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故障检测手持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1819发布日期:2018-07-20 22:2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手持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故障检测手持终端。



背景技术:

手持终端是一种具有屏幕、键盘以及数据传输处理功能的终端功能性设备,根据领域的不同,手持终端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也有不同。一般工人在携带手持终端时大多通过一个与手持终端配合的外壳将手持终端固定在身体上,在使用手持终端时,需要将手持终端拆卸下来,再进行使用。然而对于一些使用过程中应用较为频繁的手持终端,如故障检测手持终端,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性的抓握手持终端,而手持终端自身没有与手掌固定的装置,使得手持终端容易从手掌滑落。

授权公开号为CN201521102674.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加固式手持终端,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后端套接安装有上加固盖和下加固盖,所述上加固盖和下加固盖上均设置有连接凸起,且连接凸起的一端开有卡槽另一端一体成型有连接柄,且连接柄的底端设置有加固盖卡扣,所述上加固盖和下加固盖通过加固盖卡扣卡接安装,所述装置通过对现有手持终端结构进行精简并在手持终端后方增加一个与手持终端匹配的加固外套,其达到加固手持终端的效果是通过与身体连接的连接带,再与手持终端相卡接,使得当工作人员想要将手持终端固定在手上时,需要繁琐的操作步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故障检测手持终端,其优点是该故障检测手持终端可方便的固定在手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故障检测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机体背部的防脱落装置,所述防脱落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机体背部的连接机构以及与机体配合的缠绕机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通过平面涡卷弹簧弹性收卷在连接机构顶部的绑带以及设置在连接机构底部的卡接结构,所述绑带自由端设置有与卡接结构配合的卡接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绑带通过平面涡卷弹簧弹性收卷在连接机构顶部,使得当不需要将故障检测手持终端时,缠绕机构不会影响到故障检测手持终端的使用,当需要将故障检测手持终端固定在手上时,通过绑带的端部拉出绑带,并通过卡接头卡接在卡为结构处,绑带在平面涡卷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将紧紧缠绕在手上,从而实现了故障检测手持终端在手上的固定。由于采用卡接结构,固定方式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卡接头包括固定设置在绑带自由端的圆环以及穿设于圆环并与圆环转动连接的卡位轴,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结构底部并与卡位轴配合的C型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绑带卡在卡接结构时,可将卡位轴卡在C型卡块处,从而实现绑带的与连接结构底部之间的卡接,方便快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缠绕机构与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缠绕机构与连接机构可拆卸来连接,实现了缠绕机构的拆卸与更换,进一步的增强了缠绕机构使用的灵活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连接机构顶部设置有限位槽以及与限位槽卡接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凸出设置有外壳,所述平面涡卷弹簧设置在外壳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缠绕机构可通过固定块卡接在限位槽中,实现了缠绕机构与连接机构的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限位槽朝向机体背部的一侧设置为与所述外壳配合的U型挡片,所述U型挡片设置有用于将固定块限位在限位槽内的限位机构,所述固定块与限位槽竖直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型挡片的设置方便了外壳从限位槽侧面凸出,方便了使用人员将绑带从外壳中拉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一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与限位槽朝向机体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U型挡片两端的圆形通孔以及设置在固定块上并与圆形通孔配合的限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抵接板与限位槽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使得常态时,抵接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与U型挡片抵接,当需要将固定块卡接在限位槽中时,将固定块竖直插入在限位槽中,固定块在抵接板的推动作用下靠向U型挡片,从而通过限位柱和圆形通孔实现对固定块的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抵接板顶部设置有开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起到了导线固定作用,方便了将固定块插入抵接板与U型挡片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机体侧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橡胶软垫,橡胶软垫背离机体的侧面设置有若干条梯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橡胶软垫以及条梯形槽的设置增大了工作人员的手与机体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了工作人员握持机机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故障检测手持终端,其在机体的两侧设有橡胶软垫,使其在手握持时更加舒服,机体的四周设有橡胶垫使其在落地时不易损坏,并设置有连接机构和缠绕机构,使手持故障检测手持终端时,握持的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手持终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手持终端防脱落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为体现防脱落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机体;11、橡胶软垫;12、橡胶垫;2、防脱落装置;21、连接机构;211、连接板;212、限位槽;213、挡片;214、弹簧;215、抵接板;216、固定块;217、限位柱;22、缠绕机构;221、外壳;222、固定轴;223、转盘;224、平面涡巻弹簧;225、绑带;226、卡位轴;227、圆环;228、卡块;229、手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故障检测手持终端,如图1所示,包括矩形机体1和设置在机体1背部的防脱落装置2。在机体1的两侧设置有方形凹槽,在凹槽内固定有相同尺寸的橡胶软垫11,此橡胶软垫11在背离与机体1固定连接的端面,开设有若干条梯形凹槽,在握持时,不但可增大手与机体1之间的摩擦力,而且也可增加握持的舒适感。在机体1的四周固定连接开有圆角的橡胶垫12,以防止与硬性材料发生磕碰,导致机体1硬件破损。

