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瓶的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7466发布日期:2018-07-27 23:00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加工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瓶的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代的生产加工中,对于气体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并且在多个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之相呼应的气体生产产业也得到了发展的空间,现对气体的生产中,气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气体运输装置。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459411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气瓶内部进行烘干的烘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侧部的箱门,箱体内部设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源和吹风机,加热源与吹风机之间相连通;吹风机与烘箱相连通;使用时,先将需要进行处理的瓶子整体放入到烘箱中,烘箱中的加热源产生加热气体,加热气体通过吹风机吹入到气瓶中,对气瓶内部进行加热、烘干,完成整个加工过程。

但是,由于烘箱的能源消耗高,不便于对单一瓶体进行加热,对生产造成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瓶的加热设备,达到便于对单一气瓶进行加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气瓶的加热设备,包括气瓶,所述气瓶上套设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带有插销的加热壳和加热丝,加热壳抵接在气瓶外侧,加热壳中设有加热丝。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气瓶的加热时,直接将加热组件的加热壳套接在气瓶的瓶身上,然后,将加热壳上的插销连接上电源,连接上电源后,加热壳中的加热丝开始进行放热,加热丝与加热壳抵接在一起,加热壳将加热丝的热量扩散后传递到气瓶的瓶身上,完成对气瓶的加热过程,整个使用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便捷性达到了便于对单一气瓶进行加热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加热壳包括与气瓶抵接的内层和抵接在内层上的外层,加热壳上设有若干个拆分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有分层架构的加热壳,能够在加热寺出现问题时,将加热壳从拆分组件处拆分开,然后,直接进行加热丝的排查即可,简化了加热丝维修时的步骤,提高了加热壳使用的便捷性。

较佳的,所述拆分组件包括贯穿外层和内层的拆分螺栓和螺纹连接于拆分螺栓的拆分螺母,拆分螺栓与拆分螺母配合将内层与外层压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拆分螺栓和拆分螺母相互配合的方式,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并且这种固定效果能够长时间的维持下去,提高了装置固定时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加热壳上开设有调节通槽,调节通槽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固接有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互相平行且平行于调节通槽的长度方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加热壳装配在气瓶的过程是加热壳从上至下的套入到气瓶中的,所以,在加热壳上开设一个调节通槽能够在加热壳在套接的过程中提供余量,保证加热壳能够正常的套入到气瓶中,拓宽了在加热壳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加热壳的实用性。

较佳的,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处设有校正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校正组件的设置,能够在加热壳完成调整后就将加热壳的直径固定保持在这个范围,省去人工看守的过程,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较佳的,所述校正组件包括贯穿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的校正螺栓,校正螺栓上螺纹连接有校正螺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校正螺栓和校正螺母相互配合的方式,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并且这种固定效果能够长时间的维持下去,保证加热壳能够抵接在加热壳上,提高了加热壳的工作时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加热壳顶端设有保护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热壳的顶端带有楞角,容易出现伤人事件,所以,在加热壳顶端设置保护套能够避免工人与加热壳顶端直接接触,从而减少工人在进行加热壳的安装过程中被加热壳顶端的边角划伤的情况,提高了加热壳的安全性。

较佳的,所述加热壳底端设有防护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热壳的底端带有楞角,容易出现伤人事件,所以,在加热壳底端设置保护套能够避免工人与加热壳底端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工人在进行加热壳的安装过程中被加热壳底端的边角划伤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加热壳的安全性

较佳的,所述防护套上开设有对接槽,保护套上固接有与对接槽相配合的对接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加热壳的长度有限,而气瓶的尺寸各种都有,所以,再进行瓶身较长的气瓶的加热时,使用两个加热壳对接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对接的过程中,使用对接槽和对接板的配合,提高了两个加热壳之间连接的密闭性,减少因为对接而出现的缝隙,提高了加热板的实用性。

