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696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屏蔽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蔽罩,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屏蔽电子组件的屏蔽罩。



背景技术:

在电子制造业中,一件式屏蔽罩通常以打件技术(SMT)固定于印刷电路板上,以屏蔽特定电子组件,然而,当内部电子组件故障时,会有重工不易的问题,此外,屏蔽罩会阻碍内外部空气流动,造成焊接不良的情形,也会增加内部电子组件在高负载运作时,因散热不良而过热的风险。

公知技术亦存在两件式屏蔽罩的设计,然而,两件式屏蔽罩需要两倍用料(屏蔽框加上屏蔽罩)及两倍加工工时(屏蔽框打件加上屏蔽罩组装),因此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屏蔽罩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即为了欲解决公知技术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屏蔽罩,该屏蔽罩呈旋转对称状,并适于设置于一电路板之上,以遮蔽该电路板之上的一电子组件,该屏蔽罩包括:一框体以及一盖体;该框体包括:至少一第一框体结合部、至少一第一缺口部、至少一第二框体结合部以及至少一第二缺口部;该第一缺口部形成于该框体的一第一框体边缘;该第二缺口部形成于该框体的一第二框体边缘;其中,该盖体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框体,该盖体包括:一覆盖部、至少一第一盖体结合部、至少一第一连接部、至少一第二盖体结合部以及至少一第二连接部;该覆盖部包括一第一覆盖部边缘以及一第二覆盖部边缘;该第一盖体结合部设于该第一覆盖部边缘,该第一盖体结合部位于该第一缺口部之中并适于结合该第一框体结合部;该第一连接部以一体成形的方式连接该第一框体边缘以及该第一覆盖部边缘,其中,一第一开口形成于该第一覆盖部边缘与该第一框体边缘之间,并位于该第一连接部以及该第一盖体结合部之间;该第二盖体结合部设于该第二覆盖部边缘,该第二盖体结合部位于该第二缺口部之中并适于结合该第二框体结合部;该第二连接部以一体成形的方式连接该第二框体边缘以及该第二覆盖部边缘,其中,一第二开口形成于该第二覆盖部边缘与该第二框体边缘之间,并位于该第二连接部以及该第二盖体结合部之间,其中,该第一盖体结合部旋转对应该第一框体结合部,该第二盖体结合部旋转对应该第二框体结合部。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开口为槽孔,该第一开口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第一覆盖部边缘,该第二开口为槽孔,该第二开口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第二覆盖部边缘。

在一实施例中,该覆盖部为平板结构,该第一盖体结合部以及该第二盖体结合部弯折设置于该覆盖部。

在一实施例中,该覆盖部、该第一连接部以及该第二连接部为同平面。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第二状态下,该第一连接部以及该第二连接部被截断,藉此该盖体与该框体分离,该盖体被旋转一预定角度后,该第一盖体结合部结合该第一框体结合部,该第二盖体结合部结合该第二框体结合部。

在一实施例中,该覆盖部为等边的N边形,该预定角度为360°/N,该第一框体结合部形成于该第二框体边缘,该第二框体结合部形成于该框体的一第三框体边缘。

在一实施例中,该预定角度为180°,该第一框体结合部形成于该第二框体边缘,该第二框体结合部形成于该第一框体边缘。

在一实施例中,在旋转该预定角度后,该第一覆盖部边缘重合该第二框体边缘,该第二覆盖部边缘重合该第一框体边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屏蔽罩,该屏蔽罩呈旋转对称状,并适于设置于一电路板之上,以遮蔽该电路板之上的一电子组件,该屏蔽罩包括:一框体以及一盖体;该框体包括:至少一第一框体结合部、至少一第一缺口部、至少一第二框体结合部以及至少一第二缺口部;该第一缺口部形成于该框体的一第一框体边缘;该第二缺口部形成于该框体的一第二框体边缘;该盖体包括:一覆盖部、至少一第一盖体结合部以及至少一第二盖体结合部;该覆盖部包括一第一覆盖部边缘以及一第二覆盖部边缘;该第一盖体结合部设于该第一覆盖部边缘;该第二盖体结合部设于该第二覆盖部边缘,其中,在一第一状态下,该第一盖体结合部位于该第一缺口部之中,该第二盖体结合部位于该第二缺口部之中,该盖体以一体成形的方式连接该框体,在一第二状态下,该盖体经裁切而与该框体分离并经旋转一预定角度后,该第一盖体结合部结合该第一框体结合部,该第二盖体结合部结合该第二框体结合部。

