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6033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室外用发光装置,广泛使用利用氖、冷阴极放电管(ccl,coldcathodelamp)、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的电光板等。并且,作为室内用发光装置,使用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externalelectrodefluorescentlamp)、冷阴极荧光灯(ccfl,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发光二极管电光板等。

其中,氖或冷阴极放电管具有如下缺点:因使用高压的电源而耗电量多,存在触电及火灾危险,且寿命短。并且,外部电极荧光灯或冷阴极荧光灯具有如下缺点:因使用高频而难以在室外使用,照度低,且寿命也短。

并且,在使用发光二极管的电光板的情况下,具有如下特征:由于借助背面的电线处理或黑膜处理等来发光的面的背面被盖堵塞,因而只能向单方向进行发光。

另一方面,近来,将发光装置用作广告牌,而不是单纯地仅用为照明功能,因附加了美感的设计而广泛用于装饰等。

但是,如上所述的多个发光装置因灯的大小、用于支撑发光装置的支架等的大小等的限制而在赋予美感方面受限。

因此,以往,为了赋予如上所述的美感,上市了如下的透明电光板:在透明电极中附着多个发光器件,并通过借助控制器的控制来发光,从而在透明电极显示字符或图形,进而,还可显示视频。这种透明电光板在透明电极中将多个发光器件连接图案化,通常,适用具有两个电极的发光器件、具有三个电极及四个电极的发光器件。

这种以往的透明电光板利用柔性电路板(flexiblecircuitboard)来以形成于透明电极的图案输出了用于控制发光器件的点灯的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参照图1对其进行说明。

图1为简要示出以往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的俯视图,图2为用于说明以往的柔性电路板的设置例的图。

参照图1及图2,以往的透明电光板包括:信号图案11,与发光器件(未图示)的电极相连接;电源图案12、12’,与发光器件的共同电极相连接;以及透明板10,形成有形成于信号图案11的起点的信号连接端子20和形成于电源图案12、12’的起点的电源连接端子30、30’。

并且,以往的透明电光板包括:柔性电路板40,传递在控制器310中输出的控制信号;以及电源连接器50、50’,用于供电。即,以往,在控制器310与透明板10之间分离地形成有用于传递控制信号的柔性电路板40和用于供电的电源线50、50’。

就信号图案11而言,以在发光器件的电极中例如分别与r、g、b电极相连接的方式借助蚀刻或此外公知的技术形成于透明电极,从而分别向发光器件的r、g、b电极传递从柔性电路板100中传递到的控制信号。

就电源图案12、12’而言,在发光器件的电极中除了r、g、b电极之外以共同电极输出阳或阴的电源。例如,若发光器件的r、g、b电极为阴极,则电源图案12、12’以发光器件的阳极连接,或相反,若发光器件的r、g、b电极为阳极,则以阴极连接。

其中,电源图案12、12’通常中间隔着信号图案11形成,若向信号图案11输出阴的电源,则电源图案12、12’输出阳的电源。

连接端子20、30包括:多个信号连接端子20,作为信号图案11的起点粘结有柔性电路板40;电源连接端子30,作为电源图案12、12’的起点,例如,由金属端子形成,以便向透明电极输出阳的电源。

就柔性电路板40而言,例如,在厚度薄且弯曲和勾曲自由的薄膜中以通电的方式形成配线,从而向透明板10传递在控制器310中输出的控制信号。

为此,柔性电路板40包括:透明电极粘结部41,以粘结在透明板10的信号连接端子20的方式形成有端子;连接器连接部42,具有与控制器310相连接的连接器;柔性部43,用于使连接器连接部42与透明电极粘结部41相连接。

其中,透明电极粘结部41和连接器连接部42在结实材质的基板中层叠铜箔板来进行通电,柔性部43在透明电极粘结部41与连接器连接部42之间形成由镀铜形成的配线来使两侧进行通电。

但是,就以往的柔性电路板40而言,形成透明电极粘结部41的基板与柔性部43相接的粘结面积41a窄于透明电极粘结部41的宽度,且连接器连接部42的基板中与柔性部43的粘结面积42a也相同地形成。

