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11383发布日期:2020-02-22 04:1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讯产品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通讯设备功耗的不断增加,对通讯设备的散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讯设备的散热能力与设备自身的进出风口的面积有关、与设备自身的风阻有关、与安装在设备内的风扇的能力和数量有关。改变其中任何一点都可以提升通讯设备的散热能力。但是,由于受到空间尺寸的影响,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上述因素都是互相制约和互相影响的,改变任何一个因素都很困难。因此,如何提高通讯设备的散热能力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讯设备,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结构布局方式,提升通讯设备的散热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讯设备,所述通讯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交换板和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

所述交换板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所述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的背面板上;

所述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用于对所述交换板进行散热;

其中,在所述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进风面上开设有进风孔,在所述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出风面上开设有出风孔,且所述进风面与所述出风面互相垂直;在所述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内设置有风扇,且所述风扇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进风面。

可选的,所述风扇位于靠近所述进风面的一端,所述出风面上的出风孔位于远离所述进风面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通讯设备还包括:交换板的正面挡板;

所述交换板的正面挡板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的正面板上,所述交换板的正面挡板的位置与所述交换板的位置相对,且所述交换板的正面挡板与所述交换板之间形成进风通道;

在所述交换板的正面挡板上开设有进风孔。

可选的,所述交换板与所述设备主体的背面板之间形成出风通道。

可选的,所述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的背面板上,包括:

所述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进风面位于所述出风通道中,所述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出风面位于所述设备主体的背面板所在的平面上。

可选的,所述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进风面位于所述出风通道中,包括:

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进风面与所述交换板的顶部或底部平齐。

可选的,在所述交换板在所述设备主体的背面板上的投影的上边位置和下边位置均安装有所述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

可选的,所述通讯设备还包括:走线架;

所述走线架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的正面板上;

所述走线架包括:u型支撑架、支撑面板和通风面板;在所述支撑面板的一面上设置有u型支撑架,在所述支撑面板的另一面上设置有通风面板,且所述通风面板垂直的设置在所述支撑面板的外边缘处;

在所述通风面板上开设有进风孔。

可选的,所述通讯设备还包括:业务板和业务板的正面挡板;

所述业务板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

所述业务板的正面挡板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的正面板上,所述业务板的正面挡板的位置与所述业务板的位置相对,且所述业务板的正面挡板与所述业务板之间形成进风通道。

可选的,所述通讯设备还包括: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

所述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的背面板上;

所述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用于对所述业务板进行散热;

其中,在所述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的进风面上开设有进风孔,在所述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的出风面上开设有出风孔,且所述进风面与所述出风面互相平行;在所述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内设置有风扇,且所述风扇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进风面。

本发明提出的通讯设备,改变传统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结构布局,将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进风面与出风面垂直放置,且将出风面上的出风孔与进风面上的进风孔的位置拉开了一定的高度,从而增加了混风区;同时可以增加在设备主体的背面板上安装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数量,提升整体的散热能力。此外,对于业务板的散热,可以在业务板的正面挡板和走线架上均开设通风孔,以提升业务板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讯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正视图;

图2(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侧视图;

图2(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通讯设备的背面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讯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在通讯设备上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布局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通讯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走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通讯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通讯设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空气流动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通讯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通讯设备具体包括以下组成部分:设备主体10、交换板20和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

其中,设备主体10,包括:正面板和背面板;

交换板20安装在设备主体10的内部;

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安装在设备主体10的背面板上,用于对交换板20进行散热。

具体的,如图2(a)、图2(b)、图2(c)所示,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包括:进风面301、出风面302和风扇303;

其中,在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的进风面301上开设有进风孔,在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的出风面302上开设有出风孔,且进风面301与出风面302互相垂直;在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内设置有风扇303,且风扇303的转动轴垂直于进风面301。

进一步的,风扇303位于靠近进风面301的一端,出风面302上的出风孔位于远离进风面301的一端;优选的,风扇303的上边缘与出风面302的下边缘平齐。

现有技术中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设计方式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中的进风面与出风面平行相对,且风扇的转动轴垂直于进风面和出风面,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风扇正对交换板。但是,由于受到通讯设备纵深尺寸的限制,在现有技术中,如图4所示,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通常只能布置在设备主体的背面板的两侧。如果将现有技术中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布置在设备主体的背面板的中间位置,则会由于交换板与设备主体的背面板之间的空隙较窄,导致风扇与背面板、风扇与交换板之间的距离太近,从而影响了风扇的运行能力并增加了风扇的噪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进风面与出风面垂直放置,且将出风面上的出风孔与进风面上的进风孔的位置拉开了一定的高度,从而增加了混风区;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可以安装在设备主体的背面板上的任意位置,并可以在背面板上设置多个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从而可以提升整体的散热能力。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通讯设备,如图5所示,所述通讯设备具体包括以下组成部分:设备主体10、交换板20、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和交换板的正面挡板40;

