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6626发布日期:2018-08-21 18:2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尤其是一种散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强,我们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电子元器件所产生的热量导致发热,从而缩短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减少使用寿命。所以当下,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就变的越发重要起来。而风扇就是解决散热的最好方式,风扇是利用强制热对流的方式来进行散热的,凭借这自己的导流作用,然后利用空气与散热品之间的热交换带走热量,从而实现“强制对流”的散热方式。

目前通常都是将风扇设在散热器的一侧,利用风扇来实现散热片散热的目的,此设计散热器与风扇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未完全密封,导致风扇工作时风从间隙中流出而无法全部集中到散热器上,使得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结构。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

一种散热器结构,主要用于对系统中的发热器件进行散热,包括散热主体、风扇及将风扇固定于散热主体上的固定件,散热主体包括散热片及底座且两者一体成型,散热主体及风扇上均设有可供固定件穿过且位置相互对应的孔,另外还包括一密封件,散热主体与风扇通过密封件及固定件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在一起,连接后的散热器主体与风扇固定于系统中的PCB板上并与PCB板之间形成一相对密闭的空气流道,其中,散热片设于该空气流道内,PCB板上的发热器件固定于底座两侧。

进一步的,散热主体的底座的一端为底面,另一端为顶面,所述顶面与与之相邻的散热片之间的空气流道内设有二可供固定件穿过的圆柱形通孔。

进一步的,风扇出风口直径与空气流道的截面直径大致相同。

进一步的,风扇的叶片至少为7片,相邻叶片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的,相邻叶片形成的夹角为45度。

进一步的,散热主体由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单件组合形成且两单件间相互对称。

进一步的,每个单件上的散热片至少为3片,散热片之间层叠设置且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表面呈波浪形。

本方案通过固定件将散热本体与风扇固定在一起,使散热本体与风扇之间形成密闭的空气流道,在风扇工作时,风可以全部集中在空气流道内,从而提高散热片的散热速度及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主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本实施方式可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说明。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代表相同的元件,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似的元件。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散热器结构,主要用于对系统中的发热器件7进行散热,尤其是用于对音响系统中的发热器件进行散热,包括散热主体2、风扇3及将风扇3固定于散热主体2上的固定件6,散热主体2包括散热片21及底座22且两者一体成型,散热主体2及风扇3上均设有可供固定件6穿过且位置相互对应的孔5,为了使散热主体2与风扇3密封连接在一起,另外还包括一密封件4,散热主体2与风扇3通过密封件4及固定件6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在一起,连接后的散热器主体2与风扇3固定于系统中的PCB板1上并与PCB板1之间形成一相对密闭的空气流道8,其中,散热片21设于该空气流道8内,PCB板1上的发热器件7固定于底座22两侧。

为了将散热主体2与风扇3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在散热主体2与风扇3的四个角上各开设至少一个位置相互对应及数量相等的孔5,本方案中优选通孔,散热主体2的底座22的一端为底面,另一端为顶面,为了隐藏固定件6及锁定件且达到美观效果,在所述顶面及与之相邻的散热片21之间的两角各开设一圆柱形通孔。连接时将风扇3、密封件4及散热主体2上的通孔5位置一一对应,然后将固定件6穿过通孔5后穿入圆柱形通孔中,然后用锁定件锁紧即可,此方案优选的固定件6为螺栓,锁定件为螺母。组合后的散热主体2与风扇3固接于系统中的PCB板1上,其中底座22与PCB板1接触,然后使PCB板1、散热主体2、风扇3之间形成一相对密闭空气流道8,其中,为了提高散热片21的散热速度,散热片21设于该空气流道8内,为了将风力全部集中于空气流道8内,风扇3出风口直径与空气流道8的截面直径大致相同,

本方案中散热主体2也可以是整体结构,但是整体结构会造成开模成本高,另模具都是铁件其本身就比较重,太大的模具不仅占空间同时还不方便搬运,另在产品在损坏时也需要整体更换,大大提高了更换成本,在实际生产作业时难免会有次品及不良品产生,整体结构设计一旦产生不良品就需要整体作废,非常浪费原材料且增加生产成本,为了降低整体产品开模成本、方便运输、降低更换成本及生产成本,本方案中散热主体2由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单件组合形成且两单件间相互对称,为了使散热主体2与风扇3出风口大小相对应,每个单件的结构大致呈“┎”形,两个单件组合起来后整体大致呈“┎┒”形,二个单件各包括至少3片散热片21及一底座22,散热片21与底座22两者一体成型,为了提高散热效率,散热片21之间层叠设置且有间隙,当二单件上散热片21的层叠间隙相同时,二单件组合后,散热片21均在同一平面上呈对称分布且彼此之间不相连;当层叠间隙不同时,二单件组合后,散热片21不在同一平面上彼此呈交错分布且彼此之间不相连,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果,将散热片21表面设计为波浪形。

为了提高风扇3的风力,风扇3的叶片至少设置7片,叶片之间的间距为9-15CM,其中最优间距为11CM,同时相邻叶片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本方案中优选45度。通过实验证明当以上参数均匹配设计后,风扇的风力最大且散热片21的散热效果最好,可以大大提高散热速度提高散热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件4、通孔5及固定件6将散热主体2与风扇3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连接后的整体可拆卸的固定于PCB板1,形成一密闭的空气流道8,散热片21设置于该空气流道8内,当风扇3工作时,由于空气流道8的原因,风力全部集中在空气流道8内,此设计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