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固件、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5150发布日期:2022-10-26 01:3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固件、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固件、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2.太阳能电池发电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来源,其利用半导体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可以将太阳光转化成电能。通常将太阳能电池连接形成光伏组件,并在使用时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支架上。
3.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螺丝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支架上。这需要在光伏组件上打安装孔,而安装孔的增加势必降低光伏组件的机械稳定性和自身牢固度。同时,拧螺丝的动作在紧凑的安装空间难以施展,拧螺丝的扳手或者螺丝刀有掉落在光伏组件上损坏光伏组件的风险。相关技术也可采用压块对光伏组件和光伏支架进行固定。采用压块进行固定也需要螺丝的参与,故也有前述的采用螺丝进行固定的缺陷。另外,由于压块夹在光伏组件的边缘,故光伏组件与光伏组件之间会产生间隙,导致光伏组件的安装空间需要增加。同时,压块的成本较高,在安装时操作的结构件较多,安装难度也会上升,导致安装时间拉长。相关技术中也有快速紧固件的设计。然而,紧固件通常不能有效的破坏光伏组件的固定面的氧化膜层,不能很好的接地。
4.基于此,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将光伏组件固定到光伏支架并提高接地效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紧固件、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旨在解决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将光伏组件固定到光伏支架并提高接地效果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紧固件,用于紧固光伏组件和光伏支架的槽钢,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臂、第二紧固臂和连接部,所述第一紧固臂和所述第二紧固臂相对设置,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紧固臂和所述第二紧固臂;所述第一紧固臂设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口形成有第一锯齿,所述第二紧固臂设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形成有第二锯齿;在所述紧固件插入到所述槽钢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紧固臂和所述第二紧固臂抵住所述槽钢的内壁,所述第一卡口和所述第二卡口卡住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所述第一锯齿和所述第二锯齿插入所述光伏组件的氧化膜。
7.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臂包括第一紧固段和第二紧固段,所述第一紧固段的一端自所述连接部弯折,所述第二紧固段自所述第一紧固段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紧固臂弯折,所述第一卡口设于所述第二紧固段;
8.所述第二紧固臂包括第三紧固段和第四紧固段,所述第三紧固段的一端自所述连接部弯折,所述第四紧固段自所述第三紧固段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紧固臂弯折,所述第二卡口设于所述第四紧固段;
9.在所述紧固件插入到所述槽钢内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紧固段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
端和所述第三紧固段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相互靠拢,带动所述第二紧固段和所述第四紧固段运动,带动所述第一锯齿和所述第二锯齿相对于所述光伏组件转动并插入所述氧化膜。
10.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段与所述连接部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91
°‑
140
°

11.和/或,所述第三紧固段与所述连接部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91
°‑
140
°

12.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段与所述第二紧固段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为120
°‑
175
°

13.和/或,所述第三紧固段与所述第四紧固段形成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为120
°‑
175
°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口的深度为7mm-20mm;
15.和/或,所述第二卡口的深度为7mm-20mm。
16.可选地,所述第一锯齿与所述第一紧固臂形成第五夹角,所述第五夹角为0
°‑
30
°

