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补偿模块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663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补偿模块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具体涉及是一种卧式补偿模块壳体。



背景技术:

一般的卧式模块,在面板前面采用拉手进行拉出推进,但没有考虑到人工的搬运和安装。当增加拉手方便工人搬运时,拉手的突出来会增加卧式模块的高度,而不容易放进柜体内,维护时也不方便拉出。

线缆固定方式通常采用扎带固定,长度较长时,扎带数量将会增多,另外位置当模块位置比较紧凑时,线缆的固定不容易,且扎带的固定也随之困难,在长期的运输过程中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让工人方便搬运的同时也方便日常维护的卧式补偿模块壳体。

一种卧式补偿模块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包括依次连接有顶板、侧板、底板、前板和后板,其中顶板与侧板之间相连接处设有凹位,凹位内分别设有能收纳于凹位内或拉出凹位外的第三拉手和第四拉手,收纳状态时,第三拉手和第四拉手的顶面与顶板的上表面持平或低于顶板的上表面,前板的前表面还设有第一拉手和第二拉手。

具体进一步,所述前板上还设有前板进风口,后板上还设有后板出风口,前板进风口和后板出风口构成散热气道。

具体进一步,所述顶板上设有顶板散热口,底板上固定有变压器,顶板散热口位于变压器的上方,侧板位于变压器的侧边。

具体进一步,所述侧板上设有侧板出风口,侧板出风口位于变压器的侧边。

具体进一步,所述凹位上分别设有至少四个插孔,第三拉手和第四拉手分别置于插孔内。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三拉手和第四拉手的底面分别与凹位的底面之间留有一定距离。

具体进一步,所述壳体本体还设有线架,线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捆扎导线的槽孔。

具体进一步,所述壳体本体还设有两个电容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结构通过凹位隐藏第三拉手和第四拉手,起到方便搬运和隐藏,不影响整体美观。2、线架的槽孔起到阻挡线缆掉出,在长期的运输过程中,线缆也不会掉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线架结构示意图。

以下是附图标记说明

侧板1;侧板出风口101;顶板2;顶板散热口201;前板3;前板进风口301;第一拉手302;第二拉手303;凹位4;第三拉手5;第四拉手6;后板7;后板出风口701;底板8;线架9;槽孔9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卧式补偿模块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包括依次连接有顶板2、侧板1、底板8、前板3和后板7,其中顶板2与侧板1之间相连接处设有凹位4,凹位4内分别设有能收纳于凹位4内或拉出凹位4外的第三拉手5和第四拉手6,收纳状态时,第三拉手5和第四拉手6的顶面与顶板2的上表面持平或低于顶板2的上表面,前板3的前表面还设有第一拉手302和第二拉手303。本结构通过凹位4隐藏第三拉手5和第四拉手6,起到方便搬运和隐藏,不影响整体美观。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前板3上还设有前板进风口301,后板7上还设有后板出风口701,前板进风口301和后板出风口701构成散热气道,起到加速壳体本体内的空气流通,起到进一步散热效果。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顶板2上设有顶板散热口201,底板8上固定有变压器,顶板散热口201位于变压器的上方,侧板1位于变压器的侧边。所述侧板1上设有侧板出风口101,侧板出风口101位于变压器的侧边,起到方便散热,有利于变压器产生热量直接排出壳体本体外。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凹位4上分别设有至少四个插孔,第三拉手5和第四拉手6分别置于插孔内。所述第三拉手5和第四拉手6的底面分别与凹位4的底面之间留有一定距离,能让手指伸至预留空间了,便于拉出第三拉手5和第四拉手6,起到方便搬运的作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壳体本体还设有线架9,线架9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捆扎导线的槽孔901,起到阻挡线缆掉出,在长期的运输过程中,线缆也不会掉落。所述壳体本体还设有两个电容器。当采用两个电容器时,容量分配如下:单个电容,里面安装2个不同容量,一个是20千乏的芯子,一个是10千乏的芯子,同时引出4根连接线到4个接线端子,标识好哪根是20千乏,哪根是10千乏,这样2台电容器可实现60千乏的安装容量,且解决安装位置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卧式补偿模块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包括依次连接有顶板、侧板、底板、前板和后板,其中顶板与侧板之间相连接处设有凹位,凹位内分别设有能收纳于凹位内或拉出凹位外的第三拉手和第四拉手,收纳状态时,第三拉手和第四拉手的顶面与顶板的上表面持平或低于顶板的上表面,前板的前表面还设有第一拉手和第二拉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结构通过凹位隐藏第三拉手和第四拉手,起到方便搬运和隐藏,不影响整体美观。2、线架的槽孔起到阻挡线缆掉出,在长期的运输过程中,线缆也不会掉落。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进;周剑君;祁良甫;吴文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光达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1
技术公布日:2018.03.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