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9579发布日期:2018-11-14 01:2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机器,尤其涉及一种外壳的内部的空间由树脂密封,并且从该外壳的内部朝外部拉出电缆而成的电子机器。

背景技术

在特定的电子机器中,为了确保耐环境性,收容有电子零件的外壳的内部的空间例如由环氧树脂等耐久性优异的树脂密封。在此情况下,如何一面确保耐环境性一面从外壳的内部拉出用以供给电力的电源电缆或用以与外部终端连接的信号电缆等成为问题。

通常,所述电源电缆或信号电缆等电缆是以如下方式构成:通过嵌合在外壳上所设置的开口部中的可弹性变形的夹具来保持,由此缓和施加至该电缆上的应力。但是,在仅通过夹具来保持电缆的构成中,无法充分地确保电缆与密封外壳的内部的空间的密封部之间的接合力,在该连接部产生剥离,结果耐环境性欠佳。

因此,正在研究各种提升电缆与密封部之间的接合力的方法,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15-177042号公报(专利文献1)、或日本专利特开2009-4342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揭示有在利用磁场检测金属体的有无或位置的接近传感器中,提升该接近传感器中所具备的电缆与密封部之间的接合力的方法。

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接近传感器中,以覆盖包含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简称:pvc)树脂的电缆的端部的方式,通过嵌入成型来形成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bt)树脂的环线(ringcord),并在将该环线压入至夹具中的状态下形成密封部,由此通过该环线来确保电缆与密封部之间的接合力。

另外,在所述专利文献2中揭示的接近传感器中,以覆盖电缆的端部的方式,通过嵌入成型来形成包含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简称:pur)树脂及pbt树脂的二色成型构件,在该二色成型构件的前端设置倒圆锥台状的突出部,并在将该二色成型构件压入至夹具中的状态下形成密封部,由此通过该二色成型构件来确保电缆与密封部之间的接合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770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4342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所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揭示的构成均是以如下方式进行了结构上的设计而得的:提升电缆本身的耐久性、或介隔电缆与密封部之间的接合的接合介隔构件(即,所述环线及二色成型构件)本身的耐久性,并提高密封部与接合介隔构件的接合面及接合介隔构件与电缆的接合面上的接合力。

此处,在通常的使用环境下,即便在对所述接合面施加有应力的情况下,通过由所述结构上的设计所引起的接合力的提升,该应力也不会立即导致电子机器的破损。但是,在如经时的温度变化剧烈且大量使用切削油等油那样的相对严酷的环境下,所述构成无法获得足够防止产生剥离的接合力,有时因该应力而在接合面上产生剥离,水分或油分、药液等液体从产生该剥离的部分侵入并到达导电部位,由此使电子机器破损。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密封部、电缆及接合介隔构件的耐久性,并可防止在它们的接合面上产生剥离的耐环境性特别优异的电子机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等人着眼于在外壳的内部的空间由树脂密封,并且从该外壳的内部朝外部拉出电缆而成的电子机器中,密封部、接合介隔构件及电缆的耐久性或它们的接合面上的接合力均与所述密封部、接合介隔构件及电缆本身的硬度(柔软度)有关,并完成了本发明。

即,根据本发明的电子机器包括:外壳,设置有开口部;电子零件,收容在所述外壳中;电缆,通过插通在所述开口部中,一端与所述电子零件电性连接,并且另一端朝所述外壳的外部拉出;接合介隔构件,安装在所述电缆上;筒状的夹具,嵌合在所述开口部中,并且嵌合所述接合介隔构件,由此保持所述电缆;以及密封部,填充由所述外壳及所述夹具所规定的内部的空间。所述电缆具有包含导电线的芯线、及覆盖所述芯线的护套,在所述电缆的所述一端侧的部分中,所述芯线未由所述护套覆盖而露出。所述接合介隔构件与所述护套接合,并且与所述密封部接合。所述密封部包含环氧树脂,所述接合介隔构件包含弯曲弹性模数为80mpa以上、210mpa以下的树脂。所述电缆包含如下的:将该电缆的全长设为500mm并将其两端连结而构成为环状,并且在其内侧插入棒并将所述电缆悬挂在该棒上,进而使1.5n的负荷作用于其下端部分,在将此时的外形形状中的沿着垂直方向的内径设为a,并且将沿着水平方向的内径设为b的情况下,由(a-b)/a所表示的悬挂扁平率为0.30以上、0.71以下。

如此,由弯曲弹性模数为80mpa以上、210mpa以下的树脂构成接合介隔构件,并且由悬挂扁平率为0.30以上、0.71以下的构成电缆,由此接合介隔构件及电缆包含硬度适度的构件,因此可作为具备不仅水分难以渗透,而且油分或药液等液体难以渗透的高耐久性的接合介隔构件及电缆。另外,由环氧树脂构成密封部,并且由弯曲弹性模数为80mpa以上、210mpa以下的树脂构成接合介隔构件,且由悬挂扁平率为0.30以上、0.71以下的构成电缆,由此接合介隔构件包含柔软度适度的构件,因此可在密封部与接合介隔构件的接合面、及接合介隔构件与电缆的接合面上获得充分的接合力,并可防止在这些接合面上产生剥离。因此,可作为确保密封部、电缆及接合介隔构件的耐久性,并可防止在它们的接合面上产生剥离的耐环境性特别优异的电子机器。

在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机器中,优选所述接合介隔构件与所述护套包含相同的树脂。

如此,由相同的树脂构成接合介隔构件与所述护套,由此可容易地将接合介隔构件与电缆接合,并且在它们的接合时不形成明确的界面,可获得在该部分上难以产生剥离的效果。

在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机器中,优选所述接合介隔构件包含氟系树脂。

由氟系树脂构成接合介隔构件,由此可使接合介隔构件具有不仅水分难以渗透,而且油分或药液等液体难以渗透的高耐久性。

在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机器中,优选所述护套包含氟系树脂。

如此,由氟系树脂构成电缆的护套,由此可使电缆具有不仅水分难以渗透,而且油分或药液等液体难以渗透的高耐久性。

在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机器中,优选所述接合介隔构件及所述护套均包含氟系树脂。