因此,以往的柔性电路板40存在如下问题:当拉动透明电极粘结部41或连接器连接部42时,由于柔性部的粘结面积窄,因而容易撕裂。

并且,以往的电源连接器50、50’从安装电源部的驱动基板延伸而与透明板的电源连接端子30、30’相连接。其中,就以往的电源连接器50、50’而言,为了借助例如与由金属端子形成的电源连接端子30、30’相连接的特氟龙电线来向安装相同颜色的发光器件的产品施加电源,在中间隔着一个或两个柔性电路板来进行设置。

即,就以往的透明电光板而言,单独构成用于输出电源的电源连接器50、50’和用于输出控制器的控制信号的柔性电路板40,从而单独进行了电源连接器50、50’的连接工序和柔性电路板40的连接工序。因此,以往的透明电光板存在如下问题:电源线和信号线(柔性电路板40)相互以单独的工序进行附着,从而添加工序。

并且,就以往的透明电光板而言,借助单独的信号线来连接的柔性电路板40通过透明电极粘结部41直接与透明板10相连接,从而应将电源连接端子30、30’以额外的金属端子来添加。由这种金属端子形成的电源连接端子30、30’存在如下问题:在由信号图案11及电源图案12、12’形成的透明电极内引起电阻的不均匀,从而根据金属材质的电源连接端子30、30’的位置而导致亮度不均匀。

并且,以往,如上所述,为了将柔性电路板40和电源连接器50、50’粘结于透明板10,在透明板的透明电极的上面设置导电膜(acf,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并在导电膜上面层叠柔性电路板或电源连接器之后,以在高温条件下发热的热压机(hotbar)加压来进行粘结。

热压机(hotbar)以高温的热进行加压来使用于包围设置于导电膜的导电球的周边的粘结剂熔解,从而连接在导电球与柔性电路板及电源连接器的多个端子之间。

因此,以往的柔性电路板的粘结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在热压机中以设定的时间维持规定温度以上,从而消耗不必要的待机能量,因持续性地产生热而使周边的温度上升,导致工作现场的环境恶化,并且,需要在热压机中产生的热通过柔性电路板传递至导电膜的时间,从而与超声波粘结相比,工作时间长,导致制备时间延伸。

因此,最近,提出了在透明板的电极层的上侧设置导电膜(acf),并在导电膜(acf)的上侧层叠柔性电路板之后,以超声波进行粘结的方式,但就形成于以往的柔性电路板的多个信号连接端子而言,即使在超声波振动时施加均匀的压力,也因结构性问题而无法均匀地传递施加于柔性电路板的压力,导致发热温度存在差异。

例如,就以往的柔性电路板而言,位于中心部的多个信号连接端子在两侧设置有高度相同的其他信号连接端子,从而可通过相互间的协作来形成均匀的压力,但最外壳侧没有在一侧可支撑压力的信号连接端子,从而与中心侧相比,施加高的压力。

并且,根据超声波的特性,在压力高的地方,容易传递振动,从而使温度上升,但在压力低的部分,不容易传递振动,导致温度不容易上升,从而发生温度偏差。

因此,以往的利用超声波的柔性电路板,存在如下问题:施加于中心侧和最外壳侧的温度和压力存在偏差,从而发生局部的未固化,导致存在停电的危险,且粘结力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授权专利公报第10-0893085号(2009.04.006)。



技术实现要素:

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由向透明电光板输出控制信号的信号线和输出电源的电源线构成为一体的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当进行超声波粘结时,可减少最外壳侧的多个端子与中心侧多个端子之间的温度及压力的偏差,从而可确保稳定的电源,可缩短信号的连接及粘结时间,且可增强粘结力。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可提供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其包括:透明板,安装有通过在涂敷于一面的透明电极中图案化的配线来进行传递的电源及借助控制信号来发光的多个发光器件;驱动基板,安装有向发光器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器和供给上述发光器件的电源的电源部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柔性电路板,由连接于驱动基板与透明板之间来输出控制器的控制信号的信号线和供电的电源线形成为一体,柔性电路板包括电极粘结部,上述电极粘结部粘结于透明板,上述电极粘结部包括:多个信号连接端子,传递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至少一个电源连接端子,传递电源;以及至少一个虚拟端子(dummy),设置于最外壳侧,用于支撑施加于信号连接端子及电源连接端子的压力及振动。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可扩大由结实的材质形成的基板与柔性膜之间的粘结面积,从而可增强耐久性,并且,向超声波粘结部适用结实材质,从而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柔性电路板的粘结,因而可提高生产率。

