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保持构造、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电接线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367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基板保持构造、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电接线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基板保持构造、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电接线箱。



背景技术:

以往,有将基板固定在外壳内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板状物品的外壳内固定构造的技术:将板状物品的左右侧缘嵌进并插入到外壳的左右内侧面之间,从而将板状物品固定收纳在外壳内。在专利文献1的板状物品的外壳内固定构造中,在板状物品的侧缘和外壳的内侧面中的至少任意一者设有突出部,其起到随着外壳的侧面扩展变形而夹压板状物品的侧缘的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8-1450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在抑制基板的晃动方面还存在改良的余地。例如,即使基板的侧缘在插入方向的一部分被夹压,在其他部分也会产生晃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基板晃动的基板保持构造、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电接线箱。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基板保持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保持部,其被设置在具有将插入的基板容纳在内部的容纳部的壳体,对容纳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入口侧的端部进行保持;突起部,其从侧壁面突出,与插入到所述容纳部的所述基板接触而塑性变形,该侧壁面是所述壳体的沿着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的壁面,且与所述基板的侧面对置的壁面。

在上述基板保持构造中,优选的是所述突起部设置在夹着所述基板对置的一对所述侧壁面这两者。

在上述基板保持构造中,优选的是,所述突起部配置在所述侧壁面的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的进深部。

在上述基板保持构造中,优选的是,还包括保持部件,其与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入口侧的端部连接,且被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在被所述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接触的保持部件侧突起部。

本发明的电子元器件组件的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其连接有电子元器件;壳体,其具有将插入的所述基板容纳在内部的容纳部;保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对容纳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入口侧的端部进行保持;突起部,其从侧壁面突出,与插入到所述容纳部的所述基板接触而塑性变形,该侧壁面是所述壳体的沿着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的壁面,且与所述基板的侧面对置的壁面。

本发明的电接线箱的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其连接有电子元器件;壳体,其具有将插入的所述基板容纳在内部的容纳部;保持部,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对容纳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入口侧的端部进行保持;突起部,其从侧壁面突出,与插入到所述容纳部的所述基板接触而塑性变形,该侧壁面是所述壳体的沿着所述基板的插入方向的壁面,且与所述基板的侧面对置的壁面;框架,将所述壳体保持在内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基板保持构造、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电接线箱包括:设置在壳体并对容纳在容纳部的基板的插入方向入口侧的端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从侧壁面突出,与插入到容纳部的基板接触而塑性变形的突起部,该侧壁面是壳体的沿着基板的插入方向的壁面,且从与基板的侧面对置的壁面。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基板保持构造、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电接线箱,取得的效果是:能够利用突起部来抑制基板相对于壳体的相对位移,抑制基板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接线箱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接线箱的仰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板和连接器组块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截面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侧突起部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侧突起部的其他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电接线箱

2:框架

2a:组件容纳部

3:电子元器件组件

4:壳体

4a:开口部

5:连接器组块(保持部件)

6:基板

6a:贯通孔

6b:电阻(电子元器件)

6c:继电器(电子元器件)

6d:前端面

6e、6f:侧面

6g、6h:倒角部

7:容纳部

8:槽部

21:框架侧突起部

22:壁面

23:肋

41:第一侧壁

41a、42a:内壁面(侧壁面)

42:第二侧壁

43:第三侧壁

43a、44a:卡合孔(保持部)

44:第四侧壁

45:内壁

46:卡合部

47:第一引导部

48:第二引导部

49:突起部

51:端面

53:端子

54:卡合突起

55:组块侧突起部(保持部件侧突起部)

100:基板保持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板保持构造、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电接线箱。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另外,下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际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来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基板保持构造、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电接线箱。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接线箱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接线箱的仰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板和连接器组块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截面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组件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侧突起部的仰视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侧突起部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iv-iv截面的立体图,图5是图1的v-v剖视图,图6是图1的vi-vi剖视图,图7是图6的vii-vii剖视图。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接线箱1具有框架2和电子元器件组件3。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电接线箱1搭载在车辆的情况为例来说明电接线箱1。电接线箱1与电线w一起构成线束wh。线束wh搭载在汽车等车辆,将搭载在车辆的各装置间连接。线束wh具有电源供给、信号通信所使用的多条电线w。各电线w的一端与收纳在电接线箱1内的电子元器件组件3连接。各电线w的另一端经由连接器等与电池、电装部件等各装置(外部设备)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元器件组件3具有下面说明的基板保持构造100,能够抑制基板6(参照图3、图5)相对于壳体4的晃动。基板保持构造100具有:作为保持基板6的保持部的卡合孔43a、和通过与基板6接触而塑性变形的突起部49(参照图4、图5)。突起部49对插入壳体4的基板6进行保持,抑制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晃动。

