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1682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伏光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0002]晶体硅光伏电池片在接收阳光并转换为电能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且作为一个发电基本单元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在阳光直射下,同样会产生热量。高温下光伏组件老化速度明显加快,构成光伏组件的晶体硅电池片、涂锡铜带、封装EVA胶膜、封装背板、光伏接线盒、硅胶等材料寿命变得更短,更为严重的是晶体硅光伏组件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特性,温度越高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越低,产生的电能也就越低,故高温对晶体硅光伏组件产生了严重影响。
[0003]因此,需要降低晶体硅光伏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保护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寿命以及提高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并且对晶体硅光伏组件产生的热量加以利用,变害为利。让晶体硅光伏组件的使用范围更广,以推动光伏新能源的广泛运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该组件通过高效的水冷方式,有效的把晶体硅光组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及太阳光辐射产生的热量转换为供居民使用的热水,同时可有效提高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设于光伏层压件背面的散热装置,及用于固定层压件和散热装置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用于安装光伏层压件的第一卡槽及用于安装散热装置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侧与光伏层压件的周侧形成紧密贴合,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板及固定在导热板背面的导水管,所述导热板为多个且沿光伏层压件的背面均匀分布,所述导水管由多个首端和尾端依次相接形成连续弯曲线的U形管组成,所述U形管所形成的弯曲侧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与导热板的侧面紧密贴合,所述导水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二卡槽两端侧壁分别开设有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匹配的开孔。
[0007]所述光伏层压件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光伏玻璃、第一层封装胶膜、晶体硅电池片、第二层封装胶膜、封装背板及固定在封装背板背面的光伏接线盒,所述导热板固定于封装背板的上侧面,所述导水管固定于导热板的上侧面。
[0008]所述U型管同向设置且沿导热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0009]所述导热板沿封装背板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其长度与封装背板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导水管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封装背板的长度和宽度相匹配。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伏组件通过设置在光伏层压件背面的散热装置对光伏组件进行散热,该散热装置由导热板和导水管组成,该导水管由并列设置的U形管收尾相接组成,以保证导热板传导过来的热量被导水管的冷水最大化的吸收转化为供居民使用的热水,该结构不仅有效的降低晶体硅光组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同时可有效提尚晶体娃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的截面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的后视图;
[0013]图中标记:1、框架;11、第一^^槽;12、第二卡槽;21、导热板;22、导水管;221、进水口 ;222、出水口 ;31、光伏玻璃;32、第一层封装胶膜;33、晶体硅电池片;34、第二层封装胶膜;35、封装背板;4、光伏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5]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设于光伏层压件背面的散热装置,及用于固定层压件和散热装置的框架1,框架I包括用于安装光伏层压件的第一卡槽11及用于安装散热装置的第二卡槽12,第一卡槽11的内侧与光伏层压件的周侧形成紧密贴合,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板21及固定在导热板21背面的导水管22,导热板21为多个且沿光伏层压件的背面均匀分布,导水管22由多个首端和尾端依次相接形成连续弯曲线的U形管组成,该U型管同向设置且沿导热板2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U形管所形成的弯曲侧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使导水管22的侧面能够与导热板21的侧面紧密贴合,以保证导热板21传导过来的热量被导水管22里面的冷水最大化的吸收变为热水。导水管22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 221和出水口 222,第二卡槽12两端侧壁分别开设有与进水口 221和出水口 222相匹配的开孔,其进水口 221和出水口 222通过该开孔伸出框架I的外侧以方便连接后续供水装置。
[0016]光伏层压件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光伏玻璃31、第一层封装胶膜32、晶体硅电池片33、第二层封装胶膜34、封装背板35及固定在封装背板35背面的光伏接线盒4,导热板21固定于封装背板35的上侧面,导水管22固定于导热板21的上侧面。导热板21沿封装背板35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其长度与封装背板35的长度相匹配,导水管22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封装背板35的长度和宽度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封装胶膜32和第二层封装胶膜34均为EVA。光线照射到光伏玻璃31上并穿过第一层封装胶膜32照射到晶体硅电池片33上,晶体硅电池片32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导热板21,通过导热板21对导水管22内的冷水进行加热以供人们生活使用。本实用新型不仅有效的降低晶体硅光组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同时可有效提高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
[001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设于光伏层压件背面的散热装置,及用于固定层压件和散热装置的框架(I ),所述框架(I)包括用于安装光伏层压件的第一卡槽(11)及用于安装散热装置的第二卡槽(12),所述第一卡槽(11)的内侧与光伏层压件的周侧形成紧密贴合,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板(21)及固定在导热板(21)背面的导水管(22),所述导热板(21)为多个且沿光伏层压件的背面均匀分布,所述导水管(22)由多个首端和尾端依次相接形成连续弯曲线的U形管组成,所述U形管所形成的弯曲侧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与导热板(21)的侧面紧密贴合,所述导水管(22)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所述第二卡槽(12)两端侧壁分别开设有与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相匹配的开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层压件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光伏玻璃(31)、第一层封装胶膜(32)、晶体硅电池片(33)、第二层封装胶膜(34)、封装背板(35)及固定在封装背板(35)背面的光伏接线盒(4),所述导热板(21)固定于封装背板(35)的上侧面,所述导水管(22)固定于导热板(21)的上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同向设置且沿导热板(2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21)沿封装背板(35)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其长度与封装背板(35)的长度相匹配,所述导水管(22)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封装背板(35)的长度和宽度相匹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光热电一体化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设于光伏层压件背面的散热装置,及用于固定层压件和散热装置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用于安装光伏层压件的第一卡槽及用于安装散热装置的第二卡槽,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导热板和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由多个首端和尾端依次相接形成连续弯曲线的U形管组成,所述U形管所形成的弯曲侧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与导热板的侧面紧密贴合,所述导水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二卡槽两端侧壁分别开设有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匹配的开孔。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把晶体硅光组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及太阳光辐射产生的热量转换为供居民使用的热水,同时可有效提高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
【IPC分类】H02S40/44
【公开号】CN204669308
【申请号】CN201520381995
【发明人】蒋勇, 贺飞, 赵书恒, 尹明鹏, 刘继丰, 刘洋
【申请人】合肥泊吾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