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栈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2077发布日期:2019-04-17 03:3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堆栈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解除装置的堆栈模块。



背景技术:

以往在解锁具有多个模块互相锁固的堆栈模块时,必须克服具有多个接脚的连接器本身的结合力。而人工拆解时施力不均的问题,以及由机构辅助拆解时产生水平方向分力的问题,皆容易造成连接器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堆栈模块。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一种堆栈模块,包含第一电子模块、第二电子模块、第一解除装置以及第二解除装置。第一电子模块包括限位柱,朝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电子模块包括定位孔,其中定位孔滑动地套设于限位柱;第一解除装置包括第一本体以及导引件;第一本体设置于第一电子模块的侧壁上,且第一本体包括滑槽;导引件滑动地耦合于第一本体的滑槽,且导引件包括卡合部;第二解除装置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设置于第二电子模块的侧壁上;第二本体包括凹槽,且凹槽包括凸缘;当堆栈模块位于锁定状态时,卡合部伸入凹槽中并与凸缘卡合;当堆栈模块由锁定状态进入解除状态时,导引件相对于第一本体沿第二方向滑动,使卡合部与凸缘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定位孔与限位柱用以限制第一电子模块与第二电子模块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引件的卡合部包括第一斜面,凹槽包括第二斜面,当堆栈模块位于解除状态时,第一斜面抵接第二斜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包括容置区,设置在第一本体面对第一电子模块的内表面,且导引件设置于容置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置区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大于导引件沿第二方向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解除装置还包括推钮;推钮包括凸块。导引件包括开孔;推钮的凸块穿过滑槽而与导引件的开孔卡合,其中推钮外露于第一本体的外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包括容置孔,系与容置区连通;导引件更包括凸柱,凸柱邻近于容置孔设置。第一解除装置更包括设置于容置孔与凸柱之间的弹性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包括凸出部,第二本体包括凹陷部,当堆栈模块位于锁定状态时,凸出部与凹陷部卡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模块包括接脚区,第二电子模块包括对应于接脚区的插槽区,限位柱邻近于接脚区设置。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模块与第二电子模块从连接到分离的过程中,第二电子模块的定位孔仍滑动地套设于第一电子模块的限位柱,并沿着第一方向滑动。因此,可限制第二电子模块与第一电子模块分离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移动,进而避免第一电子模块上的元件(例如:接脚)在解除过程中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堆栈模块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堆栈模块在一视角的拆解图。

图3为图1的堆栈模块在另一视角的拆解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解除装置的爆炸图。

图5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五解除装置与第六解除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面对模块之一(由模块内向外看)的侧视图。