图1和图2所示的框架2将电子元器件组件3的壳体4保持在内部。框架2例如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型。框架2是筒状的部件,其平面形状例如是矩形等多边形。电子元器件组件3从框架2的开口部插入到框架2内,或者从框架2内拉出。电接线箱1具有将框架2的开口部封闭的未图示的上盖、下盖。框架2与上盖、下盖一起,构成容纳电子元器件组件3的封闭的容纳空间。

电子元器件组件3具有壳体4和连接器组块5。壳体4是大致形状为长方体的容纳部件。壳体4由合成树脂等一体成型。壳体4在内部具有容纳后述基板6(参照图3)的容纳部7(参照图4)。壳体4具有第一侧壁41、第二侧壁42、第三侧壁43、第四侧壁44和进深壁45。第一侧壁41、第二侧壁42、第三侧壁43、和第四侧壁44构成截面形状为近似矩形的筒部。进深壁45将由各侧壁41、42、43、44构成的筒部的一端封闭。该筒部的另一端开放。换言之,各侧壁41、42、43、44和进深壁45构成一端开放的方筒。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元器件组件3中,由各侧壁41、42、43、44构成的筒部的轴在上下方向延伸,且以壳体4的开口部朝向下方的姿势搭载在车辆。在下面的说明中,“上下方向”表示包含电子元器件组件3的电接线箱1搭载在车辆的状态下的车辆上下方向。另外,将与上下方向垂直的面所产生的壳体4的截面形状的长边方向称为“横向”,将该截面形状的短边方向称为“纵向”。横向与纵向垂直。

第一侧壁41与第二侧壁42在横向互相对置。第三侧壁43与第四侧壁44在纵向互相对置。第三侧壁43和第四侧壁44的横向的一端与第一侧壁4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侧壁42相连。在第一侧壁41和第二侧壁42的外表面设有卡合部46。卡合部46是平面形状为近似u形的突起。框架2具有与卡合部46对应的卡合突起。卡合部46与框架2的卡合突起卡合,从而壳体4与框架2被连结。

在第三侧壁43的下端附近设有多个卡合孔43a。多个卡合孔43a沿着第三侧壁43的下边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侧壁43设有3个卡合孔43a,其中之一配置在横向的中央,其他2个配置在横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在第四侧壁44设有与卡合孔43a同样的卡合孔44a(参照图4)。

如图2所示,框架2具有容纳电子元器件组件3的组件容纳部2a。本实施方式的框架2具有多个组件容纳部2a。包含壳体4的电子元器件组件3被插入到组件容纳部2a,被框架2保持。

连接器组块5是块形状的部件,将壳体4的开口部封闭。连接器组块5由合成树脂等一体成型。在连接器组块5的端面51设有多个连接器卡合部52。连接器卡合部52是从端面51突出的框状的构成部。连接器卡合部52具有对方的阳侧连接器进行嵌合的凹部52a。多个端子53从凹部52a的底部突出。端子53与对方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

如图3所示,连接器组块5保持基板6。基板6例如是印刷电路板,在表面形成有电路的布线。本实施方式的基板6的平面形状是矩形,角部被倒角为圆弧状。基板6的一端侧利用螺钉等连结部件固定于连接器组块5的固定部56。固定部56将多个端子53夹在其间而设置在横向的两端部。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固定在基板6的连接器组块5侧称为“基端侧”,将固定在连接器组块5侧的相反侧的自由端侧称为“前端侧”。基板6和连接器组块5从前端面6d插入到壳体4的内部。

基板6在基端侧具有多个贯通孔6a。贯通孔6a在板厚方向贯通基板6。具有导电性的端子53插通在各贯通孔6a。端子53是弯折为直角的棒状或者板状的部件,一端从基板6的一面侧插通于贯通孔6a。端子53的另一端如上所述,突出到连接器组块5的凹部52a的内部。各端子53利用焊接与基板6的电路电连接。在基板6的电路电连接有电阻6b、继电器6c等电子元器件,作为整体上构成电子电路。