其中,设备主体10,包括:正面板和背面板;

交换板20安装在设备主体10的内部;

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安装在设备主体10的背面板上,用于对交换板20进行散热;

交换板的正面挡板40可拆卸的安装在设备主体10的正面板上,且在交换板的正面挡板40上开设有进风孔;

交换板的正面挡板40的位置与交换板20的位置相对,且交换板的正面挡板40与交换板20之间形成进风通道;

交换板20与设备主体10的背面板之间形成出风通道。

具体的,如图2(a)、图2(b)、图2(c)所示,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包括:进风面301、出风面302和风扇303;

其中,在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的进风面301上开设有进风孔,在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的出风面302上开设有出风孔,且进风面301与出风面302互相垂直;在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内设置有风扇303,且风扇303的转动轴垂直于进风面301。

进一步的,风扇303位于靠近进风面301的一端,出风面302上的出风孔位于远离进风面301的一端;优选的,风扇303的上边缘与出风面302的下边缘平齐。

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进风面301位于所述出风通道中,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出风面302位于设备主体10的背面板所在的平面上,且出风面302不在所述出风通道中;优选的,在水平方向上,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进风面301与交换板20的顶部或底部平齐。

更进一步的,在交换板20在设备主体10的背面板上的投影的上边位置和下边位置均安装有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优选的,如图6所示,在位于交换板20的上边位置设置有两个并排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在位于交换板20的下边位置也设置有两个并排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外界的空气通过交换板的正面挡板40上的进风孔进入设备主体10内,经过所述进风通道至交换板20处,再在经过所述出风通道后,从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的进风面301的进风孔吹入,通过风扇303后,从出风面302中的出风孔吹出。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通讯设备,如图7所示,所述通讯设备具体包括以下组成部分:设备主体10、交换板20、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交换板的正面挡板40、走线架50、业务板60、业务板的正面挡板70和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80;

1)设备主体10,包括:正面板和背面板。

2)交换板20安装在设备主体10的内部。

3)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安装在设备主体10的背面板上,用于对交换板20进行散热。

具体的,如图2(a)、图2(b)、图2(c)所示,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包括:进风面301、出风面302和风扇303;

其中,在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的进风面301上开设有进风孔,在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的出风面302上开设有出风孔,且进风面301与出风面302互相垂直;在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内设置有风扇303,且风扇303的转动轴垂直于进风面301。

进一步的,风扇303位于靠近进风面301的一端,出风面302上的出风孔位于远离进风面301的一端;优选的,风扇303的上边缘与出风面302的下边缘平齐。

更进一步的,交换板20与设备主体10的背面板之间形成出风通道。进风面301位于所述出风通道中,出风面302位于设备主体10的背面板所在的平面上,且出风面302不在所述出风通道中;优选的,在水平方向上,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进风面301与交换板20的顶部或底部平齐。当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位于交换板20的上边时,进风面301与交换板20的顶部平齐,且出风面302背离交换板20;当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位于交换板20的下边时,进风面301与交换板20的底部平齐,且出风面302背离交换板20。

4)交换板的正面挡板40可拆卸的安装在设备主体10的正面板上,且在交换板的正面挡板40上开设有进风孔;

交换板的正面挡板40的位置与交换板20的位置相对,且交换板的正面挡板40与交换板20之间形成进风通道。

5)走线架50可拆卸的安装在设备主体10的正面板上。

具体的,如图8所示,走线架50包括:u型支撑架501、支撑面板502和通风面板503;在支撑面板502的一面上设置有u型支撑架501,在支撑面板502的另一面上设置有通风面板503,且通风面板503垂直的设置在支撑面板502的外边缘处;在通风面板503上开设有进风孔。

6)业务板60安装在设备主体10的内部。

7)业务板的正面挡板70安装在设备主体10的正面板上,业务板的正面挡板70的位置与业务板60的位置相对,且业务板的正面挡板70与业务板60之间形成进风通道。

8)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80安装在设备主体10的背面板上,用于对业务板60进行散热。

具体的,如图9所示,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80,包括:进风面801、出风面802和风扇803;