如此,由氟系树脂构成接合介隔构件及电缆的护套,由此可使接合介隔构件及电缆具有不仅水分难以渗透,而且油分或药液等液体难以渗透的高耐久性,并且在它们的接合时不形成明确的界面,可获得在该部分上难以产生剥离的效果。

在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机器中,优选所述接合介隔构件具有通过覆盖所述护套的外周面来与所述护套接合的筒状的基部、及朝所述电缆的所述一端侧突出的筒状的突出部,在此情况下,优选所述突出部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以及所述突出部的轴方向上的前端侧的端面均由所述密封部覆盖,由此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突出部接合。

如此,在接合介隔构件上设置筒状的突出部,并且该突出部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以及突出部的轴方向上的前端侧的端面均由密封部覆盖,由此密封部的接合介隔构件侧的端部处的密封部的树脂量减少,因此可谋求密封部的硬化时所产生的残留应力的减少,并且在伴随环境温度的变化的密封部的膨胀及收缩时,突出部追随并弹性地变形,在内部所产生的应力大幅度地得到缓和。因此,可将电缆与密封部之间的接合力确保得高,因此可作为耐环境性优异的电子机器。

在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机器中,可将所述接合介隔构件焊接在所述护套上。

如此,将接合介隔构件焊接在护套上,由此可容易地将接合介隔构件与电缆接合,并且通过它们的表面熔融来将接合介隔构件与护套一体化,且在它们之间不形成明确的界面,可获得在该部分上难以产生剥离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确保密封部、电缆及接合介隔构件的耐久性,并可防止在它们的接合面上产生剥离的耐环境性特别优异的电子机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接近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中所示的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区域iii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电缆及固定在其上的接合介隔构件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用以说明电缆的悬挂扁平率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接近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a至图7e是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接近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组装图。

图8a及图8b是用以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接近传感器中,可在外壳与电缆的连接部确保高接合力的理由的示意剖面图,以及固定有接合介隔构件的电缆的正面图。

图9是图8a及图8b中所示的区域ix的放大剖面图。

图10是第1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1是第2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2是第3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3是第4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4是第5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5是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接近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6a及图16b是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接近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组装图。

符号的说明

1a~1f:接近传感器

10:外壳

20:探测部装配体

21:芯

21a:支撑槽

22:探测线圈

23:线圈外壳

24:电路基板

24a:连接盘

25a~25c:电子零件

26:第1密封部

30:电缆

31:芯线

31a:导电线

32:屏蔽材料

33:护套

40:接合介隔构件

41:基部

41a:焊接部

42:突出部

42a:前端部

43:槽部

44:盖部

50:夹具

51:固定部

52:保持部

53:连结部

53a:浇口

53b:导光部

60:第2密封部

100:棒

110:秤砣

a:内径(长径)

b:内径(短径)

t1、t2:厚度

a、b、c、d、e、f:箭头

l:轴方向长度

w:宽度

st11~st17、st21~st28: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中,例示将本发明应用于接近传感器的情况来进行说明。再者,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中,图中对相同或共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且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接近传感器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中所示的ii-ii线的剖面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区域iii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图1中所示的电缆及固定在其上的接合介隔构件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5是用以说明电缆的悬挂扁平率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首先,参照所述图1~图5,对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作为电子机器的接近传感器1a具有大致圆柱状的外形,包括:外壳10、包含第1密封部26的探测部装配体20、电缆30、接合介隔构件40、夹具50、以及第2密封部60。

外壳10包含两端开口的金属制的长条圆筒状的构件,在轴方向上具有前端部及后端部。在外壳10的前端部组装有探测部装配体20,在外壳10的后端部组装有夹具50。

如图2所示,探测部装配体20主要包括:芯21、探测线圈22、线圈外壳23、电路基板24、以及第1密封部26。

芯21包括包含磁性材料的短条圆柱状的构件。探测线圈22例如通过卷绕导线而构成为大致圆筒状,且收容在芯21的前端面上所设置的环状凹部中。再者,在芯21的后端面上设置有支撑电路基板24的前端部的支撑槽21a。

线圈外壳23包含有底圆筒状的绝缘性的构件,在其内部收容有芯21及探测线圈22。芯21的前端面抵接在线圈外壳23的底部上。线圈外壳23以变成其底部位于外壳10的前端的状态的方式,压入并固定在外壳10中。

电路基板24以沿着外壳10的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芯21的后方。电路基板24在其表背面上形成有导电图案,且在所述表背面的规定位置上安装有各种电子零件25a~电子零件25c等。探测线圈22经由安装在所述探测线圈22的端部的针而与该电路基板24电性连接。

此处,安装在电路基板24上的各种电子零件25a~电子零件25c之中,安装在电路基板24的后端部的电子零件25c是通过进行通电来发光的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是对应于接近传感器1a的动作状态来发光的,例如包含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简称:led)。

在电路基板24上形成有各种处理电路。作为处理电路,包括:将探测线圈22作为共振电路要素的振荡电路、或将振荡电路的振荡振幅与阈值进行比较来进行二值化的鉴别电路(discriminationcircuit)。另外,在电路基板24上也设置有将鉴别电路的输出转换成规定的规格的电压输出或电流输出的输出电路、或者将从外部导入的电力转换成规定的电源规格并输出的电源电路。此外,在电路基板24上也设置有控制所述作为发光元件的电子零件25c的驱动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

