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2034发布日期:2022-08-24 10:33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同时可理解到送变电业扩工程。
3.在道路电力抢修的事故中,部分高处电缆电线在恶劣环境下会意外的被高空坠落物压断,落地的电缆电线两端要想在原架线高度处进行接线较为困难,更换新电缆电路需要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同时断路的电缆电线自重就会增大连接难度,高处待接两端也不好固定并对向靠近。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包括两组夹持板,两组所述夹持板中每组均呈两段式结构,且两段夹持板的中间位置均呈弧形结构,并且两段夹持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夹持板中一组上沿中线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带,两组所述夹持板中另一组沿中线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插接槽,两个所述连接带分别贯穿两个插接槽设置,两个所述插接槽上均设置有限位机构;
7.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棘轮和滑移块,所述棘轮转动连接于插接槽上,且棘轮的底端和连接带之间贴合设置,所述滑移块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棘轮的正上方,且滑移块限制棘轮反向转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棘轮在限位块的作用下,仅能进行正向转动,正向转动的棘轮传动连接带运动,从而对两个夹持板之间的间距进行缩小,便捷的实现断线两端的拉近操作。
9.优选的,所述插接槽的正视面呈矩形环状结构,且插接槽和连接带之间间隙配合,并且插接槽的上方开设有通孔,所述棘轮转动连接于通孔的内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槽的矩形环状结构,便于对连接带进行一定程度限位,插接槽上通孔用于对棘轮的轴向位置进行固定。
11.优选的,所述插接槽位于通孔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架,且支架的顶部开设有供滑移块滑动的通槽,所述滑移块的内侧设置有拉伸弹簧,且拉伸弹簧的底端和支架之间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对滑移块在水平方向上位置进行固定,滑移块的底端形状设置保证其对棘轮的反向转动进行限制,拉伸弹簧用于滑移块的复位。
13.优选的,两组所述夹持板的两侧均开设有调节槽,且同组夹持板的两端外侧均设置有一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远离夹持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且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螺栓孔通过螺栓和调节槽之间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利用螺栓和调节槽之间的配合,实现和夹持板之间的位置固定,同时可以实现固定架和夹持板之间间距的便捷调整。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靠近转轴的位置处均呈弧形结构,且该弧形结构的内壁中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沿轴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凸棱,并且多个凸棱垂直于弧形结构轴线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弧形结构中的凸棱,提升对外部线缆的夹紧力和摩擦力,提升安装后的稳定性。
1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8.通过设置两组夹持板,且两组夹持板中一个固定连接带,另一个设置有对连接带进行固定的限位机构,利用限位机构中棘轮和滑移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正向转动的同时,限制反向转动,以此便捷的进行断线两端位置靠近的同时,保持拉动后位置的稳定性,提升后续维修的便捷性;通过在夹持板的两端均设置一组固定架,固定架利用凸棱实现对周边线缆的夹持,固定架的位置通过调节槽进行便捷的调整,从而适应不同宽度的线缆布局,以此减小后续使用过程中断线受到的拉力,延长断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的固定架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的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夹持板;101、调节槽;2、第一固定架;3、第二固定架;4、螺栓;5、螺栓孔;6、连接带;7、限位机构;701、支架;702、棘轮;703、滑移块;704、拉伸弹簧;8、凸棱;9、插接槽;90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参照图1-3,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包括两组夹持板1,两组夹持板1中每组均呈两段式结构,且两段夹持板1的中间位置均呈弧形结构,并且两段夹持板1之间通过螺栓4固定连接,两组夹持板1中一组上沿中线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带6,两组夹持板1中另一组沿中线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插接槽9,两个连接带6分别贯穿两个插接槽9设置,两个插接槽9上均设置有限位机构7;
25.限位机构7包括棘轮702和滑移块703,棘轮702转动连接于插接槽9上,且棘轮702的底端和连接带6之间贴合设置,滑移块703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棘轮702的正上方,且滑移块703限制棘轮702反向转动,插接槽9的正视面呈矩形环状结构,且插接槽9和连接带6之间间隙配合,棘轮702的棘齿和插接槽9内侧下端面之间间距小于连接带6的厚度,保证棘轮
702的棘齿对连接带6具有良好的卡接限位效果,并且插接槽9的上方开设有通孔901,棘轮702转动连接于通孔901的内侧,优选的棘轮702的轴向宽度等于插接槽9的宽度,以此提升和连接带6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限位机构7的稳定性,插接槽9位于通孔90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架701,且支架701的顶部开设有供滑移块703滑动的通槽,滑移块703的内侧设置有拉伸弹簧704,且拉伸弹簧704的底端和支架701之间固定连接,优选的滑移块703的侧视面呈t形结构,且滑移块703的底端呈直角梯形结构,滑移块703的直角梯形结构倾斜面相对棘轮702的棘齿倾斜面设置,滑移块703的直角梯形结构较长底边相对棘轮702的棘齿竖直端面设置,通过直角梯形底边和棘齿竖直端面之间的抵触,限位棘轮702的反向转动,两组夹持板1的两侧均开设有调节槽101,且同组夹持板1的两端外侧均设置有一组固定架,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远离夹持板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5,且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的螺栓孔5通过螺栓4和调节槽101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分别位于夹持板1的上下两侧设置,实现对夹持板1的包覆夹持效果,调节槽101呈直槽口状结构,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上优选的开设有三个通孔901,提升螺栓4固定后的稳定性,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靠近转轴的位置处均呈弧形结构,且该弧形结构的内壁中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沿轴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凸棱8,并且多个凸棱8垂直于弧形结构轴线设置,优选的凸棱8纵截面呈三角形结构,且凸棱8的正视面层半圆弧状结构,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使得其在螺栓4的作用下,具有一段向中间位置的位移,提升对外部线缆的夹紧力。
2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力输电工程用接线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两组夹持板1分别夹持在断线的两端,随后将连接带6固定连接于未设置限位机构7的一组夹持板1上,将两个连接带6均穿过另一组夹持板1的插接槽9,此时的连接带6被压在棘轮702的下方,由于棘轮702的反向转动受到滑移块703的限制,从而连接带6在插接槽9中位置稳定,当连接带6向前运动时,棘轮702正向运动,棘轮702上的棘齿倾斜面和滑移块703的底部接触,将滑移块703向上推挤,从而滑移块703进入下一棘齿间隙中,以此保证两个夹持板1之间间距缩小的同时,避免了连接带6的反向运动,保证了两组夹持板1之间的位置稳定,在两个夹持板1之间间距达到足够小时,通过固定螺栓等部件,实现对断线的两端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两个连接线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在完成对接后,在两组夹持板1的两端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架,通过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对夹持板1的两端进行夹持,并通过螺栓4对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之间进行紧固,以此保证夹持板1和固定架之间的位置稳定,通过调节槽101和螺栓孔5的选择,使得同一夹持板1上固定架的宽度可以进行便捷的调整,从而适应周围不同宽度设置的线缆,以此保证夹持板1和周边线缆的位置稳定,在撤去连接带6后,线缆在固定架的作用下,将断线所受拉力分摊至两边的线缆上,提升断线后续的稳定性。
2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