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45445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发光灯的驱动电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LED半导体照明是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近期,科技部编制了《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在专项规划的重点任务的应用技术研究里,提出了开发高效、低成本、高可靠的LED驱动电源。这说明了LED驱动电源在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由于LED灯的寿命取决于驱动电源,99%以上的灯故障都是由于驱动电源引起的,LED的寿命长达50000h以上,但与之配套的驱动电源的寿命一般仅为10000h左右.所以LED灯照明装置能否应用推广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其驱动电源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2931605U、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340369U、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340329U、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675406U等,提出了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源的全新技术方案,该驱动电源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高效率、高可靠、长寿命和低成本等显著特点。在大功率的LED灯的应用方面,由于LED灯的灯伏安特性的温度特性一般为-4mV/℃,这种伏安特性的温度特性表明即便是用恒流源来驱动LED灯,在温度大范围变化的情况下(地域不同、季节不同、灯在开始到稳定工时的温度变化),会使灯的功率发生变化,这是现有的LED灯的驱动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而根据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源的固有特性,就能有效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在灯电压受温度影响而变化时,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源能使LED灯的功率保持稳定。上述的事实表明,LED灯需要的不是恒流源,也不是恒压源,而是能满足LED灯要求的镇流式驱动电源。据此,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源必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2931605U、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340369U、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340329U等所公布的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源的技术方案中,为了改善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源在输入电压大范围变化时的工作性能,使用了施密特触发器的集成电路芯片,在电源的输入端设置了取样电路,获取输入电压变化的量。由于电源包含有干扰信号,现有的电路结构不能有效地消除这些干扰信号,在特殊情况下使施密特触发器误动作,直接影响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消除干扰信号的施密特触发器电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路,包括集成电路IC,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集成电路IC的6脚与A点之间接有第一电阻(R1),所述的集成电路IC的6脚与N之间接有第一电容(C1)。在所述的集成电路IC的2脚与A点之间接有第二电阻(R2),所述的集成电路IC的2脚与N之间接有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集成电路IC的6脚和2脚的电压不会因为干扰信号而产生大的改变,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密特触发器工作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源的局部电路结构原理图。图2是现有的具有短路保护和开路保护的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路的局部电路结构原理图。图3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是现有的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源的局部电路结构原理图,图中施密特触发器电路是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2931605U、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340369U、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340329U等用于改善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源在输入电压大范围变化时的工作性能所使用的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图2所示的是现有的具有短路保护和开路保护的镇流式LED灯的驱动电路的局部电路结构原理图,图中由IC及外围电路构成的是施密特触发器,其中IC的外围电路对以有技术(图1)有两点改进。1是滤波电容改为低电压滤波,2是加了保护稳压二极管。图3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图中集成电路IC的6脚与A点之间接有第一电阻R1,集成电路IC的6脚与N之间接有第一电容C1。集成电路IC的2脚与A点之间接有第二电阻R2,集成电路IC的2脚与N之间接有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电源的输入端设置的取样电路的A点是纹波为一定幅值的脉动直流电压。当干扰信号加在电源的L和N之间时,干扰信号电压经取样电路分压在A点形成一定幅值的干扰信号电压,该电压有可能超过施密特触发器的阀值电压。在集成电路IC的6脚与A点之间接有第一电阻R1可以衰减干扰信号电压,在集成电路IC的6脚与N之间接的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一起能使集成电路IC6脚的电压在干扰脉冲期间基本维持不变。其工作原理是当干扰信号电压使A点电压升高时,A点的高电压通过第一电阻R1向第一电容C1充电,同时,A点的高电压的另一支路是通过R2、R3放电。由于电阻R1远大于R2、R3,A点的干扰脉冲电压很快被R2、R3放掉。由于电阻R1很大,A点的高电压通过第一电阻R1向第一电容C1充电电流相对R2、R3放电支路而言很小。在干扰脉冲期间,第一电容C1的电压(也就是集成电路IC6脚的电压)基本维持不变。由此可见,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大大提高施密特触发器工作时的稳定性。改变R2、R3的电阻值即可改变集成电路IC的触发电压值。第二电容C2是进一步降低集成电路IC的2脚电压的纹波,以利于施密特触发器工作时的稳定性。图3中的电阻R1优选510K~750K欧姆,电阻R2优选100K~110K欧姆,电阻R3优选120K~130K欧姆。图3中的C1优选0.047~0.1uF,C2优选0.047~0.1uF。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