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线固定组件、控制模块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9997发布日期:2023-02-17 21:2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电源线固定组件、控制模块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线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线固定组件、控制模块及空调。


背景技术:

2.空调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空调的运行,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固定组件,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用于给空调供电,固定组件用于在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安装后固定其安装位置,防止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安装后发生位移。
3.相关技术中,固定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第一过线孔与第一电源线相匹配,第一电源线固定在第一过线孔中;第二过线孔与第二电源线相匹配,第二电源线固定在第二过线孔中。
4.然而,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的线径不等,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的孔径不等,技术人员在向控制模块装配固定组件时,容易发生固定组件安装方向错误的情况,导致第一电源线固定在第二过线孔中,第二电源线固定在第一过线孔中,影响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源线固定组件容易安装错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线固定组件、控制模块及空调,电源线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本体,所述固定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固定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用于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的两端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结构不同;所述固定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固定端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与所述电源线安装结构件的第一电源线安装槽共同组成能够容纳第一电源线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二凹槽用于与所述电源线安装结构件的第二电源线安装槽共同组成能够容纳第二电源线的第二过孔。
6.在上述电源线固定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线安装结构件的第一端上设置的第一连接槽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端沿所述第一方向自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槽中;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厚度,且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厚度;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7.在上述电源线固定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线安装结构件的第一端上设置的第一连接槽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端沿所述第一方向自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槽中;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第一内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二外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第二内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用于与所述第一内端面设置的第一限位凸起相匹配;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8.在上述电源线固定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用于与所述第二内端面设置的第二限位凸起相匹配。
9.在上述电源线固定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和所述第二限位凹槽均包括:十字形凹槽、一字形凹槽、矩形凹槽或圆形凹槽。
10.在上述电源线固定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线固定组件还包括连接螺栓;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与所述电源线安装结构件的第二端上设置的安装孔相匹配,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安装孔均连接。
11.在上述电源线固定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端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外表面和第四外表面,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设置在所述第三外表面,所述第四外表面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12.在上述电源线固定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筋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相互平行且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均垂直。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模块,其包括以上所阐述的电源线固定组件。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包括以上所阐述的控制模块。
1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源线固定组件、控制模块及空调,该电源线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本体,固定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固定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用于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的两端配合连接,第一连接端的结构与第二连接端的结构不同;固定端设置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固定端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用于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的第一电源线安装槽共同组成能够容纳第一电源线的第一过孔;第二凹槽用于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的第二电源线安装槽共同组成能够容纳第二电源线的第二过孔。结构不同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分别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的两端配合连接,避免装配电源线固定组件时出现安装方向错误的情况,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保证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16.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空调的控制模块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的电源线安装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安装在控制模块上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23.附图标记:100、第一连接端;200、第二连接端;300、固定端;400、连接螺栓;500、电源线安装结构件;600、控制模块壳体;101、第一外表面;102、第二外表面;201、第五外表面;202、连接孔;301、第一凹槽;302、第二凹槽;303、加强筋;304、第四外表面;305、第三外表
面;310第一过孔;320、第二过孔;501、第一电源线安装槽;502、第二电源线安装槽;503、抵接端面;504、第一连接槽;503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是结合空调的控制模块来描述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定的,其他需要固定电源线的设备均可配置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
25.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空调的控制模块包括控制模块壳体、电器元件和电源线,电器元件和电源线均设置在控制模块壳体中,电源线的一端与电器元件电连接,电源线的另一端通过控制模块壳体上设置的过线孔伸出控制模块壳体,以使电源线的另一端与外界供电元件(或供电插座)连接;其中,电源线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
28.下面结合上述控制模块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
29.首先,请参考图1和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的电源线安装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本体,固定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端100、第二连接端200和固定端300,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沿第一方向(图1中所示的x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分别用于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的两端配合连接,使得固定件本体装配在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上。
30.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具有第一电源线安装槽501和第二电源线安装槽502;固定端300设置在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之间,固定端300包括沿第一方向(图1中所示的x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2,第一凹槽301靠近第一连接端100设置,第二凹槽302靠近第二连接端200设置;同时,第一凹槽301与第一电源线安装槽501相匹配,且第一凹槽301的槽口与第一电源线安装槽501的槽口相对;第二凹槽302与第二电源线安装槽502相匹配,且第二凹槽302的槽口与第二电源线安装槽502的槽口相对;当固定件本体装配在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上时,第一凹槽301用于与第一电源线安装槽501共同组成能够容纳第一电源线的第一过孔,以固定第一电源线;第二凹槽302用于与第二电源线安装槽502共同组成能够容纳第二电源线的第二过孔,以固定第二电源线。
31.其中,第一连接端100的结构与第二连接端200的结构不同,由于第一连接端100和