较佳的,所述加热壳与气瓶之间设有保温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保温层能够减缓气瓶上的热量散失的情况,提高了加热组件工作时的加热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加热组件的使用达到便于对单一气瓶进行加热的效果;

2、加热组件和保温层使设备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

3、对接槽和对接板的使用使设备在进行组合时较为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气瓶的加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3是加热丝的排布示意图;

图4是为了展示加热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为了展示拆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为了展示拆分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瓶;2、加热组件;21、加热壳;211、内层;212、外层;213、保护套;2131、对接槽;214、防护套;2141、对接板;22、加热丝;23、插销;3、拆分组件;31、拆分螺栓;32、拆分螺母;4、第一调节板;5、第二调节板;6、调节通槽;7、校正组件;71、校正螺栓;72、校正螺母;8、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气瓶的加热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圆柱式的气瓶1,气瓶1上套接有加热组件2。

结合图2,加热组件2包括套接在气瓶1上圆筒状的加热壳21,加热壳21包括内层211与外层212,加热壳21的内层211与气瓶1抵接,加热壳21的外层212抵接在内层211背离气瓶1的侧面上,内层211与外层212之间设有拆分组件3,结合图6、图7,拆分组件3包括贯穿内层211与外侧的拆分螺栓31,拆分螺栓31上螺纹连接有拆分螺母32,拆分螺母32与拆分螺栓31配合将内层211与外侧压紧。加热壳21的内层211与加热壳21的外层212之间设有加热丝22(加热丝22的排布如图3所示),加热丝22抵接在内层211上。加热壳21上开设有贯穿加热壳21的调节通槽6,调节通槽6连接到气瓶1周向外壁。

调节通槽6两侧的加热壳21向背离气瓶1的方向和翻折,形成第一调节板4和第二调节板5,第一调节板4平行于气瓶1的轴线,第二调节板5与第一调节板4平行,加热壳21上连接有插销23,插销23位于第一调节板4侧面,插销23连接到加热丝22。

第一调节板4和第二调节板5上之间设有若干个校正组件7,校正组件7包括贯穿第一调节板4与第二调节板5的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与调节螺栓配合,改变加热壳21的直径用以校正加热壳21与气瓶1抵接的情况。校正组件7呈直线均匀阵列在第一调节板4和第二调节板5的板面上。

结合图4、图5,加热壳21的顶端设有保护套213,保护套213背离加热壳21的一端上固接有截面为方形的对接板2141;加热壳21的底端上套设有防护套214,防护套214背离加热壳21的一端上开设有带有倒圆角结构的对接槽2131,对接板2141能够插接到对接槽2131中。加热壳21内层211与气瓶1的周向外壁之间抵接有泡沫材质的保温层8。

其中,在进行气瓶1加热时,先将加热壳21上的校正组件7中的校正螺母72扭松,使整个加热壳21处于放松的状态,然后,将加热壳21从气瓶1的上方套入到气瓶1外侧,然后将校正螺母72扭紧,使加热壳21与气瓶1的周向外壁严密抵接;调节好校正组件7后将插销23中供电,抵接在内层211上的加热丝22开始发热,热量通过加热壳21传导到气瓶1上,对气瓶1进行加热,保温层8保护气瓶1外侧的热量不散失。

若气瓶1的长度过长的时候,将先第一个加热壳21套接在气瓶1上,然后,再将第二个加热壳21套接在气瓶1上,第二个加热壳21底端的对接板2141插接在第一个加热壳21顶端的对接槽2131中,即完成两个加热壳21的对接。

若加热壳21中的加热丝22出现问题,将拆分组件3中的拆分螺栓31拧松,然后,将拆分螺栓31取下,加热壳21的外层212和内层211分离开来,对加热丝22进行检查即可,加热丝22完成整个排查过程后,在将拆分组件3重新装上,即完成整个过程。综上,通过上述步骤,达到便于对单一气瓶进行加热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