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8358发布日期:2019-04-12 23:3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数据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信号转接功能的电路板。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电子设备上,例如对于网卡接口,仅支持一种规格或类型的网卡,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网卡或其他类型的信号卡会得到更新,例如ocp2.0网卡会更新到ocp3.0,形成ocp3.0网卡,可由于电子设备上仅设置一种仅支持ocp2.0网卡接入的接口,因此导致用户无法使用ocp3.0网卡,为用户带来不便。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将不同的外部设备均与电子设备上的通信端口电连接的转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电路板,其中,包括:

电路板本体,其上设有第一类通信接口,用于连接第一类信号连接器的第一类通信接头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类通信接头可通过转接器构成第二类通信接头,以连接第二类信号连接器,所述第一类信号连接器输出的第一类信号与第二类信号连接器输出的第二类信号属于同类接口协议规范的不同版本。

作为优选,所述转接器上设有所述第一类通信接头,其通过所述第一类通信接头与第一类通信接口的连接而装设于所述电路板本体上,所述转接器上还设有用于和所述第二类信号连接器电连接的电接部,所述电接部与所述转接器上的第一类通信接头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类通信接头具有多个第一引脚,所述电接部具有多个第二引脚,其中,所述第一引脚数量至少与所述第二引脚的数量相等。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第一引脚按照各所述第一引脚对应传输的数据类型而具有第一排列方式,多个所述第二引脚按照各所述第二引脚对应传输的数据类型而具有第二排列方式,所述第一排列方式与第二排列方式相匹配。

作为优选,按照所述第一排列方式排列的第一引脚和按照所述第二排列方式排列的第二引脚中,传输的数据类型满足匹配条件的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匹配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接器上还设有用于和所述第二类信号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当所述第二类信号连接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接器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二类信号连机器与所述电接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为插槽,所述第一类信号连接器上设有与所述插槽结构匹配的插接部。

作为优选,所述插槽与所述插接部上对应设有凹凸匹配结构,以用于增强连接牢固程度。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为多个,所述电接部匹配所述转接部而相应设置多个。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电路板不仅能够直接与第一类信号连接器相连,以接收第一类信号,而且还能够通过一转接器而与第二类信号连接器相连,并传输第二类信号至第一类信号连接器中,使得电路板不仅能够与第一类信号连接器相连,还能够与第二类信号连接器相连,扩大了电路板的使用范围,简化了不同类别的信号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的连接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路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第一类通信接头)。

附图标记:

1-电路板本体;2-连接部;3-电接部;4-转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下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公开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路板电路板,其中,包括:

电路板本体1,其上设有第一类通信接口,用于连接第一类信号连接器上的第一类通信接头连接;

其中,第一类通信接头可通过转接器4构成第二类通信接头,以连接第二类信号连接器,第一类信号连接器输出的第一类信号与第二类信号连接器输出的第二类信号属于同类接口协议规范的不同版本。

也即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路板不仅能够直接与第一类信号连接器相连,以接收第一类信号,而且还能够通过一转接器4而与第二类信号连接器相连,并传输第二类信号至第一类信号连接器中,使得电路板不仅能够与第一类信号连接器相连,还能够与第二类信号连接器相连。从而扩大了电路板的使用范围,简化了不同类别的信号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的连接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转接器4上设有第一类通信接头,其通过第一类通信接头与第一类通信接口的连接而装设于电路板本体1上,即,转接器4以插接的形式设置在电路板本体1上。转接器4上还设有用于和第二类信号连接器电连接的电接部3,即,第二类信号连接器通过与电接部3的电连接,而使得与转接器4形成一整体,进而实现通过转接器4而与电路板本体1电连接。同时,电接部3还与转接器4上的第一类通信接头电连接,以构成第二类通信接头,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二类信号连接器输出的第二类信号通过第一类通信接头而输入至第一类通信接口中。

例如,第一类通信接口是和ocp2.0的网卡匹配的接口,故,第一类信号连接器可为ocp2.0的网卡,其上的第一类通信接头是满足ocp2.0规格的接头。第二类信号连接器可为ocp3.0的网卡,其上设有满足ocp3.0规格的接头。转接器4上设置有满足ocp2.0规格的第一类通信接头,同时其上设有与该第一类通信接头电连接的电接部3,该电接部3用于与第二信号连接器上的接头电连接,以接收该第二类通信接头输出的第二类信号,并将该第二类信号通过转接器4上的第一类通信接头输入至电路板本体1上的第一类通信接口内。