第二连接端200分别用于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的两端配合连接,因此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的两端结构不同,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在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上的安装位置不可调换。
32.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本体,固定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端100、第二连接端200和固定端300,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分别用于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的两端配合连接,第一连接端100的结构与第二连接端200的结构不同;固定端300设置在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之间,固定端300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2,第一凹槽301用于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的第一电源线安装槽501共同组成能够容纳第一电源线的第一过孔;第二凹槽302用于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的第二电源线安装槽502共同组成能够容纳第二电源线的第二过孔。结构不同的第一连接端100与第二连接端200分别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的两端配合连接,避免装配电源线固定组件时出现安装方向错误的情况,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保证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的固定效果。
3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孔的直径与第二过孔的直径不相等,第一过孔的直径可以小于第二过孔的直径,以容纳多种电源线。
34.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图1中所示的x方向)上,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槽504,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槽;第一连接端100用于与第一连接槽504相匹配,第一连接端100沿第一方向自第一连接槽504的槽口连接在第一连接槽504中,使得第一连接端100固定在第一端;第二连接端200用于与第二连接槽相匹配,第二连接端200沿第一方向自第二连接槽的槽口连接在第二连接槽中,使得第二连接端200固定在第二端。
35.在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也就是图1中所示的z方向)上,第一连接槽504的槽口的宽度等于第一连接端100的厚度,第二连接槽的槽口的宽度等于第二连接端200的厚度;同时,第一连接端100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端200的厚度,同样的,其中,第一连接槽504的槽口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槽的槽口的宽度。通过区别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的厚度,使得第一连接端100与第二连接端200的结构不同,减小固定件本体制作难度的同时避免电源线固定组件安装错误。
36.请参考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图1中所示的x方向)上,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槽504,第二端具有抵接端面503;第一连接端100用于与第一连接槽504相匹配,第一连接端100沿第一方向自第一连接槽504的槽口连接在第一连接槽504中,使得第一连接端100固定在第一端;第二连接端200用于与抵接端面503相匹配,第二连接端200沿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也就是图1中所示的z方向)置于抵接端面503上;第二端上还设置有安装孔5031,第二连接端200上设置有与安装孔5031相匹配的连接孔202,当第二连接端200置于抵接端面503上时,连接孔202与安装孔5031相对,电源线固定组件还包括连接螺栓400,连接螺栓400与连接孔202和安装孔5031均连接,使得第二连接端200固定在第二端。
37.在第二方向(图1中所示的z方向)上,第一连接槽504的槽口的宽度等于第一连接端100的厚度,且第一连接端100的厚度小于第二连接端200的厚度;第一连接端100能够与
第一连接槽504连接,第二连接端200无法与第一连接槽504连接。通过区别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的厚度,使得第一连接端100与第二连接端200的结构不同,减小固定件本体制作难度的同时避免电源线固定组件安装错误。
38.请参考图5和图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安装在控制模块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其中,控制模块的控制模块壳体600上具有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电源线固定组件安装在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上,且形成第一过孔310和第二过孔320,以第一过孔310的直径小于第二过孔320的直径为例对本技术的电源线固定组件进行进一步说明。当电源线固定组件装配正确时,形成的第一过孔310和第二过孔320为标准的圆形孔,用于容纳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当电源线固定组件装配错误时,也就是,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装反时,形成的第一过孔310和第二过孔320为不标准的圆形孔,图5和图6均为形成不标准圆形孔的示例,此时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均能够容纳在第一过孔310和第二过孔320内,但固定效果差,且电源线固定组件易损坏。
39.请参考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图1中所示的x方向)上,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槽504,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槽;第一连接端100用于与第一连接槽504相匹配,第一连接端100沿第一方向自第一连接槽504的槽口连接在第一连接槽504中,使得第一连接端100固定在第一端;第二连接端200用于与第二连接槽相匹配,第二连接端200沿第一方向自第二连接槽的槽口连接在第二连接槽中,使得第二连接端200固定在第二端。
40.在第二方向(图1中所示的z方向)上,第一连接槽50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端面和第二内端面,第一连接端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101和第二外表面102,第一外表面101用于与第一连接槽504的第一内端面相抵接,第二外表面102用于与第一连接槽504的第二内端面相抵接;第一外表面10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第一连接槽504的第一内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凹槽相匹配的第一限位凸起,当第一连接端100沿第一方向自第一连接槽504的槽口连接在第一连接槽504中时,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一限位凹槽连接。通过区别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的表面结构,使得第一连接端100与第二连接端200的结构不同,减小固定件本体制作难度的同时避免电源线固定组件安装错误。
41.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外表面102上也可以设置第二限位凹槽,同时,第一连接槽504的第二内端面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凹槽相匹配的第二限位凸起,当第一连接端100沿第一方向自第一连接槽504的槽口连接在第一连接槽504中时,第二限位凸起与第二限位凹槽连接。
42.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均包括:十字形凹槽、一字形凹槽、矩形凹槽或圆形凹槽。
43.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方向(图1中所示的x方向)上,第一限位凹槽的一个端面与第一端的外端面重合,使得第一连接端100沿第一方向自第一连接槽504的槽口连接在第一连接槽504中时,第一限位凸起也能够沿第一方向自第一限位凹槽的一个端面连接在第一限位凹槽中。
44.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固定端300包括沿第二方向(图1中所示的z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外表面305和第四外表面304,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2均设
置在第三外表面305,第四外表面304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图1中所示的x方向)延伸的加强筋303。加强筋303能够增加固定端300的强度,避免装配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2所在的位置折断或出现裂痕。
45.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加强筋303可以包括多个,多个加强筋303相互平行且沿第三方向(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均垂直,也就是图1中所示的y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增加固定端300的强度。
46.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3,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连接端200还包括第五外表面201,在第二方向(图1中所示的z方向)上,第五外表面201远离抵接端面503;第五外表面201可以与固定端300的第四外表面304平齐。
4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模块,其包括以上所阐述的电源线固定组件。
4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包括以上所阐述的控制模块。
4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线固定组件、控制模块及空调,电源线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本体,固定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端100、第二连接端200和固定端300,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分别用于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的两端配合连接,第一连接端100的结构与第二连接端200的结构不同;固定端300设置在第一连接端100和第二连接端200之间,固定端300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301和第二凹槽302,第一凹槽301用于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的第一电源线安装槽501共同组成能够容纳第一电源线的第一过孔;第二凹槽302用于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的第二电源线安装槽502共同组成能够容纳第二电源线的第二过孔。结构不同的第一连接端100与第二连接端200分别与电源线安装结构件500的两端配合连接,避免装配电源线固定组件时出现安装方向错误的情况,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保证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的固定效果。
50.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