所述各种电路包含设置在电路基板24上的导电图案、以及所述各种电子零件25a~电子零件25e等及探测线圈22等。

第1密封部26对收容在线圈外壳23中的芯21及探测线圈22、以及电路基板24的前端部进行密封。第1密封部26是保护芯21及探测线圈22以及电路基板24的前端部,并且从外部将它们气密密封及液密密封的。

第1密封部26是通过将液状树脂注入至线圈外壳23中并使其硬化所形成的。再者,作为该第1密封部26的材料,例如可适宜地利用环氧树脂或pur树脂等。

在电路基板24的后端部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连接后述的电缆30的芯线31中所含有的导电线31a的连接盘(land)24a。例如可将未图示的焊料用于所述连接盘24a与导电线31a的连接。

电缆30包含复合电缆,所述复合电缆包括:包含导电线31a的芯线31、以及覆盖该芯线31的屏蔽材料32及护套33。电缆30是以插通在外壳10上所设置的后端侧的开口部中的方式配置,一端通过与所述电路基板24连接而与所述各种电路电性连接,并且另一端朝外部拉出。电缆30包含具有后述的规定的悬挂扁平率的。再者,护套33为树脂制,更适宜地是包含氟系树脂。

此处,在电缆30的所述一端,以芯线31露出的方式剥下屏蔽材料32及护套33,在芯线31的与连接盘24a连接的部分,进而以导电线31a露出的方式也剥下芯线31的包覆材料。

如图2~图4所示,接合介隔构件40是用以确保电缆30与第2密封部60之间的接合性的构件,组装在位于电缆30的所述一端侧的护套33的端部上。

接合介隔构件40具有圆筒状的基部41与筒状的突出部42,所述圆筒状的基部41在由外壳10及夹具50所规定的内部的空间中,覆盖位于电缆30的所述一端侧的护套33的端部的外周面,所述筒状的突出部42比位于电缆30的所述一端侧的护套33的端部更位于电缆30的所述一端侧,并以沿着电缆30的延伸方向延长的方式突出。以至少接合介隔构件40的一部分进入由外壳10及夹具50所规定的内部的空间的方式,将接合介隔构件40安装在电缆30上。突出部42的厚度足够薄地构成,优选比基部41的除后述的焊接部41a以外的部分(即基部41的非焊接部)的厚度更薄地构成。再者,接合介隔构件40包含具有后述的规定的弯曲弹性模数的树脂,更适宜地是包含氟系树脂。

此处,在本实施例中,基部41从位于电缆30的所述一端侧的护套33的端部起,进一步朝电缆30的所述一端侧仅突出规定长度来进行延伸,所述突出部42从该基部41的从护套33的端部突出的部分的前端起,进一步突出来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沿着电缆30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突出部42的外形比基部41的外形更小地构成。通过如此构成,可将后述的夹具50的构成简化,伴随于此,可使外壳10与电缆30的连接部的外形小型化。

在基部41的后端部形成有焊接部41a。该焊接部41a是通过利用焊接将接合介隔构件40固定在电缆30上所形成的部位,比除该焊接部41a以外的部分的基部41的厚度薄。如此,通过将基部41焊接在护套33上,接合介隔构件40无法移动地固定在电缆30上。

在突出部42的外周面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沿着圆周方向延长的槽部43。该槽部43是为了提高后述的第2密封部60与接合介隔构件40之间的接合力而设置的凹凸部,通过将该槽部43设置在突出部42上,可获得所谓的锚定效应(anchoreffect)并可谋求所述接合力的提升。再者,所谓锚定效应,是指通过在接合面上设置凹凸,该凹凸成为楔而提升接合力的效果。

如图2及图3所示,夹具5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形状,在其内部插通有电缆30。夹具50嵌合在外壳10上所设置的后端侧的开口部中,并且在该夹具50的后端部上嵌合所述接合介隔构件40,由此保持电缆30。夹具50是为了可弹性变形而包含树脂制的构件,并用以缓和施加至电缆30上的应力及施加至接合介隔构件40上的应力的。

更详细而言,夹具50包括:位于前端部的圆筒状的固定部51、位于后端部的大致圆筒状的保持部52、以及位于固定部51与保持部52之间且将所述固定部51与保持部52连结的连结部53。

固定部51是用以通过压入至外壳10上所设置的后端侧的开口部中来将夹具50固定在外壳10上的部位。保持部52是用以通过将接合介隔构件40压入至其内部来保持接合介隔构件40的部位。另外,连结部53是用以通过将固定部51与保持部52之间的距离仅确保规定距离,而提高施加至所述电缆30上的应力及施加至接合介隔构件40上的应力的缓和功能的部位。

另外,为了朝由外壳10及夹具50所规定的内部的空间内填充第2密封部60,在连结部53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注入成为该第2密封部60的液状树脂时所使用的浇口(gate)53a。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夹具50包含非遮光性的树脂材料。这是为了使从所述作为发光元件的电子零件25c中出射的光经由该夹具50而投光至外部,因此,在固定部51的面向该发光元件的部分设置有规定形状的导光部53b。

第2密封部60对由外壳10及夹具50所规定的内部的空间之中,除由所述第1密封部26密封的空间以外的空间进行填充。由此,电路基板24的除所述前端部以外的部分、及安装在该部分上的各种电子零件25a~电子零件25c、以及未由电缆30的护套33覆盖的部分的芯线31由第2密封部60密封。

该第2密封部60是保护电路基板24的除所述前端部以外的部分、及安装在该部分上的各种电子零件25a~电子零件25c、以及未由电缆30的护套33覆盖的部分的芯线31,并且从外部将它们气密密封及液密密封的。