连接器组块5具有卡合突起54。卡合突起54是与壳体4的卡合孔43a、44a(参照图1、图4)相对应的突起部。卡合突起54设置在连接器组块5的第三侧面5c和第四侧面5d。第三侧面5c和第四侧面5d是沿着连接器组块5的长边方向的侧面,换言之是在连接器组块5的横向延伸的侧面,分别朝向纵向。第三侧面5c是与壳体4的第三侧壁43对置的壁面。第四侧面5d是与壳体4的第四侧壁44对置的壁面。卡合突起54从第三侧面5c和第四侧面5d向纵向突出。卡合突起54与壳体4的卡合孔43a、44a卡合,将壳体4与连接器组块5连结。

在连接器组块5的第一侧面5a和第二侧面5b设置有组块侧突起部55。组块侧突起部55作为保持部件侧突起部而设置。组块侧突起部55与壳体4的内壁面接触,限制连接器组块5相对于壳体4的相对位移(晃动)。第一侧面5a和第二侧面5b是沿着连接器组块5的短边方向的侧面,换言之是在连接器组块5的纵向延伸的侧面,分别朝向横向。第一侧面5a是与壳体4的第一侧壁41对置的壁面。第二侧面5b是与壳体4的第二侧壁42对置的壁面。组块侧突起部55从第一侧面5a和第二侧面5b向横向突出。组块侧突起部55是沿着上下方向,换言之是沿着基板6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线状、山脊状的突起部。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块5中,在第一侧面5a和第二侧面5b的纵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各配置一个组块侧突起部55。组块侧突起部55设置在连接器组块5的下端侧。更详细而言,组块侧突起部55从凸缘部57向着上侧以预定范围延伸。凸缘部57是凸缘状的突起部,从第三侧面5c和第四侧面5d的下端向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凸缘部57作为与壳体4的开口部侧的边缘抵接的止动器发挥功能。

如图4所示,壳体4具有容纳部7。容纳部7是被第一侧壁41、第二侧壁42、第三侧壁43(参照图1)、第四侧壁44和进深壁45包围的空间部。换言之,容纳部7是有底筒状的壳体4的内部空间。壳体4的第一侧壁41和第二侧壁42具有第一引导部47、第二引导部48和突起部49。各引导部47、48和突起部49设置在第一侧壁41和第二侧壁42的内壁面。第一引导部47和第二引导部48沿着上下方向,换言之沿着容纳部7的进深方向延伸。第一引导部47与第二引导部48在纵向互相对置。第二引导部48被配置在与第一引导部47相比在第四侧壁44侧的位置,且相对于第一引导部47隔开预定间隔。第一引导部47和第二引导部48是从侧壁41、42的内壁面突出的凸部,且与侧壁41、42一体形成。

在第一引导部47与第二引导部48之间具有槽部8。槽部8是被第一引导部47、第二引导部48和侧壁41、42的内壁面41a、42a包围的槽部。第一引导部47和第二引导部48将插入到容纳部7的基板6引导至槽部8。第一引导部47和第二引导部48从纵向的两侧引导基板6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限制基板6的位置偏离。由此,引导部47、48能够防止与基板6连接的电子元器件与壳体4的内壁面接触。此外,在槽部8的入口部,槽部8的槽宽度随着朝向入口侧而扩展,使得基板6被槽部8引导顺畅。

突起部49是从第一侧壁41和第二侧壁42的内壁面41a、42a突出的凸部,且与侧壁41、42一体形成。在下面的说明中,也将内壁面41a、42a称作“侧壁面41a、42a”。侧壁面41a、42a是容纳部7的沿着基板6的插入方向的壁面。进一步,侧壁面41a、42a是与插入到容纳部7的基板6的侧面6e、6f(参照图3)对置的壁面。第一侧壁41的突起部49和第二侧壁42的突起部49在横向互相对置。换言之,第一侧壁41的突起部49和第二侧壁42的突起部49的纵向的位置和上下方向的位置是共通的。

