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储能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7175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布式储能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柜,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储能机柜。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量正在不断增加,由于大量燃烧矿物能源,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太阳能作为一种巨量的可再生能源,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特别是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将为今后的电力工业以及能源结构带来新的发展。储能机柜可将光伏板产生的直流电能变换为交流电能,并将此交流电能通过变压器输送至电网,在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中占有关键地位。由于我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储能机柜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仍需开发新型的储能产品以适应科技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储能机柜。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布式储能机柜,包括柜体,它还包括前加强框、后加强框、抽屉;柜体由九折型材构成长方体框架,框架的边角通过加强角件进行加固;九折型材上开置有专用模数化圆孔和方孔;柜体的前端设置有前门,前门为双开门;柜体的后端设置有后门,后门为单开门;

后门的内侧设置有后封板,后封板分为后上封板、后下封板;后上封板、后下封板的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后加强框;前门内侧的柜体上横向设置有前加强框,前加强框与后加强框呈错位排列;柜体的两端均纵向设置有逆变器安装板;

抽屉为多个,多个抽屉等间距分布于柜体的内部;柜体的内侧两端对称设置有多幅抽屉支撑件,抽屉分别焊接设置于对应的抽屉支撑件上。

前门、后门上均设置有网孔;网孔为高密度通透网孔,网孔呈蜂窝状有序排列。

网孔的直径为5mm,孔间距为1mm。

前门、后门的侧端均通过铰链6与柜体呈180°旋转相接。

前门的内侧上端、内侧下端均设置有双开门挡块。

柜体上端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顶连接件。

柜体的下端设置有基座;基座的外侧设置有基座封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集成度高、体积较小的优点,不仅可以节省占地空间,而且发电效率较高,有利于降低系统成本,实用性很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柜体;2、基座;3、前门;4、网孔;5、后门;6、铰链;7、基座前封板;8、后上封板;9、后下封板;10、基座后封板;11、双开门挡块;12、后加强框;13、前加强框;14、抽屉;15、抽屉支撑件;16、加强角件;17、顶连接件;18、逆变器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7所示的一种分布式储能机柜,包括柜体1,它还包括前加强框13、后加强框12、抽屉14;柜体1由九折型材构成长方体框架,框架的边角通过加强角件16进行加固;九折型材上开置有专用模数化圆孔和方孔,方便安装的元器件上下前后移动;柜体1的前端设置有前门3,前门3为双开门;柜体1的后端设置有后门5,后门5为单开门;

后门5的内侧设置有后封板,后封板分为后上封板8、后下封板9;后上封板8、后下封板9的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后加强框12;前门3内侧的柜体上横向设置有前加强框13,前加强框13与后加强框12呈错位排列;柜体1的两端均纵向设置有逆变器安装板18;

抽屉14为多个,多个抽屉等间距分布于柜体1的内部,用于承托电池组;柜体1的内侧两端对称设置有多幅抽屉支撑件15,抽屉分别焊接设置于对应的抽屉支撑件上。

前门3、后门5均为高密度通透网孔门,网孔呈蜂窝状有序排列。网孔的直径为5mm,孔间距为1mm,更有利于设备的通风散热以及整体美观性。

前门3、后门5的侧端均通过铰链6与柜体1呈180°旋转相接。

前门3的内侧上端、内侧下端均设置有双开门挡块11,双开门挡块11对前门3起关门限位及吸附功能。

柜体1上端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顶连接件17,作为出厂及运输时的工装使用。柜体1的下端设置有基座2,基座2的外侧设置有基座封板,基座及基座封板上均开设有通风口,便于设备散热。

优选地,本产品的整体尺寸宽、深、高分别为600mm、100mm、2000mm;抽屉共八层,层间距均为210mm,最低层到底面板保留约100mm间距。承重≥ 1000Kg,内部电池组安装后不能出现晃动和结构件变形,整体牢固、可靠。机柜表面在喷塑前进行酸洗、磷化处理;再进行喷涂。确保达到防静电及国际标准,表面喷塑厚度达到70~130um,达到国家无毒无害的喷涂标准,出口无影响。本产品高功率密度,占地仅3m2,节省系统成本4分/瓦。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