17.和/或,所述第二锯齿与所述第二紧固臂形成第六夹角,所述第六夹角为0
°‑
30
°

18.可选地,所述第一锯齿设于所述第一卡口的一边,所述第一锯齿的齿尖与所述第一卡口的另一边的距离为1mm-3mm;
19.和/或,所述第二锯齿设于所述第二卡口的一边,所述第二锯齿的齿尖与所述第二卡口的另一边的距离为1mm-3mm。
20.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臂设有第一突刺,所述第二紧固臂设有第二突刺,在所述紧固件插入到所述槽钢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突刺和所述第二突刺伸出抵住所述槽钢的配合件。
21.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臂和所述第二紧固臂的最大间距与所述紧固件的高度的比值为1-2:3-5。
22.可选地,在所述紧固件插入到所述槽钢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紧固臂和所述第二紧固臂的角度弹性力大于1n。
23.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口的深度与所述第一紧固臂的宽度的比值为0.3-0.7;
24.和/或,所述第二卡口的深度与所述第二紧固臂的宽度的比值为0.3-0.7。
2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光伏支架包括槽钢和上述任一项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紧固光伏组件和所述槽钢。
2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和上述的光伏支架,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在所述光伏支架。
27.本技术实施例的紧固件、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利用紧固臂抵住槽钢的内壁并利用卡口卡住光伏组件的边框,无需打安装孔,安装时的结构件也较少,故可以高效率地并低成本地将光伏组件紧固到光伏支架的槽钢。而且,卡口处的锯齿插入光伏组件的氧化膜,故可以使得光伏组件更好地接地。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3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3.光伏系统1000、光伏组件200、光伏支架100、槽钢20、连接件21、配合件22、紧固件10;第一紧固臂11、第一卡口111、第一锯齿1111、第一紧固段112、第二紧固段113、第一突刺114;第二紧固臂12、第二卡口121、第二锯齿1211、第三紧固段122、第四紧固段123、第二突刺124;连接部13、第一夹角α1、第二夹角α2、第三夹角β1、第四夹角β2、第五夹角γ1、第六夹角γ2、第一深度h1、第二深度h2。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5.现有的将光伏组件固定到光伏支架的器件,成本高,安装效率低,且使得光伏组件接地的效果较差。本技术无需打安装孔,安装时的结构件也较少,故可以高效率并低成本地将光伏组件紧固到光伏支架的槽钢。而且,卡口处的锯齿插入光伏组件的氧化膜,故可以使得光伏组件更好地接地。
36.实施例一
37.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紧固件10,用于紧固光伏组件200和光伏支架100的槽钢20,紧固件10包括:第一紧固臂11、第二紧固臂12和连接部13,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相对设置,连接部13连接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第一紧固臂11设有第一卡口111,第一卡口111形成有第一锯齿1111,第二紧固臂12设有第二卡口121,第二卡口121形成有第二锯齿1211;在紧固件10插入到槽钢20内的情况下,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抵住槽钢20的内壁,第一卡口111和第二卡口121卡住光伏组件200的边框,第一锯齿1111和第二锯齿1211插入光伏组件200的氧化膜。
38.本技术实施例的紧固件10,利用紧固臂抵住槽钢20的内壁并利用卡口卡住光伏组件200的边框,无需打安装孔,安装时的结构件也较少,故可以高效率地并低成本地将光伏组件200紧固到光伏支架100的槽钢20。而且,卡口处的锯齿插入光伏组件200的氧化膜,故可以使得光伏组件200更好地接地。
39.请注意,锯齿咬合是通过动态形态位移进行固定。可以理解,锯齿本身一般不具有咬合作用,在紧固件10安装到u型槽时,存在动态微位移,位移使得锯齿插入到光伏组件200的氧化膜,从而进行对光伏组件200进行固定。
40.具体地,光伏组件200包括太阳能电池,“第一锯齿1111和第二锯齿1211插入光伏组件200的氧化膜”是指,第一锯齿1111和第二锯齿1211插入太阳能电池的氧化膜。
41.具体地,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相对设置,使得紧固件10呈u型。而槽钢20也呈u型。这样,紧固件10与槽钢20均呈u型,形状适配,便于将紧固件10插入槽钢20中。
42.具体地,紧固件10可呈轴对称状,第一紧固臂11、第二紧固臂12和连接部13关于对称轴对称。如此,使得紧固件10的形态较为规则,便于制备。
43.具体地,紧固件10可为一体结构,即,第一紧固臂11、第二紧固臂12和连接部13可为一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10由不锈钢(弹簧钢)片冲压、折弯而成。如此,工艺更加
简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制作成本。而且,在将紧固件10插入到槽钢20内的过程中,紧固件10可基于弹性而变形,从而使得紧固臂紧贴槽钢20的内壁。
44.进一步地,紧固件10的弹性模量可大于206gpa。例如为206gpa、208gpa、210gpa、215gpa、220gpa。
45.具体地,紧固件10底部的宽度小于槽钢20的开口宽度。如此,使得紧固件10的底部能够通过槽钢20的开口插入到槽钢20内。
46.具体地,紧固件10的厚度可为1mm-2mm。例如为1mm、1.1mm、1.5mm、1.7mm、2mm。