突起部49的形状是上下方向的宽度随着朝向突出方向的前端侧而减小的尖端较细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49的形状是三角柱形,在纵向延伸。即,突起部49的与纵向垂直的截面形状是三角形。突起部4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导部47和第二引导部48相连。第一侧壁41的突起部49的前端与第二侧壁42的突起部49的前端的间隔小于基板6的宽度w1(参照图3)。突起部49的前端彼此的间隔被决定为在基板6插入到容纳部7时,突起部49与基板6的侧面6e、6f的至少任意一者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置的一对突起部49彼此的间隔被决定为:即使基板6产生设计上设想到的范围内的翘曲、扭曲,侧面6e、6f也分别与突起部49接触。突起部49是挤压肋,通过与插入到容纳部7的基板6接触而塑性变形。

基板6从壳体4的开口部4a向进深壁45插入。更具体而言,连接器组块5和基板6以基板6的前端面6d为起始,从开口部4a向着进深壁45插入到容纳部7。壳体4的容纳部7在内部容纳插入的基板6,并且容纳连接器组块5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容纳部7的连接器组块5将壳体4的开口部4a封闭,在壳体4的内部形成容纳基板6的封闭空间。

连接器组块5插入到容纳部7时,如图1所示,连接器组块5的卡合突起54从壳体4的内侧进入到卡合孔43a、44a,与卡合孔43a、44a卡合。与卡合孔43a、44a卡合的卡合突起54限制连接器组块5从容纳部7脱出。

插入到容纳部7的基板6与突起部49抵接,突起部49的与基板6的抵接部位会塑性变形。基板6使突起部49变形,一边与突起部49滑动一边插入到容纳部7的内部。突起部49的前端侧的一部分一边塑性变形,一边作为整体根据从基板6受到的按压力而弹性变形。突起部49的原材料(强度)、形状、和尺寸等被决定为使得至少前端侧的一部分与基板6接触而塑性变形被挤压。另外,优选的是突起部49的原材料(弹性系数)、形状、和尺寸等被决定为使得至少基端侧的一部分能够弹性变形并维持突起部49与基板6的接触状态。基板6插入到容纳部7完成时,在突起部49因塑性变形而形成从纵向两侧夹着基板6的槽。优选的是突起部49的槽与基板6接触并保持基板6,但有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基板6之间产生间隙。

突起部49抑制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相对位移。如图5所示,在横向对置的一对突起部49抑制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横向的相对位移。第一侧壁41的突起部49减小基板6朝向内壁面41a的可动范围。另一方面,第二侧壁42的突起部49减小基板6朝向内壁面42a的可动范围。这样,利用一对突起部49,限制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横向的相对位移。

另外,利用塑性变形而形成于突起部49的槽从纵向两侧夹着基板6,限制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纵向的相对位移。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49抑制:在车辆振动时壳体4与基板6各自动作,换言之,壳体4和基板6产生各自独立的振动。在壳体4未设置有突起部49的情况下,认为由于壳体4与基板6各自振动,基板6的电子元器件、焊料部容易受到振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元器件组件3中,利用突起部49来抑制壳体4与基板6各自振动。壳体4不仅经由连接器组块5来保持基板6的插入方向入口侧的端部,而且还利用突起部49来保持基板6的比连接器组块5更靠前端侧的部分。由此,抑制壳体4与基板6的晃动,基板6的电子元器件、焊料部被适当地保护。

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49配置在侧壁面41a、42a的基板6的插入方向的进深部。如图4和图5所示,突起部49配置在槽部8的上侧的端部。更详细而言,突起部49配置在与容纳部7所容纳的基板6的倒角部6g、6h相比的略微下侧(基端侧)。倒角部6g是前端面6d与第一侧壁41侧的侧面6e交叉的角的倒角部。倒角部6h是前端面6d与第二侧壁42侧的侧面6f交叉的角的倒角部。突起部49在壳体4与连接器组块5卡合的状态下,被设置为:突起部49的前端与倒角部6g、6h相比位于略微下侧。配置在插入方向的进深部的突起部49保持基板6的前端部。另外,如上所述,基板6的插入方向的入口侧(基端侧)的端部经由连接器组块5被壳体4保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元器件组件3中,基板6的插入方向的两端部被壳体4保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元器件组件3适当抑制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晃动。