第2密封部60是通过如所述那样经由夹具50的浇口53a而注入液状树脂并使其硬化所形成的。再者,作为该第2密封部60的材料,利用环氧树脂。

此处,如图3所示,接合介隔构件40的突出部42的内周面及其外周面以及其轴方向上的前端侧的端面均由第2密封部60覆盖。由此,在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中,将电缆30与第2密封部60之间的接合力确保得比之前的接近传感器更高,但关于其详细的机制,其后进行叙述。

在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中,如上所述第2密封部60包含耐久性高的环氧树脂,由此收容在外壳10的内部的各种电子零件被气密及液密地保护。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中,所述电缆30及接合介隔构件40均不仅具有对于水分的充分的耐久性,而且具有对于油分或药液等液体的充分的耐久性,并且为了可在其接合部(即,第2密封部60与接合介隔构件40的接合面、及接合介隔构件40与电缆30的护套33的接合面)上获得充分的接合力,而包含硬度(柔软度)适度的构件。

通常,树脂的耐久性的高低与该树脂的交联密度的大小相关,交联密度越大,耐久性变得越高,交联密度越小,耐久性变得越低。其原因在于:当构成树脂的分子链彼此更多地进行交联时,液体分子可侵入的分子水平的空间变小且变少,因此液体分子难以渗透,结果耐久性变高。

另外,树脂的交联密度的大小与该树脂的弹性模数的大小相关,交联密度越大,弹性模数变得越大且更难以进行弹性变形,交联密度越小,弹性模数变得越小且更容易进行弹性变形。

因此,一般说来,树脂的耐久性的高低与该树脂的弹性模数的大小相关,可以说存在弹性模数越大(即越是难以进行弹性变形的硬的树脂),耐久性变得越高,弹性模数越小(即越是容易进行弹性变形的软的树脂),耐久性变得越低的倾向。

另一方面,树脂彼此的接合面上的接合力的大小也与构成这些接合面的树脂的弹性模数相关,弹性模数越大(即越是难以进行弹性变形的硬的树脂),接合力变得越小,弹性模数越小(即越是容易进行弹性变形的软的树脂),接合力变得越大。其原因在于:当对该接合面施加外部应力或伴随受热历程的内部应力时,弹性模数越是更小,施加至该接合面上的应力越得到缓和。

如此,树脂的耐久性的高低与树脂彼此的接合面上的接合力的大小处于所谓的权衡的关系,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后述的验证试验的结果,基于后述的指标来衡量所述接合介隔构件40与电缆30的硬度。

在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中,接合介隔构件40包含其弯曲弹性模数为80mpa以上、210mpa以下的树脂。此处,弯曲弹性模数是表示材料本身的硬度的指标,该弯曲弹性模数越小,表示其为由应力所引起的应变越大、且难以进行弹性变形的硬的构件。此处,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接合介隔构件40包含氟系树脂,虽然该氟系树脂的弯曲弹性模数也根据其具体的组成而不同,但可设为包含在所述范围中的。

如此,由弯曲弹性模数为80mpa以上、210mpa以下的树脂构成接合介隔构件40,由此该接合介隔构件40包含硬度适度的构件,因此可作为具备不仅水分难以渗透,而且油分或药液等液体难以渗透的高耐久性的接合介隔构件40。

另外,如上所述,由环氧树脂构成第2密封部60,并且由弯曲弹性模数为80mpa以上、210mpa以下的树脂构成接合介隔构件40,由此接合介隔构件40包含柔软度适度的构件,因此可在第2密封部60与接合介隔构件40的接合面上获得充分的接合力,并可防止在该接合面上产生剥离。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中,电缆30包含后述的悬挂扁平率为0.30以上、0.71以下的。此处,悬挂扁平率是表示长条构件的硬度的指标,该悬挂扁平率越大,表示其为越容易进行弹性变形的软的构件。此处,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电缆30的护套33包含氟系树脂,虽然由氟系树脂构成该护套33的电缆的悬挂扁平率也根据其具体的组成而不同,但可设为包含在所述范围中的。

如图5所示,当测定电缆30的悬挂扁平率时,首先,将应测定的电缆30的全长设为500mm,并将其两端连结而构成为环状。继而,在该环形状的电缆30的内侧插入棒100,由此通过该棒100来悬挂环形状的电缆30。进而,在处于通过棒100来悬挂的状态下的环形状的电缆30的下端部分安装秤砣110,通过该秤砣110而使1.5n的负荷朝垂直下方作用于该电缆30的下端部分。

由此,环形状的电缆30的外形形状具有在垂直方向上长且在水平方向上短的扁平形状,悬挂扁平率是使用该状态下的环形状的电缆30的沿着垂直方向的内径(长径)a及沿着水平方向的内径(短径)b,并通过(a-b)/a来求出。

如上所述,由悬挂扁平率为0.30以上、0.71以下的构成电缆30,由此该电缆30包含硬度适度的构件,因此可作为具备不仅水分难以渗透,而且油分或药液等液体难以渗透的高耐久性的接合介隔构件40。

另外,如上所述,由弯曲弹性模数为80mpa以上、210mpa以下的树脂构成接合介隔构件40,并且由悬挂扁平率为0.30以上、0.71以下的构成电缆30,由此所述接合介隔构件40及电缆30包含柔软度适度的构件,因此可在接合介隔构件40与电缆30的接合面上获得充分的接合力,并可防止在该接合面上产生剥离。

因此,通过设为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可作为确保第2密封部60、电缆30及接合介隔构件40的耐久性,并可防止在它们的接合面上产生剥离的耐环境性特别优异的接近传感器。

再者,当由弯曲弹性模数未满80mpa的树脂构成接合介隔构件40时,在相对严酷的环境下,该接合介隔构件40的耐久性欠佳,油分或药液等液体渗透,由此成为接近传感器1a的故障的原因。另一方面,当由弯曲弹性模数超过210mpa的树脂构成接合介隔构件40时,在相对严酷的环境下,容易在第2密封部60与接合介隔构件40的接合面、及接合介隔构件40与电缆30的护套33的接合面上产生剥离,水分或油分、药液等侵入至内部而成为接近传感器1a的故障的原因。