图5b为图5a的第五解除装置与第六解除装置背对模块的一侧(由模块外向内看)的侧视图。

图6a为图5a中的第五解除装置的推钮受外力f作用时面对模块的一侧(由模块内向外看)的侧视图。

图6b为图6a的第五解除装置与第六解除装置背对模块的一侧(由模块外向内看)的侧视图。

图7至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堆栈模块于不同解除阶段时的侧视图。

100:第一堆栈模块

200:第二堆栈模块

110:第一电子模块

210:第四电子模块

120:第二电子模块

220:第五电子模块

130:第三电子模块

230:第六电子模块

111a:第一侧壁

111b:第二侧壁

121a:第三侧壁

121b:第四侧壁

112:第一顶板

122:第二顶板

1122:第一顶表面

1222:第二顶表面

1124:第一底表面

1224:第二底表面

113a:第一限位柱

113b:第二限位柱

123a:第三限位柱

123b:第四限位柱

213a:第五限位柱

213b:第六限位柱

223a:第七限位柱

223b:第八限位柱

114:第一接脚区

124:第二接脚区

1142:第一接脚

1242:第二接脚

115:第一插槽区

125:第二插槽区

1152:第一插槽

1252:第二插槽

116:第一固定结构

126:第二固定结构

117a:第一定位孔

117b:第二定位孔

127a:第三定位孔

127b:第四定位孔

227a:第五定位孔

227b:第六定位孔

237a:第七定位孔

237b:第八定位孔

140a:第一解除装置

140c:第三解除装置

240a:第五解除装置

140b:第二解除装置

140d:第四解除装置

240b:第六解除装置

240:第七解除装置

242:本体

242a:第一本体

242b:第二本体

2421:容置区

2422:容置孔

2423:滑槽

2424:第一凹槽

2424b:第二凹槽

2425:第一凸缘

2425b:第二凸缘

2426:斜面

2426b:第二斜面

2427b:第一凸出部

2428a:第二凸出部

2428b:第三凸出部

2429b:第一凹陷部

2430a:第二凹陷部

2430b:第三凹陷部

244:导引件

244a:第一导引件

244b:第二导引件

2442:开孔

2443:凸柱

2444:第一卡合部

2444a:第二卡合部

2445:第三斜面

2445a:第一斜面

246:第一推钮

246a:第二推钮

2462:凸块

248:弹性件

x:第二方向

y:第一方向

z:第三方向

f:外力

fx:水平分力

fy:垂直分力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h3:第三高度

l1:第一宽度

l2:第二宽度

l3:第三宽度

l4:第四宽度

l5:第五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堆栈模块100组装时的立体图。第一堆栈模块100包含第一电子模块110、第二电子模块120以及第三电子模块130、第一解除装置140a以及第二解除装置140b。第一电子模块110、第二电子模块120以及第三电子模块130沿着第一方向y堆栈,且第二电子模块120位于第一电子模块110与第三电子模块130之间。

第一解除装置140a设置于第一电子模块110的侧壁上,用以解锁(unlock)第一电子模块110与第二电子模块120,使第二电子模块120自第一电子模块110分离。第二解除装置140b也设置于第二电子模块120的侧壁上,用以解锁第二电子模块120与第三电子模块130,使第三电子模块130自第二电子模块120分离。第一解除装置140a与第二解除装置140b也堆栈于第一方向y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堆栈模块100也可包含三个以上的模块以及两个以上的解除装置。

图2为图1的第一堆栈模块100在一视角的拆解图。为了清楚说明,第二电子模块120以及第三电子模块130的底板以及各模块内的部分元件将于图2中省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模块110的外壳包括第一侧壁111a、第二侧壁111b以及第一顶板112。第一顶板112包括一第一顶表面1122,第一顶表面1122面对第二电子模块120。第一侧壁111a与第二侧壁111b相对,且第一侧壁111a及第二侧壁111b分别连接于第一顶板112相对的两侧边。第二电子模块120的外壳包括第三侧壁121a、第四侧壁121b以及第二顶板122。第二顶板122包括一第二顶表面1222,第二顶表面1222面对第三电子模块130。第三侧壁121a与第四侧壁121b相对,且第三侧壁121a及第四侧壁121b分别连接于第二顶板122相对的两侧边。

第一解除装置140a、第三解除装置140c分别组装于第一电子模块110的外壳的第二侧壁111b以及第一侧壁111a上,第二解除装置140b、第四解除装置140d分别组装于第二电子模块120的外壳的第四侧壁121b以及第三侧壁121a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解除装置140a、第三解除装置140c以及第二解除装置140b、第四解除装置140d可通过螺丝分别锁附于第二侧壁111b、第一侧壁111a以及第四侧壁121b、第三侧壁121a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第一电子模块110还包括第一限位柱113a、第二限位柱113b,第一限位柱113a、第二限位柱113b的一末端穿过第一电子模块110的第一顶板112而固定,第一限位柱113a、第二限位柱113b的另一末端沿第一方向y往第二电子模块120延伸。第一电子模块110还包括第一接脚区114,第一接脚区114包括多个第一接脚1142。第一接脚区114设置在第一顶板112的第一顶表面1122上,且第一限位柱113a、第二限位柱113b邻近于第一接脚区114设置。第一解除装置140a、第三解除装置140c自第一顶表面1122在第一方向y上延伸的第一高度h1小于第一限位柱113a、第二限位柱113b自第一顶表面1122在第一方向y上延伸的第二高度h2。第一接脚1142在第一方向y上的第三高度h3小于第一限位柱113a、第二限位柱113b自第一顶表面1122在第一方向y上延伸的第二高度h2。

