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控制的新型电气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680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控制的新型电气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自动化控制的新型电气控制柜。



背景技术:

电气控制柜是一种广泛用于电力系统、市政建设、铁路交通、石化和房地产等领域的电气设备。目前使用的电气控制柜主要按照常用的规格设计和制造,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其尺寸规格就固定不变了。

然而现实使用中经常出现实际需要的控制柜规格和现有的规格不符,解决这种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选择大于需要规格的配电箱,这样会导致控制柜空间的浪费。同时在更换控制柜的规格时只能将控制柜整体更换,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自动化控制的新型电气控制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自动化控制的新型电气控制柜,所述电气控制柜包括顶架、底架以及位于所述顶架和底架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架,所述顶架、底架和中间架均为由多个水平杆和多个竖直杆固定连接形成的立方体框架,所述顶架的外部除底面和一侧面外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金属保护板,所述底架的外部除顶面和一侧面外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金属保护板,所述中间架的外部除顶面、底面和一侧面外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金属保护板,所述顶架的底面上由竖直杆突出形成多个顶架连接柱,所述底架的顶面上由竖直杆突出形成多个底架连接柱,所述中间架的顶面上由竖直杆突出形成多个顶部连接柱,底面上由竖直杆突出形成多个底部连接柱,所述顶架和中间架通过所述顶架连接柱和顶部连接柱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底架和中间架通过所述底部连接柱和底架连接柱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较佳地,所述顶架包括由水平杆构成的矩形框和U型框,所述矩形框位于所述U型框正上方且与所述U型框平行,四个竖直杆固定在所述矩形框和U型框之间,且所述竖直杆的顶端和所述矩形框的顶面齐平,底端突出于所述U型框的底面,形成所述顶架连接柱,所述顶架未安装金属保护板的侧面为所述U型框开口所在的侧面。

较佳地,所述底架包括由水平杆构成的矩形框和U型框,所述矩形框位于所述U型框正下方且与所述U型框平行,四个竖直杆固定在所述矩形框和U型框之间,且所述竖直杆的底端和所述矩形框的底面齐平,顶端突出于所述U型框的顶面,形成所述底架连接柱,所述底架未安装金属保护板的侧面为所述U型框开口所在的侧面。

较佳地,所述中间架包括两个由水平杆构成的U型框,两个所述U型框上下平行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同,四个竖直杆固定在两个所述U型框之间,且所述竖直杆的顶端突出于位于上方的所述U型框的顶面,形成所述顶部连接柱,底端突出于位于下方的所述U型框的底面,形成所述底部连接柱,所述中间架未安装金属保护板的侧面为所述U型框开口所在的侧面。

较佳地,所述水平杆和竖直杆均为角钢。

较佳地,每个所述顶架连接柱、底架连接柱、顶部连接柱和底部连接柱上均开设至少一个连接孔,螺杆穿过该连接孔即可将所述顶架和中间架、或中间架和中间架、或中间架和底架连接在一起。

较佳地,所述顶架、底架和中间架在未安装金属保护板的侧面上均铰接有柜门。

较佳地,所述顶架、底架和中间架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线管、固定竖杆和多个固定横杆,所述线管和固定竖杆平行,多个所述固定横杆相互平行且固定在所述线管和固定竖杆之间。

较佳地,所述固定竖杆和每个所述固定横杆上均开设有多个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控制的新型电气控制柜,包括顶架、底架和多个中间架,顶架、底架和中间架均为立方体框架,通过连接柱彼此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使用者仅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中间架的数量,然后将中间架固定在顶架和底架之间即可,避免整体更换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使控制柜的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控制的新型电气控制柜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控制柜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控制柜内部安装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顶架,110-顶架连接柱,200-底架,210-底架连接柱,300-中间架,310-顶部连接柱,320-底部连接柱,410-线管,420-固定竖杆,430-固定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动化控制的新型电气控制柜,所述电气控制柜包括顶架100、底架200以及位于所述顶架100和底架200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架300,所述顶架100、底架200和中间架300均为由多个水平杆和多个竖直杆固定连接形成的立方体框架,所述顶架100的外部除底面和一侧面外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金属保护板,所述底架200的外部除顶面和一侧面外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金属保护板,所述中间架300的外部除顶面、底面和一侧面外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金属保护板,所述顶架100的底面上由竖直杆突出形成多个顶架连接柱110,所述底架200的顶面上由竖直杆突出形成多个底架连接柱210,所述中间架300的顶面上由竖直杆突出形成多个顶部连接柱310,底面上由竖直杆突出形成多个底部连接柱320,所述顶架100和中间架300通过所述顶架连接柱110和顶部连接柱310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底架200和中间架300通过所述底部连接柱320和底架连接柱210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所述顶架100包括由水平杆构成的矩形框和U型框,所述矩形框位于所述U型框正上方且与所述U型框平行,四个竖直杆固定在所述矩形框和U型框之间,且所述竖直杆的顶端和所述矩形框的顶面齐平,底端突出于所述U型框的底面,形成所述顶架连接柱110,所述顶架100未安装金属保护板的侧面为所述U型框开口所在的侧面。