并且,根据本发明,可将电源线和信号线一体化为一个柔性电路板,从而无需在透明板中设置额外的金属端子,因而可使电阻实现均匀化,以使透明电光板的亮度均匀化,且可一次性地附着电源线和信号线,从而可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以往的透明电光板的俯视图。

图2为示出以往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的俯视图。

图3为简要示出适用了本发明的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的透明电光板的图。

图4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的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的俯视图。

图5为放大示出图4中电极粘结部的图。

图6为放大示出图4中驱动器连接部的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的层叠结构的剖视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中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中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的组装方法的例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柔性电路板110:电极粘结部

111:电极端子基板111a:界面

112:信号连接端子113:电源连接端子

114:虚拟端子115:第一增强树脂层

116:第二金属层117:第一涂敷层

118:第二保护层120:驱动器连接部

121:连接器安装基板122:连接器

123:连接器端子124:第二增强树脂层

125:第三金属层126:第三保护层

130:柔性膜部131:扩大部

132:延伸部133:基膜

134:第一金属层135:第一保护层

200:透明板210:连接端子

300:驱动基板310:控制器

320:电源部330:连接器

400:导电膜410:导电球

500:超声波装置510:超声波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有与电源线实现一体化的信号传递单元的透明电光板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3为简要示出适用了本发明的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的透明电光板的图,图4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的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的俯视图。

参照图3及图4,本发明的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包括:驱动基板300;透明板200,安装多个发光器件;以及柔性电路板100,连接于驱动基板300与透明板200之间。

驱动基板300安装有用于输出安装于透明板200的多个发光器件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器310和输出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源的电源部320。其中,电源部320还可另行设置于驱动基板300的外侧。

透明板200安装有多个发光器件,并包括在透明电极中通过蚀刻之类的工序来形成的多个信号图案及电源图案,以便可向各个发光器件传递电源及控制信号。并且,透明板200包括用于粘结与驱动基板300相连接的柔性电路板100的连接端子210,以便可分别向信号图案及电源图案供给控制信号及电源。

其中,连接端子210具有信号图案和电源图案,电源图案与以往不同地在非金属端子的透明电极中通过蚀刻来图案化形成。

柔性电路板100包括:电极粘结部110,粘结于透明板200的连接端子210;驱动器连接部120,安装与驱动基板300相连接的连接器330;柔性膜部130,连接电极粘结部110与驱动器连接部120之间。

驱动器连接部120安装有从驱动基板300连接的连接器330,电极粘结部110粘结于在透明板200中与信号图案及电源图案相连接的连接端子210。柔性膜部130由分别在电极粘结部110与驱动器连接部120之间延伸而可弯曲和勾曲的柔性膜形成。参照图5和图6,对如上所述的柔性电路板100进行详细的说明,并通过图7对柔性电路板100的层叠结构进行说明。

图4为简要示出本发明的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的俯视图,图5为示出电极粘结部的俯视图。

参照图4及图5,电极粘结部110包括:电极端子基板111,由结实材质形成;多个电极端子112、113、114,在电极端子基板111的一面可进行通电。

电极端子112、113、114利用在电极端子基板111层叠的金属层来形成为多个,具体地,包括:多个信号连接端子112,输出控制器310的控制信号;一对电源连接端子113,在信号连接端子112的两侧末端进行通电;以及虚拟端子114(dummy),分别形成于两侧最外壳。

一对电源连接端子113向与透明板200的电源图案相连接的连接端子210输出通过电源部320供给的电源。其中,一对电源连接端子113与以往不同地使非额外电源线的用于传递控制信号的信号连接端子112与一个柔性电路板100实现一体化。即,本发明的柔性电路板100是由信号线和电源线一体化而成的。

虚拟端子114(dummy)分别位于电极端子基板111的两侧最外壳,从而支撑位于信号连接端子112或电源连接端子113中的最外壳的端子的压力和振动,并防止相应的多个端子中产生的热急剧向外部流出。并且,虚拟端子114可从通过透明板的截面施加的冲击中保护内侧的信号连接端子及电源端子。