在一实施例中,该覆盖部为等边的N边形,该预定角度为360°/N,该第一框体结合部形成于该第二框体边缘,该第二框体结合部形成于该框体的一第三框体边缘。

在一实施例中,该预定角度为180°,该第一框体结合部形成于该第二框体边缘,该第二框体结合部形成于该第一框体边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屏蔽罩,该屏蔽罩呈旋转对称状,并适于设置于一电路板之上,以遮蔽该电路板之上的一电子组件,该屏蔽罩包括:一框体以及一盖体;该框体包括:至少一第一框体结合部、至少一第一缺口部、至少一第二框体结合部以及至少一第二缺口部;该第一框体结合部形成于该框体的一第二框体边缘;该第一缺口部形成于该框体的一第一框体边缘;该第二框体结合部形成于该框体的该第一框体边缘;该第二缺口部形成于该框体的该第二框体边缘;该盖体包括:一覆盖部、至少一第一盖体结合部以及至少一第二盖体结合部;该覆盖部包括一第一覆盖部边缘以及一第二覆盖部边缘;该第一盖体结合部设于该第一覆盖部边缘并结合该第一框体结合部;该第二盖体结合部设于该第二覆盖部边缘并结合该第二框体结合部,其中,该第一缺口部旋转对应该第一盖体结合部,该第二缺口部旋转对应该第二盖体结合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屏蔽罩,由于盖体可轻易的从该框体被取下,并且可轻易的重新连接该框体,因此提供了重工便利性。此外,由于屏蔽罩是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制作,因此可节省材料成本。另外,通过适当的设计开口及缺口部的位置及形状,还可满足特定的热对流需求。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屏蔽罩。

图1B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屏蔽罩,其中,盖体从框体被取下。

图1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屏蔽罩,其中,盖体被旋转预定角度。

图1D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屏蔽罩,其中,盖体被重新连接框体。

图2A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屏蔽罩。

图2B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屏蔽罩,其中,盖体从框体被取下。

图2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屏蔽罩,其中,盖体被旋转预定角度。

图2D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屏蔽罩,其中,盖体被重新连接框体。

图3A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屏蔽罩。

图3B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屏蔽罩,其中,盖体从框体被取下。

图3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屏蔽罩,其中,盖体被旋转预定角度。

图3D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屏蔽罩,其中,盖体被重新连接框体。

图4A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屏蔽罩。

图4B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屏蔽罩,其中,盖体从框体被取下。

图4C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屏蔽罩,其中,盖体被旋转预定角度。

图4D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屏蔽罩,其中,盖体被重新连接框体。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框体

101 第一框体边缘

102 第二框体边缘

103 第三框体边缘

11 第一框体结合部

12 第一缺口部

13 第二框体结合部

14 第二缺口部

20 盖体

21 覆盖部

211 第一覆盖部边缘

212 第二覆盖部边缘

22 第一盖体结合部

23 第一连接部

24 第二盖体结合部

25 第二连接部

31 第一开口

32 第二开口

C 电路板

E 电子组件

H1、H2、H3、H4 屏蔽罩

M 方向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屏蔽罩H1。参照图1A,该屏蔽罩H1呈旋转对称状,并适于设置于一电路板C之上,以遮蔽该电路板之上的一电子组件E。该屏蔽罩H1包括一框体10以及一盖体20。框体10包括至少一第一框体结合部11、至少一第一缺口部12、至少一第二框体结合部13以及至少一第二缺口部14。该第一缺口部12形成于该框体的一第一框体边缘101。该第二缺口部14形成于该框体的一第二框体边缘102。该盖体20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该框体10,该盖体20包括一覆盖部21、至少一第一盖体结合部22、至少一第一连接部23、至少一第二盖体结合部24以及至少一第二连接部25。该覆盖部21包括一第一覆盖部边缘211以及一第二覆盖部边缘212。第一盖体结合部22设于该第一覆盖部边缘211,该第一盖体结合部22位于该第一缺口部12之中并适于结合该第一框体结合部11。第二盖体结合部24设于该第二覆盖部边缘212,该第二盖体结合部24位于该第二缺口部14之中并适于结合该第二框体结合部13。

参照图1A,在一第一状态(在此实施例中,为初次被装设于电路板之上的状态)下,该第一盖体结合部22位于该第一缺口部12之中,该第二盖体结合部24位于该第二缺口部14之中,该盖体20以一体成形的方式连接该框体10。细言之,该第一连接部23以一体成形的方式连接该第一框体边缘101以及该第一覆盖部边缘211,其中,一第一开口31形成于该第一覆盖部边缘211与该第一框体边缘101之间,并位于该第一连接部23以及该第一盖体结合部22之间。该第二连接部25以一体成形的方式连接该第二框体边缘102以及该第二覆盖部边缘212,其中,一第二开口32形成于该第二覆盖部边缘212与该第二框体边缘102之间,并位于该第二连接部25以及该第二盖体结合部24之间。

