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锂电池干燥炉用改进加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415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式锂电池干燥炉用改进加热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干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触式锂电池干燥炉用改进加热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锂电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锂离子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如手提电脑、摄像机、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开发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开始试用,预计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随着能源的紧缺和世界的环保方面的压力。锂电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行业,特别是磷酸铁锂材料电池的出现,更推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为了保证锂电池具有高质量,需要对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工序所处的生产环境进行严格把关。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干燥炉对电池壳体、极片、极卷和电芯进行干燥处理。

锂电池干燥炉主要有热辐射加热,热风加热和接触式加热几种;辐射加热和热风加热由于加热均匀性差,烘烤周期长,以及耗能大等问题的存在,行业基本由接触式加热所代替。接触式加热由于直接对加热板直接接触电池表面,温度均匀性好和烘烤周期短,受电池生产厂家的青睐。接触式锂电池干燥炉一般采用加热板对锂电池接触加热,现有的加热板一般是硅胶发热片,通过硅胶发热片中的电热丝进行加热,实际使用中发现,硅胶发热片一般是贴合在金属导热板两侧,成本较高,另外电热丝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老化等损耗时,紧密粘接在金属导热板上的硅胶发热片难以进行快速更换,不利于快速维修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触式锂电池干燥炉用改进加热板,能够实现加热板的快速安装维护,并且能够满足锂电池干燥时的温度要求以及发热均匀性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触式锂电池干燥炉用改进加热板,包括金属导热板以及若干发热器件,所述金属导热板的竖直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金属导热板,每一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所述发热器件,所述发热器件的长度与所述安装孔的长度相适应。通过在金属导热板的厚度方向,沿着长度或者宽度方向均匀地插设发热器件,能够使得加热板获得来良好的加热效果并保证发热均匀性,并且在需要维修更换时,发热器件从安装孔内拔出,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导热板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固定螺钉孔,所述固定螺钉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相互垂直;通过所述固定螺钉孔,所述金属导热板安装在夹具的固定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导热板的下端还设置有至少一组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孔对称分布,且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器件包括器件本体、填充涂覆层以及插接头,所述插接头与所述器件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填充涂覆层包覆所述器件本体,所述器件本体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形成过盈配合。通过填充涂覆层使得器件本体在安装孔内与金属导热板形成良好的接触,从而能够防止热量损失,形成良好的导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导热板的下端对应每一所述安装孔设置一凹槽,所述发热器件的插接头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插接头与设置在夹具的底板上的承插头配合,所述承插头通过电路板与外部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导热板的一侧面还设置有若干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均匀设置在所述金属导热板的侧面下部,所述隔离件之间的间距与锂电池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导热板是铝合金板。铝合金板质量轻,强度高,并且能够达到良好的导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涂覆层是导热硅胶布、导热硅胶脂、导热膏任意一种或者所述导热硅胶布、所述导热硅胶脂、所述导热膏至少两种依次涂覆形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发热器件,在加热板本体也即是金属导热板上的安装孔进行插设,发热器件均匀分布在金属导热板上,保证了良好的发热效果和均匀性要求,同时,由于每一个发热器件独立设置,从而在需要进行维护更换时,能够对加热板进行快速维修,提高了导热金属板的利用率,降低了生成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式锂电池干燥炉用改进加热板主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式锂电池干燥炉用改进加热板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式锂电池干燥炉用改进加热板仰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器件主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式锂电池干燥炉用改进加热板三维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式锂电池干燥炉用改进加热板安装隔离件三维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式锂电池干燥炉用改进加热板组成的夹具三维结构图;

图中,10-金属导热板,20-发热器件,11-安装孔,12-固定螺钉孔,13-定位销孔,14-凹槽,15-隔离件,21-器件本体,22-填充涂覆层,23-插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5所示,一种接触式锂电池干燥炉用改进加热板,包括金属导热板10以及若干发热器件20,所述金属导热板10的竖直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贯穿所述金属导热板10,每一所述安装孔11内设置有所述发热器件20,所述发热器件20的长度与所述安装孔11的长度相适应。通过在金属导热板10的厚度方向,沿着长度或者宽度方向均匀地插设发热器件20,能够使得加热板获得来良好的加热效果并保证发热均匀性,并且在需要维修更换时,发热器件20从安装孔内拔出,操作简单方便。

其中,所述金属导热板10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固定螺钉孔12,所述固定螺钉孔12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孔11的中心轴相互垂直;通过所述固定螺钉孔12,所述金属导热板10安装在夹具的固定板之间。

其中,发热器件20可是电热管或者电热丝。

其中,所述金属导热板10的下端还设置有至少一组定位销孔13,所述定位销孔13对称分布,且与所述安装孔11的中心轴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发热器件20包括器件本体21、填充涂覆层22以及插接头23,所述插接头23与所述器件本体21的一端连接,所述填充涂覆层22包覆所述器件本体21,所述器件本体21插设在所述安装孔11形成过盈配合。通过填充涂覆层22使得器件本体21在安装孔11内与金属导热板10形成良好的接触,从而能够防止热量损失,形成良好的导热效果。

其中,所述金属导热板10的下端对应每一所述安装孔11设置一凹槽14,所述发热器件20的插接头21位于所述凹槽14内,所述插接头21与设置在夹具的底板上的承插头配合,所述承插头通过电路板与外部电源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金属导热板10的一侧面还设置有若干隔离件15,所述隔离件15均匀设置在所述金属导热板10的侧面下部,所述隔离件15之间的间距与锂电池相适应。隔离件15的上端两侧为倾斜面,具有良好导向作用。

其中,所述金属导热板10是铝合金板。铝合金板质量轻,强度高,并且能够达到良好的导热效果。

其中,所述填充涂覆层22是导热硅胶布、导热硅胶脂、导热膏任意一种或者所述导热硅胶布、所述导热硅胶脂、所述导热膏至少两种依次涂覆形成。

如图7所示,若干所述金属导热板10均匀安装在夹具的固定板之间,锂电池设置在两个所述金属导热板10之间;多个加热板均匀分布在夹具的固定板之间,形成了锂电池容置腔,锂电池容置腔内通过隔离件15形成多个锂电池安装工位。

由于采用了发热器件,在加热板本体也即是金属导热板上的安装孔进行插设,发热器件均匀分布在金属导热板上,保证了良好的发热效果和均匀性要求,同时,由于每一个发热器件独立设置,从而在需要进行维护更换时,能够对加热板进行快速维修,提高了导热金属板的利用率,降低了生成成本。

现有的普通硅胶发热片内部发热丝为均匀分布的,实际使用中发现,随着使用方式、环境等的不同,温度均匀性不高,同一发热面温度差为正负5摄氏度,达不到对锂电池加热温度均匀性正负2摄氏度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排”、“列”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实用新型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连”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