其中,图5中,在最外壳侧端子中显示了电源连接端子,但作为其他实施例,可变更电源连接端子与信号连接端子之间的位置。因此,多个信号连接端子112及多个电源连接端子113的最外壳侧端子可选择信号连接端子和电源连接端子中的一种。

并且,虚拟端子114分别形成于电极端子基板的最外壳,从而使多个信号连接端子112或多个电源连接端子中的位于最外壳的多个端子位于更内侧的位置。因此,虚拟端子114如支撑中心侧多个端子相邻的多个端子之间的压力一样,支撑施加于最外壳侧多个端子的压力和振动。

因此,由于信号连接端子112或电源连接端子113中的位于最外壳的多个端子在虚拟端子114中支撑压力和振动,因而产生与中心侧多个端子相同的范围内的热。

并且,信号连接端子112或电源连接端子113中的位于最外壳的多个端子因虚拟端子113而位于非最外壳的内侧,以防止相应的多个端子中产生的热通过透明板200的截面急剧渗漏,从而防止发生如以往的热损失。

即,就虚拟端子114而言,当进行超声波熔敷时产生的振动及压力不均匀地施加于中心侧和最外壳侧,从而可防止产生的粘结力的不均匀。

电极端子基板111由结实材质的基板制备而成,从而具有横向及纵向设定的长度。例如,优选地,电极端子基板111与柔性膜部130的界面110的长度l1长于柔性膜部13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l2从而增加接合面积。

为此,柔性膜部130由扩大部131和延伸部132形成,上述扩大部131向宽度方向扩大长度,以使设置有电极端子基板111的区域的宽度方向长度长于电极端子基板111的宽度方向长度,上述延伸部132以与扩大部131相比更窄的宽度延伸。

这种电极端子基板111与柔性膜部130的扩大部131之间的接合面积的增加可增加结合力,从而可提高耐久性。因此,本发明防止因进行超声波熔敷时施加的振动而受损的情况。

图6为示出本发明中驱动器连接部的俯视图。

参照图6,驱动器连接部120包括:结实材质的连接器安装基板121,形成于柔性膜部130的其他末端;连接器端子123,以可通电的方式与柔性膜部130的配线相连接;以及连接器330,以可通电的方式与连接器端子123相连接,从而连接从驱动基板300延伸的配线。

连接器安装基板121层叠于柔性膜部130的上面和下面而具有无弯曲或勾曲的强度。其中,连接器安装基板121与柔性膜部130之间的界面120a由倾斜方向和水平方向组合而成,以便具有与柔性膜部130的延伸部132的宽度方向长度l2相比更扩大的长度。即,连接器安装基板121以与柔性膜部130的宽度相比更延伸的长度形成界面120a。

这种宽度长度的扩大可扩大由柔性材质膜形成的柔性膜部130与结实材质的连接器安装基板121之间的接合面积,从而可提高可抵抗从外部施加的力的耐久性。

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柔性电路板100的层叠结构的剖视图。

参照图7,在本发明的柔性电路板100中,柔性膜部130包括:塑料原材料的基膜133;第一金属层134,分别层叠于基膜133的两面来形成配线;以及第一保护层135,层叠于第一金属层134。

基膜133例如由聚酰亚胺薄膜制备而成。

第一金属层134分别层叠于基膜133的上面和下面,从而以使上述的电极粘结部110的电极端子与驱动器连接部120的连接器端子123之间进行通电的配线形成。

第一保护层135例如作为在聚酰亚胺膜中涂敷有热固性阻燃环氧粘结剂的复合膜,形成可提高基膜133和第一金属层134的电绝缘性、阻燃性、耐热性的覆盖层(coverlayer)。

即,柔性膜部130由基膜133、第一金属层134及第一保护层135形成,从而由可弯曲和勾曲的厚度薄的柔性基板形成。

并且,电极粘结部110在以如上所述的结构层叠的柔性膜部130的一侧分别层叠于上面和下面。即,电极粘结部110包括:第一增强树脂层115,分别层叠于第一保护层135;第二金属层116,层叠于第一增强树脂层115;第一涂敷层117,层叠于第二金属层116;以及第二保护层118,用于增强层叠于第一涂敷层117的耐热性。