如图1和图2所示,防脱落装置2包括固定在机体1背部的连接机构21和与连接机构21配合使用的缠绕机构22。

如图2所示,连接机构21包括与机体1固定连接的矩形连接板211、开设在连接板211背离机体1与连接板211接触端面的限位槽212、设置在槽内的U型挡片213、设置在限位槽212内并与限位槽212朝向机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的4个弹簧214、与弹簧214的另一端面固定连接的抵接板215以及可插入限位槽212内的固定块216。连接板211上开设有4个半圆形凹槽,使握持的更加舒适。限位槽212在靠近机体1顶面的端面为通透构造,抵接板215相应于限位槽212通透的端面开有倒角,固定块216在插接的端面开有倒角,使固定块216在插进限位槽212时更加便利。挡片213在与插入的限位槽212重合的区域,开有通透的圆形通孔,固定块216在通孔处设有与固定块216规定连接的圆形限位柱217,使固定块216卡在限位槽212内。当固定块216插入到限位槽212时,固定块216的倒角抵触抵接板215的倒角,使弹簧214收缩流出空间让固定块216插入,当限位柱217到达通孔处,受弹簧214压力的作用使限位柱217卡进通孔,从而让固定块216固定的更加牢固,当要卸下固定块216的时候,按压固定块216使限位柱217脱离通孔即可抽出。

如图2和图3所示,缠绕机构22固定在固定块216的尾部,缠绕机构22包括圆柱形外壳221、固定在外壳221中心部的固定轴222、与固定轴222转动连接的圆形转盘223、一端与固定轴22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圆形转盘223固定连接的平面涡巻弹簧224缠绕在转盘223外端面的绑带225、与绑带225端部转动连接的卡位轴226。绑带225为无纺布材质,其柔软、拨水、透气的优点使得绑带225紧固手的状态时,手不会感到不适。绑带225的端部固定连接两个塑料圆环227,使卡位轴226可以圆环227内转动,卡位轴226的中部固定连接一个方形手持片229,便于手持将绑带225从外壳221中拉出。连接板2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C型卡块228,将拉出的绑带225利用卡位轴226两端卡在卡块228内,使绑带225不会缩回。使用缠绕机构22时,使用者一只手手持故障检测手持终端,另一只手拉住手持片229将卡位轴226卡在卡块228内,由于绑带225的另一端受平面涡巻弹簧224的作用对绑带225有拉持的作用,使绑带225紧贴在手的背部,手和故障检测手持终端紧固在一起。

工作过程:

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故障检测手持终端时一只手握住故障检测手持终端,另一只手拉住手持片229将绑带225从外壳221中拉出并卡在卡块228内。不需要时,拉住手持片229将卡位轴226从卡块228中取出,使其缩进外壳221内。若使用者不需要缠绕机构22可按压缠绕机构22,将其从限位槽212内取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