第二电子模块120还包括第三限位柱123a、第四限位柱123b,第三限位柱123a、第四限位柱123b的一末端穿过第二电子模块120的第二顶板122,第三限位柱123a、第四限位柱123b的另一末端沿第一方向y往第三电子模块130延伸。第二电子模块120还包括第二接脚区124,第二接脚区包括多个第二接脚1242。第二接脚区124设置在第二顶板122的第二顶表面1222上,且第三限位柱123a、第四限位柱123b邻近于第二接脚区124设置。第二解除装置140b、第四解除装置140d与第二电子模块120间的结构关系与第一解除装置140a、第三解除装置140c与第一电子模块110间的结构雷同,于此不再赘述。

图3为图1的第一堆栈模块100在另一视角的拆解图。第一电子模块110的第一顶板112还包括一第一底表面1124,第一底表面1124背对第二电子模块120。第一电子模块110包括第一插槽区115以及第一固定结构116,其中第一插槽区115包括多个第一插槽1152,第一固定结构116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定位孔117a、第二定位孔117b。第一插槽区115设置在第一顶板112的第一底表面1124上,第一固定结构116设置在第一顶板112的第一底表面1124上且部分环绕第一插槽区115。第一插槽区115在背对第二电子模块120的一侧面延伸凸出于第一固定结构116。第一接脚区114(见图2)与第一插槽区115在第一方向y上重叠。

第二电子模块120的第二顶板122还包括一第二底表面1224,第二底表面1224面对第一电子模块110。第二电子模块120包括第二插槽区125以及第二固定结构126,其中第二插槽区125包括多个第二插槽1252,第二固定结构126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三定位孔127a、第四定位孔127b。第二插槽区125设置在第二顶板122的第二底表面1224上,第二固定结构126设置在第二顶板122的第二底表面1224上且部分环绕第二插槽区125。第二插槽区125在背对第三电子模块130的一侧面延伸凸出于第二固定结构126。第二接脚区124(见图2)与第二插槽区125在第一方向y上重叠。

参照图1至图3,当第一堆栈模块100处于锁定(lock)状态时,第一接脚区114的第一接脚1142对应卡合于第二插槽区125的第二插槽1252并电性连接。此外,第二电子模块120的第三定位孔127a、第四定位孔127b分别滑动地套设于第一电子模块110的第一限位柱113a、第二限位柱113b。同样地,第三电子模块130也包括相同的定位孔,且分别滑动地套设于第二电子模块120的第三限位柱123a、第四限位柱123b。

为了避免第一接脚区114的第一接脚1142损坏,当通过第一解除装置140a、第三解除装置140c将第二电子模块120自第一电子模块110分离时,需要稳定地沿着第一方向y移动。因此,在第一电子模块110的第一接脚区114的第一接脚1142与第二电子模块120的第二插槽区125的第二插槽1252从连接到分离的过程中,第二电子模块120的第三定位孔127a、第二限位柱127b仍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一电子模块110的第一限位柱113a、第二限位柱113b,并沿着第一方向y滑动。因此,可限制第二电子模块120与第一电子模块110分离时在与第一方向y垂直的第二方向x上的位移,避免第一接脚1142在解除过程中损坏。

