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2晶体罩两组常开输出直流固体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2285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一种1/2晶体罩两组常开输出直流固体继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2晶体罩两组常开输出直流固体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航天、航空、兵器、舰船等领域的控制电路中大量采用固体继电器作为电路切换或火工品点火应用,而这种固体继电器只有一组输入控制、一组常开输出,不能满足整机可靠性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1/2晶体罩两组常开输出直流固体继电器,具有一组输入控制两组常开输出,通过两组常开输出分别控制负载电路的进线(正)和出线(负),确保电路可靠断开,保证电路安全工作;且在冗余性设计方面通过继电器两组常开输出并联应用,控制负载电路,提高继电器输出电流,确保电路可靠接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1/2晶体罩两组常开输出直流固体继电器,具有罩壳和底座,且罩壳固定在底座的上方,所述底座上方通过封装的Ⅰ-Ⅵ号六个引出端固定有控制电路板,左右两个场效应管芯片通过陶瓷覆铜板并排直接焊接在底座上;位于下层的两个场效应管芯片和位于上层的控制电路板之间通过圆铜线电气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振荡电路、变压器和整流驱动电路,所述Ⅰ号引出端、Ⅱ号引出端为输入控制端接所述振荡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振荡 电路产生的高频信号经变压器耦合后送至整流驱动电路,整流驱动电路输出端分别接两个场效应管芯片的控制端,Ⅲ号引出端、Ⅵ号引出端与右侧的场效应管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成为第一组输出端子;Ⅳ号引出端、Ⅴ号引出端与左侧的场效应管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成为第二组输出端子。

所述场效应管芯片为裸芯片,所述陶瓷覆铜板为“U”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整体采用双层结构,上层为控制电路部分,下层为功率输出部分,体积小。

2、本实用新型通过变压器的隔离实现一组输入来控制两组输出,输出组之间相互隔离,不受干扰。

3、本实用新型功率输出部分采用场效应管裸芯片输出,可有效降低底座部分的高度,为分立元件组装部分的焊接留出空间,满足产品的小体积。

4、本实用新型功率输出部分的厚膜电路板采用U型设计,绕开玻璃绝缘子,可以保证厚膜件与底板完全接触,加快热量传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3、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1/2晶体罩两组常开输出直流固体继电器,具有罩壳1和底座6,且罩壳1固定在底座6的上方,所述底座6上方通过封装的Ⅰ-Ⅵ号六个引出端2固定有控制电路板3,左右两个场效应管芯片4通过陶瓷覆铜板5并排直接焊接在底座6上;位于下层的两个场效应管芯片4和位于上层的控制电路板3之间通过圆铜线电气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3上设有振荡电路、变压器和整流驱动电路,所述Ⅰ号引出端、Ⅱ号引出端为输入控制端接所述振荡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振荡电路产生的高频信号经变压器耦合后送至整流驱动电路,整流驱动电路输出端分别接两个场效应管芯片4的控制端,Ⅲ号引出端、Ⅵ号引出端与右侧的场效应管芯片4的输出端连接成为第一组输出端子;Ⅳ号引出端、Ⅴ号引出端与左侧的场效应管芯片4的输出端连接成为第二组输出端子。所述场效应管芯片4为裸芯片,所述陶瓷覆铜板5为“U”结构。

工作原理:Ⅰ号引出端、Ⅱ号引出端分别为输入控制端的IN+和IN-端子;Ⅲ号引出端、Ⅵ号引出端分别为第一组输出的OUT1-和OUT1+端子;Ⅳ号引出端、Ⅴ号引出端分别为第二组输出的OUT2-和OUT2+端子。当输入控制端加电后,直流输入信号经高频振荡回路产生高频信号,高频信号通过变压器耦合后的交流信号经过整流驱动电路提供稳定的驱动电压,驱动场效应管动作,继电器输出端处于导通状态。输出电流为4A,输出电压50Vd.c.;过载能力强:48A,100ms;30A,200ms;产品外形尺寸:20.5mm×10.5mm×10.5mm。

本实用新型不但具备体积小、输出电流大、动作速度快、输出电 压低、过载能力强的优点,还可满足整机电路安全性、冗余性设计要求。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