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机壳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86752发布日期:2018-10-16 21:0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壳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装置的机壳结构的研发及设计中,多半会以一种亮丽而新颖(流行)的图形为设计重点,同时搭配显眼的材质而期望能抓获消费者的目光。一般而言,通常是以图形贴纸贴置于机壳结构上,或是在机壳结构的塑胶射出过程中即提供所需图案而使其一体成型制成。

惟,前者可能面临使用期间贴纸脱落等情形而不耐使用,后者则需在塑胶射出的模具上进行再加工出所需图案,而造成制造成本增加。因此,本领域的设计者确实有对此进行改善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结构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在透明壳体的内表面配置不透明薄膜,以让机壳结构具有通透的视觉效果而提高其美观性。

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结构,包括透明壳体以及不透明薄膜。透明壳体具有相对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且透明壳体具有至少一开口以连通内表面与外表面。不透明薄膜经由至少一开口排气以真空吸附在内表面,且不透明薄膜视觉暴露于透明壳体。

本发明机壳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透明壳体,其具有至少一开口以连通透明壳体的外表面与内表面;以及提供真空以经由至少一开口排气,而吸附不透明薄膜至透明壳体的内表面。

基于上述,通过在透明壳体的内表面配置不透明薄膜,而使不透明薄膜在视觉上是暴露于透明壳体,进而让电子装置的机壳结构具备视觉上的通透感,进而得以提高电子装置的美观性。再者,不透明薄膜是通过真空吸附在透明壳体的内表面,且由于透明壳体具有连通内、外表面的开口,因此所述不透明薄膜在真空过程中,气体能顺利地从所述开口被排出,因此除能提供不透明薄膜朝向透明壳体之内表面驱动的动力,也能有效地排除透明壳体与不透明薄膜之间的气体,而提高两者的结合强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壳结构的制作流程图。

图2至图6分别是对应图1制作流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与图7b分别是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透明壳体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机壳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壳结构

110、210、310、410:透明壳体

130:不透明薄膜

132:图案

140:粘着层

150、250:结合件

g1:段差结构

p1:第一开口

p2:第二开口

p3:第三开口

p4:第四开口

s1:内表面

s2:外表面

vc:真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壳结构的制作流程图。图2至图6分别是对应图1制作流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并对照图2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例如是笔记本电脑,而所述机壳结构是指显示屏幕的背盖部分,其在视觉上占了电子装置的整体外观的绝大部分。然,本发明所示机壳结构并未因此受限其型式,换句话说,所述机壳结构同样能适用在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为人所熟知的电子装置。

为完成本实施例所述的机壳结构,请参考图1并对照图2及图3,首先提供透明壳体110,所述透明壳体110具有内表面s1、外表面s2以及连通内表面s1与外表面s2的至少一开口,在此,透明壳体110的材质为塑胶,其通过射出成型制成,其中所述开口是通过模具的靠破面而形成。再者,所述至少一开口包括第一开口p1以及多个第二开口p2,其中第一开口p1位于透明壳体110的中央,而第二开口p2分别位于透明壳体110的边缘或角落,又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开口p2实质上位于透明壳体110的结构转折处。惟,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透明壳体仅具有位于中央处的第一开口。此外,在又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透明壳体也可以玻璃制成。

接着,请参考图1并对照图4,先在透明壳体110的内表面s1上涂布粘着层140后,再在内表面s1配置不透明薄膜130。在此,不透明薄膜130例如是以不透光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所制成。接着,请参考图1并对照图5,在此将透明壳体110及所述不透明薄膜130一同置于密闭空间(未示出),并提供真空vc以让不透明薄膜130得以被吸附在透明壳体110的内表面s1。由于前述第一开口p1或/和第二开口p2的存在,故能顺利且平均地提供气体被排出的路径,以驱使不透明薄膜130朝向透明壳体110的内表面s1移近并贴附其上,同时也使残留在不透明薄膜130与粘着层140之间的气体能被有效地排出,因而让不透明薄膜130能通过粘着层140而牢固地贴附在透明壳体110的内表面s1。

最后,请参考图1并对照图6,提供结合件150并将其配置于不透明薄膜130背对透明壳体110的一侧,以让不透明薄膜130是位于结合件150与透明壳体110的内表面s1之间。届此,便完成机壳结构100的制作工序。

请再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不透明薄膜130还具有朝向透明壳体110的图案132,例如是压印在不透明薄膜130表面的微结构,当在图4所示状态时,通过让图案132对准透明壳体110的第一开口p1,便能顺利地让图案132经由第一开口p1而被暴露出透明壳体110。在此不限图案132的位置,其也可从其他开口(如第二开口p2)暴露出透明壳体110,或是直接被透明壳体110不具开口的实体部分所覆盖。

基于上述,通过在透明壳体110的内表面s1配置不透明薄膜130,而达到让机壳结构100在外观上存在通透感,同时也因不透明薄膜130的阻隔,避免配置在机壳结构100内的电子元件会被直视。再者,配置在不透明薄膜130上的图案132也能有效地被透明壳体110所保护。

图7a与图7b分别是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透明壳体的俯视图。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图7a所示实施例的透明壳体210具有第一开口p1与多个第三开口p3,与前述实施例的第二开口p2类似,这些第三开口p3位于透明壳体210的四个角落,而不同的是,这些第三开口p3实质上是完整地位于内表面s1而非位于结构转折处。请参考图7b,所示多个第四开口p4也是分别完整地位于内表面s1而非位于结构转折处,惟第四开口p4是位于透明壳体310的四个侧边上而非位于角落处。据此,在让不透明薄膜能顺利地与透明壳体相互结合的目的之下,设计者可依据所需位置及结合条件而适当地调整开口在不透明壳体上的位置。

图8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机壳结构的局部剖视图。与前述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透明壳体310的边缘与结合件250彼此相嵌,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机壳体结构中,透明壳体310是与另一壳体(未示出)彼此相互结合,而让内表面s1与另一壳体形成容置空间,而让电子装置的电子元件(例如显示器)与所示结合件250、不透明薄膜130是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在此,透明壳体310于其边缘存在段差(stage)结构,因而让透明壳体310与所述另一壳体结合的同时,也能将结合件250夹持其中,进而提高结合件在机壳结构中的结合强度,也有利于通过结合件250而将不透明薄膜130夹持固定在透明壳体310的内表面s1。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透明壳体的内表面配置不透明薄膜,而使不透明薄膜在视觉上是暴露于透明壳体,进而让电子装置的机壳结构具备视觉上的通透感,进而得以提高电子装置的美观性。

其中,透明壳体除能提供上述视觉效果外,还能对不透明薄膜上的图案予以覆盖或使其仅从开口露出,而达到保护的效果。

其中,透明壳体具有位于其中央的第一开口,以及位于其边缘的第二开口,这些开口用以在真空吸附不透明薄膜至透明机壳的过程中,能产生平均且顺利的排气路径,以有效地避免结合的构件之间存在气隙。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