第一增强树脂层115在电极粘结部110的上面和下面分别层叠于第一保护层135。其中,第一增强树脂层115可选自可提高电极粘结部110的耐久性的基材(例如,利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苯乙烯之类的乙烯化合物来制备而成的成型树脂)中。

第二金属层116由形成上述的电极粘结部110的电极端子112、113、114的镀铜的薄板形成。其中,第二金属层116分别层叠于上面和下面,只有紧贴于透明板200的连接端子210的下面露出,从而形成电极端子112、113、114。

第一涂敷层117层叠于第二金属层116。其中,第一涂敷层117中,涂敷剂(例如,psr油墨)涂敷于电极端子112、113、114未露出的上面来形成一个层。

第二保护层118仅层叠于电极粘结部110的上面,从而防止由高温引起的损伤。例如,第二保护层118作为在第一涂敷层117的上面利用粘结剂来进行粘结的耐热胶带(例如,聚酰亚胺胶带(kaptontape)),可从因透明板200及周边环境而产生的热和冷气中保护。

即,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电极粘结部110由第一增强树脂层115、第二保护层118之类的层叠结构和电极粘结部110与柔性膜部130之间的扩大的界面110a、120a的长度组合而成,从而可更加增强耐久性。

并且,驱动器连接部120包括:第二增强树脂层124,在与电极粘结部110的相反的一侧分别层叠于柔性膜部130的第一保护层135;第三金属层125,层叠于第二增强树脂层124;第二涂敷层126,层叠于第三金属层125。

第二增强树脂层124分别层叠在位于柔性膜部130的上面和下面的第一保护层135。例如,第二增强树脂层124以半固化片(pre-preg)增强耐久性。

第三金属层125由镀铜形成,从而形成驱动器连接部120的连接器端子123。

第二涂敷层126层叠于上面,以保护第三金属层125。其中,第二涂敷层126例如涂敷有psr油墨,从而形成可保护第三金属层125的涂敷层。

因此,驱动器连接部120通过第二增强树脂层124和第二涂敷层126分别层叠于由基膜133和第一保护层135形成的柔性膜部130的上面和下面,从而形成不弯曲的连接器安装基板121。并且,连接器安装基板12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于柔性膜部130的宽度,从而与以往相比,可增加接合面积。

本发明包括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通过包括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柔性电路板100的组装过程对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8,本发明包括:步骤s100,制备柔性膜部130;步骤s200,在柔性膜部130层叠电极粘结部110;步骤s300,在柔性膜部130层叠驱动器连接部120;步骤s400,使透明板200的连接端子210与导电膜400相粘结;以及步骤s500,在将电极粘结部110层叠于导电膜400之后,进行超声波熔敷。

步骤s100是在基膜133的上面和下面形成第一金属层134,并在第一金属层134层叠第一保护层135来制备柔性膜部130的步骤。其中,第一金属层134以向镀铜的薄板传递信号及电源的配线形成。并且,基膜133和第一保护层135以薄的厚度层叠。因此,作为勾曲和弯曲自由的柔性的膜基板,制备柔性膜部130。

步骤s200是在步骤s100中制备而成的柔性膜部130的一侧层叠电极粘结部110的步骤。电极粘结部110在柔性膜部130的一侧在上面和下面的第一保护层135层叠第一增强树脂层115之后,在第一增强树脂层115层叠第二金属层116,在第二金属层116层叠第一涂敷层117,并在第一涂敷层117层叠第二保护层118。

其中,第一增强树脂层115作为如上所述半固化片之类的复合纤维选自用于增强强度的基材中,从而执行用于增强刚性的作用。第一增强树脂层115形成电极端子基板111。

第二金属层116层叠于第一增强树脂层115,尤其,层叠于下面的第二金属层116被露出而形成电极端子。此时,如上所述,电极端子由虚拟端子114、电源连接端子113及信号连接端子112形成。

