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加热涂层的透明玻璃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3155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具有可加热涂层的透明玻璃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大体部分的可电加热的涂层的透明玻璃窗。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透明玻璃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电加热层的透明玻璃窗是本来公知的,且已经在专利文献中描述了多次。仅举例来说,将就此参照德国公开专利申请DE 102008018147 A1和DE 102008029986 A1。在机动车辆中,它们常用作挡风玻璃,因为按照法规,除加热丝之外,中心视场必须没有视觉限制。借助于由加热层生成的热,冷凝的水分、冰和雪可在短时间内除去。通常,此玻璃窗制造成复合玻璃窗,其中两个独立的玻璃窗由热塑性粘合层连结到彼此上。然而,加热层可施加到具有也已知的其它结构的独立玻璃窗的一个内表面上,其中加热层位于布置在两个独立玻璃窗之间的载体上。

加热层通常电连接到至少一对条形或带形集电极("汇流排")上,其旨在将加热电流尽可能均匀地引入涂层中且将其较宽地分布。为了玻璃窗的吸引人的美观外形,不透明的集电极由不透明的遮盖条覆盖。

大体上,可加热的涂层的特定加热输出Pspec可由公式Pspec = U2/(R·D2)描述,其中U为馈电电压,R为涂层的薄层电阻,且D为两个集电极之间的距离。在材料目前用于工业系列制造的情况下,涂层的薄层电阻R为大约几欧姆/平方单位面积(Ω/⃞)。

为了以机动车辆中标准可用的12到24伏车载电压获得用于期望目的的令人满意的加热输出,集电机应当在它们之间具有最小可能距离。鉴于可加热涂层的电阻R随电流通路的长度增大,且由于机动车辆玻璃窗通常比它们的高度宽,故集电极一般沿上玻璃窗边缘和下玻璃窗边缘布置,使得加热电流可流经玻璃窗的高度的较短路径。

但是,具有电加热层的玻璃窗相对较强地阻挡电磁辐射,使得特别是在具有可加热的挡风玻璃的机动车辆中,无线电数据通信可显著地受损。因此,可加热的挡风玻璃通常设有无涂层区("通信窗或传感器窗"),其至少可透过一定范围的电磁波谱,因此允许了无问题的数据通信。电子装置如传感器等通常位于其上的无涂层区通常布置在玻璃窗的上缘附近,在该处,它们可良好地由上遮盖条隐藏。

然而,无涂层区有损加热层的电性质,至少局部地影响流过加热层的加热电流的电流密度分布。实际上,它们引起非常不均的加热输出分布,其中加热输出在无涂层区下方和周围的区域中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具有特别高的电流密度("热点")的部位出现,其中加热输出极大增大。结果,很高的局部玻璃窗温度可出现,这提出了燃烧风险,且将很大的热应力施加在玻璃窗上。此外,安装在其上的部件的粘合点可因此松弛。

专家试图通过加热场和/或收集线的定形和/或第三收集线的安装来解决此问题。

因此,例如,可加热的挡风玻璃从英国专利申请GB 2381179 A获知,其加热层分成由未涂布的区域与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场或区。无涂层通信窗位于涂层的中心区中。在安装好的状态中的上汇流排围绕通信窗的三个边缘(水平的下缘和平行于彼此延伸的两个竖向侧缘)被引导。沿两个侧缘延伸的汇流排的子区段被引导穿过两个未涂布的区域,其使中心区与定位在其侧向的两个区分开。

从国际专利申请WO 2011/006743 A1获知了一种可加热的挡风玻璃,其具有在透明基底上的导电涂层、两个集电带、由涂层划分的至少一个局部受限的区域,以及该区域内作为通信窗的无涂层区域。划分的区域由平行于等电势线延伸的涂层上的至少两个电流收集区域至少部分地界定,且经由至少一个欧姆电阻器和平行于电场线延伸的至少两条电隔离分离线连接。

从欧洲专利申请EP 2 334 141 A1同样获知了一种具有可加热的通信窗的有涂层玻璃窗。具有两极的至少一个加热导体应用于通信窗的无涂层区域中,其中第一极电连接到导电透明涂层上,且第二极电连接到所述涂层或电流收集带上。

还从国际专利申请WO 2012/031907 A1和WO 2012/031908 A1已知的是一种具有可电加热的涂层的透明玻璃窗,涂层电连接到至少两个第一电极上,以向电压源的两个端子提供电连接,使得通过施加供应电压,加热电流流经形成在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加热场。这里,加热场具有作为通信窗口的至少一个无涂层区,其由可加热涂层至少分段地形成的区边缘界定。玻璃窗还具有第二电极,其提供来连接到电压源的一个端子上。第二电极具有至少分段地布置在无涂层区中的至少一个供应区段,以及连接到供应区段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区段。这里,在各种情况中,连接区段从无涂层区开始延伸超过边缘区段。边缘区段由加热场的区段形成,加热场的区段位于无涂层区与提供来连接到电压源的另一个端子上的第一电极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供应区段由与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供应部分构成,在各种情况下,供应部分具有电连接到可加热涂层上的联接适配器。这里,两个联接区段布置成使得它们由可加热涂层流电地联接。

可加热玻璃窗的这些已知构造已经得到了显著进步。然而,已知构造不可令人满意地解决具有特别大的通信窗和/或黑色边缘涂层的特别需要的几何设计的可加热的玻璃窗中的局部过热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相比之下,本发明的面对在于改善已知类属的玻璃窗,使得玻璃窗可利用至少实质均匀的加热输出分布来加热,且不再具有由黑色边缘涂层的新的特别需要的几何设计和/或由特别大的通信窗引起的热点。这些及其它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提议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透明玻璃窗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由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指出。

在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窗的有利实施例中,可电加热的涂层布置在其上的第一玻璃窗的表面经由热塑性中间层区域性地粘结到第二玻璃窗上。

