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8410发布日期:2018-09-01 00:2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



背景技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也称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 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具有耗电量小环保、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LED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白炽灯。

采用LED进行照明,其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单纯采用贴片式LED的芯片通电后进行照明的阶段,如专利号201320526928.4,专利名称为LED照明灯具,该LED照明灯具包括基板,基板上贴片有发光二极管上,基板上电连接具有针脚的整流器,基板的背面上覆盖有石墨散热器,电源通过整流器进行整流后,对贴片式的发光二极管进行供电,使发光二极管进行发光;这种LED照明灯具无法对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色温进行调节。第二阶段:通过开关对LED灯具进行调光的阶段,如专利号201210154570.7,专利名称为安装墙面的LED调光电源,该LED调光电源包括安装在墙面的开关面板内的照明调光开关装置,所述照明调光开关装置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相连,输出端与LED灯相连,照明调光开关装置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LED灯亮度的电位器,通过电位器有效的对LED灯具进行调光,便于安装和维护;此种LED调光灯具,需要通过安装在墙面上的电位器进行调光,不能够实现无线调光功能。第三阶段,通过无线对LED灯具进行调光的阶段,如专利号201120108976.2,专利名称为无线调光的LED照明装置,该无线调光的LED照明装置包括LED照明灯及遥控器,LED照明灯包括有LED灯条、供电电路以及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其中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遥控器发出的无线信号,并通过供电电路对LED灯条的亮度进行控制。

但是这种无线调光灯具,一般均包括电源驱动器,供电电路和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均集成在电源驱动器内,在安装时,需要分别将电源驱动器和LED灯条安装在壳体内部;并且,由于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具有多个插脚,需通过插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将无线信号接收模块集成在电源驱动器内,这种无线调光灯具,只能够适用于一种无线调光的方式,同时,当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出现损坏时,无线调光灯具便失去了无线调光功能,仅具有基础的照明功能,造成使用的不便;还无法单独的对无线信号接收模块进行更换,只能够对无线调光灯具整体进行更换,增大了无线调光灯具的使用成本,无线调光灯具的后期维护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该系统采用USB接口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可以兼容不同的无线模块,可以单独对无线模块进行更换,使用非常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供电端、整流模块、恒压输出供电模块、LED恒流驱动模块、LED照明模块、智能调光模块、USB模块接口以及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

所述整流模块连接在供电端上,所述的恒压输出供电模块和LED照明模块均电性连接至整流模块的输出端,所述LED照明模块与LED恒流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USB模块接口连接在智能调光模块上,所述智能调光模块电性连接至恒压输出供电模块和LED恒流驱动模块上,且该智能调光模块还电性连接至所述供电端与整流模块之间;

所述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插接在所述USB模块接口上,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用于接收调光信号,并将调光信号通过USB模块接口发送至所述智能调光模块内。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包括主控芯片U5、晶振X1、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以及USB接口;

所述芯片U5具有引脚VCC、引脚GND、引脚XC1以及引脚XC2,所述的晶振X1并联在引脚XC1和引脚XC2之间,所述第十一电容C11设置在引脚XC1与引脚GND之间,所述第十二电容C12设置在引脚XC2与引脚GND之间;

所述USB接口连接在芯片U5的引脚VCC和引脚GND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为2.4G无线模块、2.4G蓝牙模块、2.4GWIFI模块、声控模块、人体感应模块其中任意一种。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LED恒流驱动模块包括芯片U1、第一极性电容CE1、第二极性电容CE2、第一电容C1、第三电容C3、第五电容C5、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以及第十四电阻R14;

所述芯片U1具有引脚VDD、引脚COMP、引脚DIM、引脚CS、引脚RD1以及引脚RD4;

所述第一极性电容CE1与第二极性电容CE2并联后形成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其中第一连接点接地,所述第十四电阻R14设置于第二连接点与引脚RD1之间,第二连接点连接至所述整流模块与LED照明模块之间;

所述第三电容C3设置于引脚VDD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C1设置于引脚COMP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五电容C5和第三电阻R3并联后设置在引脚DIM与接地端之间,所述引脚DIM连接至智能调光模块上,所述第一电阻R1设置于引脚CS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芯片U1的引脚RD4连接至LED照明模块的输出端。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LED恒流驱动模块还包括芯片U2、第二电容C2、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以及第十五电阻R15;

所述芯片U2具有引脚VDD、引脚COMP、引脚DIM、引脚CS、引脚RD1以及引脚RD4;

所述第四电容C4设置于芯片U2的引脚VDD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C2设置于芯片U2的引脚COMP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第六电容C6和第四电阻R4并联后设置在于芯片U2的引脚DIM与接地端之间,所述芯片U2的引脚DIM还连接至智能调光模块上,所述第二电阻R2设置于芯片U2的引脚CS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第十五电阻R15设置在第二连接点与芯片U2的RD1引脚之间,所述芯片U2的引脚RD4连接至LED照明模块的输出端。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智能调光模块包括芯片U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以及第十电容C10;

