘部32及台阶部43省略,在轴套16中背面21b侧的端部设置凸缘部51。凸缘部51从轴套16的背面21b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根据该结构,与螺栓pb螺合的螺母pc能构成为抵接于轴套16的凸缘部51。因此,能增加轴套16中的与螺母pc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通过螺栓pb和螺母pc,能将固定构件12适当地紧固固定于车身面板p。需要注意的是,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轴套16例如在轴套16的表面21a侧的端部通过压紧而固定。
[0051]
·
另外,例如图6所示,也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的轴套16省略凸缘部32,使轴套16的外径在轴方向上一样。根据该结构,轴套16的形状变得更加简单。
[0052]
另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从轴套16的轴方向观看,倾斜部42中的轴套配置部41侧的端部42a的径向位置和轴套16的内周面16a的位置一致。即,倾斜部42的缩径侧的端部42a与轴套16的内周面16a直接地连接。根据该结构,当将车身侧的螺栓pb向在固定构件主体15的贯穿孔26内配置的轴套16插入时,能通过贯穿孔26的倾斜部42的倾斜将螺栓pb的顶端引导到轴套16的内周面16a。由此,能将螺栓pb更进一步容易地插入到轴套16。
[0053]
需要注意的是,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贯穿孔26具有在轴方向抵接于轴套16的表面21a侧的端部的抵接部61。另外,例如轴套16在轴套16的背面21b侧的端部通过压紧而固定。
[0054]
·
上述实施方式的倾斜部42设置于贯穿孔26的周向整体,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倾斜部42设置于贯穿孔26的周向的一部分。
[0055]
·
轴套16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例如也可以设为椭圆形、多边形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将轴套16的横截面形状设为椭圆形等、从轴套16的轴方向观看具有长边方向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将该长边方向设为沿着线束主体1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或者沿着固定部21和保持部22的排列设置方向的方向。
[0056]
·
也可以通过将轴套16作为嵌入件的固定构件主体15的嵌件成型来形成固定构件12。
[0057]
·
外装构件14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例如能设为椭圆形、多边形等任意的形状。
[0058]
·
外装构件14也可以是由合成树脂等构成并具有可挠性的波纹管。
[0059]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适用于用于将线束主体11固定于车身面板p的固定构件12,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也能适用于用于将线束主体11固定于车身面板p以外的装配对象的固定构件。
[0060]
·
如图2及图3所示,有时将贯穿孔26中的表面21a侧的开口缘、即倾斜部42的扩径侧的端部42b作为贯穿孔26的上端开口缘或者螺栓pb的入口来参照。有时将贯穿孔26中的背面21b侧的开口缘作为下端开口缘或者螺栓pb的出口来参照。有时将倾斜部42的缩径侧的端部42a作为贯穿孔26的中间开口缘来参照。上端开口缘、下端开口缘以及中间开口缘的内径也可以按上端开口缘、中间开口缘、下端开口缘的顺序变小。也就是说,贯穿孔26也可以具有:大径的具有或者第1直径的上端开口缘;小径的或者具有小于第1直径的第2直径的下端开口缘;以及中径的或者具有第1直径与第2直径之间的第3直径的中间开口缘。
[0061]
·
如图3所示,在固定构件12完全固定于车身面板p的状态下,螺栓pb的轴部也可以具有:第1长度部分,从贯穿孔26突出并且包括轴部顶端;第2长度部分,与第1长度部分连续,并且被轴套16覆盖;以及第3长度部分,与第2长度部分连续,并且包括轴部基端。第3长度部分也可以被倾斜部42不接触地包围。换句话讲,包括上端开口缘(42b)及中间开口缘(42a)在内的贯穿孔26的倾斜部42整体也可以离开螺栓pb的轴部。由此,在固定构件12完全固定于车身面板p的状态下,也可以在贯穿孔26的倾斜部42与螺栓pb的轴部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间。
[0062]
·
如图3所示,倾斜部42也可以以随着从表面21a朝向轴套配置部41而接近贯穿孔26的中心轴线l的方式倾斜。有时将轴套配置部41作为轴套配置区域或者直线孔来参照,并将倾斜部42作为倾斜区域或者圆锥孔来参照。圆锥孔的深度也可以与螺栓pb的轴部的粗细或者轴套16的内径为相同程度、或者比轴部的粗细大。如图示的非限定性的例子那样,圆锥孔的深度也可以是固定部21的厚度的50%程度。圆锥孔的最大内径、即螺栓pb的入口内径也可以比轴部的粗细大,还可以如图示的非限定性的例子那样超过轴部的粗细的2倍。
[0063]
·