所述底架200包括由水平杆构成的矩形框和U型框,所述矩形框位于所述U型框正下方且与所述U型框平行,四个竖直杆固定在所述矩形框和U型框之间,且所述竖直杆的底端和所述矩形框的底面齐平,顶端突出于所述U型框的顶面,形成所述底架连接柱210,所述底架200未安装金属保护板的侧面为所述U型框开口所在的侧面。

所述中间架300包括两个由水平杆构成的U型框,两个所述U型框上下平行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同,四个竖直杆固定在两个所述U型框之间,且所述竖直杆的顶端突出于位于上方的所述U型框的顶面,形成所述顶部连接柱310,底端突出于位于下方的所述U型框的底面,形成所述底部连接柱320,所述中间架300未安装金属保护板的侧面为所述U型框开口所在的侧面。

为了增强所述顶架100、底架200和中间架300的强度,所述水平杆和竖直杆均使用角钢。而每个角钢上开设多个孔洞,以减轻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顶架连接柱110、底架连接柱210、顶部连接柱310和底部连接柱320上均开设至少一个连接孔,螺杆穿过该连接孔即可将所述顶架和中间架、或中间架和中间架、或中间架和底架连接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每个所述顶架连接柱110、底架连接柱210、顶部连接柱310和底部连接柱320的边缘均开设连接槽,使用连接箍套接在连接槽上即可将所述顶架和中间架、或中间架和中间架、或中间架和底架连接在一起。

由于所述顶架100、底架200和中间架300的长度和宽度基本相当,使所述顶架连接柱110和对应的顶部连接柱310、以及底部连接柱320和对应的底架连接柱210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这样会影响顶架100和中间架300、以及中间架300和底架200之间的连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所述顶架连接柱110和底部连接柱320的内表面打磨变薄,同时将所述底架连接柱210和顶部连接柱310的外表面打磨变薄,使所述顶部连接柱310和底架连接柱210可以分别插入到所述顶架连接柱110和底部连接柱320中。当然应该注意打磨的厚度,不能因此影响连接处的强度。

所述顶架100、底架200和中间架300在未安装金属保护板的侧面上均铰接有柜门。通常柜门上安装有锁,同时柜门上还开设矩形孔,矩形孔中安装玻璃或透明塑料板,以便于观察控制柜内部的仪器仪表。

参照图3,所述顶架100、底架200和中间架300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线管410、固定竖杆420和多个固定横杆430,所述线管410和固定竖杆420平行,多个所述固定横杆430相互平行且固定在所述线管410和固定竖杆420之间。所述固定竖杆420和每个所述固定横杆430上均开设有多个固定孔。

具体地,以所述顶架100为例,所述线管410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空心金属管,其朝向所述顶架100的侧面使用螺钉固定在所述顶架100的位于后侧面的两个竖直杆中的一个上,所述固定竖杆420则使用螺钉穿过固定孔将之固定在另一个竖直杆上,所述固定横杆43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线管410和固定竖杆420之间,所述固定横杆430上的固定孔用于安装仪器仪表。连接仪器仪表的线缆穿过位于所述顶架100顶端的金属保护板上的进线孔进入控制柜,然后穿过线管410后连接在仪器仪表上,仪器仪表的引出线则穿过线管410从位于所述底架200底端的金属保护板上的出线孔引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控制的新型电气控制柜,包括顶架、底架和多个中间架,顶架、底架和中间架均为立方体框架,通过连接柱彼此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使用者仅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中间架的数量,然后将中间架固定在顶架和底架之间即可,避免整体更换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使控制柜的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