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装置、动力系统、车辆、电机控制方法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928328发布日期:2024-05-11 00:07阅读:7来源:国知局
电机控制装置、动力系统、车辆、电机控制方法及介质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电机控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动力系统、车辆、电机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动力电池是电动出行工具(比如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来源,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通常会影响车辆的实际输出功率,比如,若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较小,则车辆的实际输出功率也会降低,导致车辆无法适配不同驾驶场景下的驾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动力系统、车辆、电机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使得车辆输出与用户选择的行驶模式对应的功率,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装置,所述电机控制装置用于将动力电池输出的电压进行处理后通过逆变器输出至驱动电机;所述电机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以及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的电压处理模块;

3、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行驶模式以及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并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从所述电机控制装置的多个预设工作模式中确定目标工作模式;其中,不同的行驶模式对应不同的电机输出功率;所述电机控制装置的多个预设工作模式包括升压模式、降压模式以及常规模式中的至少两个;

4、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电压处理模块工作,以对所述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处理得到目标电压,并将所述目标电压通过所述逆变器输出至所述驱动电机,以驱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与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对应的目标功率。

5、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不同行驶模式对应的功率不同,根据车辆的行驶模式以及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确定目标工作模式,从而根据目标工作模式对动力电压的输出电压进行处理,得到目标电压,这样,使得处理得到的目标电压能够与车辆的行驶模式相匹配,如此,使得车辆能够输出与车辆行驶模式对应的功率,比如,若车辆当前的行驶模式对应的功率较大,而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较小,那么对其进行升压处理,使得车辆能够输出较大功率,如此,有利于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包括第一行驶模式,所述第一行驶模式对应的电机输出功率不大于预设功率;所述电机控制装置的预设工作模式包括所述降压模式;

7、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为所述第一行驶模式且所述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不小于所述驱动电机的额定电压的情况下,将所述降压模式确定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8、这里,由于第一行驶模式对应的电机输出功率不大于预设功率,且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不小于驱动电机的额定电压,若基于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来驱动电机,则会导致能量浪费,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降压模式确定为目标工作模式,这样,在后续步骤中,根据降压模式对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可以节约能量。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包括第二行驶模式,所述第一行驶模式对应的电机输出功率大于预设功率;所述电机控制装置的预设工作模式包括所述升压模式;

10、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为所述第二行驶模式且所述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小于所述驱动电机的额定电压的情况下,将所述升压模式确定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11、这里,由于第二行驶模式对应的电机输出功率大于预设功率,且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小于驱动电机的额定电压,若基于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来驱动电机,则会导致电机实际输出的功率达不到与第二行驶模式对应的电机功率,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升压模式确定为目标工作模式,这样,在后续步骤中,根据升压模式对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可以使得车辆输出与第二行驶模式对应的电机输出功率,进而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控制装置的预设工作模式还包括所述常规模式;

13、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为所述第一行驶模式且所述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小于所述驱动电机的额定电压的情况下,将所述常规模式确定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或者,

14、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为所述第二行驶模式且所述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不小于所述驱动电机的额定电压的情况下,将所述常规模式确定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15、本公开实施例中,若车辆的行驶模式为第一行驶模式且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小于驱动电机的额定电压,说明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与车辆的行驶模式是相匹配的,无需对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处理,即可使得车辆输出与第一行驶模式匹配的功率,如此,使得车辆功率输出更加智能化,有利于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类似的,若车辆的行驶模式为第二行驶模式且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不小于驱动电机的额定电压,说明当前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也是与车辆的行驶模式相匹配,无需对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处理,有利于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处理模块包括储能单元、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以及第三开关单元;

17、所述储能单元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动力电池相连,所述储能单元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逆变器相连;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储能单元之间,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逆变器之间;

18、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相连;

19、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所述降压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单元闭合,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单元断开,使得所述储能单元连接于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逆变器之间,以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降压得到所述目标电压,并将所述目标电压输出至所述逆变器,以驱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与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对应的目标功率;

20、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目标模式为所述常规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开关单元闭合,使得所述动力电池直接与所述逆变器连接,进而将所述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输出至所述逆变器,以驱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与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对应的目标功率。

21、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可以根据目标工作模式的切换,通过控制不同的开关单元闭合或者断开,使得电压处理模块的各个单元的连接发生改变,如此,使得输出至逆变器的电压也相应改变,从而使得驱动电机输出与车辆的行驶模式匹配的目标功率,可以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单元包括储能桥臂以及储能元件,在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单元闭合的情况下,所述储能元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储能桥臂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储能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逆变器相连。

23、本公开实施例中,若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第二开关单元闭合,储能元件的一端通过储能桥臂与动力电池连接,储能元件的另一端与逆变器相连,这样,通过控制储能桥臂的导通和关闭,即可实现对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的降压,如此,可以提升降压的精度。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处理模块还包括第四开关单元;

25、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电池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之间,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储能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之间;

26、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模式为所述升压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第四开关单元闭合,使得所述储能单元连接于所述动力电池以及所述逆变器之间,并将所述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以及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电压共同作为所述目标电压输出至所述逆变器,以驱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与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对应的目标功率。

27、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在目标工作模式为升压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第三开关单元以及第四开关单元闭合,使得电压处理模块中的各个单元的连接发生改变,如此,使得输出至逆变器的电压也相应改变,从而使得驱动电机输出与车辆的行驶模式匹配的目标功率,可以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单元包括储能桥臂以及储能元件,在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以及所述第四开关单元闭合的情况下,所述储能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储能元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储能桥臂与所述逆变器相连。

29、本公开实施例中,若第三开关单元以及第四开关单元闭合,储能元件的一端与动力电池连接,储能元件的另一端通过储能桥臂与逆变器相连,这样,通过控制储能桥臂的导通和关闭,即可实现对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升压,如此,可以提高升压的精度。

3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包括动力电池、逆变器、驱动电机以及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所述电机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动力电池以及所述逆变器相连。

3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系统。

3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33、获取车辆的行驶模式以及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并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从所述电机控制装置的多个预设工作模式中确定目标工作模式;其中,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电机输出功率;所述电机控制装置的多个预设工作模式包括升压模式、降压模式以及常规模式中的至少两个;

34、根据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电机控制装置中的电压处理模块工作,以对所述动力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处理得到目标电压,并将所述目标电压通过所述逆变器输出至所述驱动电机,以驱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与目标工作模式对应的目标功率。

3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述所述的电机控制方法的步骤。

36、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