所述的芯片U4具有引脚VCC、引脚GND、引脚50HZ、引脚CLK、引脚CDA、引脚Y以及引脚W;

所述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均连接至芯片U4的引脚50HZ,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均连接至芯片U4的引脚GND;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4的引脚50HZ,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在供电端与整流模块之间;

所述芯片U4的引脚VCC连接至恒压输出供电模块和USB模块接口上,所述芯片U4的引脚CLK和引脚CDA均连接至USB模块接口上;所述芯片U4的引脚CLK和引脚CDA连接至USB模块接口;

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在芯片U4的引脚W上,电阻R6的一端连接在芯片U4的引脚Y上,且电阻R5和电阻R6的另一端均连接至LED恒流驱动模块。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恒压输出供电模块包括芯片U3、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极性电容CE3以及第一电感L1;

所述芯片U3具有引脚VDD、引脚GND、引脚COMP、引脚SEL、引脚CS、以及两个引脚DRAIN;

所述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串联设置在芯片U3的引脚VDD与两个引脚DRAIN之间,且两个引脚DRAIN连接至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上;所述第八电容C8设置在芯片U3的引脚VDD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七电容C7设置在芯片U3的引脚COMP与接地端之间,芯片U3的引脚SEL接地,第九电阻R9设置在芯片U3的引脚CS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第十电阻R10、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一电感L1串联后形成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其中第三连接点连接至引脚VDD,第四连接点连接至引脚GND,第一肖特基D1连接在引脚GND与接地端之间;第二二极管D2与第一电感L1之间具有第五连接点,且第五连接点连接至一转接器Q1的VIN接口,转接器Q1的OUT接口连接至芯片U4的VCC引脚,且芯片U4的VCC引脚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第九电容C9;第三极性电容CE3设置在第五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

在上述的结构中,还包括红外端子,且红外端子连接在智能调光模块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LED照明模块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

其中第一灯条由串联的发光二极管W1、发光二极管W2、发光二极管W83以及发光二极管W84构成,第一灯条的一端连接至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第一灯条的另一端连接至LED恒流驱动模块;

所述第二灯条由串联的发光二极管Y1、发光二极管Y2、发光二极管Y83以及发光二极管Y84构成,第二灯条的一端连接至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第二灯条的另一端连接至LED恒流驱动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兼容不同的模块实现调光的功能,对灯具的亮度、色温进行调整,在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出现损坏时,可以单独对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进行更换,更换的方式非常简单,使用非常的方便,后期维护也非常的方便快捷,还降低了无线调光灯具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的供电端、整理模块、LED照明模块以及LED恒流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的智能调光模块、恒压输出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的第一实施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的第三实施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的第四实施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的第五实施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的第六实施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的电路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具体的,该系统包括供电端10、整流模块20、恒压输出供电模块30、LED恒流驱动模块40、LED照明模块50、智能调光模块60、USB模块接口70以及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所述整流模块20连接在供电端10上,所述的恒压输出供电模块30和LED照明模块50均电性连接至整流模块20的输出端,所述LED照明模块50与LED恒流驱动模块40电性连接,通过恒压输出供电模块30和LED恒流驱动模块40的作用,调节流经LED照明模块50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对LED照明模块50实现亮度、色温的调节;进一步的,所述USB模块接口70连接在智能调光模块60上,所述智能调光模块60电性连接至恒压输出供电模块30和LED恒流驱动模块40上,且该智能调光模块60还电性连接至所述供电端10与整流模块20之间;所述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插接在所述USB模块接口70上,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用于接收调光信号,并将调光信号通过USB模块接口70发送至所述智能调光模块60内,智能调光模块60内置有智能调光主控MCU,通过智能调光主控MCU发送控制信号至LED恒流驱动模块40,LED恒流驱动模块40对流经LED照明模块50的电流进行调节,实现对LED照明模块50的亮度、色温的调节。另外,智能调光模块60上还连接有一红外端子601,通过该红外端子601的作用,可以直接对LED照明模块50实现红外遥控,也可以实现对LED照明模块50的亮度、色温的调节。

针对上述的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如图2至图9所示,即为所述的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其中,图2中的A点与图3中的B点相连接,图2中的C点与图3中的D点相连接,图2中的E点与图3中的F点相连接。供电端10安装有保险丝F1和热敏电阻VR1,供电端10用于提供220V的交流电,整流桥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如图2所示,对于所述的LED照明模块50和LED恒流驱动模块40,提出了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LED照明模块50包括第一灯条501和第二灯条502;其中第一灯条501由串联的发光二极管W1、发光二极管W2、发光二极管W83以及发光二极管W84构成,第一灯条501的一端连接至整流模块20的输出端,第一灯条501的另一端连接至LED恒流驱动模块40;所述第二灯条502由串联的发光二极管Y1、发光二极管Y2、发光二极管Y83以及发光二极管Y84构成,第二灯条502的一端连接至整流模块20的输出端,第二灯条502的另一端连接至LED恒流驱动模块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灯条501发出的光为白光,第二灯条502发出的光为黄光,通过将第一灯条501和第二灯条502发出的光进行混合,以达到不同时间段照明的需求。