原则上,在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窗的制造和使用状态下热稳定且化学稳定且大小稳定的所有电绝缘基底适合作为第一和可选的第二玻璃窗。

第一玻璃窗和/或第二玻璃窗优选包含玻璃,特别优选是平板玻璃、浮法玻璃、石英玻璃、硼硅玻璃、钠钙玻璃或透明塑料,优选刚性透明塑料,特别是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酯、聚氯乙烯和/或它们的混合物。第一玻璃窗和/或第二玻璃窗优选是透明的,特别是玻璃窗用作机动车辆的挡风玻璃或后窗,或期望高光透射的其它使用。在本发明的背景下,用语"透明"然后理解为意指具有>70%的可见光谱范围中的透光率的玻璃窗。然而,对于不在驾驶员的交通相关的视场中的玻璃窗,例如,天玻璃窗,透光率也可很低,例如,>5%。

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窗的厚度可较宽地变化,且因此迫切地适于个例的要求。优选使用具有1.0mm到25mm的标准厚度的玻璃窗,机动车辆玻璃优选1.4mm到2.5mm,且家具、装置和建筑物特别是电加热器优选4到25mm。玻璃窗的尺寸可较宽地变化,且由根据本发明的使用规模决定。例如,在汽车行业中和建筑领域中,第一玻璃窗和可选的第二玻璃窗具有200cm²到高达20m²的惯常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窗可具有任何三维形状。作为优选,三维形状没有影区,使得其例如可由阴极溅射涂布。作为优选,基底为平面,或沿一个方向或沿多个空间方向略微或较大弯曲。具体而言,使用了平面基底。玻璃窗可为无色或彩色的。

多个玻璃窗由至少一个中间层粘结到彼此上。作为优选,中间层包含至少一种热塑性塑料,优选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然而,例如,热塑性中间层也可包含聚氨酯(PU)、聚丙烯(PP)、聚丙烯酸酯(PE)、聚碳酸酯、聚甲酯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醋酸酯树脂、浇铸树脂、氟化的乙烯丙烯共聚物、聚氟乙烯和/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或它们的共聚物或混合物。热塑性中间层可由一个或甚至多个布置在彼此上方的热塑性膜形成,其中热塑性膜的厚度优选从0.25mm到1mm,通常是0.38mm或0.76mm。

在包括第一玻璃窗、中间层和第二玻璃窗的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玻璃窗的情况中,可电加热的涂层可直接地施加到第一玻璃窗或载体膜上,或施加到中间层自身上。在各种情况中,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的内表面面对彼此,且经由热塑性中间层粘结到彼此上。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的外表面背对彼此,且背对热塑性中间层。导电涂层施加到第一玻璃窗的内表面上。当然,另一个导电涂层也可施加到第二玻璃窗的内表面上。玻璃窗的外表面也可具有涂层。短语"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选择成在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玻璃窗中的两个玻璃窗之间进行区分。没有关于几何布置的陈述与该短语相关联。例如,如果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窗将在机动车辆或建筑的开口中来将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分开,则第一玻璃窗可面对内部空间或外部环境。

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包括导电的可加热透明涂层,其在玻璃窗的区域的至少较大部分上延伸,特别是在其视场上。导电涂层电连接到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集电极上,集电极提供来电连接到电压源的两个端子上,使得通过施加电压,加热电流在两个集电极之间形成的加热场上流动。通常,在各种情况中,两个集电极以条形或带形电极或收集轨道或汇流排的形式实施,以用于传导涂层中的电流的引入和较宽分布。出于此目的,它们流电地连接到加热层上。

作为优选,两个集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优选透明玻璃窗的安装好的状态中的上集电极)分成与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

在有利实施例中,集电极实施为打印和烧制的传导结构。打印集电极优选至少包含金属、金属合金、金属化合物和/或碳,特别优选贵金属,且特别是银。用于制造集电极的打印膏优选包含含金属颗粒、金属颗粒和/或碳,且特别是贵金属颗粒,如,银颗粒。导电优选借助于导电颗粒获得。这些颗粒可位于有机和/或无机基质中,如,膏或墨水,优选作为具有玻璃粉的打印膏。

打印的集电极的层厚度优选从5μm到40μm,特别优选从8μm到20μm,且最特别优选的是从8μm到12μm。具有这些厚度的打印的集电极在技术上实现起来简单,且具有有利的电流传送能力。

集电极的单位电阻ρa优选从0.8µohm·cm到7.0µohm·cm,且特别优选的是从1.0µohm·cm到2.5µohm·cm。具有该范围中的特定电阻的集电极在技术上实现起来简单,且具有有利的电流传送能力。

然而,作为备选,集电极还可实施为条,或在分成子区域的集电极的情况中,实施为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导电膜的条。例如,集电极然后至少包含铝、铜、镀锡铜、金、银、锌、钨和/或锡或它们的合金。条优选具有从10μm到500μm的厚度,特别优选的是从30μm到300μm。由具有这些厚度的导电膜制成的集电极在技术上实现起来简单,且具有有利的电流传送能力。条可导电地连接到导电结构上,例如,经由软钎焊化合物,经由导电粘合剂,或通过直接放置。

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窗的导电涂层可细分成加热场(即,导电涂层的可加热部分,其位于两个集电极之间,使得加热电流可引入),以及所述加热场外侧的区域。

例如,可电加热的涂层从DE 20 2008 017 611 U1, EP 0 847 965 B1或WO2012/052315 A1获知。它们通常包括功能层或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导电功能层。功能层优选包含至少一种金属,例如,银、金、铜、镍和/或铬,或金属合金。功能层特别优选含有至少90重量%的金属,特别是金属的至少99.9重量%。功能层可由金属或金属合成制成。功能层特别优选包含银或含银合金。此功能层具有特别有利的导电性,同时有可见光谱范围中的高透光率。功能层的厚度优选从5nm到50nm,特别优选的是从8nm到25nm。在功能层的厚度的该范围中,获得了光谱范围中的有利的高透光率和特别有利的导电性。