另外,当由悬挂扁平率超过0.71的构成电缆30时,在相对严酷的环境下,该电缆30的耐久性欠佳,油分或药液等液体渗透,由此成为接近传感器1a的故障的原因。另一方面,当由悬挂扁平率未满0.30者构成电缆30时,在相对严酷的环境下,容易在接合介隔构件40与电缆30的护套33的接合面上产生剥离,水分或油分、药液等侵入至内部而成为接近传感器1a的故障的原因。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中,如上所述,接合介隔构件40及电缆30的护套33包含相同的树脂即氟系树脂。如此,由相同的树脂构成接合介隔构件40与护套33,由此在接合介隔构件40的对于护套33的接合(焊接)时,通过它们的表面熔融而将接合介隔构件40与护套33一体化,结果难以产生明确的界面。因此,若采用该构成,则不会形成界面,由此也可以获得在该连接部上难以产生剥离的效果。

图6及图7a至图7e分别是用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及组装图。继而,参照所述图6及图7a至图7e对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所示,制作接合介隔构件40(步骤st11)。更详细而言,以具有筒状的基部41及从该基部41延长的筒状的突出部42的方式形成接合介隔构件40。在制作该接合介隔构件40时,例如可应用射出成型等各种方法。

继而,如图6及图7a所示,将接合介隔构件40安装在电缆30上(步骤st12)。更详细而言,将接合介隔构件40的基部41压入至电缆30的护套33的端部中,由此将接合介隔构件40安装在电缆30上。由此,护套33的端部的外周面由基部41覆盖,并且突出部42以从基部41延长的方式就位。

继而,如图6及图7b所示,将接合介隔构件40焊接在电缆30上(步骤st13)。更详细而言,从外部对压入至护套33中的部分的基部41加热,由此在该部分(即,图7b中由箭头a所示的部分)上进行热焊接。再者,焊接除利用导热的热焊接以外,也可以利用通过激光照射等的焊接。

继而,如图6及图7c所示,将电缆30连接在探测部装配体20上(步骤st14)。更详细而言,以与电路基板24的连接盘24a对向的方式配置电缆30的露出的导电线31a,并在该状态下进行它们的焊接。

继而,如图6及图7d所示,将探测部装配体20组装在外壳10上(步骤st15)。更详细而言,将探测部装配体20压入至外壳10的前端部中,由此将探测部装配体20组装在外壳10上。

继而,如图6及图7e所示,将夹具50组装在外壳10及接合介隔构件40上(步骤st16)。更详细而言,将夹具50的固定部51压入至外壳10的后端侧的开口部中,并且将接合介隔构件40的基部41压入至夹具50的后端部中,由此将夹具50组装在外壳10及接合介隔构件40上。

继而,如图6所示,朝外壳10及夹具50的内部注入液状树脂,并使其硬化(步骤st17)。更详细而言,从图7e中由箭头b所示的部分,经由夹具50的浇口53a而注入液状树脂,并使该液状树脂硬化,由此可获得所述构成的接近传感器1a。

再者,以上例示了在将接合介隔构件40安装在电缆30上后、且在将电缆30连接在探测部装配体20上前,将接合介隔构件40焊接在电缆30上的情况,但也可以在将电缆30连接在探测部装配体20上后或将探测部装配体20组装在外壳10上后,将接合介隔构件40焊接在电缆30上。即,步骤st13可在步骤st14与步骤st15之间实施,另外,也可以在步骤st15与步骤st16之间实施。

进而,以上例示了在将电缆30连接在探测部装配体20上后、且在将夹具50组装在外壳10及接合介隔构件40上前,将探测部装配体20组装在外壳10上的情况,但也可以在将电缆30连接在探测部装配体20上前,将探测部装配体20组装在外壳10上。即,步骤st15也可以在步骤st14前实施。

图8a及图8b分别是用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中,可在外壳与电缆的连接部确保高接合力的理由的示意剖面图,以及固定有接合介隔构件的电缆的正面图。另外,图9是图8a中所示的区域ix的放大剖面图。继而,参照所述图8a与图8b及图9,对在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中,通过在接合介隔构件40上设置所述构成的突出部42而可确保更高的接合力的理由进行说明。再者,在图8a中,为了便于理解,将夹具50的构成简化来描绘。

参照图8a及图8b,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中,在以覆盖电缆30的护套33的端部的方式设置的接合介隔构件40上,设置有厚度足够薄地构成的从护套33的所述端部突出来就位的大致圆筒状的突出部42,且该突出部42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以及该突出部42的轴方向上的前端侧的端面均由第2密封部60覆盖。

通过如此构成,第一,可谋求在第2密封部60的硬化时所产生的残留应力的减少。其原因在于:存在突出部42,相应地,第2密封部60的接合介隔构件40侧的端部处的第2密封部60的树脂量减少。

因此,残留应力低,相应地,可将接合力维持得高,结果可在外壳10与电缆30的连接部确保高接合力。

另外,第二,在伴随环境温度的变化的第2密封部60的膨胀及收缩时,可确保突出部42的追随性。其原因在于:作为接合介隔构件40的与第2密封部60接合的部分的突出部42的厚度薄,相应地,在第2密封部60的膨胀及收缩时容许突出部42追随并弹性地变形。

更详细而言,当在第2密封部60中产生收缩时,如图8a中箭头c所示,在接合介隔构件40与第2密封部60的界面的端部局部地施加大的应力,但此时,在图中所示的箭头d方向上突出部42追随并弹性地变形,因此施加至该端部上的应力大幅度地得到缓和,可抑制在该界面上产生剥离。