在该第一状态下,该屏蔽罩H1设置于电路板C之上,并遮蔽该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E,以减少因电子组件E所造成的电磁波干扰。此外,第一开口31以及第二开口32的设计,可提供对流效果,帮助热量的传递。例如,在回焊制程中,外部热源的热量可通过第一开口31以及第二开口32而被传递至该电子组件E。而在电子组件E运作时,电子组件E所产生的热量亦可以通过第一开口31以及第二开口32排出。

参照图1A,就细部结构而言,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开口31为槽孔,该第一开口3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第一覆盖部边缘211,该第二开口32为槽孔,该第二开口3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第二覆盖部边缘212。在此实施例中,该覆盖部21为平板结构,该覆盖部21垂直于该第一盖体结合部22以及该第二盖体结合部24。该覆盖部21、该第一连接部23以及该第二连接部25为同平面。

当电子组件E损坏而需要重工时,该盖体20可以从该框体10被剪下,藉此该电子组件E可以被维修。当电子组件E被维修完毕后,该盖体20可以重新连接该框体10。搭配参照图1A、图1B、图1C以及图1D,其显示盖体20从该框体10被剪下,旋转一预定角度后,重新连接该框体10的情形。在图1A中,该等第一盖体结合部22旋转对应该等第一框体结合部11,该等第二盖体结合部24旋转对应该等第二框体结合部13。在图1D中,该等第一缺口12部旋转对应该等第一框体结合部22,该等第二缺口部14旋转对应该等第二框体结合部24。在图1A、图1B、图1C以及图1D之中,以方向标记M为转动时的参考标记,用以突显盖体20的旋转状态。其中方向标记M仅为方便理解本案技术特征的旋转标示记号,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B,细言之,在一第二状态(在此实施例中,为重工后的再组合状态)下,该第一连接部23以及该第二连接部25被截断,藉此该盖体20与该框体10分离。由于第一连接部23两侧形成有第一开口31,第二连接部25两侧形成有第二开口32,因此该第一连接部23以及第二连接部25可轻易的通过裁切工具截断。参照图1C,接着,该盖体被旋转该预定角度。再参照图1D,该第一盖体结合22部结合该第一框体结合部11,该第二盖体结合部24结合该第二框体结合部13。

搭配参照图1A、图1B、图1C以及图1D,在此实施例中,该预定角度为180°,该等第一框体结合部11形成于该第二框体边缘102,该等第二框体结合部13形成于该第一框体边缘101。在旋转该预定角度后,该第一覆盖部边缘211重合该第二框体边缘102,该第二覆盖部边缘212重合该第一框体边缘101。

应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屏蔽罩,由于盖体可轻易的从该框体被取下,并且可轻易的重新连接该框体,因此提供了重工便利性。此外,由于屏蔽罩是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制作,因此可节省材料成本。另外,通过适当的设计开口及缺口部的位置及形状,还可满足特定的热对流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第一状态为屏蔽罩初次被装设于电路板之上的状态,一般为应用该屏蔽罩的电子装置的出厂状态,藉此可简化组装步骤。然而,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某些情况下,应用该屏蔽罩的电子装置的出厂状态,也可以为该第二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预定角度为为180°,此设计可以应用于等边、不等边(例如长方形)或其他具有旋转对称形状的结构。参照图2A~图2D,在此实施例中,屏蔽罩H2为阶梯状,具有旋转对称形状,因此也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

参照图3A~图3D,其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屏蔽罩H3,其中,该覆盖部21为等边的N边形,该预定角度为360°/N。例如,在此实施例中,该预定角度为90°。该第一缺口部12形成于该框体的一第一框体边缘101。该第二缺口部14形成于该框体的一第二框体边缘102。该第一盖体结合部22位于该第一缺口部12之中并适于结合该第一框体结合部11。该第二盖体结合部24位于该第二缺口部14之中并适于结合该第二框体结合部13。该等第一框体结合部11形成于该第二框体边缘102,该等第二框体结合部13形成于该框体的一第三框体边缘103。

参照图4A~图4D,在此实施例中,屏蔽罩H4为六边形,该预定角度为60°。需要注意的是,屏蔽罩H4的预定角度也可以为180°。

在上述实施例中,盖体结合部以卡合的方式连接框体结合部。然而,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盖体结合部亦可以扣合或其他方式连接框体结合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书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仅为命名使用,并非用于限制组件位置。例如,第一框体结合部未必位于第一框体边缘,第一缺口部也未必位于第一框体边缘。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