通常,在各种情况中,至少一个介电层布置在导电涂层的两个相邻功能层之间。作为优选,另一个介电层布置在第一功能层下方和/或最后的功能层上方。介电层包含由介电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独立层,例如,氮化物如氮化硅,或氧化物如氧化铝。然而,介电层还可包括多个独立层,例如,介电材料的独立层、平滑层、匹配层、阻滞层和/或抗反射层。例如,介电层的厚度从10nm到200nm。

该层结构大体上通过一系列沉积程序来获得,沉积程序使用真空方法如磁性加强的阴极溅射来执行。

其它适合的导电涂层优选包含氧化铟锡(ITO)、氟掺杂的二氧化锡(SnO2:F),或铝掺杂的氧化锌(ZnO:Al)。

原则上,导电涂层可为电接触的任何涂层。如果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窗旨在允许穿过其的可视性,例如窗区域中的玻璃窗的情况,则导电涂层优选为透明的。导电涂层优选对于电磁辐射透明,特别优选对于300到1300nm的波长的电磁辐射,且特别是对于可见光。

在有利实施例中,导电涂层为具有小于或等于2μm的总厚度的多个独立层的层或层结构,特别优选的是小于或等于1μm。

有利的导电涂层具有从0.4Ω/⃞到10Ω/⃞的薄层电阻。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导电涂层具有从0.5Ω/⃞到1Ω/⃞的薄层电阻。具有此薄层电阻的涂层特别良好地适用于利用从12V到48伏的典型车载电压或在电动车辆中以达到500V的典型车载电压来加热机动车辆车窗的玻璃窗。

导电层可在第一玻璃窗的整个表面上延伸。然而,作为备选,导电层还可在第一玻璃窗的表面的仅一部分上延伸。导电层优选在第一玻璃窗的内表面的至少50%,特别优选至少70%,且最特别优选至少90%上延伸。

在根据本发明的作为复合玻璃窗的透明玻璃窗的有利实施例中,第一玻璃窗的内表面具有带2mm到50mm的宽度的周缘区域,优选从5mm到20mm,其并未设有导电涂层。然后,导电涂层未与大气接触,且在玻璃窗的内部中,由热塑性中间层保护而免受破坏和腐蚀。

在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中,加热场包括没有导电涂层存在的至少一个无涂层区。无涂层区由导电涂层至少分段地形成的区边缘界定。

具体而言,无涂层区具有周向区边缘,其完全由导电涂层形成。

然而,区边缘可过渡到导电涂层的周向涂层边缘,使得无涂层区直接地连接到包绕玻璃窗边缘的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的无涂层边缘条上。

无涂层区可具有很不同的轮廓。因此,轮廓可为正方形、矩形、梯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或八边形,且/或弯曲边缘,且为圆形、卵形、泪珠形或椭圆形。轮廓线可具有直线、波状、Z字形和/或锯齿路线。这些几何特征中的多个可在同一个无涂层区中实施。

具体而言,无涂层区用作通信窗,其可透过电磁辐射,特别是IR辐射、雷达辐射和/或无线电辐射。此外,传感器(例如,雨量传感器)也可置于通信窗中。

例如,无涂层区可通过在将加热层施加到基底上时遮盖加热层或通过在施加可电加热的涂层之后除去加热层(例如,通过机械或化学烧蚀,和/或通过借助于电磁辐射(特别是激光辐射)的照射来烧蚀)来产生。

在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无涂层区存在。

作为优选,在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的安装好的状态中,该至少一个第二无涂层区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一无涂层区上方。

作为优选,至少一个第二无涂层区具有上文所述的轮廓和轮廓线。

作为优选,至少一个第二无涂层区具有小于至少一个第一无涂层区的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的具体优点在于

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一无涂层区和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二无涂层区,

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一无涂层区和边缘条的至少一个区,

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二无涂层区和边缘条的至少一个区,

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一无涂层区、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二无涂层区,以及边缘条的至少一个区

可形成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均匀的无涂层区。

作为优选,至少一个无涂层区在透明玻璃窗的安装好的状态中布置在其上区中。

根据本发明的提议,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大致区别在于,其具有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附加的电极或第三汇流排来提供来电连接到电压源的一个端子上,在无涂层区中或优选可电加热的涂层的加热场中和/或上,特别是仅对一个电极区段至少分段地布置电压源,且电压源电连接到导电涂层上,使得通过馈电电压的施加,加热电流的一部分流经位于附加的电极与无涂层区之间的加热场的加热场区段和提供来用于连接到电压源的其它端子上的集电极。

至少一个附加电极或一个附加电极可细分成与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

作为优选,在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的安装好的状态中,至少一个附加电极沿至少一个无涂层区的下区边缘延伸或与彼此分开的附加电极的至少两个子区域沿至少一个无涂层区的下区边缘延伸。"沿"意思是附加电极或与彼此分开的其子区域接近平行于或确切平行于下区边缘延伸。

如果附加的电极或其与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子区域布置在无涂层区中,使得加热场的区边缘与附加电极或其子区域之间的区域仍无涂层,则附加电极与加热场区段的电连接使用至少两个(优选至少三个,更优选至少四个,且特别是至少五个)连接区段来实现。如果附加电极细分成与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则至少一个子区域具有或特别是所有子区域具有至少两个(优选至少三个,更优选至少四个且特别是至少五个)连接区段。

连接区段可具有其长度大于其宽度的直的或弯曲的条的形式。

然而,如果其/它们例如以波纹、Z字形、锯齿或曲流的形状延伸而使得它们分段地接触加热场,则连接区段也可通过附加电极或其子区域的凸部和/或凸起形成。

连接区段从附加电极或与彼此分开的其子区域延伸到附加电极或其子区域与其相对的充电的集电极(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的安装好的状态中的下集电极)之间的加热场的加热场区段中。