另外,连接器组块5插入到容纳部7时,如图5所示,连接器组块5的组块侧突起部55与壳体4的内壁面接触。第一侧面5a的组块侧突起部55与壳体4的第一侧壁41的内壁面41a接触,第二侧面5b的组块侧突起部55与壳体4的第二侧壁42的内壁面42a接触。连接器组块5在第一侧面5a的组块侧突起部55在第一侧壁41滑动、且第二侧面5b的组块侧突起部55在第二侧壁42滑动的同时,被向容纳部7的内侧插入。连接器组块5的卡合突起54以第一侧面5a的组块侧突起部55按压第一侧壁41、且第二侧面5b的组块侧突起部55按压第二侧壁42的状态,与卡合孔43a、44a卡合。因此,组块侧突起部55限制连接器组块5相对于壳体4在横向、纵向相对移动,抑制壳体4与连接器组块5的晃动。

另外,如参照图6和图7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框架2具有抑制壳体4相对于框架2的相对位移的框架侧突起部21。框架侧突起部21设置在框架2的与壳体4对置的壁面。本实施方式的框架侧突起部21分别设置在框架2的与壳体4的第一侧壁41和第二侧壁42对置的壁面。换言之,框架侧突起部21设置在横向夹着壳体4对置的壁面。图6和图7示出框架2的与第二侧壁42对置的壁面22、和设置在壁面22的框架侧突起部21。此外,设置在与第一侧壁41对置的壁面的框架侧突起部21与设置在壁面22的框架侧突起部21同样。

框架侧突起部21从壁面22向组件容纳部2a的内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的框架2中,如图6所示,一对肋23、23从壁面22突出。肋23是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突起部,在上下方向延伸。在一对肋23、23之间设置有与壳体4的卡合部46(参照图1)卡合的卡合突起等。框架侧突起部21设置在肋23的前端面。如图7所示,框架侧突起部21从组件容纳部2a的下端部向着上方设置在预定范围。框架侧突起部21的截面形状是纵向的宽度随着朝向突出方向的前端侧而减小的尖端较细形状。

框架侧突起部21是挤压肋,与插入到组件容纳部2a的壳体4接触而塑性变形。插入到组件容纳部2a的壳体4与框架侧突起部21接触时,框架侧突起部21的与壳体4的接触部位会塑性变形。壳体4例如将进深壁45朝向上方从下方插入到组件容纳部2a。壳体4的第一侧壁41和第二侧壁42的外壁面的插入方向的后端侧(开口部4a侧)的部分与前端侧(进深壁45侧)的部分相比向侧方伸出。即,在壳体4的外壁面中,插入到组件容纳部2a时与框架侧突起部21对置的部分,与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相比后端侧向横向扩展。壳体4的前端部能够不与框架侧突起部21接触而插入到组件容纳部2a。另一方面,壳体4的后端部与框架侧突起部21接触并使框架侧突起部21塑性变形。壳体4一边使框架侧突起部21塑性变形,一边插入到组件容纳部2a,直到框架2的卡合突起与卡合部46卡合。在壳体4容纳在组件容纳部2a的状态下,壳体4被框架侧突起部21保持。框架侧突起部21限制壳体4相对于框架2向横向的相对位移。另外,框架侧突起部21也能够限制壳体4相对于框架2向纵向的相对位移。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接线箱1中,壳体4的第一侧壁41和第二侧壁42被组块侧突起部55和框架侧突起部21从两个面侧保持。因此,分别抑制壳体4、基板6相对于框架2的晃动、以及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晃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接线箱1能够缓解对于基板6的电子元器件、焊料部的振动所导致的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组块侧突起部55与框架侧突起部21将侧壁41、42夹入其间,在横向对置。因此,壳体4的晃动被适当地抑制。优选的是组块侧突起部55和框架侧突起部21的纵向位置一致,但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使纵向的位置略微偏离。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组件3具有保持基板6的基板保持构造100。基板保持构造100具有卡合孔43a、44a和突起部49。卡合孔43a、44a设置在壳体4,作为对容纳部7所容纳的基板6的插入方向入口侧的端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发挥功能。卡合孔43a、44a与卡合突起54卡合,限制连接器组块5相对于壳体4向横向、纵向的相对位移。即,卡合孔43a、44a经由连接器组块5保持基板6的入口侧的端部。此外,也可以考虑保持部除了卡合孔43a、44a外,还包含连接器组块5。由于连接器组块5是与壳体4连结或者结合,并对基板6的插入方向入口侧的端部进行保持的部件,因此能够与壳体4一起作为保持部发挥功能。

