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器机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0576发布日期:2019-04-03 04:5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交换器机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交换器机台。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最主要的信息交流媒介之一。为了可以连接更多主机与储存设备,交换器更是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透过网络交换器对封包进行高速地交换,以存取主机中的资料,达到迅速的信息传输。

为了维持交换器机台在操作上的稳定性,如何使交换器机台具有更佳的结构强度,无疑是业界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交换器机台,其能简单地使机壳与机柜的相对位置得以固定,并使交换器机台的结构强度有效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交换器机台,包含机柜、至少一对滑轨以及至少一机壳。机柜包括沿第一方向相连通的开口以及腔室;滑轨设置于腔室内,滑轨沿第一方向延伸,滑轨包括第一凸块以及第二凸块,第一凸块远离开口,第二凸块位于开口与第一凸块之间;机壳配置以滑动地连接于滑轨之间,以通过开口而进出腔室,机壳包括一对第一凸出部以及一对第二凸出部;当机壳滑动至腔室内时,第一凸出部分别抵压对应的第一凸块,第二凸出部分别抵压对应的第二凸块,以固定机壳与机柜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凸出部彼此远离,第二凸出部彼此远离。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凸块彼此朝向,第二凸块彼此朝向。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滑轨包括连接部以及承托部,连接部与承托部彼此连接而形成"l"形,连接部连接机柜,承托部配置以承托机壳。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凸块位于对应的连接部,第二凸块包括第一抵压面,第一抵压面至少部分朝向对应的承托部,且相对承托部倾斜一角度。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凸出部包括第二抵压面,第二抵压面与第一抵压面彼此平行。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上述机壳滑动至腔室内时,第二抵压面抵压第一抵压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角度的范围在0度与5度之间。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凸块位于对应的连接部,且第一凸块包括导引槽,导引槽配置以让对应之第一凸出部至少部分滑入,以让对应的第一凸出部抵压对应的第一凸块。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导引槽相比对应之第二凸块,在第二方向上更接近承托部。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机壳被承托于滑轨的承托部之上,而第二凸出部的第二抵压面抵压第二凸块的第一抵压面,因此,机壳与机柜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能够得以固定,并使交换器机台的结构强度有效增加。

(2)由于把机壳与机柜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固定的方式,是简单地藉由第二凸出部的第二抵压面与第二凸块的第一抵压面的相互抵压,因此,业者能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有效增加交换器机台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交换器机台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机壳位于机柜内。

图2为绘示图1的交换器机台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机壳位于机柜外。

图3为绘示图2沿线段a-a的剖面图。

图4为绘示图1沿线段b-b的剖面图,其中第一凸出部抵压第一凸块,第二凸出部抵压第二凸块。

图5为绘示图4区域m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绘示图4区域n的局部放大图。

100:交换器机台

110:机柜

120:滑轨

121:第一凸块

122:第二凸块

122a:第一抵压面

123:连接部

124:承托部

130:机壳

131:第一凸出部

132:第二凸出部

132a:第二抵压面

a-a、b-b:线段

c:腔室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g:导引槽

m、n:区域

o:开口

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且若实施上为可能,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系可以交互应用。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交换器机台100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机壳130位于机柜110内。图2为绘示图1的交换器机台100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机壳130位于机柜110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交换器机台100包含机柜110、至少一对滑轨120以及至少一机壳130。实际上,机壳130内包含主板及相关元件(图未示)。为使图式简洁清楚,机柜110的外形以虚线绘示。

具体而言,机柜110包括沿第一方向d1相连通的开口o以及腔室c。滑轨120设置于腔室c内,滑轨120沿第一方向d1延伸,滑轨120包括第一凸块121以及第二凸块122,第一凸块121远离开口o,第二凸块122位于开口o与第一凸块121之间。在实务的应用中,第二凸块122与第一凸块121之间沿第一方向d1的距离,能相同于第二凸块122与开口o之间沿第一方向d1的距离,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根据实际状况,机壳130配置以滑动地连接于滑轨120之间,以通过开口o而进出腔室c。如图1所示,机壳130通过开口o滑动至腔室c内。如图2所示,机壳130通过开口o滑动而离开了腔室c。再者,如图2所示,机壳130包括一对第一凸出部131以及一对第二凸出部132。当机壳130滑动至腔室c内时,第一凸出部131分别抵压对应的第一凸块121,第二凸出部132分别抵压对应的第二凸块122,以固定机壳130与机柜110在第二方向d2上的相对位置,第二方向d2垂直于第一方向d1。