因此,在第2密封部60的膨胀及收缩时,施加至接合介隔构件40与第2密封部60的界面上的应力减少,相应地,可将接合力维持得高,结果可在外壳10与电缆30的连接部确保高接合力。

由于这也与通过采用该结构,而提高接合介隔构件40及第2密封部60的材料选择的余地相关,因此通过设为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也可以获得制造上的各种制约得到减轻的效果。

此外,如图8a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中,如上所述在突出部4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着圆周方向延长的槽部43。通过如此构成,如上所述可获得所谓的锚定效应。

更详细而言,如图9所示,当伴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在第2密封部60中产生收缩时,在作为与夹具50的接触面的第2密封部60的外周面附近,在图中由箭头e所示的方向上产生收缩,伴随于此,在接合介隔构件40与第2密封部60的界面上,在图中所示的箭头f方向上产生剪切应力,但通过所述槽部43位于突出部42的外周面上,可抑制该剪切应力到达突出部42的前端部42a,结果可抑制在该界面上产生剥离。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通过在接合介隔构件40上设置所述构成的突出部42,可在外壳10与电缆30的连接部确保高接合力,可大幅度地抑制该部分处的剥离等破损的产生,结果可作为耐环境性更优异的接近传感器。

再者,参照图9,优选突出部42的最薄的部分处的厚度t1为0.3mm以上、0.5mm以下。更详细而言,优选在突出部42的圆周方向上,包含厚度t1为0.3mm以上、0.5mm以下的部分。通过如此构成,而适当地调整突出部42的弹性及刚性,并可更确实地获得所述追随性。但是,该突出部42的厚度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另外,优选将突出部42的轴方向长度l设为0.5mm以上。通过将该轴方向长度l设为0.5mm以上,而适当地调整突出部42的弹性及刚性,并可更确实地获得所述追随性。但是,该突出部42的轴方向长度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进而,优选将槽部43的宽度w设为0.5mm以上。通过将该宽度w设为0.5mm以上,而适当地调整突出部42的弹性及刚性,并可更确实地获得所述追随性。但是,该槽部43的宽度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中,例示了在突出部4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在圆周方向上延长的槽部43的情况,但也可以将与该形状不同的凹凸部设置在突出部42的外周面及内周面中的任一个或两个上,也可以将沿着突出部42的直径方向贯穿的孔或各种切口等设置在突出部42上。即便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所述的所谓的锚定效应。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中,例示了突出部42为大致圆筒状的情况,但该突出部42的外形只要是筒状,则可为任何形状,例如其外形可以是多角筒状,其外形也可以是椭圆筒状。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1a中,通过将接合介隔构件40的基部41焊接在电缆30的护套33上,而将接合介隔构件40与电缆30接合。此处,焊接通常在进行接合的构件彼此的熔点的差大概为50℃以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容易地进行该焊接。因此,当如本实施例那样由相同的树脂构成接合介隔构件40与电缆30的护套33时,可容易地进行该焊接,但当由不同的树脂构成所述接合介隔构件40与电缆30的护套33时,必须考虑所述熔点的差来进行树脂的选择。

再者,参照图8a及图8b,通过将接合介隔构件40焊接在护套33上所形成的接合介隔构件40的焊接部41a的厚度t2必须考虑该部分处的密封性来设定。因此,基部41中的成为焊接部41a的部分的焊接前的厚度优选大概设为0.3mm以上、0.5mm以下。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例示将接合介隔构件40的基部41固定在位于电缆30的所述一端侧的护套33的端部上的情况并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需要如此构成,也可以在远离护套33的所述端部的位置上,固定在护套33上。即,接合介隔构件只要具有覆盖护套的外周面的筒状的基部、及朝电缆的所述一端侧突出的筒状的突出部即可,护套的所述端部与基部的位置关系、及护套的所述端部与突出部的位置关系可进行各种变更。

(第1变形例)

图10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1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以下,参照该图10对第1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1b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当与所述实施例1中的接近传感器1a进行比较时,该第1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1b是接合介隔构件40不具有突出部42,反而以覆盖护套33及屏蔽材料32的端面的方式设置盖部44而成的。此处,接合介隔构件40的弯曲弹性模数及电缆30的悬挂扁平率均与所述实施例1的接合介隔构件40的弯曲弹性模数及电缆30的悬挂扁平率相同。

当与所述实施例1中的接近传感器1a进行比较时,如此构成的接近传感器1b在第2密封部60的硬化时所产生的残留应力的减少、以及伴随环境温度的变化的第2密封部60的膨胀及收缩时的接合介隔构件40的追随性这一点上欠佳,但与所述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确保第2密封部60、电缆30及接合介隔构件40的耐久性,并可在外壳10与电缆30的连接部确保高接合力,可大幅度地抑制该部分处的剥离等破损的产生,结果变成耐环境性特别优异的。

(第2变形例)

图1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2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以下,参照该图11对第2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1c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当与所述实施例1中的接近传感器1a进行比较时,该第2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1c仅在以下这一点上不同:接合介隔构件40除具有基部41及突出部42以外,进而具有覆盖护套33及屏蔽材料32的端面的盖部44。此处,接合介隔构件40的弯曲弹性模数及电缆30的悬挂扁平率均与所述实施例1的接合介隔构件40的弯曲弹性模数及电缆30的悬挂扁平率相同。

与所述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如此构成的接近传感器1c在第2密封部60的硬化时所产生的残留应力的减少、以及伴随环境温度的变化的第2密封部60的膨胀及收缩时的突出部42的追随性这一点上变得优异,并且确保第2密封部60、电缆30及接合介隔构件40的耐久性,并可在外壳10与电缆30的连接部确保高接合力,可大幅度地抑制该部分处的剥离等破损的产生,结果变成耐环境性特别优异的。

(第3变形例)

