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信号识别LED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500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信号识别LED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信号识别LED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LED光源是节能型的新型光源,具有功率小、无污染等优点,基本已成为现代照明光源的主体了。LED是低压直流供电的器件,需配有一个电能转换的LED电源才能驱动其发光,而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下,人们对LED发光亮度会有着不同的要求,现有的LED调光电源大多输出电流单一,采用PWM模式调光的电源在适配不同灯具时输出的电压幅度不一致,导致调光效果不理想,同时调光时纹波指数偏高,即影响灯具的使用寿命,也会对人视觉造成干扰,长期在此类灯光下生活,容易影响视力,这些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信号识别LED驱动装置,具有稳定良好的光输出,其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智能信号识别LED驱动装置,其包括顺次连接于装置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磁滤波与整流电路、开关切换电路、变压器模块、整流滤波电路和调光处理电路,该调光处理电路受控于一MCU处理电路,于调光装置的输出端处设有一检测电路用以获知输出端的电压信息,并反馈至该MCU处理电路以进行对调光处理电路的运行调节;该MCU处理电路提供有若干连接并获取外部调节信号的接线端,各接线端分别对应一种调制信号。

该些接线端包括用于连接获取数字可导址照明接口信号的DALI端子、用于连接获取电阻调节信号的Irset端子、用于连接获取拨号信号的Dial-up端子,或DMX端子。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接线端还包括用于连接获取触按信号的PUSH端子。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PUSH端子通过一光耦模块连接至一点触开关。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路和开关切换电路之间设有一反馈电路,该反馈电路的输入侧的VSET信号来自于检测电路的输出,其具体包括:由稳压管ZD9、场效应管Q5和若干电阻、电容构成,该光耦模块U9的输入侧并联有电阻R35,并该电阻R35一端由电阻R39连接直流源VDD,该另一端由该稳压管ZD9接地,电阻R52、R53和R54串联连接于直流源V+与地端之间,其中电阻R53和R54的连接点与该稳压管ZD9的控制极相连,该稳压管ZD9控制极与地端之间接有电阻R55,该稳压管ZD9控制极经由电阻R44、场效应管Q5接地,电阻R40和R43串接连接于PUSH信号输入端和地端之间,电阻R40和R43的连接点与该稳压管ZD9控制极相连,该稳压管ZD9的阴极与控制极之间接有电容C17,电容C16和电阻R48串联后再与该电容C17并联;光耦模块U9的输出侧连接至所述开关切换电路;通过实时获取LED驱动装置输出端的电压信息,由所述开关切换电路调整电源的电压输出。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检测电路为连接于本LED驱动装置输出端的分压式电路或变压式电路,以获取输出端的电压信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电磁滤波与整流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共模电感LF1、第二共模电感LF2和整流芯片BD1,该第一共模电感LF1的输入端接有电容C1,其输出端接有电容C3,该第一共模电感LF1的上路输入端和上路输出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1,其下路输入端和下路输出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2,该第二共模电感LF2的上路输入端和上路输出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3,其下路输入端和下路输出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4。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开关切换电路包括PWM芯片U9、场效应管Q6、二极管D10和电容C21,变压器模块的原级侧经由该场效应管Q6连接地端,该场效应管Q6的栅极经由该二极管D10连接于该PWM芯片U9,该二极管D10的阳极与该场效应管Q6的栅极,其阴极连接至该PWM芯片U9,该二极管D10两端并联一电阻R45,该场效应管Q6的源极和漏极连接该电容C21,该二极管D10的阴极经由稳压管ZD5连接PWM芯片U9的信号地。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整流滤波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5和D11,该二极管D5和D11的阳极共同连接于变压器模块的次级侧,二者的阴极作为输出,并于阴极与地端之间接并联接有电容C9、电阻R21和R51。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调光处理电路包括的连接并受控于MCU处理电路的该调光处理芯片U5、场效应管Q7和电感L1,该场效应管Q7和电感L1接于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本LED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之间,该场效应管Q7的栅管连接至该调光处理芯片U5,该电感L1的两端分别由二极管D13和D8接地,该二极管D8并联有电容C18和电阻R4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多电流设置功能,可以适用于更多的灯具,拥有较佳的兼容性;而且装置提供灯具电压自动识别功能,可以根据灯具电压对电源输出电压进行智能调节,减少压差,改善调光效果和降低纹波指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信号识别LED驱动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于检测电路与开关切换电路之间的反馈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滤波与整流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流滤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调光处理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1,一种智能信号识别LED驱动装置,其包括顺次连接于装置输入端101与输出端102之间的电磁滤波与整流电路、开关切换电路、变压器模块、整流滤波电路和调光处理电路,该调光处理电路受控于一MCU处理电路,于调光装置的输出端处设有一检测电路用以获知输出端的电压信息,并反馈至该MCU处理电路以进行对调光处理电路的运行调节;该MCU处理电路提供有若干连接并获取外部调节信号的接线端,各接线端分别对应一种调制信号。

