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控制器机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680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控制器机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盖板快速拆卸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集成控制器机箱结构。



背景技术:

集成控制器机箱包括机壳,机壳的后端螺钉连接有后盖板,机壳内设置有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又固定于后盖板上。当更换或维修功能模块时,需要先拧松机壳后端面与后盖板之间的螺钉,然后向后拉动后盖板,以将所有的功能模块从后侧取出。然而,拧出螺钉后,后盖板与机壳端面贴合的很紧,需要很大的力才能将后盖板与壳体分离,费时费力,给维修或更换功能模块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很容易取出功能模块、方便后续维修或更换功能模块、操作简单的集成控制器机箱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集成控制器机箱结构,它包括机壳和后盖板,所述后盖板经螺钉固定于机壳的后端面,机壳内且位于后盖板上固设有功能模块,后盖板的四个角落处均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一端固设有凸台,凹槽的另一端开设有连通后盖板背面的通槽,通槽内设置有起拔器,起拔器的中部经中间轴铰接于凹槽内,起拔器的头部内设置有簧片,簧片位于凸台的下方,起拔器上设置有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滑片。

所述的起拔器头部的长度大于起拔器尾部长度。

所述的起拔器的头部内设置有腰形孔。

所述的腰形孔内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将簧片与滑片固连与一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很容易取出功能模块、方便后续维修或更换功能模块、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I部放大视图;

图3 为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起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后盖板,3-凹槽,4-凸台,5-通槽,6-起拔器,7-中间轴,8-簧片,9-滑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4所示,一种集成控制器机箱结构,它包括机壳1和后盖板2,所述后盖板2经螺钉固定于机壳1的后端面,机壳1内且位于后盖板2上固设有功能模块,后盖板2的四个角落处均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一端固设有凸台4,凹槽3的另一端开设有连通后盖板2背面的通槽5,通槽5内设置有起拔器6,起拔器6的中部经中间轴7铰接于凹槽3内,起拔器6的头部内设置有簧片8,簧片8位于凸台4的下方,起拔器6上设置有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滑片9。所述的起拔器6头部的长度大于起拔器6尾部长度。

所述的起拔器6的头部内设置有腰形孔,所述的腰形孔内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将簧片8与滑片9固连与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要拔出功能模块时,只需拧出机壳1与后盖板2之间的螺钉,然后滑动滑片9,使滑片9带动簧片8朝远离凸台4方向移动,当簧片8与凸台4错开后,向后拉动起拔器6的头部,起拔器6绕着中间轴7转动,继续拉动后,起拔器6的尾部穿过通槽5且抵压于机壳1的端面上,从而使后盖板2朝远离机壳1方向运动,非常省力的将后盖板拔下,进一步实现了将功能模块取出,方便了后期维修或更换功能模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