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键抗干扰的处理方法及电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65873发布日期:2018-09-18 19:18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按键,尤其涉及一种触摸键抗干扰的处理方法,以及采用了该处理方法的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触摸按键普遍应用于各种操作终端中,如空调、电磁炉、燃气热水炉等产品的操作显示板等都有使用到触摸按键设计,触摸按键的应用越普遍,对其可靠性、抗干扰性要求就越高。

而目前触摸按键的检测主要是电容方式检测偏多,电容方式检测受到电源波动影响较大,而电源波动的一个主因是耗电负载变化,如负载需求突然有较大变化,则电源会有明显变化,此时按键检测将受到一个干扰,有可能导致按键检测异常,出现按键无法释放或误检测的情况。对于使用了单独的芯片来处理触摸按键任务的产品来说,其软硬件可能针对按键抗干扰处理能力强一点(由于该芯片只负责处理触摸按键任务,基本的资源都为滤波算法做准备),但对于使用了主控IC进行检测触摸按键的,由于任务运行较多,可能就没这么多软硬件资源去加强抗干扰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摸键抗干扰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监控是否有按键被按下同时有负载变化;若没有,则继续监控;若有,则继续下一步骤;

步骤2,计算其他未被按下的所有按键的按键检测变化量总和,除以被计算的按键的数量,得到变化平均值Q;

步骤3,将变化平均值Q加到被按下的按键的原检测基准值Cold上,形成新的检测基准值Cnew;

步骤4,以新的检测基准值Cnew进行按键被释放的检测。具体的,在所述步骤4中将被按下的按键的实时检测值F减去新的检测基准值Cnew小于按键释放值B时判定为按键释放,否则按键未被释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负载变化为背光被点亮。

本发明还保护采用上述触摸键抗干扰的处理方法的电器。包括空调、电磁炉、燃气热水炉、抽油烟机、冰箱和洗衣机等。

本发明通过计算负载变化导致的其他未被按下的按键的检测信号变化量,求出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应用到被按下的按键的检测信号变化量中,将负载变化的误检测信号消除,从而提高了按键的可靠性,且该方法的实现方式也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以按键按下后相应地会点亮背光引发负载发生变化的场景为例,来进行详细地说明。

首先,对触摸按键的各参数进行说明:按键有效阈值A(固定值),按键释放值B(固定值),按键基准值C,手按下时检测值D,背光亮起时检测值E,实时检测值F,背光不亮时检测值G。

在现有技术中,当判断按键的实时检测值F减去按键基准值C大于按键有效阈值A时,则认为按键按下有效,之后,当判断按键的实时检测值F减去按键基准值C小于按键释放值B时,才认为按键释放了。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操作时手按下按键则满足公式(F-C)>A,手松开时则满足公式(F-C)<B,这时触摸按键是正常响应的。但有可能存在异常情况,即手按下后,响应按键后,背光被点亮,也就是负载有变化了,电源有波动,按键检测信号有变化,手松开后,实时检测值F还是比较大,有可能满足不了公式(F-C)<B,最终导致按键一直无法释放,按键出现异常。

但是想要计算出点亮背光后导致的按键检测变化量,即E-G,来消除这个负载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比较难,因为其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且不可能通过软件主动点亮背光来专门去计算该变化量值,因为不可能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莫名其妙地就让其点亮。若是考虑在手按下按键时点亮背光这一时刻去计算变化量,也是不可行的,因为此时有可能会误把手按下产生的变化量也认为是由于背光变化引起的。

但是,一般产品都有好几个触摸按键,虽然每个按键的检测值都不一样,背光变化后导致每个按键的检测值也都不一样,通过多组数据测试分析得出,每个按键产生变化量是相差不大的,有可借鉴性。于是,本发明采用的是当某个触摸按键按下点亮背光后,通过计算其它没有被按下的触摸按键的检测变化量总和,再除以这些按键数,即可得到一个背光变化导致按键检测变化平均值Q,当有某个触摸按键按下后,将变化平均值Q强制加到它的原按键基准值Cold上,即新的按键基准值满足公式Cnew=Cold+Q,则此时按键检测变化为(F-Cnew),该值已经很小了,可满足小于B,此时该触摸按键将得到释放,可正常响应。每次按下按键时,采用该方法处理一下按键的检测值,则可有效消除背光点亮所产生的影响。

本方法不仅仅局限背光这一种负载,也可以消除其他可预知的负载变化所导致的干扰信号,经过上述处理方法处理后的触摸按键,其可靠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同时,本发明还保护采用了上述处理方法来实现按键抗干扰的电器,这些电器包括空调、电磁炉、燃气热水炉、抽油烟机、冰箱和洗衣机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