同样地,在第二电子模块120的第二接脚区124的第二接脚1242与第三电子模块130的插槽区的插槽从连接到分离的过程中,第三电子模块130的定位孔仍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二电子模块120的第三限位柱123a、第四限位柱123b,并沿着第一方向y滑动。因此,可限制第三电子模块130与第二电子模块120分离时在第二方向x上的位移,避免第二接脚1242于解除过程中损坏。上述的解除装置的结构以及将模块分离的方法将于下文中详细介绍。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七解除装置240的爆炸图。图4是第七解除装置240面对其所连接的模块的一侧的视角。第七解除装置240可为前述的第一解除装置140a、第三解除装置140c或第二解除装置140b、第四解除装置140d。第七解除装置240包括本体242、导引件244、第一推钮246以及弹性件248。本体242设置于所对应的电子模块的侧壁上。本体242包括容置区2421,其中容置区2421是设置在本体242面对电子模块的内表面。导引件244设置于本体242的容置区2421内,容置区2421于第二方向x上具有第一宽度l1,导引件244于第二方向x上具有第二宽度l2。第一宽度l1大于第二宽度l2,且第一宽度l1与第二宽度l2的差异大约等于导引件244可移动的范围。

本体242包括滑槽2423,且滑槽2423于第三方向z上穿透本体242。导引件244包括开孔2442,且滑槽2423的位置对应开孔2442的位置。导引件244滑动地耦合于本体242的滑槽2423。滑槽2423于第二方向x上的第三宽度l3大于开孔2442在第二方向x上的第四宽度l4。第一推钮246包括凸块2462,且凸块2462于第二方向x上的第五宽度l5略小于或等于导引件244的开孔2442于第二方向x上的第四宽度l4。第一推钮246的凸块2462穿过本体242的滑槽2423与导引件244的开孔2442卡合,且第一推钮246外露于本体242的外表面。由于导引件244的开孔2442的第四宽度l4略大于或等于第一推钮246的凸块2462的第五宽度l5,导引件244可与第一推钮246相对于本体242固定。此外,由于本体242的滑槽2423的宽度l3大于推钮246的凸块2462的第五宽度l5,且容置区2421的第一宽度l1大于导引件244的第二宽度l2,因此当使用者于第二方向x上施加力量于第一推钮246时,第一推钮246可于第二方向x上沿着滑槽2423滑动,并进而带动导引件244在容置区2421内沿第二方向x上滑动。

本体242还包括容置孔2422,且与容置区2421连通。容置孔2422是沿第二方向x自本体242远离容置区2421而凹陷的柱状空间。导引件244还包括往第二方向x延伸的凸柱2443,其中凸柱2443本身系可容置于容置孔2422中。弹性件248是设置于容置孔2422与凸柱2443之间,并套设于凸柱2443上。当无外力推动第一推钮246时,凸柱2443位在导引件244的可移动范围内。当第一推钮246受外力f作用并带动导引件244于第二方向x上往靠近容置孔2422的一端移动的过程中,凸柱2443的前端先进入容置孔2422,接着弹性件248于碰触到本体242后被压缩,使导引件244于移动的反方向上受到弹性件248的弹性恢复力推挤。当外力f移除后,导引件244通过弹性件248的弹性恢复力而滑动到原先的位置,也就是凸柱2443退出容置孔2422,且弹性件248的压缩量也恢复到无外力作用时的状态。

在图4的实施例中,第七解除装置240朝向第一方向y的一端为顶部,而第七解除装置240在第一方向y上与顶部相对的一端为底部。本体242包括第一凹槽2424,第一凹槽2424包括第一凸缘2425以及斜面2426,位在本体242的底部。导引件244包括第一卡合部2444,第一卡合部2444包括第三斜面2445,位在导引件244的顶部。以下将以两组解除装置间的组合作动描述本发明的堆栈模块的解锁机制。