如图3所示,台阶部43也可以从背面21b侧在轴套16的轴方向抵接于凸缘部32。如图5所示,贯穿孔26也可以具有台阶部,该台阶部从表面21a侧在轴套16的轴方向抵接于凸缘部51。如图6所示,抵接部61也可以从表面21a侧在轴套16的轴方向抵接于轴套16的表面21a侧的端部。有时将图3的台阶部43、图5的台阶部以及图6的抵接部61作为轴套止动部来参照。
[0064]
·
如图3或者图5所示,倾斜部42中的轴套配置部41侧的端部42a的径向位置也可以是倾斜部42的径向最内缘。轴套16的上端的径向最外缘也可以与倾斜部42的径向最内缘
一致。即,倾斜部42的缩径侧的端部42a也可以与轴套16的外周面直接地、例如不隔着径向间隙和/或轴方向间隙地连接。轴套16中的面向贯穿孔26的倾斜部42内的端面也可以是与贯穿孔26的中心轴线l正交的平面。由此,在将固定构件12装配于螺栓pb时(参照图4),通过螺栓pb的顶端抵接于端面,从而螺栓pb和固定构件12的相对移动瞬间被中断或者该相对移动速度暂时降低,例如能抑制轴套16从螺栓pb猛烈地冒出。
[0065]
·
如图3所示,轴套16的内径也可以遍及轴套16或者轴套16的中心孔的全长一样。如图6所示,轴套16的内径及外径也可以遍及轴套16或者轴套16的中心孔的全长一样。
[0066]
·
如图1及图2所示,保持部22的主体侧部位23也可以在与表面21a连续侧具有侧方开口(线束接纳部)。盖部24也可以将该侧方开口封闭。盖部24的外侧面也可以与表面21a齐平。盖部24的内侧面也可以包括模仿外装构件14的外周面的圆弧面。有时将盖部24作为线束稳定器来参照。有时将固定构件12作为支架来参照,并将固定构件主体15作为支架主体来参照。另外,有时将主体侧部位23作为筒形成部来参照。
[0067]
·
本公开包括以下安装例。并不用于限定,而作为理解的辅助,标注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几个构成要素的参照附图标记。也可以将在以下安装例中记述的事项中的一部分省略,还可以选择或者提取在安装例中记述的事项中的几个并将其组合。
[0068]
[附记1]按照本公开的几个方式的支架(12),具备支架主体(15)和与所述支架主体(15)形成分体的筒状的轴套(16),所述支架主体(15)具有板状的固定部(21)和筒状的保持部(22),所述固定部(21)具有表面(21a)、与所述表面(21a)相反的一侧的背面(21b)、以及从所述表面(21a)向所述背面(21b)侧贯穿并在内部设置有所述轴套(16)的贯穿孔(26),所述贯穿孔(26)的内周面具有配置所述轴套(16)的轴套配置区域(41)、和位于所述轴套配置区域(41)与所述表面(21a)之间的倾斜区域(42),所述倾斜区域(42)也可以以随着从所述表面(21a)朝向所述轴套配置区域(41)而接近所述贯穿孔(26)的中心轴线(l)的方式倾斜。
[0069]
[附记2]在本公开的一方式中,所述轴套(16)的上端的径向最外缘也可以与所述倾斜区域(42)的径向最内缘(42a)一致。
[0070]
[附记3]在本公开的一方式中,所述轴套(16)中的所述贯穿孔(26)的面向所述倾斜区域(42)内的端面也可以是与所述贯穿孔(26)的所述中心轴线(l)正交的平面。
[0071]
[附记4]在本公开的一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保持部(22)具有与所述固定部(21)一体成型的筒形成部(23)和盖部(24),所述筒形成部(23)在与所述表面(21a)连续侧具有侧方开口,所述盖部(24)将所述侧方开口封闭,所述盖部(24)的外侧面与所述表面(21a)齐平。
[0072]
[附记5]在本公开的一方式中,所述盖部(24)的内侧面也可以包括圆弧面。
[0073]
[附记6]在本公开的一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轴套(16)具有从所述轴套(16)中的所述表面(21a)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32),所述贯穿孔(26)在所述轴套配置区域(41)中的所述倾斜区域(42)侧的端部具有台阶部(43),所述台阶部(43)从所述背面(21b)侧在所述轴套(16)的轴方向抵接于所述凸缘部(51)。
[0074]
[附记7]在本公开的一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轴套(16)具有从所述轴套(16)中的所述背面(21b)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51),所述贯穿孔(26)在所述轴套配置区域(41)中的与所述倾斜区域(4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从所述表面(21a)侧在所述轴套(16)的轴方向抵接于所述凸缘部(51)。
[0075]
[附记8]在本公开的一方式中,也可以为,所述贯穿孔(26)在所述轴套配置区域(41)中的所述倾斜区域(42)侧的端部具有抵接部(61),所述抵接部(61)从所述表面(21a)侧在所述轴套(16)的轴方向抵接于所述轴套(16)中的所述表面(21a)侧的端部。附图标记说明
[0076]
10 线束11 线束主体12 固定构件(线束用固定构件)13 电线14 外装构件15 固定构件主体16 轴套16a 内周面21 固定部21a 表面21b 背面22 保持部23 主体侧部位24 盖部25 凹部26 贯穿孔31 轴套主体部31a 端部32 凸缘部41 轴套配置部42 倾斜部42a 端部42b 端部43 台阶部51 凸缘部61 抵接部l 中心轴线p 车身面板(装配对象)pa 组装面pb 螺栓
pc 螺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