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5669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是一种LED灯管。



背景技术:

LED光源作为新型照明产品逐步取代原来的荧光灯照明产品,在实际应用中,一种是全新建筑和装修直接采用了LED照明产品,另一种则是已装修布局好的旧有荧光灯照明系统。LED照明产品是直接由交流市电驱动的,而传统荧光灯不是直接由交流市电驱动,由电子镇流器进行升压且电压是从荧光灯管两端输入驱动荧光灯管,在使用新型普通LED照明产品时,需要修改线路,将电子镇流器去掉,由于安全考虑,防止人员在安装LED灯管触电,美国UL安全认证要求:当灯管一端的灯针连接到火线(LINE)时,灯管另一端的灯针连接人体等效网络后对地漏电流要小于5MIU;测试方式如下图1所示。为了达到此项安全认证的要求,市场上的LED灯管采用:

1、在灯头增加机械开关,利用灯管安装到支架后顶住开关。采用机械结构的方式大幅降低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这种方式已极少有人采用;

2、LED灯管双端供电时无法通过漏电流小于5MIU的测试(防触电测试),现在的LED灯管无法通过UL的防触电测试,而被迫采用单端进电的方式。单端供电的方式 即: L和N从灯管同一侧的灯针输入,灯管另一侧的灯针没有电气连接;如下图2所示。采用单端供电的方式,使线路修改不方便,耗时多,成本高。具体解释如下:

在美国现在的荧光灯照明系统所使用的镇流器主要有三类:瞬时启动电子镇流器,快速和编程启动镇流器,其中以瞬时启动电子镇流器占80%以上。参考图3和图4是三种类型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图。由瞬时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的接线线路改为单端供电的LED灯管的接线线路时,由于瞬时启动的镇流器一端只有一条线,修改为单端供电时,需要重新布一条线到灯管一端,并且参考图5和图6,是瞬时启动灯头的示意图,图5是外部短路的瞬时启动灯头,图6是内部短路的瞬时启动灯头;则为了实现单端供电,参考图7,此时需要把瞬时启动灯头的同一侧的两个针分开,即将外部短路的瞬时启动灯头的短路线路断开;或者由于瞬时启动灯头的短路线路在灯头内部,此时需要更换灯具的灯头。另外,由快速和编程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的接线线路改为单端供电的LED灯管的接线线路时,参考图8,图8是快速编程启动镇流器灯头示意图,快速编程启动镇流器灯头没有短路线路;因此,参考图9,图9是将快速和编程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改为单端供电的LED灯管的接线示意图。

在对原有荧光灯线路进行修改时,所需人工及材料成本高;以美国为例,修改灯具的线路必须是专业的持证电工,一个专业电工每小时人工费约为70美元,以单端供电方式修改线路,一小时约可以改造10支灯管左右,改造每支灯管的人工成本约为7美金,而目前出口美国的灯管为3-4美金;另外,时间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通过UL安全认证且改造原有荧光灯线路时,不需重新布线的LED灯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灯管,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第一整流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和LED灯珠板;

所述LED灯管还包括设置于外壳一端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以及另一端的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所述LED灯管还包括开关电路和隔离触发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所述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一隔离触发电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导电端子与第一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LED灯珠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离触发电路用于在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短路后,使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第一整流电路与第三导电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所述隔离触发电路还包括第二隔离触发电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二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离触发电路用于在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短路后,使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整流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一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包括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和第十二极管;所述第八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九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八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二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一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第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负极、第十二极管的正极与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一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或第二开关电路包括可控硅或继电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或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为可控硅的第一连接端或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或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为可控硅的第二连接端或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或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为可控硅的控制端或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一偏置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偏置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三导电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偏置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四导电端子连接;

或者,

所述第二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二偏置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二偏置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导电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偏置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三偏置电阻、第一电阻、第一光耦、第二整流电路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三偏置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三导电端子、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偏置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四导电端子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或者,

所述第二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四偏置电阻、第二电阻、第二光耦、第三整流电路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三偏置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子、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偏置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三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第二导电端子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三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半波整流电路、第一全波整流电路、第十一二极管和第五电容;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三导电端子连接;所述第四导电端子与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半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半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负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管的正输出端、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第三导电端子连接;