对于所述的LED恒流驱动模块4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所述LED恒流驱动模块40包括芯片U1、第一极性电容CE1、第二极性电容CE2、第一电容C1、第三电容C3、第五电容C5、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以及第十四电阻R14;所述芯片U1具有引脚VDD、引脚COMP、引脚DIM、引脚CS、引脚RD1以及引脚RD4;所述第一极性电容CE1与第二极性电容CE2并联后形成第一连接点401和第二连接点402,其中第一连接点401接地,所述第十四电阻R14设置于第二连接点402与引脚RD1之间,第二连接点402连接至所述整流模块20与LED照明模块50之间;所述第三电容C3设置于引脚VDD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C1设置于引脚COMP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五电容C5和第三电阻R3并联后设置在引脚DIM与接地端之间,所述引脚DIM连接至智能调光模块60上,所述第一电阻R1设置于引脚CS与接地端之间;所述芯片U1的引脚RD4连接至LED照明模块50的第一灯条501的另一端上。进一步的,所述LED恒流驱动模块40还包括芯片U2、第二电容C2、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以及第十五电阻R15;所述芯片U2具有引脚VDD、引脚COMP、引脚DIM、引脚CS、引脚RD1以及引脚RD4;所述第四电容C4设置于芯片U2的引脚VDD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C2设置于芯片U2的引脚COMP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六电容C6和第四电阻R4并联后设置在于芯片U2的引脚DIM与接地端之间,所述芯片U2的引脚DIM还连接至智能调光模块60上,所述第二电阻R2设置于芯片U2的引脚CS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十五电阻R15设置在第二连接点402与芯片U2的RD1引脚之间,所述芯片U2的引脚RD4连接至LED照明模块50的第二灯条502的另一端上。

对于所述的智能调光模块60和恒压输出供电模块30,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其中,所述的智能调光模块60包括芯片U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以及第十电容C10;所述的芯片U4具有引脚VCC、引脚GND、引脚50HZ、引脚CLK、引脚CDA、引脚Y以及引脚W;所述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均连接至芯片U4的引脚50HZ,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均连接至芯片U4的引脚GND;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至芯片U4的引脚50HZ,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在供电端10与整流模块20之间;所述芯片U4的引脚VCC连接至恒压输出供电模块30和USB模块接口70上,所述芯片U4的引脚CLK和引脚CDA均连接至USB模块接口70上;所述芯片U4的引脚CLK和引脚CDA连接至USB模块接口70;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在芯片U4的引脚W上,电阻R6的一端连接在芯片U4的引脚Y上,且电阻R5和电阻R6的另一端均连接至LED恒流驱动模块40,其中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1的引脚COMP,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2的引脚DIM。

进一步的,所述的恒压输出供电模块30包括芯片U3、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极性电容CE3以及第一电感L1;所述芯片U3具有引脚VDD、引脚GND、引脚COMP、引脚SEL、引脚CS、以及两个引脚DRAIN;其中,所述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串联设置在芯片U3的引脚VDD与两个引脚DRAIN之间,且两个引脚DRAIN连接至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上;所述第八电容C8设置在芯片U3的引脚VDD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七电容C7设置在芯片U3的引脚COMP与接地端之间,芯片U3的引脚SEL接地,第九电阻R9设置在芯片U3的引脚CS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十电阻R10、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一电感L1串联后形成第三连接点303和第四连接点304,其中第三连接点303连接至引脚VDD,第四连接点304连接至引脚GND,第一肖特基D1连接在引脚GND与接地端之间;第二二极管D2与第一电感L1之间具有第五连接点305,且第五连接点305连接至一转接器Q1的VIN接口,转接器Q1的OUT接口连接至芯片U4的VCC引脚,且芯片U4的VCC引脚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第九电容C9;第三极性电容CE3设置在第五连接点305与接地端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USB模块接口704个接口,其中第一接口接地,第二接口连接至芯片U4的引脚CDA上,第三接口连接至芯片U4的引脚CLK,第四接口连接至芯片U4的引脚VCC;所述的红外端子601具有三个接口,其中第一接口连接至芯片U4的引脚CDA,第二接口接地,第三接口连接至芯片U4的引脚VCC。