47.请参阅图2,紧固件10插入槽钢20的深度h1为15mm-30mm。例如为15mm、16mm、18mm、20mm、25mm、30mm。
48.请参阅图3,紧固件10的高度h2为20mm-40mm。例如为20mm、22mm、25mm、30mm、35mm、40mm。
49.具体地,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与连接部13的转折处均可呈弧状。如此,使得从紧固臂至连接部13的转折较为和缓,不易断裂。
50.请参阅图2,槽钢20包括连接件21,在紧固件10插入到槽钢20内的情况下,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抵住连接件21的内壁。进一步地,槽钢20的本体在开口处向内弯折形成连接件21,本体在开口端处的外壁弯折为连接件21的内壁。
51.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槽钢20的本体也可不在开口处向内弯折,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直接与开口端处的内壁接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在槽钢20内通过粘接、卡扣等方式设置连接件21。
52.请参阅图1,第一卡口111和第二卡口121均可呈长方体状。如此,与光伏组件200的边框的形状适配,能够更好地卡住光伏组件200的边框。
53.请参阅图1,第一锯齿1111可设于第一卡口111的中间位置。第二锯齿1211可设于第二卡口121的中间位置。如此,避免锯齿设于卡口的闭合端或开口端而导致的无法插入电池的氧化层,从而保证锯齿插入电池的氧化层。
54.请参阅图1,第一锯齿1111可设于第一卡口111背离连接部13一侧的边,第一锯齿1111的齿尖朝向连接部13。第二锯齿1211可设于第二卡口121背离连接部13一侧的边,第二锯齿1211的齿尖朝向连接部13。如此,使得锯齿从光伏组件200的向光面插入,从而保证锯齿插入电池的氧化层。
55.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他解释和说明可参照本文的其他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56.实施例二
57.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紧固臂11包括第一紧固段112和第二紧固段113,第一紧固段112的一端自连接部13弯折,第二紧固段113自第一紧固段112的另一端向第二紧固臂12弯折,第一卡口111设于第二紧固段113;第二紧固臂12包括第三紧固段122和第四紧固段123,第三紧固段122的一端自连接部13弯折,第四紧固段123自第三紧固段122的另一端向第一紧固臂11弯折,第二卡口121设于第四紧固段123;在紧固件10插入到槽钢20内的过程中,第一紧固段112背离连接部13的一端和第三紧固段122背离连接部13的一端相互靠拢,带动第二紧固段113和第四紧固段123运动,带动第一锯齿1111和第二锯齿1211相对于光伏组件200转动并插入氧化膜。
58.如此,通过分段式设计,在槽钢20的内壁的作用下,同时实现紧固件10抵住内壁和插入氧化膜。而且,由于为适应槽钢20的形状,第一紧固段112背离连接部13的一端和第三紧固段122背离连接部13的一端相互靠拢,故在插入到槽钢20后,第一紧固段112和第三紧固段122能够紧紧抵住槽钢20的内壁,从而使得紧固件10在槽钢20内更稳固。
59.具体地,在紧固件10未插入到槽钢20内的情况下,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的开口端的距离大于封口端的距离,如图1所示。在紧固件10插入到槽钢20内的情况下,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的开口端的距离小于封口端的距离,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在紧固件10插入到槽钢20内的过程中,第一紧固段112和第三紧固段122相互靠拢至均与连接部13垂直,第一紧固段112和第三紧固段122抵住槽钢20的内壁。
60.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紧固件10插入到槽钢20内的情况下,第一紧固段112与连接部13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第三紧固段122与连接部13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换言之,相对于连接部13,第一紧固段112和第三紧固段122呈倾斜状。在此不对紧固件10插入到槽钢20内时第一紧固段112和第三紧固段122的倾斜程度进行限定。
61.具体地,第一紧固段112的长度大于第二紧固段113的长度。第三紧固段122的长度大于第四紧固段123的长度。如此,使得紧固件10更多地插入到槽钢20内,从而使得与槽钢20的连接更加稳固。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第一紧固段112的长度等于第二紧固段113的长度;还可第一紧固段112的长度小于第二紧固段113的长度。
62.具体地,第一紧固段112和第二紧固段113的转折处可呈弧状。如此,使得从第一紧固段112至第二紧固段113的转折较为和缓,不易断裂。类似地,第三紧固段122和第四紧固段123的转折处可呈弧状。如此,使得从第三紧固段122至第四紧固段123的转折较为和缓,不易断裂。
63.具体地,槽钢20的本体在开口处向内弯折形成连接件21,本体在开口端处的外壁弯折为连接件21的内壁,内壁与第一紧固段112和第三紧固段122接触。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槽钢20的本体也可不在开口处向内弯折,第一紧固段112和第三紧固段122直接与开口端处的内壁接触。
64.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他解释和说明可参照本文的其他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65.实施例三
66.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紧固段112与连接部13形成第一夹角α1,第一夹角α1为91
°‑
140
°
。例如为91
°
、92
°
、93
°
、95
°
、100
°
、108
°
、110
°
、113
°
、117
°
、120
°
、130
°
、140
°