图5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五解除装置240a与第六解除装置240b处于锁定状态时面对模块的一侧(由模块内向外看)的侧视图。图5b图5a的第五解除装置240a与第六解除装置240b背对模块的一侧(由模块外向内看)的侧视图。为了清楚说明,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一本体242a在图5b中省略。在本实施例中,第五解除装置240a与第六解除装置240b皆具有如图4所描述的结构。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一导引件244a包括第二卡合部2444a,第二卡合部2444a包括第一斜面2445a,系位在靠近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一侧。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第二本体242b包括第二凹槽2424b,第二凹槽2424b包括第二凸缘2425b以及第二斜面2426b,第二斜面2426b位在第二本体242b靠近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一侧,且第一斜面2445a与第二斜面2426b平行。

当堆栈模块处于锁定状态,且无外力推动第二推钮246a时,第二卡合部2444a伸入第二凹槽2424b中并与所对应的第二凸缘2425b在第二方向x上卡合,且第一斜面2445a与第二斜面2426b彼此无接触。此外,虽然图中未绘示,位在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底部的另一解除装置的导引件也可通过对应的卡合部与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一本体242a的凸缘对应地卡合连接。而位在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顶部的另一解除装置的本体也可通过其凹槽的凸缘与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第二导引件244b的卡合部对应地卡合连接。

图6a为图5a中的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二推钮246a受外力f作用时位于靠近面对模块的一侧(由模块内向外看)的侧视图。图6b为图6a的第五解除装置240a与第六解除装置240b位于背对模块的一侧(由模块外向内看)的侧视图。为了清楚说明,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一本体242a在图6b中省略。当外力f在第二方向x(也就是外力f的方向)上推动第二推钮246a时,堆栈模块由锁定状态进入解除状态,第一导引件244a相对于第一本体242a沿第二方向x滑动,使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二卡合部2444a与所对应的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第二凸缘2425b分离,且第一斜面2445a抵接于第二斜面2426b并产生水平分力fx以及垂直分力fy。因此,水平分力fx应当会使第一斜面2445a自外力f的方向推动第二斜面2426b。此时,如同前述,第五解除装置240a对应的电子模块上的限位柱可抵消解除过程中的水平分力fx,以避免对接脚造成损坏。垂直分力fy可使得第六解除装置240b沿第一方向y移动并与第五解除装置240a分离。

此外,如图6b所示,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第二本体242b还包括自顶部往第一方向y凸出的第一凸出部2427b,以及自底部往第一方向y的反向凸出的两个第三凸出部2428b。同样地,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一本体242a也包括自顶部往第一方向y凸出的凸出部,以及自底部往第一方向y的反向凸出的第二凸出部2428a。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第二本体242b还包括自底部往第一方向y凹陷的第一凹陷部2429b。当堆栈模块位于锁定状态时,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第一凹陷部2429b可与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凸出部对应卡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2427b以及第三凸出部2428b的两侧皆与第二方向x形成一钝角。也就是说,第一凸出部2427b以及第三凸出部2428b为梯形结构,但其并非用以限制本揭露。

如图6a所示,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一本体242a也包括自顶部往第一方向y的反向凹陷的第二凹陷部2430a,可与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第三凸出部2428b对应地于第一方向y上卡合。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第二本体242b也包括自顶部往第一方向y的反向凹陷的第二凹陷部2430b,可与位在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顶部的另一解除装置对应的凸出部卡合。

如此一来,上述卡合部与凹陷部的结构设计,可使解除装置间易于对位连接。图7至图10为第二堆栈模块200于不同解除阶段时的侧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图5a至图6b中的第五解除装置240a及第六解除装置240b是分别设置于第四电子模块210与第五电子模块220上。请同时参照图5a、图5b与图7,第二堆栈模块200的第四电子模块210、第五电子模块220以及第六电子模块230皆组装在一起时,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一导引件244a的第二卡合部2444a伸入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第二本体242b的第二凹槽2424b中并与所对应的第二凸缘2425b卡合,且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一导引件244a的第一斜面2445a与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第二本体242b的第二斜面2426b无接触。此时,第五电子模块220上的第五定位孔227a、第六定位孔227b分别套设于第四电子模块210上的第五限位柱213a、第六限位柱213b,且第六电子模块230上的第七定位孔237a、第八定位孔237b分别套设于第五电子模块220上的第七限位柱223a、第八限位柱223b。