第一涂敷层117例如涂敷psr油墨来呈现光泽,并层叠于第二金属层116,以防止外部的湿气或异物渗透。

第二保护层118作为具有耐热性的膜,利用粘结剂来层叠于第一涂敷层117。

其中,第一涂敷层117和第二保护层118形成于未与透明板200的连接端子210相接触的一面。即,若例举图7所示的内容,则在电极粘结部110中,只有上面和下面中的一个粘结于透明板200的连接端子210,另一个与超声波装置500的超声波电极510相接触来被加压。

因此,第一涂敷层117和第二保护层118层叠于与超声波装置500的超声波电极510相接触及超声波装置500的超声波电极510被加压的一面,从而防止内侧的柔性膜部130等因进行超声波熔敷时施加的振动而受损。

步骤s300是在柔性膜部130中的与电极粘结部110相反的位置层叠驱动器连接部120的步骤。首先,第二增强树脂层124分别层叠于柔性膜部130的上面和下面的第一保护层135,第三金属层125层叠于第二增强树脂层124,第三保护层126层叠于第三金属层125。

其中,第二增强树脂层124形成连接器安装基板121,第三金属层125由在连接器330安装基板中执行与连接器330相连接的配线的作用的连接器端子123形成。第三保护层126涂敷于连接器330安装基板,从而防止外部的湿气或异物的阻断。

并且,连接器330在驱动器连接部120通过上述的过程层叠之后,利用固化剂或液状的粘结剂来粘结于连接器安装基板121。其中,连接器330在涂敷固化剂或粘结剂之后,进行利用紫外线(uv)固化装置的固化过程。

步骤s400是在透明板200的连接端子210临时粘结导电膜400的步骤。导电膜400(acf)作为涂敷有粘结剂的膜,包括多个导电球410。其中,导电膜400通过涂敷于一面的粘结液临时粘结于透明板200的连接端子210。

其中,上述的步骤s400被说明为将导电膜400粘结于透明板200之后进行步骤s500,但这可应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即,本发明还可在导电膜400与柔性电路板100进行临时粘结之后,通过步骤s500进行超声波熔敷。可借助导电膜400的粘结力来使柔性电路板100与导电膜400之间进行临时粘结。

步骤s500是使步骤s100至步骤s300中制备而成的柔性电路板100超声波熔敷于透明板200的连接端子210的步骤。电极粘结部110将第二金属层116被露出的下面紧贴于透明板200的连接端子210。此时,信号连接端子112紧贴在与透明板200的信号图案相连接的连接端子210,电源连接端子113紧贴在与透明板200的电源图案相连接的连接端子210。并且,虚拟端子114分别形成于多个电极端子中的两侧的最外壳。

其中,超声波装置500在电极粘结部110的上面(例如,第二保护层118)紧贴硅材质的缓冲板(interpose)(未图示)之后,输出超声波。因此,超声波装置通过缓冲板(未图示)在导电膜400和柔性电路板产生振动和压力。因此,导电膜400的粘结剂被因超声波引起的压力及振动而产生的热溶解,且导电球410因振动及压力而被碾碎,从而粘结于柔性电路板100的信号连接端子及电源连接端子。

此时,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虚拟端子114,从而与以往相比,可更加增强位于最外壳侧的信号连接端子112或电源连接端子113的粘结力。

若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则虚拟端子114使最外壳侧信号连接端子112或电源连接端子113位于内侧,而不是柔性电路板100的最外壳侧,从而可支撑施加于最外壳侧信号连接端子112或电源连接端子113的压力,可防止在最外壳侧端子113中通过透明板200的截面排出的热损失,从而可使中心侧和最外壳侧端子112、113属于相互均匀的温度范围。

即,虚拟端子114中,最外壳侧端子112、113与中心侧的端子112、113之间的压力和温度均匀,从而可在相同的时间内实现熔解的粘结剂的固化,以可缩短制备时间,并增强结合力。

这种利用超声波熔敷的透明板200的柔性电路板100与以往的利用热压机的粘结时相比,无需考虑固化时间和加热时间,从而将柔性电路板100粘结于透明板200时所需的时间非常短,以可提高生产率。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耐久性得到增强的透明电光板用柔性电路板的实施例只是例示性的,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可以容易理解可从中实现多种变形及等同的其他实施例。

因此,本发明应理解为包括根据所附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来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其范围内的所有变形技术方案和等同技术方案及代替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