优选地,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信号和第二类信号属于同类接口协议规范的不同版本,也即,至少均支持同一种数据传输协议。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转接器4不仅能够传输第二类信号,而且为了使得第二类信号能够被电路板本体1接收及识别,本实施例中的转接器4还能够将接收的第二类信号转换为第一类信号,并将其输入至第一类通信接口中,以被电路板本体1接收及识别。即,转接器4具有对第二类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及识别的功能模块,当然,该模块设置在电路板本体1内亦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为一板体,当然也可为其他结构体,第一类通信接头设于板体的一侧边处,其具有多个第一引脚。电接部3凸设于连接器的一板面上,其具有多个第二引脚,其中,第一引脚数量需要至少与第二引脚的数量相等,因为电接部3以及对应的第一通信接头中均对应匹配的引脚间均设有同于传输数据的纤芯,也就是电接部3与第一类通信接头的每个引脚均是用于传输数据的,倘若二者的引脚数量不匹配,而且第一类通信接头的引脚数量小于与电接部3的引脚数量时,便会导致第二类信号连接器的某些引脚及其纤芯传输的数据不能被转接器4上的第一类通信接头接收,造成数据丢失。而仅有电接部3与第一类通信接头的引脚数量相等,或转接器4上的第一引脚数量更多时,才能够保证第二类信号连接器输出的第二信号会通过转接器4的第一类通信接头完全接收并对应输入至第一类通信接口中,不会造成数据丢失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引脚按照各第一引脚对应传输的数据类型而具有第一排列方式,多个第二引脚按照各第二引脚对应传输的数据类型而具有第二排列方式,第一排列方式与第二排列方式相匹配。

例如,多个第一引脚分别与用于传输不同类型数据的纤芯相连,故多个第一引脚的第一排列方式即与同其连接的纤芯传输的数据类型的排列方式一致。多个第二引脚同样分别与用于传输不同类型数据的纤芯相连,故多个第二引脚的第二排列方式同样与同其连接的纤芯传输的数据类型的排列方式一致。而将第一排列方式与第二排列方式设置为相匹配的形式,是为了保证各类型的数据与对应端口的引脚间的匹配传输以及保证数据能够传输成功,避免出现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混乱,导致后续显示出现乱码的现象。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按照第一排列方式排列的第一引脚和按照第二排列方式排列的第二引脚中,传输的数据类型满足匹配条件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匹配连接。

例如,先简单假设从左到右一共四个第一引脚,其中前三个引脚分别是用于传输data1,data2,data3,而第四个是与接地端相连。

同样地,以上述方向为基准,从左到右一共四个第二引脚,其中前三个分别是用于传输data1+,data2+,data3+,而第四个是与接地端相连。

其中,data1,data2,data3的数据类型分别与data1+,data2+,data3+的数据类型相匹配,接地端与接地端相匹配,故四个第一引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与四个第二引脚一一对应,并通过纤芯匹配连接。当data1+依次通过第二引脚及对应的纤芯传输至对应的第一引脚处时,数据data1+便可至少通过支持传输data1类型数据的第一引脚接收,并由该第一引脚传输至第一类通信端口中,由电路板本体1进行识别。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二类信号连接器与转接器4连接稳定,保证第二类信号连接器与电路板本体1间数据传输稳定。本实施例中的转接器4上还设有用于和第二类信号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2,当第二类信号连接器通过连接部2与转接器4固定连接时,第二类信号连机器与电接部3电连接。

例如,第二类信号连接器上匹配连接部2而设置有一连接件,第二类信号连接器首先通过连接件与连接部2间的配合连接而实现其能稳定地固定在连接器上的效果,与此同时,第二类信号连接器上的,例如第二类通信接头便与电接部3电连接。当转接器4利用第一类通信接头与电路板本体1上的第一类通信接口连接后,第二类信号连接器便可依次通过第二类通信接头、电接部3、第一类通信接头而将第二类信号输入至电路板本体1上的第一类通信接口中。

具体地,连接部2与第二类信号连接器上的连接件的结构不唯一,可采用任意一种匹配的连接结构实现。例如,本实施例中为了拆装方便快捷,特将连接部2设置为一插槽形式,对应地,第一类信号连接器上设有与插槽结构匹配的插接部,即连接件为能够插入该插槽内的结构,如插板等。或者,连接部2也可呈滑槽式,连接件为能够沿该滑槽滑动的滑块或滑板等。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二类信号连接器与转接器4间的连接牢固度,本实施例中还在插槽与插接部上对应设有凹凸匹配结构,以用于增强连接牢固程度。

另外,连接部2的设置数量不唯一,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电接部3可仅设置一个,也可匹配转接部而相应设置多个,具体可视第二类信号连接器上的第二类通信接头的结构而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