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频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1060发布日期:2018-06-23 01:31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频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测量仪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频电路。



背景技术:

在射频信号领域,电子测量仪是必不可少的测试仪器,而电子测量仪中的信号源更是电子测量仪的核心器件,其主要负责产生具有特定频率、幅度的无线电信号,如果说信号源是电子测量仪的核心器件的话,那么混频电路就是信号源的核心电路,混频电路的特性直接决定了信号源能否产生合格的信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面对好的信号源需要稳定的混频电路的技术需求,提供一种用于电子测量仪信号源的混频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频电路,包括,

第一混频器,用于将接收到的两路信号进行混频后输出;

所述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一滤波电路、带通滤波器、第一低通滤波器、放大器、第二低通滤波器输出至数字步进衰减器;

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同时通过第二滤波电路与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波电路为π型结构的三个电阻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带通滤波器为1691MHz_BPF。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子测量仪信号源的混频电路,应用数字步进调衰减器,并通过特定的信号处理流程,使得电路工作更加稳定,同时输出目标范围内的射频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混频器,第一滤波电路、带通滤波器电路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低通滤波器、放大器、第二滤波电路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低通滤波器、数字步进衰减器电路连接图。

图5为实施例中前端混频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6为实施例中前端混频电路中频信号源、第三低通滤波器与第一混频器连接电路图。

图7a为实施例中前端混频电路中第一放大滤波电路电路图。

图7b为实施例中前端混频电路中第二放大滤波电路电路图。

图8为实施例中前端混频电路中射频开关电路图。

图9为实施例中前端混频电路中衰减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频电路,包括,第一混频器1,该第一混频器1用于将接收到的两路信号2st Mixer以及1520MHz信号进行混频后输出;本实施例中,第一混频器采用RMS-30;第一混频器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一滤波电路2、带通滤波器3、第一低通滤波器4、放大器5、第二低通滤波器7输出至数字步进衰减器8,并输出1691BPF;所述放大器5的输出端同时通过第二滤波电路6与+5Vam电源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波电路2为π型结构的R21、R24、R25三个电阻构成;带通滤波器3采用1691MHz_BPF;数字步进衰减器以信号ATT3为控制信号对射频波进行衰减控制。

其中,信号2st Mixer由如图5至图9所示的前端混频电路产生输出,该前端混频电路具体如图5所示,包括,用于产生21.4MHz中频信号的中频信号源21;中频信号源21通过第三低通滤波器22与第二混频器23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第二混频器23的另一个输入端接收149.6MHz信号,该149.6MHz信号与21.4MHz信号经第二混频器23混频后依次通过第一放大滤波电路24、第二放大滤波电路25后输出171MHz信号至射频开关26;本实施例中,第一放大滤波电路2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滤波电路、第一放大器及第一低通滤波器;所述第一滤波电路为π型结构的三个电阻R18、R19、R20构成;第二放大滤波电路2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放大器及第三低通滤波器22。

所述射频开关26为HMC536。所述射频开关26接收至少两路171MHz信号,同时,所述射频开关26的输出端与第一衰减器27连接,所述第一衰减器27通过第三低通滤波器将信号输出,该衰减器为电压可调衰减器。如图5所示,本电路中的通路幅度主要通过该可调衰减器数字衰减控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