请同时参照图4与图8,当外力f施加于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二推钮246a时,其作动过程会同于第一推钮246带动导引件244在本体242的容置区2421内沿外力f的方向滑动。此外,导引件244的凸柱2443部分伸入本体242的容置孔2422内,而弹性件248于接触到本体242后开始被压缩。

请同时参照图6a、图6b与图8,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一导引件244a的第二卡合部2444a在外力f的方向上与所对应的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第二本体242b的第二凸缘2425b分离,而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一导引件244a的第一斜面2445a与所对应的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第二本体242b的第二斜面2426b抵接,但此时第五电子模块220尚未与第四电子模块210分离。第五电子模块220上的第五定位孔227a、第六定位孔227b仍分别套设于第四电子模块210上的第五限位柱213a、第六限位柱213b,且第六电子模块230上的第七定位孔237a、第八定位孔237b仍分别套设于第五电子模块220上的第七限位柱223a、第八限位柱223b。

请同时参照图4与图9,当外力f持续推动第二推钮246a时,其作动过程会同于第一推钮246带动导引件244的凸柱2443更伸入本体242的容置孔2422内,而弹性件248持续地被压缩并对导引件244施加反向的弹性恢复力。

请同时参照图6a、图6b与图9,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第一导引件244a的第一斜面2445a与所对应的第六解除装置240b的第二本体242b的第二斜面2426b间产生水平分力fx与垂直分力fy。此外,第五电子模块220与第六解除装置240b受到垂直分力fy作用开始往第一方向y移动。第四电子模块210上的第五限位柱213a、第六限位柱213b与第五电子模块220的第五定位孔227a、第六定位孔227b间随着第四电子模块210与第五电子模块220间的相对滑动而开始于第一方向y上彼此远离,但第四电子模块210上的第五限位柱213a、第六限位柱213b的末端仍维持套设于第五电子模块220的第五定位孔227a、第六定位孔227b内。因此,从图8到图9所示的过程中,第五限位柱213a、第六限位柱213b可持续地抵消水平分力fx并进而避免第四电子模块210的第一接脚1142(请参考图2及图3)受到损坏。

此外,同时参照图2及图10可看出,第五限位柱213a、第六限位柱213b的第二高度h2大于第五解除装置240a的凸出部的第一高度h1,也大于接的第三高度h3,第五电子模块220只能沿第一方向y相对于第四电子模块210移动,第五电子模块220的插槽区的插槽与所对应的第四电子模块210的接脚区的接脚彼此会先分离,最后才是整个第五电子模块220与第四电子模块210彼此完全分离。如此一来,此结构设计,可确保第五电子模块220自第四电子模块210解除的过程中,第二方向x上的分力皆可确实地被抵消,进而避免第四电子模块210上的接脚于解除过程中损坏。

如图10所示,当第四电子模块210的第五限位柱213a、第六限位柱213b完全自第五电子模块220的第五定位孔227a、第六定位孔227b脱离后,即完成将第五电子模块220自第四电子模块210解除的过程。请同时参照图4,当外力f移除后,弹性件248因受到压缩而产生对导引件244施加的反向弹性恢复力,可使与导引件244连接的推钮246恢复到初始位置。第二推钮246a回到如图7所示的位置。

综上所述,在第一电子模块与第二电子模块从连接到分离的过程中,第二电子模块的定位孔仍滑动地套设于第一电子模块的限位柱,并沿着第一方向滑动。因此,可限制第二电子模块与第一电子模块分离时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进而避免第一电子模块上的接脚于解除过程中损坏。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