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415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采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



背景技术:

碳纤维发热地板加热采用远红外线热辐射低温采暖,可用于建筑物中的墙壁内外侧或地面,并根据建筑结构、用户要求控制的现代供暖系统,地面供暖系统是通过远红外线热辐射使周围密实物体如墙壁、地面、家具等,首先吸收能量,温度升高,然后由这些物体散发辐射热来自然均匀地升高室内温度,全然没有传统采暖系统带来的干燥、闷热的感觉,室内温度保持均衡。是空调供暖和地暖的有效补充,远红外线热辐射供暖板取代了以往通过电阻丝发热供暖的传统方式,并且将安装环境从仅限于地面扩大到了房子的四周、顶部,甚至可以与壁画、装饰性织物等结合,可灵活放置的供暖设备。安装条件也打破了仅限于传统地板功能单一的限制,而可以兼容供暖与美化,设计更为人性化。采用远红外发热方式有效保障了头冷脚暖的舒适感。但是发热板往往在加热过程中,板材之间的合成会随着发热而出现结合力降低的状况,从而导致发热板的使用寿命缩短,并且采用单一加热回路,在加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温度不稳定现象,不能达到恒温的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导热板侧边设置折弯板对保温层底面成“U”型包围,机械强度更高,耐热冲击性能耗,同时发热层采用双导线双回路平行发热的方式,彼此设定的温差限制在5℃内,从而达到稳定温度的效果,也不易使发热板高温脆化,异能承担更大的电流负载和更长的承载时间,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种集成恒温发热板,包括导热板以及设置在导热板背面的发热层和包覆发热层背面及两端的保温层,所述导热板的正面设置有网孔,并且导热板相邻的三条边朝背面弯折形成折弯板,折弯板截面呈“L”型,所述发热层和保温层安装在由折弯板与导热板背面围成的空间内;所述保温层上开设有加热线槽,用于铺设组成发热层的加热线,并且加热线槽的槽底覆盖有热反射层;所述发热层包括两组由加热线组成的电加热回路,电加热回路之间平行设置,间距为50mm,并在两组电加热回路上分别设置有温度控制器,且两个温度控制器设定的温度差为5℃,所述电加热回路包括两段并联连接在一起的加热线,两段加热线的正极接线端与发热板侧面的正极导电端连接,负极接线端分别反方向伸出并布置在呈蛇形设置的加热线槽中后,与发热板侧面的负极导电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板与发热层之间设置有导热绝缘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板的材质为不锈钢、铝或者镀锌金属。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发泡PVC。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线槽深度不超过保温层厚度的二分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线为碳纤维加热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加热回路的转折处设置有圆弧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呈蛇形布置的加热线槽中相邻的平行段之间的距离为40mm-6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导电端有两个,分别与两组电加热回路的正极对应连接,负极导电端有一个,均与两组电加热回路的四段加热线负极相接。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包括导热板以及设置在导热板背面的发热层和包覆发热层背面及两端的保温层,导热板侧面三条边设置有折弯板,另一条预留安装导电端,折弯板与导热板呈U型设置,用于与保温层底面贴合,而不用担心因为支撑、安装不当或其自身重力而引起变形、倒塌的现象,提升机械强度更高,耐热冲击性能好,加长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发热层采用双导线双回路的平行发热方式,即两组回路分别采用两段并联连接的加热线,并且两段加热线反方向设置,分别敷设在发热板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同时两组回路分别设置有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的温度差限制在5℃内,从而达到稳定温度的作用,实现恒温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在铺设加热线的加热线槽中设置有热反射层,阻止产生的热能向底面传导,从而使加热效果更快,同时导热板的正表面开设有微型的网孔,有效增强发热板均匀散热的效果,减少金属对热能的阻隔,增加人体舒适感觉;

4、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在电加热回路中的转折处设置有圆弧角,减少电流通过时聚热烧灼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热板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热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热板实施状态的剖视图;

图中:1、导热板,2、发热层,3、保温层,4、折弯板,5、加热线槽,6、热反射层,7、电加热回路,8、正极导电端,9、负极导电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集成恒温发热板,包括导热板1以及设置在导热板1背面的发热层2和包覆发热层2背面及两端的保温层3,导热板采用不锈钢、铝或者镀锌金属,导热板1相邻的三条边朝背面弯折形成折弯板4,折弯板4截面呈“L”型,发热层2和保温层3安装在由折弯板4与导热板1背面围成的空间内,即折弯板4与导热板1平面呈“U”型设置,而不用担心因为支撑、安装发热板时不当或其发热板自身重力过大而引起变形、倒塌的现象,提升其机械强度更高,其中导热板1未设置折弯板4的一边用从保温层3引出吐露的导电端。

保温层3采用绝缘导热性较好的发泡PVC材质,并在上表面开设用于铺设碳纤维加热线的加热线槽5,碳纤维加热线组成了发热层2,同时加热线槽5底面覆盖有铝箔材质的热反射层6,阻止碳纤维加热线产生的热能向下传递;

发热层采用采用双导线双回路的平行发热方式,即碳纤维加热线组成两条电加热回路7,两条电加热回路7平行设置,平行距离为50mm,每条电加热回路7都设置有温度控制器,并且两个温度控制器的温度差设置在5℃,从而达到从而达到稳定温度的作用,实现恒温效果;电加热回路7由两段并联连接在一起的碳纤维加热线组成,两段碳纤维加热线的正极接线端与发热板侧面的正极导电端8连接,负极接线端分别反方向伸出并布置在呈蛇形设置的加热线槽5中后,与发热板侧面的负极导电端9连接。并且正极导电端8有两个,分别与两组电加热回路7的正极对应连接,负极导电端9有一个,均与两组电加热回路7的四段加热线的负极连接。

为了达到更好的加热效果,导热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网孔,有效增强发热板均匀散热的效果,减少金属对热能的阻隔,增加人体舒适感觉;同时每条电加热回路7的碳纤维加热线保持40mm-60mm间距平行排列,加大散热面积,而且加热线槽5的深度不超过保温层3厚度的二分之一,转折处设置有弧角,防止电流聚集使加热不稳定,缩小发热板的使用寿命,为了发热板使用更加安全,导热板1与发热层2之间设置有导热绝缘层10,导热绝缘层10为绝缘导热胶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