或者,

所述第二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二半波整流电路、第二全波整流电路、第十二二极管和第六电容;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导电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半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半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十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负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的正输出端、第十二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导电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恒流驱动芯片及其外围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或第二开关管为NMOS管,所述NMOS管的栅极为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NMOS管的源极为开关管的负输出端,所述NMOS管的漏极为开关管的正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通过设置开关电路和隔离触发电路,使得LED灯管在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连接到灯管支架得电后,由于开关电路断开且通过合理设置隔离触发电路,使隔离触发电路的漏电流符合安全认证要求,则LED灯管可以通过UL安全认证;另外,当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短路时,LED灯管导通,可解决现有瞬时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改为单端供电的LED灯管的接线时存在的成本高昂的缺点,沿用原有线路即可正常使用LED灯管,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美国UL安全认证的测试示意图;

图2是LED灯管的单端供电示意图;

图3是瞬时启动电子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图;

图4是快速和编程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图;

图5是外部短路的瞬时启动灯头示意图;

图6是内部短路的瞬时启动灯头示意图;

图7是将瞬时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改为单端供电的LED灯管的接线示意图;

图8是快速编程启动镇流器灯头示意图;

图9是将快速和编程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改为单端供电的LED灯管的接线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2是LED灯管的双端供电示意图;

图13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LED管将瞬时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改为双端供电的LED灯管的接线示意图;

图14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LED管将快速和编程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改为单端供电的LED灯管的接线示意图;

图15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LED管将快速和编程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改为双端供电的LED灯管的接线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四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五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六种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LED灯管,参考图10和图11,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包括外壳1、设置于外壳1内的第一整流电路、恒流驱动电路和LED灯珠板,第一整流电路和恒流驱动电路设置与图10中的2之中;

LED灯管还包括设置于外壳1一端的第一导电端子如图10中的L、第二导电端子如图10中的N以及另一端的第三导电端子如图10中的A、第四导电端子如图10中的K;LED灯管还包括开关电路和隔离触发电路,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一隔离触发电路;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一隔离触发电路设置与图10中的3之中;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导电端子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导电端子与第一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LED灯珠板的输入端连接;如图11 中的LED-和LED+;第一隔离触发电路用于在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短路后,使第一开关电路导通,第一整流电路与第三导电端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通过设置开关电路和隔离触发电路,LED灯管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与灯管支架连接,灯管支架与火线连接,由于开关电路初始状态为断开状态,故在第三导电端子处测量对地漏电流小于5MIU;且通过合理设置隔离触发电路的元件参数,使隔离触发电路的漏电流符合安全认证要求,即在第四导电端子处的对地漏电流同样小于5MIU;则LED灯管可以通过UL安全认证,安全性能高;另外,利用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管可以实现双端供电或者单端供电;参考图10、图12和图13,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2是LED灯管的双端供电示意图,图13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LED管将瞬时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改为双端供电的LED灯管的接线示意图,当LED灯管进行双端供电时,即与原有荧光灯管的瞬时启动灯头连接时,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接火线,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接零线;由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短路,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短路,隔离触发电路触发开关电路导通,则LED灯管导通工作;参考图10、图12和图15,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2是LED灯管的双端供电示意图,图15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LED管将快速和编程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改为双端供电的LED灯管的接线示意图,同理,当第三导电端子和第四导电端子短路时,第一开关电路导通,则LED灯管导通工作。另外,本实用新型的LED管还可以进行单端供电,参考图2、图10和图14,图2是LED灯管的单端供电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4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LED管将快速和编程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改为单端供电的LED灯管的接线示意图,当第一导电端子接火线,第二导电端子接零线时,通过第一整流电路整流后,为恒流驱动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则恒流驱动电路可以驱动LED灯珠板工作。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管可解决现有瞬时启动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接线改为单端供电的LED灯管的接线时存在的成本高昂的缺点,沿用原有线路即可正常使用LED灯管,不需要重新布线或者更换灯头,改造十分方便,而且成本低。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考图16和图17,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隔离触发电路还包括第二隔离触发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和第二隔离触发电路设置与图16中的4之中,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二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隔离触发电路用于在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短路后,使第二开关电路导通,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整流电路连接。

