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散热方式的智能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8833阅读:849来源:国知局
新型散热方式的智能后视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散热方式的智能后视镜。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后视镜的散热方式如图1所示,在智能后视镜内部安装有PCB板,PCB板背面紧贴一块金属散热片,在智能后视镜的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散热孔正对智能后视镜内部的金属散热片开设,金属散热片对PCB板进行散热并通过散热孔对外排热,外部空气通过散热孔进入智能后视镜内部降低设备内部的温度。但是,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通道单一,空气进入壳体内部流动性差,散热效果不佳,一旦PCB板产热量过大,很难对热量进行及时疏散,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的新型散热方式的智能后视镜。

本实用新型新型散热方式的智能后视镜,其中,包括壳体、PCB板、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壳体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PCB板,PCB板的后端沿竖直方向贴设有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的底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的顶端与第二散热片的底端固定连接,壳体的后端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壳体的底端和顶端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和多个第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新型散热方式的智能后视镜,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散热孔、多个第二散热孔和多个第三散热孔都并排开设。

本实用新型新型散热方式的智能后视镜,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散热孔位于PCB板的正后方,多个第二散热孔位于PCB板的正下方,多个第三散热孔位于PCB板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新型散热方式的智能后视镜,其中所述PCB板位于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新型散热方式的智能后视镜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壳体的底端和顶端分别增开有多个第二散热孔和多个第三散热孔,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第三散热孔与车辆内部的吹风系统进行配合,构成良好的壳体内部空气循环系统,保证壳体内部的热量及时对外排出,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PCB板底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能够对PCB板和第一散热片起到固定作用,保证PCB板、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整体的稳定性,另外第二散热片正对第二散热孔设置,外部空气通过第二散热孔进入壳体内部后直接对第二散热片进行降温,增加散热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新型散热方式的智能后视镜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智能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散热方式的智能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散热方式的智能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壳体1、PCB板5、第一散热片6和第二散热片7。壳体1内部的中间位置沿竖直方向设置有PCB板5,PCB板5的后端沿竖直方向贴设有第一散热片6,第一散热片6的底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散热片7,第二散热片7的顶端与第二散热片6的底端固定连接。壳体1的后端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2,壳体1的底端和顶端还分别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3和多个第三散热孔4,各第一散热孔2位于PCB板5的正后方,各第二散热孔3位于PCB板5的正下方,各第三散热孔4位于PCB板5的正上方。

车辆内的空调在工作过程中,空调由下向上吹风,外部空气从壳体1底端的第二散热孔3进入到壳体1内部,对壳体1内部的设备进行散热后通过第一散热孔2和第三散热孔4对外排出,在壳体1内部形成良好的空气循环。

本实用新型新型散热方式的智能后视镜,在壳体1的底端和顶端分别增开有多个第二散热孔3和多个第三散热孔4,第一散热孔2、第二散热孔3、第三散热孔4与车辆内部的吹风系统进行配合,构成良好的壳体1内部空气循环系统,保证壳体1内部的热量及时对外排出,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PCB板5底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散热片7,第二散热片7能够对PCB板5和第一散热片6起到固定作用,保证PCB板5、第一散热片6和第二散热片7整体的稳定性,另外第二散热片7正对第二散热孔3设置,外部空气通过第二散热孔3进入壳体1内部后直接对第二散热片7进行降温,增加散热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