突起部49从侧壁面41a、42a突出。侧壁面41a、42a是容纳部7的沿着基板6的插入方向的壁面,且是与基板6的侧面6e、6f对置的壁面。突起部49通过与插入到容纳部7的基板6接触而塑性变形。基板6的插入方向的入口侧的端部不仅经由连接器组块5被卡合孔43a、44a保持,而且还在与连接器组块5相比的前端侧的位置被突起部49保持。与基板6被连接器组块5以悬臂状态保持的情况相比,突起部49能够抑制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晃动。

另外,突起部49即使基板6产生弯曲、扭曲等变形,也能够不矫正该变形,在基板6变形的状态下进行保持。突起部49通过与基板6接触而塑性变形,不会对基板6施加使变形复原的方向的大的力。因此,突起部49能够抑制在焊料部位作用新的应力并保持基板6。另外,突起部49由于与基板6接触而塑性变形,因此能够不在壳体4、基板6使过大的应力产生来保持基板6。

另外,突起部49设置在夹着基板6对置的一对侧壁面41a、42a这两者。一对突起部49从宽度方向的两侧保持基板6,能够适当地抑制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晃动。

另外,突起部49配置在侧壁面41a、42a的基板6的插入方向的进深部。因此,基板6的插入方向的两端部被壳体4保持。由此,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晃动被适当地抑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基板保持构造100具有设置在连接器组块5的组块侧突起部55。连接器组块5是与基板6的插入方向入口侧的端部连接,且被作为保持部的卡合孔43a、44a保持的保持部件。组块侧突起部55与壳体4的内壁面接触,且按压壳体4,抑制连接器组块5和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相对位移。因此,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晃动被适当地抑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组件3具有:连接有电子元器件的基板6;具有容纳部7的壳体4;作为保持部的卡合孔43a、44a;插入到容纳部7的基板6;以及突起部49。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元器件组件3能够适当地抑制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晃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接线箱1具有:连接有电子元器件的基板6;具有容纳部7的壳体4;作为保持部的卡合孔43a、44a;突起部49;以及将壳体4保持在内部的框架2。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接线箱1能够适当地抑制基板6相对于壳体4的晃动。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突起部49、组块侧突起部55和框架侧突起部21的位置、形状不限于例举的位置、形状。例如,突起部49的位置不限于图示的位置。优选的是突起部49的位置是侧壁面41a、42a的基板6的插入方向的进深部,但该进深部不限于图示的与基板6的倒角部6g、6h相比略微基端侧的位置。“进深部”例如可以是与基板6的插入方向的中间位置相比的前端侧的范围r1(参照图5)。另外,“进深部”也可以是从基板6的前端面6d起1/3长度的范围r2(参照图5)。或者,“进深部”也可以是从基板6的前端面6d起1/4长度的范围、1/5长度的范围、1/10长度的范围等。优选的是突起部49的位置被决定为:车辆产生的主要振动的频率、与被突起部49支持的状态的基板6的固有频率不一致。

基板6也可以不将角部倒角。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突起部49与基板6的插入方向前端的角部相比配置在略微基端侧。在侧壁面41a、42a也可以不设置有槽部8。在该情况下,侧壁面41a、42a的突起部49的设置范围(纵向的范围)例如是作为基板6的通过范围而设想的范围。

也可以在侧壁面41a、42a沿着插入方向配置有多个突起部49。例如,也可以在图示的突起部49的位置与连接器组块5之间的位置进一步设置突起部49。突起部49可以仅设置在侧壁面41a、42a的任意一者。换言之,突起部49也可以设置在保持基板6的侧面6e、6f的任意一者的位置。例如,在壳体4中,在虽然与一个侧面6e对置的内壁面41a存在于侧面6e的附近,但与另一个侧面6f对置的内壁面42a位于远离侧面6f的位置的情况下,突起部49可以仅设置在内壁面41a。

另外,突起部49可以不仅设置在第一侧壁41和第二侧壁42,还设置在进深壁45。在该情况下,突起部49成为从进深壁45的内壁面向容纳部7的入口侧突出的凸部。进深壁45的突起部49的突出量被决定为:使其与插入到容纳部7的基板6的前端面6d抵接。

连接器组块5也可以在被压入于壳体4,并与壳体4的嵌合部位被壳体4保持。在该情况下,壳体4与连接器组块5的嵌合部作为保持部发挥功能。壳体4的容纳部7的内侧也可以不被封闭。壳体4例如也可以是不存在进深壁45的两端开放的筒状。

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公开的内容可以适当组合来执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