67.如此,第一紧固段112相对于连接部13的倾斜程度处于合适范围,使得在紧固件10插入槽钢20的过程中第一紧固段112有靠近第三紧固段122的余地,从而使得在紧固件10插入槽钢20后第一紧固段112能抵住槽钢20。这样,可以避免倾斜程度过大导致的紧固件10无法插入槽钢20,也可以避免倾斜程度过小导致的紧固件10无法抵住槽钢20。
68.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三紧固段122与连接部13形成第二夹角α2,第二夹角α2为91
°‑
140
°
。例如为91
°
、92
°
、93
°
、95
°
、100
°
、108
°
、110
°
、113
°
、117
°
、120
°
、130
°
、140
°

69.如此,第三紧固段122相对于连接部13的倾斜程度处于合适范围,使得在紧固件10
插入槽钢20的过程中第三紧固段122有靠近第一紧固段112的余地,从而使得在紧固件10插入槽钢20第三紧固段122能抵住槽钢20。这样,可以避免倾斜程度过大导致的紧固件10无法插入槽钢20,也可以避免倾斜程度过小导致的紧固件10无法抵住槽钢20。
70.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他解释和说明可参照本文的其他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71.实施例四
72.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紧固段112与第二紧固段113形成第三夹角β1,第三夹角β1为120
°‑
175
°
。例如为120
°
、125
°
、150
°
、160
°
、175
°

73.如此,第二紧固段113相对于第一紧固段112的倾斜程度处于合适范围,使得第一紧固段112靠近第三紧固段122的过程中,位于第二紧固段113的第一锯齿1111能被带动而相对于光伏组件200进行合适的转动,从而保证第一锯齿1111能够插入氧化膜。
74.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三紧固段122与第四紧固段123形成第四夹角β2,第四夹角β2为120
°‑
175
°
。例如为120
°
、125
°
、150
°
、160
°
、175
°

75.如此,第四紧固段123相对于第三紧固段122的倾斜程度处于合适范围,使得第三紧固段122靠近第一紧固段112的过程中,位于第四紧固段123的第二锯齿1211能被带动而相对于光伏组件200进行合适的转动,从而保证第二锯齿1211能够插入氧化膜。
76.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他解释和说明可参照本文的其他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77.实施例五
78.请参阅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卡口111的深度为第一深度h1,第一深度h1为7mm-20mm。例如为7mm、8mm、10mm、15mm、20mm。
79.如此,使得第一卡口111的深度处于合适范围,避免深度过大导致的易断裂,避免深度过小导致的卡住光伏组件200的效果差,从而在卡住光伏组件200的同时,保证紧固件10的可靠性。
80.具体地,第一卡口111可形成有凸起结构。如此,可通过凸起结构防止光伏组件200在第一卡口111内滑动,保证卡紧。进一步地,凸起结构可设于未设有第一锯齿1111的一边,从而避免与第一锯齿1111干涉而影响到第一锯齿1111插入氧化膜。
81.请参阅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卡口121的深度为第二深度h2,第二深度h2为7mm-20mm。例如为7mm、8mm、10mm、15mm、20mm。
82.如此,使得第二卡口121的深度处于合适范围,避免深度过大导致的易断裂,避免深度过小导致的卡住光伏组件200的效果差,从而在卡住光伏组件200的同时,保证紧固件10的可靠性。
83.具体地,第二卡口121可形成有凸起结构。如此,可通过凸起结构防止光伏组件200在第二卡口121内滑动,保证卡紧。进一步地,凸起结构可设于未设有第二锯齿1211的一边,从而避免与第二锯齿1211干涉而影响到第二锯齿1211插入氧化膜。
84.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他解释和说明可参照本文的其他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85.实施例六
86.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锯齿1111与第一紧固臂11形成第五夹角γ
1,第五夹角γ1为0
°‑
30
°
。例如为0
°
、5
°
、7
°
、10
°
、15
°
、20
°
、25
°
、30
°

