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大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4245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大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大电路,包括运放、场效应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本发明输出功率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小,工作效率高,由于采用直接耦合方式,保证电路工作稳定,有效抑制零点漂移,具有足够高的电压放大倍数。
【专利说明】—种放大电路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大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稳定放大电路。
【背景技术】
[0003]放大器的作用是给负载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当负载增加到一定时,输出的功率减小,输出的信号呈非线性失真,其工作效率低。
[0004]故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放大电路,其输出功率大,性能稳定。
[0006]技术方案:本发明米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放大电路,包括运放、场效应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接入交流电源,该正相输入端通过第十八电阻接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可变电阻反馈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第二运放的输出信号通过第十六电阻输入至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其正相输入端通过第十九电阻接地,第三运放的输出信号通过第二可变电阻反馈到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第三运放的输出信号通过第二电容输入到第一运放的正相输入端,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i 电阻和第一电容的串联接地,第一运放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十四电阻接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相连,第一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三可变电阻接入正电压,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运放的输出端相连,其负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接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均接地;第三可变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入正电压,其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电阻的串联与第二场效应管的发射极相连。
[0007]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其源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输出端。
[0008]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本发明输出功率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小,工作效率高,由于采用直接耦合方式,保证电路工作稳定,有效抑制零点漂移,具有足够高的电压放大倍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运放、场效应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第二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接入交流电源,该正相输入端通过第十八电阻R18接地,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可变电阻R7反馈到第二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第二运放U2的输出信号通过第十六电阻R16输入至第三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其正相输入端通过第十九电阻R19接地,第三运放U3的输出信号通过第二可变电阻R15反馈到第三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第三运放U3的输出信号通过第二电容C2输入到第一运放Ul的正相输入端,第一运放Ul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ll和第一电容Cl的串联接地,第一运放Ul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十四电阻R14接地,第一运放Ul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通过第三可变电阻R6接入正电压,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运放Ul的输出端相连,其负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4的栅极相连,第二场效应管Q4的栅极和源极均接地;第三可变电阻R6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入正电压,其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电阻Rl的串联与第二场效应管Q4的发射极相连。还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3,第一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其源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4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4的漏极作为输出端。
[0011]本发明输出功率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小,工作效率高,由于采用直接耦合方式,保证电路工作稳定,有效抑制零点漂移,具有足够高的电压放大倍数。
【权利要求】
1.一种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运放、场效应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所述第二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接入交流电源,该正相输入端通过第十八电阻(R18)接地,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可变电阻(R7)反馈到第二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第二运放(U2)的输出信号通过第十六电阻(R16)输入至第三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其正相输入端通过第十九电阻(R19)接地,所述第三运放(U3)的输出信号通过第二可变电阻(R15)反馈到第三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第三运放(U3)的输出信号通过第二电容(C2)输入到第一运放(Ul)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一运放(Ul)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 电阻(Rll)和第一电容(Cl)的串联接地,第一运放(Ul)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十四电阻(R14)接地,第一运放(Ul)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通过第三可变电阻(R6)接入正电压,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运放(Ul)的输出端相连,其负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4)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4)的栅极和源极均接地;所述第三可变电阻(R6)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入正电压,其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电阻(Rl)的串联与第二场效应管(Q4)的发射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3),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其源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4)的漏极相连,所述 第二场效应管(Q4)的漏极作为输出端。
【文档编号】H03F3/45GK103475325SQ201310414404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发明者】王火明 申请人:昆山新金福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