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热金属复合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191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自发热能力的金属炊具锅体,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复合金属电热丝与耐热绝缘涂层的金属自发热锅体。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售卖的各种电阻加热炊具,其加热原理都是以接触传导方式传热的。通俗的说就是电炉子+锅。这种依靠锅体与电组加热源物理接触的传热方式,有三个突出的工作缺点:

第一、传热效率低、耗能大。锅体有效吸收能量不到输出能量60%。

第二、热源传递位置集中,锅体局部过热,不利于食品加热。

第三、炊具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制造成本较高。

传统加热方式上的技术缺陷,已经无法满足炊具产品结构微型化;加热智能化、节能化的发展要求。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发热金属复合锅体,其目的是解决以往传统电阻加热炊具无法解决的炊具微型化,智能化应用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自发热金属复合锅体,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在锅体的外部设置有非金属绝缘导热涂层,在非金属绝缘导热涂层外设置有金属电热丝网及与金属电热丝网连接的导电触点,金属电热丝网外侧设置有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并将导电触点裸露于外侧。

金属电热丝网为网格状、回形、s形或z形。

导电触点设置在锅体的底部位置或者其他非底部的位置或者底部与其他非底部位置共同设置。

非金属绝缘导热涂层及金属电热丝网布置在锅体的底部或侧面。

非金属绝缘导热涂层及金属电热丝网布置在锅体的底部及侧面向上延伸至非上沿的任意位置。

非金属绝缘导热涂层及金属电热丝网布置在锅体的底部及侧面向上延伸至上沿的位置。

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随着金属电热丝网的布置而布置,即分为如下三种形式之一:(一)、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同金属电热丝网一样布置在锅体的底部或侧面;(二)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同金属电热丝网一样布置在锅体的底部及侧面向上延伸至非上沿的任意位置;(三)、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同金属电热丝网一样布置在锅体(1)的底部及侧面向上延伸至上沿的位置。

金属电热丝网被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完全包裹。

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的厚度要不低于导电触点,使得导电触点的裸露面与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持平或者相对于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内凹。

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发热金属复合锅体,该自发热金属复合锅体,将传统的热能接触传递,改变为电能传递,锅体自发热。这一技术方式大大方便了受热锅体的加热温度曲线控制。通过外部控制电路,完全可以实现对受热锅体的加热曲线控制,这一技术措施,可以大大提高食品加热的智能化水平,大大提升食品加工质量。

自加热复合锅体的绝缘防腐涂层还具有耐蚀、耐磨、耐清洁的性能特点。微型化自加热复合锅体,比---专利中设计的金属复合内胆的工作性能更为优越,且制造成本更低、质量稳定性更高、更轻便。

该自发热金属复合内胆还可以应用在其它电加热餐具上。比如智能电饭锅,电炒勺,电汤煲等。该项技术应用,可以大大简化电阻热加热炊具的控制结构,提升电阻加热炊具的智能化加热水平,提高电加热炊具节能效果,提高食品的加热质量,降低炊具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发热金属复合锅体,包括锅体1,在锅体1的外部设置有非金属绝缘导热涂层2,在非金属绝缘导热涂层2外设置有金属电热丝网3及与金属电热丝网3连接的导电触点4,金属电热丝网3外侧设置有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5并将导电触点4裸露于外侧。

金属电热丝网3为网格状、回形、s形或z形。

导电触点4设置在锅体1的底部位置或其他任意位置,例如侧面,或者底部与其他非底部位置共同设置。

非金属绝缘导热涂层2及金属电热丝网3布置在锅体1的底部或者其他任意位置。例如侧面。

非金属绝缘导热涂层2及金属电热丝网3布置在锅体1的底部及侧面向上延伸至非上沿的任意位置。

非金属绝缘导热涂层2及金属电热丝网3布置在锅体1的底部及侧面向上延伸至上沿的位置。

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5布置在锅体1的底部及侧面向上延伸至上沿的位置。

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5随着金属电热丝网3的布置而布置,即分为如下三种形式之一:(一)、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5同金属电热丝网3一样布置在锅体1的底部或侧面;(二)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5同金属电热丝网3一样布置在锅体1的底部及侧面向上延伸至非上沿的任意位置;(三)、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5同金属电热丝网3一样布置在锅体1的底部及侧面向上延伸至上沿的位置。

金属电热丝网3被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5完全包裹。

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5的厚度要不低于导电触点4,使得导电触点4的裸露面与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5持平或者相对于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5内凹。也就是说电触点4的裸露面不会凸出于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5。

选择上述哪种金属电热丝网3的布置方式,可根据需要,例如选择侧面和底面均布置金属电热丝网3的形式,其加热效果更好。

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一下

本技术:
的结构,该自加热金属复合锅体的结构特征在于:在不锈钢金属加热锅体1的外部,包裹三层材料复合材料。第一层,由非金属绝缘导热涂层包裹金属锅体外部;第二层,将金属电热丝网与导电触点铺设布置在第一层涂层上;第三层,由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包裹第一、二层材料,只裸露电阻丝触点部分。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内层由不锈钢锅体,外层由三层复合材料的包裹的不锈钢复合锅体结构。见图一。

加热丝网的结构:第二层(复合材料的中间层)加热丝网的平面图形,可以根据锅体的形状任意布置,不受锅体的空间形状限制。加热丝(片)的截面面积可以根据加热功率要求,进行选择。加热丝网的平面形状,可以根据锅体底面与侧壁面积的大小,可以依据食品加热的温度场要求,任意形状、任意密度。任意回路布置。从而达到最佳的温度场温度布置效果。

加热丝网的导电触点结构:加热丝网的导电触点是由两个0·5mm的镀银铜片与电阻丝焊接组成。导电触点的位置和面积可以根据需求,任意位置布置。加热丝网由第三层绝缘隔热涂层完全包裹,只露出触点位置面积。第三层涂层即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5的厚度尺寸要高于导电触点厚度。避免触点在非工作状态时的摩擦划伤。

以上设计的金属自加热复合锅体,成功的将发热材料(电阻丝)与受热材料(锅体)紧密结合为一体,并且还可以实现锅体温度场的合理布置和控制,这样就大大提升了锅体的受热效率和加热效果。同时,由于第三层涂层,即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5我们采用了高性能的隔热绝缘耐磨材料,它有效的将电加热丝产生的热量单向传递给金属锅体,这样也大大提升了加热丝的传热效率和降低了加热丝热量的外部辐射损耗。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自发热金属复合锅体,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在锅体的外部设置有非金属绝缘导热涂层,在非金属绝缘导热涂层外设置有金属电热丝网及与金属电热丝网连接的导电触点,金属电热丝网外侧设置有非金属绝缘隔热涂层并将导电触点裸露于外侧。该自发热金属复合锅体,将传统的热能接触传递,改变为电能传递,锅体自发热。这一技术方式大大方便了受热锅体的加热温度曲线控制。通过外部控制电路,完全可以实现对受热锅体的加热曲线控制,这一技术措施,可以大大提高食品加热的智能化水平,大大提升食品加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旭丹
技术研发日:2017.04.28
技术公布日:2017.0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