对于所述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包括主控芯片U5、晶振X1、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以及USB接口;所述芯片U5具有引脚VCC、引脚GND、引脚XC1以及引脚XC2,所述的晶振X1并联在引脚XC1和引脚XC2之间,所述第十一电容C11设置在引脚XC1与引脚GND之间,所述第十二电容C12设置在引脚XC2与引脚GND之间;所述的USB接口具有四个接口,其中第一接口连接在芯片U5的引脚GND上,第四接口连接在芯片U5的引脚VCC上,通过USB接口与所述的USB模块接口70相插接,以实现调光模块与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之间数据的传输。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为2.4G无线模块,在本实施例以及下面的实施例中,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的外部电路均与图4所述的实施例中的电路相同,因此在下述的实施例中则不再其外围电路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中,所述的2.4G无线模块配备有2.4G遥控器,2.4G无线模块上设置有2.4G天线,通过2.4G遥控器发送无线控制信号,2.4G接收无线控制信号,通过芯片U5的处理后,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USB模块接口70,发送至智能调光模块60,从而实现对LED照明模块50亮度和色温的调节。

如图6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为2.4G蓝牙模块,该2.4G蓝牙模块配备有2.4G蓝牙天线,通过将具有蓝牙功能的移动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与2.4G蓝牙模块进行无线连接后,则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对LED照明模块50的亮度和色温进行调节。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为2.4GWIFI模块,该2.4GWIFI模块具有2.4GWIFI天线,通过2.4GWIFI天线与路由器的互联网络进行连接,同时,在移动设备中下载相应的软件后,则可以通过WIFI实现对LED照明模块50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2.4GWIFI模块接入了互联网中,因此可以远距离的对LED照明模块50的亮度和色温进行控制。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为声控模块,同样的,该声控模块通过USB接口插接在USB模块接口70上,通过对声控模块进行设定,声控模块则可以识别相应的声音信号,在声控模块捕捉到对应的声音信号后,则通过智能调光模块60对LED照明模块50的亮度和色温调节。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为人体感应模块,该人体感应模块通过USB接口插接在USB模块接口70上,当人走进房间之后,人体感应模块对人体进行感应,并通过USB模块接口70将感应信号发送至智能调光模块60内,通过智能调光模块60对LED照明模块50进行调节。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还可以采用其他模块,本实施例中则不再一一说明。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针对所述的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实现对LED照明模块50的亮度和色温的调节;该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A、将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的USB接口插接至USB模块接口70上,通过供电端10对各模块进行供电;本实施例中,该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为2.4G无线模块,2.4G无线模块则可以与智能调光模块60通过USB模块接口70实现数据的传输;

B、当需要对LED照明模块50的第一灯条501和/或第二灯条502实现调光操作时,通过2.4G遥控器发出无线信号,2.4G无线模块则接收2.4G遥控器发出的无线信号,芯片U5对2.4G遥控器发出的无线信号进行解调等操作后,将信号发送至智能调光模块60内;

C、所述智能调光模块60内设置有智能调光主控MCU,即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芯片U4,智能调光主控MCU接收调光信号并对调光信号进行处理后,将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引脚Y和引脚W发送至LED恒流驱动模块40内;

DLED恒流驱动模块40内具有用于对LED照明模块50的进行控制的控制芯片,即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芯片U1和芯片U2,其中芯片U1用于对第一灯条501进行控制,芯片U2用于对第二灯条502进行控制,因此,LED恒流驱动模块40接收调光信号后,通过芯片U1和芯片U2对LED照明模块50的第一灯条501和第二灯条502的亮度、色温进行调节,以实现调光的功能。

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的电路板结构图,其中,LED照明模块50的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呈环形阵列排布,第一灯条发出的光为白光,第二灯条发出的光为黄光,通过白光和黄光的混合,实现不同时间段照明的需求;所述的LED照明模块50、智能调光模块60、恒压输出供电模块30、LED恒流驱动模块40以及USB模块接口70均采用贴片式的方式固定在电路板100上,电路板100上所有的元器件都可以由全自动贴片完成贴片,因此可以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提高了生产制造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的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发出的光线无频闪,其成本低廉,性价比高,性能符合国家CQC标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此种系统,能够兼容不同的模块实现调光的功能,对灯具的亮度、色温进行调整,由于采用USB模块接口70实现数据的输出,因此本实用新型此种系统的兼容性更好,能够适应于多种无线调光的方式;并且,在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出现损坏时,可以单独对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进行更换,更换的方式非常简单,直接将需要更换的USB数据采集主控模块80通过USB模块接口70插接在智能调光模块60上即可,使得本实用新型此种USB接口兼容不同模块实现调光的系统使用非常的方便,后期维护也非常的方便快捷,还降低了无线调光灯具的使用成本;另外,所有的元器件均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无需单独在灯具内部安装电源驱动器,其结构更为小巧,安装过程更为方便快捷。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