作为优选,附加电极或与彼此分开的附加电极的至少两个子区域与电压源的一个端子的电连接经由两个集电极中的一个产生,特别是经由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窗的安装好的状态中的上集电极。

在透明玻璃窗的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供电线从两个集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引至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附加电极。

在透明玻璃窗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供电线在各种情况下从两个集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引至附加电极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中的各个。

在透明玻璃窗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供电线在各种情况中从集电极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中的各个引至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附加电极。

在透明玻璃窗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供电线在各种情况中从集电极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中的各个引至附加电极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中的各个。

在透明玻璃窗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联接线从至少一个集电极或从至少一个集电极的至少一个子区域引至与附加电极相关联的两个供电线的端部。换言之,联接线在节点处分叉成两个供电线,其引至附加的电极的端部,或在各个情况中,引至附加电极的两个子区域的一个端部。

在透明玻璃窗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电连接在至少一个集电极或至少一个集电极的至少一个子区域与至少一个附加电极或附加电极的至少两个子区域之间通过经由布置在一方面的相关集电极或至少一个集电极的相关子区域与另一方面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联接电极之间的加热场的流电联接而产生。在各种情况下,联接电极连接两个供电线的一端,供电线引至附加电极的端部,或甚至在各种情况下,引至附加电极的子区域的一端。因此,利用该构造,相关联的第一无涂层区由周向电导体通路包绕,该通路包括联接电极、两个供电线和一个附加电极或附加电极的至少两个子区域。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在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的安装好的状态中,附加电极的子区域之间的流电连接或联接经由附加电极或其子区域与相对的充电集电极(特别是下集电极)之间的加热场的加热场区段产生。

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供电线且特别是所有供电线至少分段地布置

在加热场中,和/或

在加热场外的导电涂层的至少一个子区域中,即,在布置在集电极或其子区域与玻璃窗边缘之间的导电涂层的区域中,和/或

在加热场外的导电涂层的区域中的边缘条的至少一个区中,和/或

在由导电涂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二无涂层区的区边缘处和/或中,和/或

在与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二无涂层区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无涂层区或边缘条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中,和/或

在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一无涂层区中,和/或

在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一无涂层区的至少一个侧区边缘且特别是两个侧区边缘中和/或上。

在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供电线分段地

延伸在加热场外的导电涂层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中即,在布置在集电极或其子区域与玻璃窗边缘之间的导电涂层的区域外侧,和/或

延伸在加热场外的导电涂层的区域中的边缘条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区中,

延伸在由导电涂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二无涂层区的区边缘内,以及

在加热场中沿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一无涂层区的两个侧区边缘延伸。

供电线的长度可较宽地变化,且因此,显著适于个例的要求。

类似地,供电线的宽度可较宽地变化,且也显著地适于个例的要求。

供电线可分段地以直线、曲线、弯曲形状、Z字形、锯齿形和/或曲流延伸。

作为优选,供电线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形状,特别是长度和宽度在个例中选择成使得附加电极或其子区域具有一定电压,使得温度形成在加热场的区域和它们附近的加热场区段和无涂层区中,无涂层区仅相对于加热涂层的其余部分的温度略微偏离优选仅5到50℃,特别是仅5到40℃,且理想地根本不偏离。

更准确地说,一方面,借助于附加电极或其子区域的长度,特别是在与加热场的连接点处的电势形成,使得最可能的电流流经附加的电极或其子区域。另一方面,仅这样多的电流可允许流过该附加电极或其子区域,且其直接的周围并未过热,以便防止热点的形成。因此,理论上,附加电极的电势或电阻可因此仅通过其宽度改变。然而,在此情况下,将出现的问题在于,全部电压降将必须在很短的附加电极上减轻,其自身将导致附加电极或其子区域的过热。然而,此问题可借助于防止过热的最长可能的供电线解决。

作为优选,供电线由与集电极相同的导电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由于至少一个无涂层线且特别是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无涂层线在加热场中沿至少一个供电线且特别是沿至少两个(就是两个)供电线至少分段地延伸,故甚至更有效地防止了热点的形成。

这里,无涂层线总是在供电线的背对无涂层区的一侧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无涂层线连续地和/或作为具有离散断点的断开线至少分段地延伸。作为优选,它们在其整个长度上连续地延伸,即,没有断点。

在优选实施例中,无涂层线从一个集电极延伸出来穿过加热场,直至附加电极的水平,或直至附加电极的子区域的水平。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无涂层线从集电极延伸出,穿过集热场,直至附加电极的水平,或附加电极的子区域的水平,且从其中沿附加电极或附加电极的最长子区域分段地延伸穿过加热场区段。

在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无涂层线在离集电极一定距离处在加热场中开始。

作为优选,无涂层线以直线、以波纹、锯、曲流和/或Z字形的形状至少分段地延伸。作为优选,它们在各种情况下沿与其相关联的供电线以直线在其整个长度中延伸。

无涂层线的长度可较宽地变化,且结果,有利地适于个例的要求。具体而言,其长度由加热场中与其相关联的供电线的区段的长度管理。

无涂层线的宽度远小于其长度,且在其路线中可变化。作为优选,宽度在整个路线中恒定。作为优选,宽度在10μm到1mm的范围中。

总体上,加热功率的实质均匀分布通过根据集电极、附加电极、供电线和无涂层线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实现;且有效地防止了具有减小或升高的加热功率的点(热点)的形成。

因此,冰和/或冷凝水的残余物的形成也可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窗的无涂层区的区域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来有效防止。