87.如此,第一锯齿1111相对于第一紧固臂11的倾斜程度处于合适范围,从而保证第一锯齿1111能够在随第一紧固臂11转动后插入氧化膜。
88.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锯齿1211与第二紧固臂12形成第六夹角γ2,第六夹角γ2为0
°‑
30
°
。例如为0
°
、5
°
、7
°
、10
°
、15
°
、20
°
、25
°
、30
°

89.如此,第二锯齿1211相对于第二紧固臂12的倾斜程度处于合适范围,从而保证第一锯齿1111能够在随第二紧固臂12转动后插入氧化膜。
90.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他解释和说明可参照本文的其他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91.实施例七
92.请参阅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锯齿1111设于第一卡口111的一边,第一锯齿1111的齿尖与第一卡口111的另一边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第一距离d1为1mm-3mm。例如为1mm、1.2mm、1.5mm、1.8mm、2mm、2.5mm、3mm。
93.如此,使得第一锯齿1111的齿尖与第一卡口111的另一边的距离处于合适范围,从而保证第一锯齿1111插入氧化膜,可以避免该距离过小导致的接触不到氧化膜,也可以避免该距离过大导致的插穿氧化膜而破坏电池的其他结构。
9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锯齿1111包括多个齿尖,第一锯齿1111的每个齿尖对应的第一距离d1均相同。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第一锯齿1111的每个齿尖对应的第一距离d1均不同;或,部分第一锯齿1111的齿尖对应的第一距离d1相同,其余第一锯齿1111的齿尖对应的第一距离d1不同。
95.请参阅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锯齿1211设于第二卡口121的一边,第二锯齿1211的齿尖与第二卡口121的另一边的距离为第二距离d2,第二距离d2为1mm-3mm。例如为1mm、1.2mm、1.5mm、1.8mm、2mm、2.5mm、3mm。
96.如此,使得第一锯齿1111的齿尖与第一卡口111的另一边的距离处于合适范围,从而保证第一锯齿1111插入氧化膜,可以避免该距离过小导致的接触不到氧化膜,也可以避免该距离过大导致的插穿氧化膜而破坏电池的其他结构。
9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锯齿1211包括多个齿尖,每个第二锯齿1211的齿尖对应的第二距离d2均相同。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每个第二锯齿1211的齿尖对应的第二距离d2均不同;或,部分第二锯齿1211的齿尖对应的第二距离d2相同,其余第二锯齿1211的齿尖对应的第二距离d2不同。
98.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他解释和说明可参照本文的其他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99.实施例八
100.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紧固臂11设有第一突刺114,第二紧固臂12设有第二突刺124,在紧固件10插入到光伏支架100的槽钢20内的情况下,第一突刺114和第二突刺124伸出抵住槽钢20的配合件22。
101.如此,通过突刺抵住配合件22,防止紧固件10在插入槽钢20后不能拔出,使得紧固件10更容易从槽钢20拆除。同时,突刺抵住配合件22,可以避免紧固件10从槽钢20轻易滑脱。
102.在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的开口端向内挤压,使得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的开口端相互靠近,从而将紧固件10从槽钢20拆除。在拆除光伏组件200时,可先将光伏组件200微微拔出,侧移拨动紧固臂,用尖嘴钳夹住紧固臂的开口端,则可将紧固件10从光伏组件200拆除。
103.在本实施例中,槽钢20的本体在开口处向内弯折形成连接件21和配合件22,槽钢20的本体在开口端处的外壁弯折为配合件22的底壁。
104.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连接件21和配合件22可分体设置,可不通过外壁弯折的方式形成配合件22,可在槽钢20的内通过粘接、卡扣等方式设置配合件22。
105.具体地,第一突刺114的顶端与第一紧固臂11的垂直距离为0.5mm-1.8mm。例如为0.5mm、0.8mm、1mm、1.2mm、1.5mm、1.8mm。如此,使得第一突刺114自第一紧固臂11的张开程度合适,从而更好地抵住配合件22,可以避免垂直距离过大导致的难以拆除,也可以避免垂直距离过小导致的容易从配合件22滑脱。
106.具体地,第二突刺124的顶端与第二紧固臂12的垂直距离为0.5mm-1.8mm。例如为0.5mm、0.8mm、1mm、1.2mm、1.5mm、1.8mm。如此,使得第二突刺124自第二紧固臂12的张开程度合适,从而更好地抵住配合件22,可以避免垂直距离过大导致的难以拆除,也可以避免垂直距离过小导致的容易从配合件22滑脱。
107.综合以上,本技术的紧固件10,由于通过锯齿破坏氧化层,故能够更好地实现接地。而且,本技术的紧固件10,零件很少,更容易拆装,适合各种深度的槽钢20,并且不会对槽钢20内的线缆产生负面影响。
108.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他解释和说明可参照本文的其他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109.实施例九
110.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的最大间距d与紧固件10的高度h2的比值为1-2:3-5。例如为1:5、1:4、1:3、2:5、2:4、2:3。