图12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3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以下,参照该图12对第3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1d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当与所述实施例1中的接近传感器1a进行比较时,该第3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1d仅在以下这一点上不同:在接合介隔构件40的突出部42上未设置有槽部43。此处,接合介隔构件40的弯曲弹性模数及电缆30的悬挂扁平率均与所述实施例1的接合介隔构件40的弯曲弹性模数及电缆30的悬挂扁平率相同。

与所述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如此构成的接近传感器1d在第2密封部60的硬化时所产生的残留应力的减少、以及伴随环境温度的变化的第2密封部60的膨胀及收缩时的突出部42的追随性这一点上变得优异,并且确保第2密封部60、电缆30及接合介隔构件40的耐久性,并可在外壳10与电缆30的连接部确保高接合力,可大幅度地抑制该部分处的剥离等破损的产生,结果变成耐环境性特别优异的。

(第4变形例)

图1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4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以下,参照该图13对第4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1e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当与所述第3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1d进行比较时,该第4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1e仅在以下这一点上不同:接合介隔构件40的基部41几乎不包含从电缆30的护套33的端部突出的部分,且以从与护套33的端面所在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的基部41连续地延长的方式设置有突出部42。此处,接合介隔构件40的弯曲弹性模数及电缆30的悬挂扁平率均与所述实施例1的接合介隔构件40的弯曲弹性模数及电缆30的悬挂扁平率相同。

与所述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如此构成的接近传感器1e在第2密封部60的硬化时所产生的残留应力的减少、以及伴随环境温度的变化的第2密封部60的膨胀及收缩时的突出部42的追随性这一点上变得优异,并且确保第2密封部60、电缆30及接合介隔构件40的耐久性,并可在外壳10与电缆30的连接部确保高接合力,可大幅度地抑制该部分处的剥离等破损的产生,结果变成耐环境性特别优异的。

(第5变形例)

图1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第5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以下,参照该图14对第5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1f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当与所述第4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1e进行比较时,该第5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1f在接合介隔构件40的基部41与突出部42具有大致相同大小的外形这一点上不同,进而伴随于此,在对应于突出部42的部分的夹具50的内径比对应于基部41的部分的夹具50的内径更大地构成这一点上不同。此处,接合介隔构件40的弯曲弹性模数及电缆30的悬挂扁平率均与所述实施例1的接合介隔构件40的弯曲弹性模数及电缆30的悬挂扁平率相同。

与所述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如此构成的接近传感器1f在第2密封部60的硬化时所产生的残留应力的减少、以及伴随环境温度的变化的第2密封部60的膨胀及收缩时的突出部42的追随性这一点上变得优异,并且确保第2密封部60、电缆30及接合介隔构件40的耐久性,并可在外壳10与电缆30的连接部确保高接合力,可大幅度地抑制该部分处的剥离等破损的产生,结果变成耐环境性特别优异的。

(实施例2)

图15及图16a与图16b分别是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接近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及组装图。以下,参照图15及图16a与图16b对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再者,如后述那样,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的制造方法与所述实施例1中的接近传感器1a的制造方法略微不同,因此伴随于此,其形状也稍微不同,其具体的例在图16a与图16b的组装图中大致明确,因此此处省略其图示。

首先,如图15所示,制作接合介隔构件40(步骤st21),其次,将接合介隔构件40安装在电缆30上(步骤st22),继而,将接合介隔构件40焊接在电缆30上(步骤st23),继而,将电缆30连接在探测部装配体20上(步骤st24),继而,将探测部装配体20组装在外壳10上(步骤st25)。再者,所述步骤st21~步骤st25的详细情况分别与所述图6中所示的步骤st11~步骤st15相同,因此此处不重复其说明。

继而,如图15及图16a所示,将夹具50组装在外壳10上(步骤st26)。更详细而言,将夹具50的固定部51压入至外壳10的后端侧的开口部中。

继而,如图15及图16b所示,将接合介隔构件40组装在夹具50上(步骤st27)。更详细而言,将接合介隔构件40的基部41压入至夹具50的后端部中,由此将夹具50组装在接合介隔构件40上。

继而,如图15所示,朝外壳10及夹具50的内部注入液状树脂,并使其硬化(步骤st28)。再者,该步骤st28的详细情况与所述图6中所示的步骤st17相同,因此此处不重复其说明。通过以上方式,可获得依据所述实施例1中的接近传感器1a的构成的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

再者,以上例示了在将接合介隔构件40安装在电缆30上后、且在将电缆30连接在探测部装配体20上前,将接合介隔构件40焊接在电缆30上的情况,但也可以在从将电缆30连接在探测部装配体20上后至完成接近传感器为止的任一个时间点将接合介隔构件40焊接在电缆30上。即,只要是步骤st24以后,则步骤st23可在步骤st24~步骤st28的任一个后实施。

进而,以上例示了在将电缆30连接在探测部装配体20上后、且在将夹具50组装在外壳10上前,将探测部装配体20组装在外壳10上的情况,但也可以在将电缆30连接在探测部装配体20上前,将探测部装配体20组装在外壳10上。即,步骤st25也可以在步骤st24前实施。

即便在设为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例中的接近传感器的情况下,也与所述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在第2密封部60的硬化时所产生的残留应力的减少、以及伴随环境温度的变化的第2密封部60的膨胀及收缩时的突出部42的追随性这一点上变得优异,并且确保第2密封部60、电缆30及接合介隔构件40的耐久性,并可在外壳10与电缆30的连接部确保高接合力,可大幅度地抑制该部分处的剥离等破损的产生,结果变成耐环境性特别优异者。

(验证试验)