本实施例的LED灯管只能进行双端供电,实际使用时,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连接火线,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连接零线,由于灯管两端都设置了开关电路和隔离触发电路,灯管的安全性能更好。另外,对LED灯管进行UL安全认证时,可将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或者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与灯管支架连接,灯管支架与火线连接,相应地,在第三导电端子、第四导电端子或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处测量对地的漏电流,由于灯管两端均有开关电路和隔离触发电路,LED灯管可通过UL安全认证。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考图11,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第一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和第六二极管D6;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与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与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导电端子与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一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利用这种第一整流电路,LED灯管可以实现单端供电和双端供电。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考图17,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第一整流电路包括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和第十二极管D10;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与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与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与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接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二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一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与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一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利用这种第一整流电路,LED灯管可以实现双端供电。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考图11和图18,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第一开关电路或第二开关电路包括可控硅或继电器,第一开关电路或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为可控硅的第一连接端或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第一开关电路或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为可控硅的第二连接端或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第一开关电路或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为可控硅的控制端或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端,本实用新型中,可控硅采用双向可控硅来实现,如图11中的Q1;继电器采用四脚继电器来实现,如图18中的S1。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考图11,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第一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一偏置电阻R22和第一电容C2,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偏置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三导电端子连接;第一偏置电阻R2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2的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四导电端子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采用可控硅来实现,第一整流电路采用可双端供电和单端供电的第一整流电路。当第一导电端子L和第二导电端子N连接到灯管支架后,在第三导电端子A处对地测量漏电流,由于可控硅Q1处于断开状态,故漏电流小于5MIU,;在第四导电端子K对地测量漏电流, 将R22和C2的参数设定使漏电流同样小于5MIU,可通过UL的测试;具体的,R22的阻值为330欧姆,第一电容的参数范围为0.068uf~0.22uf。

当LED灯管连接到瞬时启动电子镇流器的灯管支架时,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与火线连接,第三导电端子和第四导电端子与零线连接;由于瞬时启动电子镇注器的灯管支架两端的灯头内部是短路的,故完全安装到灯管支架后,灯管一端的第一导电端子L和第二导电端子N被短路,另一端的第三导电端子A和第四导电端子K被短路. 当A和K短路后,第一电容C2和第一偏置电阻R22的触发电流使可控硅Q1导通,两端供电连接到电源的整流桥工作。

参考图17,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第二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二偏置电阻R1和第二电容C3,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二偏置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导电端子连接;第二偏置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3的一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端子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电路采用可控硅来实现,第一整流电路采用双端供电的第一整流电路。具体的,R1的阻值为330欧姆,第二电容的参数范围为0.068uf~0.22uf。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考图19,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四种实施例示意图,第一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三偏置电阻如图19中的R22、第一电阻如19中的R1、第一光耦U3、第二整流电路和第三电容如图19中的C2,本实施例中,第一整流电路采用可双端供电和单端供电的第一整流电路,第一开关电路采用可控硅来实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三偏置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三导电端子、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偏置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三电容的一端与第四导电端子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整流电路采用半波整流,由二极管D7和D8组成,第三电容的参数范围为0.022uf~0.1uf。

参考图20,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五种实施例示意图,第二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四偏置电阻如图20中的R5、第二电阻如图20中的R6、第二光耦U2、第三整流电路和第四电容如图20中的C3,第一整流电路采用双端供电的第一整流电路;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第三偏置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子、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偏置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三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四电容的一端与第二导电端子连接;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三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整流电路采用半波整流,由二极管D1和D2组成,第二开关电路采用可控硅实现,第四电容的参数范围为0.022uf~0.1uf。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考图18,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第一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如图18中的Q1、第一半波整流电路、第一全波整流电路、第十一二极管如图18中的D15和第五电容如图18中的C2;本实施例中,第一整流电路采用可双端供电和单端供电的第一整流电路,第一开关电路采用继电器来实现,具体地,采用四脚继电器;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三导电端子连接;第四导电端子与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半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半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十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负输出端接地;第一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开关管的正输出端、第十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第三导电端子连接;第五电容的参数范围为0.022uf~0.1uf。

参考图21,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六种实施例示意图,第二隔离触发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Q2、第二半波整流电路、第二全波整流电路、第十二二极管如图21中的D22和第六电容如图21中的C8;本实施例中,第一整流电路采用双端供电的第一整流电路;第二开关电路采用继电器实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导电端子连接;第二导电端子与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半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半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十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负输出端接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的正输出端、第十二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第一导电端子连接;第六电容的参数范围为0.022uf~0.1uf。进一步地,第一开关管Q1或第二开关管Q2为NMOS管,NMOS管的栅极为开关管的控制端,NMOS管的源极为开关管的负输出端,NMOS管的漏极为开关管的正输出端。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考图11、图17、图18、图19、图20和图21,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四种实施例示意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五种实施例示意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的第六种实施例示意图,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恒流驱动芯片U1及其外围电路,本实用新型中,恒流驱动芯片U1采用EP2701型号的恒流驱动芯片来实现。另外,在第一导电端子通过一保险丝与其余电路连接,提高电路的安全性能。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