集电极和/或其子区域由一个或多个馈电线电接触。

馈电线优选实施为柔性箔片导体或带状导体或带状缆。这理解为意指其宽度明显大于其厚度的电导体。此带状导体例如为条或带,其含有铜、镀锡铜、铝、银、金或其合金,或由它们的制成。例如,带状导体具有2mm到16mm的宽度和0.03mm到0.1mm的厚度。带状导体可具有例如基于聚酰亚胺的绝缘(优选聚合)护套。适用于在玻璃窗中接触导电涂层的带状导体具有例如仅0.3mm的总厚度。此细的带状导体可不难嵌入独立的玻璃窗之间的热塑性中间层中。与彼此隔离开的多个传导层可位于带状缆中。

作为备选,细金属线还可用作馈电线。金属线具体含有铜、钨、金、银或铝或这些金属中的至少两者的合金。合金还可包含钼、铼、锇、铱、钯或铂。

在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的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集电极中的各个在各种情况下由带状导体导电地连接到电压源的端子上。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集电极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在各种情况中由连接到电压源上的带状导体来导电地连接。作为优选,带状导体布置在玻璃窗边缘的相应相关的第二侧附近的子区域的区域中。在该实施例中,带状导体与供电线的电隔离由构件的空间分离来实现。

在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集电极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导电地连接到带状导体上。作为优选,在该实施例中,带状导体布置在子区域的两个相对端之间的中心。作为优选,这由公共的导电地连接部分或由与相应子区域相关联的两个导电地连接部分实施。带状导体可由带状金属条(特别是铜条)连接到导电地连接部分上。

这里,带状导体和至少一个连接部分以及可选的带状金属条(特别是铜条)布置成与至少两个供电线电隔离。

在此情况下,带状导体与一方面的连接部分和另一方面的至少两个供电线之间的电隔离借助于电绝缘层实施,特别是借助于带状导体与一方面的连接部分和另一方面的至少两个导电线之间的条形电绝缘层。电绝缘,特别是条形电绝缘层,至少覆盖连接部分与至少两个供电线的交点。然而,其还可抵靠子区域的两个相对的端缘。

作为优选,该布置具有由以下叠加层构成的总体的层合结构:

玻璃窗,

由绝缘物覆盖的供电线的区段,

加热场外的供电线附近的涂层的子区域,电绝缘层的相对边缘抵靠在其区边缘上;同时,这些边缘可抵靠集电极的两个子区域的相对的端缘,

抵靠在电绝缘层的带状导体,

集电极的子区域,以及

电连接到其上的连接部分。

该布置的较大优点在于,现在仅需要一个带状导体来用于供应一个集电极的两个子区域,这较大简化了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的制造。

在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的优选实施例中,集电极、带状导体、附加电极、供电线和无涂层区布置在其中的区域由常规且已知的不透明或非透明遮盖条部分地或完全地不透明地遮盖。作为优选,遮盖条是黑色的。作为优选,遮盖条的前体通过在无涂层玻璃窗上丝网印刷来施加,此后烧制施加的层。

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窗可以以常规且已知的方式制造。作为优选,它们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来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A)产生导电涂层,

(B)在导电涂层中和在加热场中产生至少一个无涂层区或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无涂层区;

(C)形成

(c1)连接到电压源的两个端子上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集电极,其电连接到导电涂层上,使得通过施加供应电压,加热电流流经位于两个集电极之间的加热场,和/或

(c2)连接到电压源的两个端子上的至少两个集电极,其电连接到导电涂层上,其中两个集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为细分成与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子区域;

(D)产生

(d1)提供来电连接到两个集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上的至少一个附加电极,和/或

(d2)提供来电连接到两个集电极中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上的附加电极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和/或

(d3)提供来电连接到至少两个子区域上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附加电极,和/或

(d4)提供来在各种情况下电连接到与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上的附加电极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

(E)产生用于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附加电极或其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供电线,

(e1)其从两个集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被引导至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附加电极,

(e2)借助于其,在各种情况下,至少两个子区域中的各个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被引导到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附加电极,

(e3)借助于其,在各种情况下,两个集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被引导至附加电极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中的各个,和/或

(e4)借助于其,在各种情况下,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中的各个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被引导至附加电极的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中的各个,

(e5)其两者连接到联接线,联接线被引导至两个集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或至少一个集电极的至少两个子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或

(e6)其两者连接到联接电极上,联接电极经由位于一方面的联接电极与另一方面的至少一个集电极或至少一个集电极的至少两个子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联接场而电连接(即,流电联接)至至少一个集电极或至少一个集电极的至少两个子区域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F)在处理步骤(B)之前、期间或之后,沿至少一个供电线且特别是两个供电线的至少一个区段的背对无涂层区的一侧在加热场中产生至少一个无涂层线,且特别是两个无涂层线,其中

(G)处理步骤(C),(D)和(E)相继或同时执行。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处理步骤(E)中,至少一个供电线且特别是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供电线(16,16')制造成至少分段地,

延伸在至少一个子区域中,且特别是在加热场外的导电涂层的至少两个子区域中,和/或

延伸在涂层边缘的区的区域中的边缘条的至少一个区,且特别是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区中,和/或

延伸在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电绝缘层下方,在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电绝缘层上,带状导体和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公共连接部分和/或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连接部分布置在带状导体与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子区域之间,和/或

延伸在由导电涂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二无涂层区的区边缘处和/或中,和/或

延伸在加热场中,和/或

延伸在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一无涂层区中,和/或

延伸在至少一个(特别是一个)第一无涂层区的至少一个侧区边缘且特别是至少两个(特别是两个)侧区边缘中和/或处。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处理步骤(C),(D)和(E)同时执行。作为优选,这里使用丝网印刷方法。