在进风面801上开设有进风孔,在出风面802上开设有出风孔,且进风面801与出风面802互相平行;在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80内设置有风扇803,且风扇803的转动轴垂直于进风面801和出风面802;风扇803正对业务板6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外界的空气通过交换板的正面挡板40上的进风孔进入设备主体10内,经过交换板的正面挡板40与交换板20之间的进风通道至交换板20处,再在经过交换板20与设备主体10的背面板之间的出风通道后,从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30的进风面301的进风孔吹入,通过风扇303后,从出风面302中的出风孔吹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走线架50对业务板60进行散热。外界的空气可通过走线架50的通风面板503上的进风孔和/或业务板的正面挡板70上的进风孔进入设备主体10内,经过业务板的正面挡板70与业务板60之间的进风通道至业务板60处,再经过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80吹出。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通讯设备,如图10所示,为所述通讯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通讯设备包括:上层走线架s1、上层业务板s2、上层业务板进风罩s3、交换板s4、下层业务板进风罩s5、下层业务板s6、下层走线架s7;如图11所示,为所述通讯设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通讯设备还包括:上层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s8、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s9、下层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s10。

其中,上层走线架s1设置在上层业务板s2的上方,上层业务板进风罩s3设置在上层业务板s2的下方;交换板s4位于上层业务板s2与下层业务板s6之间;下层业务板进风罩s5设置在下层业务板s6的上方,下层走线架s7设置在下层业务板s6的下方;上层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s8正对于上层业务板s2,以对上层业务板s2进行散热;下层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s10正对于下层业务板s6,以对下层业务板s6进行散热;在交换板s4的上边并排设置有两个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s9,在交换板s4的下边也并排设置有两个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s9。

上层走线架s1和下层走线架s7的结果如图8所示,包括:u型支撑架501、支撑面板502和通风面板503;在支撑面板502的一面上设置有u型支撑架501,在支撑面板502的另一面上设置有通风面板503,且通风面板503垂直的设置在支撑面板502的外边缘处;在通风面板503上开设有进风孔。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了现有技术中的走线架,通过在走线架上设置进风孔,以提高对通讯设备的散热能力。

上层业务板进风罩s3和下层业务板进风罩s5为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对业务板进行散热所设置的结构,在业务板进风罩上设置有进风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在上层业务板s2的正面挡板以及下层业务板s6的正面挡板上设置进风孔,以提高对通讯设备的散热能力。

由此可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仅通过业务板进风罩对通讯设备进行散热,本发明实施例可利用业务板进风罩、走线架、业务板的正面挡板中的一种或多种对通讯设备进行散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讯设备的进风孔不仅可以设置在设备的固定结构件上,还可以设置在设备的可插拔的活动结构件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要求保留或取消在业务板进风罩、走线架、业务板的正面挡板上设置通风孔的一个或多个,并通过设计进风孔的开孔率和风阻大小,使得进风量达到最优设计。

上层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s8和下层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s10的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进风面801、出风面802和风扇803;

在进风面801上开设有进风孔,在出风面802上开设有出风孔,且进风面801与出风面802互相平行;在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内设置有风扇803,且风扇803的转动轴垂直于进风面801和出风面802;风扇803正对业务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交换板s4的正面挡板上设置进风孔,以提高对通讯设备的散热能力。通过设计进风孔的开孔率和风阻大小,使得进风量达到最优设计。交换板s4的正面挡板与交换板s4之间形成进风通道。

如图2(a)、图2(b)、图2(c)所示,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s9包括:进风面301、出风面302和风扇303;

其中,在进风面301上开设有进风孔,在出风面302上开设有出风孔,且进风面301与出风面302互相垂直;在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s9内设置有风扇303,且风扇303的转动轴垂直于进风面301。

具体的,风扇303位于靠近进风面301的一端,出风面302上的出风孔位于远离进风面301的一端;优选的,风扇303的上边缘与出风面302的下边缘平齐。

进一步的,交换板s4与通讯设备的背面板之间形成出风通道。进风面301位于所述出风通道中,出风面302位于通讯设备的背面板所在的平面上,且出风面302不在所述出风通道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交换板s4的出风通道由于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s9导致中间有转向,从而增大混风区。在此布局下,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s9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从而有效提升设备的散热冗余能力。

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外界的空气通过设置在上层走线架s1、上层业务板s2的正面挡板和上层业务板进风罩s3上的进风孔吹入,经过上层业务板s2区域,从上层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s8吹出;外界的空气通过设置在下层业务板进风罩s5、下层业务板s6的正面挡板、下层走线架s7上的进风孔吹入,经过下层业务板s6区域,从下层业务板的散热风扇盒s10吹出;外界的空气通过设置在交换板s4的正面挡板上的进风孔吹入,经过交换板s4区域,从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s9吹出。

本发明实施例中介绍的通讯设备,改变传统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结构布局,将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的进风面与出风面垂直放置,且将出风面上的出风孔与进风面上的进风孔的位置拉开了一定的高度,从而增加了混风区;同时可以增加在设备主体的背面板上安装的交换板的散热风扇盒数量,提升整体的散热能力。此外,对于业务板的散热,可以在业务板的正面挡板和走线架上均开设通风孔,以提升业务板的散热能力。

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应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示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