该些接线端包括用于连接获取数字可导址照明接口信号的DALI端子、用于连接获取电阻调节信号的Irset端子、用于连接获取拨号信号的Dial-up端子,DMX端子,用于连接获取触按信号的PUSH端子。

参见附图2,为了进行智能调节,减少压差,改善调光效果和降低纹波指数,于所述检测电路和开关切换电路之间设有一反馈电路,该反馈电路的输入侧的VSET信号来自于检测电路的输出,其具体包括:由稳压管ZD9、场效应管Q5和若干电阻、电容构成,该光耦模块U9的输入侧并联有电阻R35,并该电阻R35一端由电阻R39连接直流源VDD,该另一端由该稳压管ZD9接地,电阻R52、R53和R54串联连接于直流源V+与地端之间,其中电阻R53和R54的连接点与该稳压管ZD9的控制极相连,该稳压管ZD9控制极与地端之间接有电阻R55,该稳压管ZD9控制极经由电阻R44、场效应管Q5接地,电阻R40和R43串接连接于PUSH信号输入端和地端之间,电阻R40和R43的连接点与该稳压管ZD9控制极相连,该稳压管ZD9的阴极与控制极之间接有电容C17,电容C16和电阻R48串联后再与该电容C17并联;光耦模块U9的输出侧连接至所述开关切换电路;通过实时获取LED驱动装置输出端的电压信息,由所述开关切换电路调整电源的电压输出。

对该调光处理电路的运行调节包括其输出电压的动态调节,以改善调光效果和降低纹波指数。

该检测电路为连接于本LED驱动装置输出端的分压式电路或变压式电路,以获取输出端的电压信息;该分压式电路即为串联接于LED驱动装置输出端与地端之间的若干电阻,并于中间的一连接点作为电压信号的反馈点;而变压式电路则是包括变压线圈,该变压线圈的原级侧接于LED驱动装置输出端,次级侧作为电压信号的反馈点。

参见附图3,该电磁滤波与整流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共模电感LF1、第二共模电感LF2和整流芯片BD1,该第一共模电感LF1的输入端接有电容C1,其输出端接有电容C3,该第一共模电感LF1的上路输入端和上路输出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1,其下路输入端和下路输出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2,该第二共模电感LF2的上路输入端和上路输出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3,其下路输入端和下路输出端之间接有二极管D4。

参见附图4,该开关切换电路包括PWM芯片U9、场效应管Q6、二极管D10和电容C21,变压器模块的原级侧经由该场效应管Q6连接地端,该场效应管Q6的栅极经由该二极管D10连接于该PWM芯片U9,该二极管D10的阳极与该场效应管Q6的栅极,其阴极连接至该PWM芯片U9,该二极管D10两端并联一电阻R45,该场效应管Q6的源极和漏极连接该电容C21,该二极管D10的阴极经由稳压管ZD5连接PWM芯片U9的信号地;所述PWM芯片U9通过一光耦模块U19连接至所述MCU处理电路。

参见附图5,该整流滤波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5和D11,该二极管D5和D11的阳极共同连接于变压器模块的次级侧,二者的阴极作为输出,并于阴极与地端之间接并联接有电容C9、电阻R21和R51。

参见附图6,该调光处理电路包括的连接并受控于MCU处理电路的该调光处理芯片U5、场效应管Q7和电感L1,该场效应管Q7和电感L1接于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108与本LED驱动装置的输出端102之间,该场效应管Q7的栅管连接至该调光处理芯片U5,该电感L1的两端分别由二极管D13和D8接地,该二极管D8并联有电容C18和电阻R41。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