特别优选的是,无涂层线(21,21')在处理步骤(F)中由对加热场(12)的导电涂层(8)的激光烧蚀来产生。

具体而言,处理步骤(A)中的导电涂层的施加可通过本来已知的方法完成,优选通过磁场增强阴极溅射。当根据本发明的玻璃窗设计为复合玻璃窗时,这在第一玻璃窗的简单、快速、经济和均匀涂层方面是特别有利的。然而,导电可加热涂层例如也可通过汽相沉积、化学汽相沉积(CVD)、等离子增强化学汽相(PECVD)或通过湿化学方法来施加。

第一玻璃窗可在处理步骤(A)之后经历温度处理。这里,具有导电涂层的第一玻璃窗加热至至少200℃的温度,优选至少300℃。温度处理可用于增大透光率和/或减小导电涂层的薄层电阻。

第一玻璃窗可在处理步骤(A)之后弯曲,通常在从500℃到700℃的温度下。由于涂布第一玻璃窗在技术上简单,故如果第一玻璃窗将弯曲,则该程序是有利的。然而,作为备选,第一玻璃窗也可在处理步骤(A)之前弯曲,例如,如果导电涂层不适于在无破坏的情况下经历弯曲过程。

处理步骤(C)中的集电极和处理步骤(E)中的供电线的施加优选通过以丝网印刷方法或喷墨方法打印和烧制导电膏来完成。作为备选,集电极和供电线可施加为导电涂层上的导电箔片的条,优选放置、软钎焊或胶合。

在丝网印刷方法中,侧向定形通过遮盖网孔来完成,具有金属颗粒的打印膏经由网孔压制。借助于遮盖的适合的定形,例如,有可能以特别简单的方式预先限定和改变集电极的宽度。

无涂层区在处理步骤(B)中产生,优选通过处理步骤(A)中产生的可加热的涂层的机械烧蚀。机械烧蚀也可由以适合化学制品的处理和/或由以电磁辐射的照射来替换或补充。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改善包括至少以下附加步骤:

将热塑性中间层布置在第一玻璃窗的带涂层表面上,且将第二玻璃窗布置在热塑性中间层上,以及

经由热塑性中间层连结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

在这些过程步骤中,第一玻璃窗布置成使得设有可加热涂层的其一个表面面对热塑性中间层。因此,表面变为第一玻璃窗的内表面。

热塑性中间层可由单个热塑性膜或由区域性地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的两个或多个热塑性膜形成。

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的粘结优选在热、真空和/或压力的作用下完成。还可使用用于制造玻璃窗的本来已知的方法。

例如,所谓的"高压釜方法"可在大约10bar到15bar的升高温度和130℃到145℃的温度下执行大约2小时。本来已知的真空袋或真空环方法例如在大约200mbar和80℃到110℃下操作。第一玻璃窗、热塑性中间层和第二玻璃窗也可在压延机中在至少一对辊之间进行挤压,以形成玻璃窗。用于制造玻璃窗的此类系统是已知的,且一般具有压制单元上游的至少一个加热通道。例如,在压制操作期间的温度在40℃到150℃。压延机和高压釜方法的组合证实在实施中是特别有价值的。作为备选,可使用真空层压机。这些由一个或多个可加热和可抽空的室构成,其中第一玻璃窗和第二玻璃窗例如在从0.01mbar到800mbar的减小压力和从80℃到170℃的温度下在大约60分钟内层压。

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特别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可理想地用作功能和/或装饰性独立件,且/或作为家具、装置和建筑,以及陆地、天空或水上用于运输的运输装置(特别是在机动车辆中)中的嵌入构件,例如,作为挡风玻璃、后窗、侧窗和/或天窗。作为优选,根据本发明的透明玻璃窗实施为车辆挡风玻璃或车辆侧窗。

将理解的是,上文提到的且在下文中相似阐释的特征可不但以指出的组合和构造使用,而且以其它组合和构造,或单独地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现在使用示例性实施例参照附图来详细阐释本发明。它们简化地绘出了不成比例的图示:

图1为简化表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挡风玻璃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为根据图1的发明的穿过挡风玻璃的细节的竖向剖面图;

图3为图1的挡风玻璃的细节的透视截面视图;

图4为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挡风玻璃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的平面视图;

图5为穿过图4的根据本发明的挡风玻璃的细节的竖向截面图;

图6为简化表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挡风玻璃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7为简化表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挡风玻璃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8为简化表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挡风玻璃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9为简化表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挡风玻璃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10为简化表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挡风玻璃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11为简化表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挡风玻璃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12为简化表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挡风玻璃的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在图1至12中,参考标号具有以下意义:

1 挡风玻璃

2 外玻璃窗

3 内玻璃窗

4 粘合层

5 玻璃窗边缘

6,6' 第一侧

7,7' 第二侧

8 导电涂层

8',8'' 加热场12外的导电涂层8的子区域

9 边缘条

9' 涂层边缘10的区10'的区域中的边缘条9的区

9'' 涂层边缘10的区10''的区域中的边缘条9的区

9''' 与第一无涂层区4相关联的边缘条9的区

10 涂层边缘

10',10'' 集电极11的子区域11'',11'''上方的区域中的涂层边缘10的区

11,11' 集电极

11'',11''' 集电极11或11'的子区域

12 加热场

12' 联接场

13 遮盖条

13' 遮盖条的边缘

14 第一无涂层区

14' 第二无涂层区

14'' 集电极11上方的无涂层区14的一部分

15 附加电极

16,16' 供电线

16'' 集电极11与供电线16,16'之间的联接线

16''' 联接电极

17 由导电涂层8形成的第一无涂层区14的区边缘

17',17'' 在挡风玻璃1的安装好的状态中,由导电涂层8形成的第一无涂层区14的侧区边缘

17''' 在挡风玻璃1的安装好的状态中,由导电涂层8形成的第一无涂层区14的下区边缘

17'''' 在挡风玻璃1的安装好的状态中,由导电涂层8形成的第一无涂层区14的上区边缘

17v 由导电涂层8形成的第二无涂层区14'的区边缘

18 连接到电压源的一个端子上的带状导体

19,19' 电绝缘层

20,20' 带状导体18与集电极11,11'之间的连接部分

21,21' 无涂层线

22 附加电极15与第二集电极11或11'之间的加热场12的加热场区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连同图2,3和5