111.如此,使得紧固臂的最大间距d与紧固件10的高度h2的比值处于合适范围,从而使得紧固件10的横向尺寸和纵向尺寸处于合适范围,有利于紧固件10和槽钢20更好地配合。
112.请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的最大间距d是紧固臂的弯折处的间距。
113.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他解释和说明可参照本文的其他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114.实施例十
11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紧固件10插入到槽钢20内的情况下,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的角度弹性力大于1n。
116.如此,使得角度弹性力较大,从而使紧固臂紧贴槽钢20,减少紧固臂从槽钢20脱离的风险。
117.进一步地,在紧固件10插入到槽钢20内的情况下,第一紧固臂11和第二紧固臂12的角度弹性力小于50n。如此,避免难以将紧固件从槽钢20拆除。
118.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他解释和说明可参照本文的其他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119.实施例十一
120.请参阅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卡口111的深度,即第一深度h1,与第一紧固臂11的宽度w1的比值为0.3-0.7。例如为0.3、0.4、0.5、0.6、0.7。
121.如此,使得第一卡口111的深度与第一紧固臂11的宽度w1的比值处于合适范围,可以避免比值过小导致第一卡口111的深度不够,从而避免对光伏组件200的固定效果较差,也可以避免比值过大导致第一卡口111的深度太深,从而降低第一紧固臂11在第一卡口111处的断裂风险。
12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卡口121的深度,即第二深度h2,与第二紧固臂12的宽度w2的比值为0.3-0.7。例如为0.3、0.4、0.5、0.6、0.7。
123.如此,使得第二卡口121的深度与第二紧固臂12的宽度w2的比值处于合适范围,可以避免比值过小导致第二卡口121的深度不够,从而避免对光伏组件200的固定效果较差,也可以避免比值过大导致第二卡口121的深度太深,从而降低第二紧固臂12在第二卡口121处的断裂风险。
124.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他解释和说明可参照本文的其他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125.实施例十二
126.本实施例的光伏支架100,包括槽钢20和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一任一项的紧固件10,紧固件10紧固光伏组件200和槽钢20。
127.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支架100,利用紧固臂抵住槽钢20的内壁并利用卡口卡住光伏组件200的边框,无需打安装孔,安装时的结构件也较少,故可以高效率地并低成本地将光伏组件200紧固到光伏支架100的槽钢20。而且,卡口处的锯齿插入光伏组件200的氧化膜,故可以使得光伏组件200更好地接地。
128.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他解释和说明可参照本文的其他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129.实施例十三
130.本实施例的光伏系统1000,包括光伏组件200和实施例十二的光伏支架100,光伏组件200安装在光伏支架100。
131.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系统1000,利用紧固臂抵住槽钢20的内壁并利用卡口卡住光伏组件200的边框,无需打安装孔,安装时的结构件也较少,故可以高效率地并低成本地将光伏组件200紧固到光伏支架100的槽钢20。而且,卡口处的锯齿插入光伏组件200的氧化膜,故可以使得光伏组件200更好地接地。
132.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系统1000可应用在光伏电站中,例如地面电站、屋顶电站、水面电站等,也可应用在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设备或者装置上,例如用户太阳能电源、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建筑等等。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系统1000的应用场景不限于此,也即是说,光伏系统1000可应用在需要采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所有领域中。以光伏发电系统网为例,光伏系统1000可包括光伏阵列、汇流箱和逆变器,光伏阵列可为多个电池组件的阵列组合,例如,多个电池组件可组成多个光伏阵列,光伏阵列连接汇流箱,汇流箱可对光伏阵列所产生的电流进行汇流,汇流后的电流流经逆变器转换成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接入市电网络以实现太阳能供电。
133.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他解释和说明可参照本文的其他部分,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再赘述。
13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而且,本技术各实施例或示例中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