从结构上而言,机壳130的第一凸出部131彼此远离,而机壳130的第二凸出部132彼此远离。相对地,滑轨120的第一凸块121彼此朝向,而滑轨120的第二凸块122彼此朝向。也就是说,当机壳130滑动于滑轨120之间时,机壳130的第一凸出部131与第二凸出部132均朝向滑轨120,而滑轨120的第一凸块121与第二凸块122均朝向机壳130,以致第一凸出部131能够分别抵压对应的第一凸块121,而第二凸出部132则能够分别抵压对应的第二凸块122,以固定机壳130与机柜110在第二方向d2上的相对位置。

请参照图3,其为绘示图2沿线段a-a的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滑轨120包括连接部123以及承托部124,连接部123与承托部124彼此连接而形成"l"形,连接部123连接机柜110,而承托部124则配置以承托机壳130。也就是说,当机壳130滑动于滑轨120之间时,机壳130在承托部124上滑动。

请参照图4,其为绘示图1沿线段b-b的剖面图,其中第一凸出部131抵压第一凸块121,第二凸出部132抵压第二凸块12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二凸块122位于对应的连接部123,第一凸块121亦位于对应的连接部123。

请参照图5,其为绘示图4区域m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滑轨120的第二凸块122包括第一抵压面122a,第一抵压面122a至少部分朝向对应的承托部124,且第一抵压面122a相对承托部124倾斜角度θ。相对地,机壳130的第二凸出部132包括第二抵压面132a,第二抵压面132a与第一抵压面122a彼此平行。

当机壳130滑动至机柜110的腔室c内而第二抵压面132a抵压第一抵压面122a之前,第二凸块122与第二凸出部132并不接触,因此,第二凸块122与第二凸出部132之间不会产生磨擦力以增加机壳130相对机柜110滑动的阻力,直至第二凸出部132的第二抵压面132a抵压第二凸块122的第一抵压面122a时,机壳130将不会继续滑动至机柜110的腔室c内,并且,由于机壳130被承托于滑轨120的承托部124之上,而第二凸出部132的第二抵压面132a抵压第二凸块122的第一抵压面122a,因此,机壳130与机柜110在第二方向d2上的相对位置能够得以固定,并使交换器机台100的结构强度有效增加。

再者,由于上述把机壳130与机柜110在第二方向d2上的相对位置固定的方式,是简单地藉由第二凸出部132的第二抵压面132a与第二凸块122的第一抵压面122a的相互抵压,因此,业者能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有效增加交换器机台100的结构强度。

在实务的应用中,第一抵压面122a相对承托部124倾斜的角度θ,其范围在0度与5度之间,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6,其为绘示图4区域n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滑轨120的第一凸块121包括导引槽g,导引槽g配置以让对应的第一凸出部131至少部分滑入,以让对应的第一凸出部131抵压对应的第一凸块121。当机壳130的第一凸出部131抵压滑轨120的第一凸块121时,机壳130将不会继续滑动至机柜110的腔室c内。

再者,如图4所示,导引槽g相比对应的第二凸块122,在第二方向d2上更接近承托部124。换句话说,当机壳130沿第一方向d1滑动于滑轨120,而机壳130的第一凸出部131在经过滑轨120的第二凸块122时,机壳130的第一凸出部131不会与滑轨120的第二凸块122相互干涉,以让机壳130的第一凸出部131能够顺利地滑入至导引槽g内,并抵压第一凸块121。

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所揭露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机壳被承托于滑轨的承托部之上,而第二凸出部的第二抵压面抵压第二凸块的第一抵压面,因此,机壳与机柜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能够得以固定,并使交换器机台的结构强度有效增加。

(2)由于把机壳与机柜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固定的方式,是简单地藉由第二凸出部的第二抵压面与第二凸块的第一抵压面的相互抵压,因此,业者能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有效增加交换器机台的结构强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