图1以简化表示绘出了从内侧看的机动车辆的透明挡风玻璃1。这里,例如,挡风玻璃1实施为层压玻璃的玻璃窗,其结构使用穿过图2中的挡风玻璃的细节的竖向剖面图和使用图3中的挡风玻璃1的细节的透视截面视图来示出。

因此,挡风玻璃1包括两个刚性独立的玻璃窗,即,外玻璃窗2和内玻璃窗3,其由热塑性粘合层4粘合地粘结到彼此上,例如,这里是聚乙烯醇缩丁醛膜(PVB)、乙烯醋酸乙烯酯膜(EVA)或聚氨酯膜(PU)。两个独立的玻璃窗2,3为大致相同的尺寸和形状,且例如可具有梯形弯曲外形,其未在附图中详细示出。例如,它们由玻璃制成,也可能由非玻璃材料如塑料制成。对于除挡风玻璃之外的应用,还有可能的是由柔性材料制造两个独立的玻璃窗2,3。挡风玻璃1的外形由两个独立玻璃窗2,3共有的玻璃窗边缘限定,其中挡风玻璃1具有在顶部和底部处的两个相对的第一侧6,6',以及在左侧上和在右侧上的两个相对的第二侧7,7'。

如图2和3中所示,透明的导电涂层8沉积在粘结到粘合层4上的内玻璃窗3的一侧上。这里,可加热的导电涂层8例如大致施加到内玻璃窗3的整个表面上,其中所有侧的外周的内玻璃窗3的边缘条9未涂布,使得导电涂层8的涂层边缘10关于玻璃窗边缘5向内缩回。这实现了导电涂层8朝外侧的电隔离。此外,导电涂层8受保护而免受从玻璃窗边缘5渗透的腐蚀。

以本来已知的方式,导电涂层8包括层序列(未示出),其具有至少一个可电加热的金属子层,优选银,且可选其它子层,如,抗反射层和阻滞层。层序列有利具有高热稳定性,使得其在无破坏的情况下经得起弯曲玻璃玻璃窗所需的通常高于600℃的温度;然而,也可提供具有低热稳定性的层序列。导电涂层8也可施加为金属单层。还可构想出不将导电涂层8直接施加到内玻璃窗3上,而是改为首先将其施加到载体上,例如,随后与外玻璃窗2和内玻璃窗3粘结的塑料膜。作为备选,载体膜可粘结到粘合膜(例如,PVB膜)上,且粘结为与内玻璃窗2和外玻璃窗3的三层布置(三层)。可加热的导电涂层8优选通过溅射或磁控管阴极溅射到内玻璃窗2或外玻璃窗3上来施加。

如图1中所示,导电涂层8导电地连接到两个第一侧6,6'附近,即,在上玻璃窗边缘和下玻璃窗边缘5处,直至带形上集电极或汇流排11和带形下集电极11',且例如出于此目的,流电地联接到两个集电极11,11'上。上集电极11提供来连接到电压源(未示出)的一个端子上。相反极性的两个集电极11,11'用于在位于其间的可加热的涂层8的加热场12中均匀引入和分配加热电流。例如,两个集电极11,11'打印到导电涂层8上,且在各种情况下具有至少大致直线路线。

作为优选,上集电极11细分成与彼此分开的两个子区域11''和11'''。

在各种情况下,供电线16,16'从两个子区域11'',11'''中的各个延伸至附加的电极15。供电线16,16'延伸穿过置于两个子区域11''和11'''上方的加热层12外的子区域8',8''较短距离。此后,供电线16,16'穿过涂层边缘10的区10',10''的区域中的挡风玻璃1上的第一侧6'附近的无涂层边缘条9的无涂层区9',9''延伸较长距离至上部第二无涂层区14',其与无涂层区9',9''一起形成共同的无涂层区14',9',9''。

从那里,两个供电线16,16'在无涂层区14',9',9''内沿由导电涂层8形成的侧区边缘17V一直延伸到第二无涂层区14'的下区域中。从该处,它们横穿侧区边缘17V,且经由导电涂层8的加热场12进一步延伸。

在上部第二无涂层区14'下方,布置了具有由导电涂层8形成的区边缘17的下第一无涂层区14。区边缘17包括两个侧缘17',17''、与附加电极15相关联的下区边缘17''',以及与第二无涂层区14'相关联的上区边缘17''''。

供电线16,16'在加热场12中沿侧区边缘17',17''进一步延伸,其中供电线16与侧区边缘17'相关联,且供电线16'与侧区边缘17''相关联。它们终止于与下区边缘17'''相关联的附加电极15的两个侧向端。

附加电极15流电地联接到附加电极15与下集电极11'之间的加热场12的加热场区段22上。

例如,无涂层区14,14'这里具有至少大致矩形轮廓。它们对于电磁光谱(例如,IR辐射、超短、短和长波范围中的无线电波)至少部分透明,以允许经由挡风玻璃1的无阻数据通信。无涂层区14,14'例如可通过将导电涂层8施加到内玻璃窗3上时的之前的遮盖来产生。作为备选,其还可在施加导电涂层8之后通过化学和/或机械烧蚀产生,例如,通过蚀刻或使用磨轮。

子区域11'',11'''、下集电极11'、附加电极15和供电线16,16'可通过在导电涂层8的子区域8',8''、无涂层边缘条9和无涂层区14,14'上打印产生(优选在一个处理步骤中),例如,使用丝网印刷方法、金属打印膏,例如,银打印膏。