表1是表示验证试验的试验条件及试验结果的表。在该验证试验中,实际地试制对接合介隔构件的弯曲弹性模数及电缆的悬挂扁平率进行了各种变更的多个接近传感器,并确认在这些接近传感器中可获得何种程度的耐环境性。此处,接合介隔构件的弯曲弹性模数通过改变所使用的接合介隔构件的树脂的种类来变更,电缆的悬挂扁平率通过改变所使用的电缆的直径或所使用的电缆的护套的树脂的种类来变更。再者,将实际地试制的多个接近传感器的结构设为如所述第1变形例的接近传感器1b(参照图10)那样。

如表1所示,在验证试验中,准备验证例1~验证例7的7种接近传感器。所述验证例1~验证例7的接近传感器均为由外壳及夹具所规定的内部的空间由作为密封部的环氧树脂填充的,该环氧树脂的弯曲弹性模数大概为8000mpa。

验证例1的接近传感器是接合介隔构件包含氟系树脂的,该氟系树脂的弯曲弹性模数为540mpa~640mpa。另外,验证例1的接近传感器是电缆的护套包含氟系树脂的,其悬挂扁平率为0.45。再者,用于接合介隔构件的氟树脂与用于电缆的护套的氟系树脂的组成不同。

验证例2的接近传感器是接合介隔构件包含氟系树脂的,该氟系树脂的弯曲弹性模数为540mpa~640mpa。另外,验证例2的接近传感器是电缆的护套包含氟系树脂的,其悬挂扁平率为0.15。再者,用于接合介隔构件的氟树脂与用于电缆的护套的氟系树脂的组成不同。

验证例3的接近传感器是接合介隔构件包含氟系树脂的,该氟系树脂的弯曲弹性模数为210mpa。另外,验证例3的接近传感器是电缆的护套包含氟系树脂的,其悬挂扁平率为0.15。再者,用于接合介隔构件的氟树脂与用于电缆的护套的氟系树脂的组成不同。

验证例4的接近传感器是接合介隔构件包含氟系树脂的,该氟系树脂的弯曲弹性模数为210mpa。另外,验证例4的接近传感器是电缆的护套包含氟系树脂的,其悬挂扁平率为0.52。再者,用于接合介隔构件的氟树脂与用于电缆的护套的氟系树脂的组成相同。

验证例5的接近传感器是接合介隔构件包含氟系树脂的,该氟系树脂的弯曲弹性模数为210mpa。另外,验证例5的接近传感器是电缆的护套包含氟系树脂的,其悬挂扁平率为0.44。再者,用于接合介隔构件的氟树脂与用于电缆的护套的氟系树脂的组成不同。

验证例6的接近传感器是接合介隔构件包含氟系树脂的,该氟系树脂的弯曲弹性模数为210mpa。另外,验证例6的接近传感器是电缆的护套包含氟系树脂的,其悬挂扁平率为0.30。再者,用于接合介隔构件的氟树脂与用于电缆的护套的氟系树脂的组成相同。

验证例7的接近传感器是接合介隔构件包含氟系树脂的,该氟系树脂的弯曲弹性模数为80mpa。另外,验证例7的接近传感器是电缆的护套包含氟系树脂的,其悬挂扁平率为0.71。再者,用于接合介隔构件的氟树脂与用于电缆的护套的氟系树脂的组成不同。

在该验证试验中,将验证例1~验证例7的7种接近传感器在增温至规定温度的水溶性切削油(jisa1种冷却剂、及jisa3种冷却剂)中浸渍规定时间,其后测定接合部的绝缘电阻值,由此确认接合介隔构件及电缆的耐久性(耐油性),进而,其后使电缆的从夹具中拉出的部分的基端多次弯曲成约90。,通过其后的检查来确认在接合面上是否产生剥离,由此确认各构件间的接合力是否充分。

再者,在评价时,当接合介隔构件及电缆具有耐久性、且各构件间的接合力充分时,将其判定为“良”,当接合介隔构件及电缆无耐久性、或各构件间的接合力不充分时,将其判定为“不可”。

如根据表1中所示的试验结果而明确那样,确认在构成接合介隔构件的树脂的弯曲弹性模数为80mpa以上、210mpa以下,且电缆的悬挂扁平率为0.30以上、0.71以下的验证例4~验证例7中,接合介隔构件及电缆均具有耐久性、且各构件间的接合力均充分。另一方面,在不满足所述条件的验证例1~验证例3中,确认虽然接合介隔构件及电缆具有耐久性,但各构件间的接合力不充分。

若根据以上的试验结果,则可理解当由外壳及夹具所规定的内部的空间由作为密封部的环氧树脂填充,并且构成接合介隔构件的树脂的弯曲弹性模数为80mpa以上、210mpa以下,且电缆的悬挂扁平率为0.30以上、0.71以下时,变成确保密封部、电缆及接合介隔构件的耐久性,并可防止在它们的接合面上产生剥离的耐环境性特别优异的电子机器。

在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2以及其变形例中,例示通过焊接来将接合介隔构件固定在电缆上的情况并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需要如此构成。例如,也可以通过使液状树脂在电缆的护套的端部嵌入成型来设置接合介隔构件。

另外,在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2以及其变形例中,例示使用具备屏蔽材料的复合电缆作为从外壳中拉出的电缆的情况并进行了说明,但作为电缆,可利用各种电缆,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不包含所述屏蔽材料的复合电缆、或仅包含导电线与包覆其的护套的电缆(所谓的导线等)。

另外,在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2以及其变形例中,例示由外壳及夹具所规定的内部的空间由第1密封部与第2密封部填充的情况并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需要如此构成,也可以仅由单一的密封部填充。

另外,在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2以及其变形例中,例示接合介隔构件包含单一的零件的情况并进行了说明,但其也可以包含多个零件,另外,也可以是二色成型品。

另外,在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2以及其变形例中,例示将本发明应用于接近传感器的情况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也可以应用于接近传感器以外的传感器或传感器以外的各种电子机器。

如此,本次揭示的所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在所有方面为例示,并无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划定,另外,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