两个子区域11'',11'''与电压源(未示出)的端子的电连接通过将两个子区域11'',11'''连接到常规的已知带状导体18上的公共导电金属连接部分20产生。包括带状导体18和连接部分20的布置由条形电绝缘层19(未示出)与在其下延伸的供电线16,16'的区段电隔离。条形电绝缘层19在两个子区域11'',11'''之间延伸,且可抵靠其端缘。然而,至少其覆盖供电线16,16'与连接部分20(未示出)的交点。对于附加细节,将参看图4和5。

根据本发明,沿离其恒定小距离处的加热场12中的两个供电线16,16'的区段,由激光烧蚀产生的500μm的恒定宽度的连续无涂层线21,21'在各种情况中一直延伸至附加电极15的两个侧向端。

借助于供电线16,16'和无涂层线21,21'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在施加供应电压时和在相对较长的操作中形成热点在根据本发明的图1的透明玻璃窗1中有效地防止。

图4,连同图5

图4绘出了根据图1的本发明的挡风玻璃1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的平面视图。

该细节绘出了图1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挡风玻璃1的上区域。相比于图1,下部第一无涂层区14具有非对称的六边形轮廓。根据本发明,供电线16,16'和与其相关联的连续的无涂层线21,21'的相关联的区段遵循此轮廓。

此外,补充了包括带状导体18、导电地连接部分20、电隔离条19和布置在上部第二无涂层区14'中的子区域11'',11'''的两个侧缘之间的中心的两个供电线16,16'的相关联的区段的布置。

参照图5又进一步示出了该布置。图5绘出了穿过上部第二无涂层区14'的区域中的布置的竖向截面,该区14'包括内玻璃窗3、子区域8',8''、具有区边缘17V的导电涂层8、子区域11'',11'''、电绝缘条19、位于其上的带状导体18,以及连接部分20的相邻子区域20,2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条形电绝缘层并未抵靠子区域11'',11'''的端缘,而是改为仅覆盖供电线16,16'与连接部分20,20'的交点。

上述功能元件位于其中的挡风玻璃1的区域以及加热场12的部分由具有边缘13'的黑色不透明遮盖条13隐藏,且因此在视觉上被遮盖。遮盖条还用于防护UV辐射,其可不利地影响导电元件的功能。

图6至12,连同图2和3

图6至12以简化表示绘出了挡风玻璃1的其它有利实施例。

在简化表示中,图1,4和5中详细绘出的一些标号为了更清楚起见省略,使得主要特征为图6至12的实施例的特征更为显著。

实施中通常使用的挡风玻璃1的外形由图6至12的挡风玻璃1的梯形形状指出。

图6至12的挡风玻璃1也具有图2和3中绘出的结构。它们由与图1和4的挡风玻璃相同的材料构成。

结果,在下文中,图6至12的挡风玻璃1的描述将限于相应的主要特征化特性。

图6

图6的挡风玻璃1具有连续的集电极11。在集电极11下方,具有区边缘17的(第一)无涂层区14布置在加热场12中的中心。两条供电线16,16'从集电极11分叉,且在加热场12中沿侧区边缘17',17''一直延伸至附加电极15,其在加热场12中沿下区边缘17'''延伸,且与加热场区段22电接触。

沿供电线16,16',在从侧区边缘17',17''转离的其侧部上,在各种情况下,连续的无涂层线21,21'从集电极一直延伸至附加电极15的水平。

图7

图7中的挡风玻璃1与图6的差别仅在于加热场区段22中的连续无涂层线21,21'在各种情况中均沿附加电极15进一步延伸较短距离。

图8

图8的挡风玻璃1也具有连续的集电极11。在集电极11下方,(第一)无涂层区14同样布置在中心。相比于图7的挡风玻璃,联接线16''从集电极的中心分叉,该联接线供应供电线,供电线围绕区边缘17'''',17'和17''一直被引导至带电流的附加电极15。连续无涂层线21,21'的构造对应于图7的挡风玻璃1的构造。

图9

图9的挡风玻璃同样具有连续的集电极11。相比于图8的挡风玻璃,其没有联接线16'',而是改为集电极11与供电线16,16'之间的电接触或流电联接借助于平行于集电极11延伸的联接电极16'''和在加热场12中布置在其间的联接场12'产生。联接电极16'''沿加热场12中的(第一)无涂层区14的上区边缘17''''延伸。两个供电线16,16'在加热场12中沿侧区边缘17',17''一直延伸至在加热场12中沿下区边缘17'''延伸的附加电极15。

两个连续的无涂层线21,21'如图6中的挡风玻璃1那样布置,只是它们进一步延伸一定距离进入加热场区段22。

图10

图10的挡风玻璃1的构造对应于图9的构造,只是连续无涂层线21,21'未在集电极11处开始,而相反在联接电极16'''的水平处。

图11

图11的挡风玻璃同样具有连续的集电极11。相比于图6至10的挡风玻璃1,其具有在中心的(第一)无涂层区14,其利用与其相关联的无涂层边缘条9'''形成统一的无涂层区。集电极11被引导穿过该无涂层区,使得具有涂层边缘10的边缘条9和10',10''的与其相关联的区9',9''的位于加热场12外的导电涂层8的子区域8',8''位于集电极11上方。

否则,附加电极15的供电线16,16'和连续无涂层线21,21'的构造对应于图7的挡风玻璃的构造。

图12

图12的挡风玻璃1对应于图11的挡风玻璃1,其中显著差别在于,集电极11具有与彼此空间上分开的两个子区域11'',11'''。内端抵靠无涂层区14,9'''的侧区边缘17',17''。两个子区域11'',11'''经由分别与相关联的供电线16',16''和附加电极15电连接到彼此上。

否则,连续无涂层线21,21'的构造对应于图11的挡风玻璃1的构造。

借助于供电线16,16'和无涂层线21,21'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施加供应电压时和在相对较长的操作中的热点形成也利用图6至12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挡风玻璃1来有效防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