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式变流站的内循环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6628发布日期:2018-08-21 18:22阅读:1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冷却系统技术领域,涉及风力和光伏发电领域的集装箱式变流站,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式变流站的内循环风道。



背景技术:

在光伏和风力发电领域采用集装箱式变流站,集装箱式变流站集变压器、变流器、直流柜集成于一体,模块化运输使用,无需现场安装施工,光伏和风力电站应用环境多种多样,一般位于内陆地域广阔或沿海地段,淡水资源稀缺,应用环境各异,在满足散热通风的前提下,集装箱房需要有良好的防尘、防水、防腐蚀的能力。变压器的发热量较大且发热源集中,变流器由多个PCS柜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小的发热单元组成,发热量大但分散。

集装箱变流站的冷却技术要求需要良好的防尘、防水,集装箱内循环风的温度全年满足发热设备冷却需求,且供风温度要均匀;集装箱内发热设备常年发热需要冷却,耗电量耗水量越低越好;集装箱变流站为模块化,要求冷却系统也应模块化运输和安装;集装箱式变流站要求维护简单、维护成本较低。

现有集装箱式变流站采用工业空调冷却,集装箱内安装内机,集装箱侧面安装外机,该冷却方式冷却能力充足,但是工业空调常用压缩式制冷系统,压缩机功率相对高,耗电量大;标准化工业空调机组循环风量小,集装箱内循环次数少,且风管通道采用简单式异程式设计,集装箱内变流器进风温度高低不均匀,不利于变流器的冷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集装箱式变流站的内循环风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集装箱式变流站的内循环风道,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内的变流器、同程式风道、空水冷模块;所述集装箱内置多个变流器,每个变流器内置排风机,所述同程式风道包括经过每个变流器的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经过每个变流器的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的总长度相一致,所述空水冷模块包括风机、翅片换热器、空调箱壳体和静压箱,空调箱壳体的顶部设置风机,风机上面设有回风口,空调箱壳体的侧面设有出风口,空调箱壳体内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静压箱和翅片换热器,静压箱与风机上下对应,静压箱将风机的风向由从上至下转为水平,翅片换热器位于静压箱和出风口之间,翅片换热器内通冷却介质,风机抽送每个变流器的回风通道内的气体,使气体经过翅片换热器降温后再排送至每个变流器的送风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变流器相对称地布置成两排且每排变流器沿着集装箱长度方向布置。更进一步地,每排变流器对应一条送风通道和一条回风通道,每排变流器的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分别为所在排的每个变流器送风和回风,两排变流器的送风通道为同一部分,每排变流器的回风通道从变流器开始依次分为第一回风段、第二回风段、第三回风段、第四回风段和第五回风段;第一回风段贴合集装箱长度方向侧壁且沿集装箱高度方向走向设置,第二回风段贴合集装箱长度方向侧壁和集装箱顶面,并且沿集装箱长度方向走向设置,第三回风段贴合集装箱顶面和集装箱宽度方向侧壁,两排变流器的第三回风段相向连接,两排变流器的第四回风段为同一部分,第四回风段贴合集装箱顶面且沿集装箱长度方向走向设置,第四回风段为两排变流器之间的过道,两排变流器的第五回风端也为同一部分,第五回风段沿集装箱高度走向设置且用于连接风机的回风口。再进一步地,每排变流器回风通道的第一回风段、第二回风段、第三回风段、第四回风段和第五回风段分别设有防止与送风通道窜风的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空水冷模块还包括端子箱,端子箱设置于空调箱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箱壳体上设有检修门。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为涡轮风机;翅片换热器为铜管铝翅片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监测气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内部的风循环将冷量从空水冷模块均匀输送至各个变流器进行冷却,外界空气不进入集装箱内部,保护内部变流器等设备与环境隔绝,大大降低设备主设备和冷却设备的维护频率;

2、空水冷模块的风量与标准化工业空调风机风量相比较大,减少了换气次数,降低供回风温差,且供风、回风风道采用同程式设计,各风道风阻一致,确保集装箱内供风温度均匀,以及变流器冷却能力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集装箱内设备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截面示意图。

图5为同程式风道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6为异程式风道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部件标号如下:

1变流器;

2同程式风道、201送风通道、202第一回风段、203第二回风段、204第三回风段、205第四回风段、206第五回风段;

3空水冷模块、301回风口、302风机、303端子箱、304静压箱、305检修门、306空调箱壳体、307翅片换热器、308温度传感器、309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实用新型。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一种集装箱式变流站的内循环风道,包括设置于集装箱内的变流器1、同程式风道2、空水冷模块3。

所述集装箱内置多个变流器1,每个变流器1内置排风机,所述同程式风道2包括经过每个变流器1的送风通道201和回风通道,经过每个变流器1的送风通道201和回风通道的总长度相一致,所述空水冷模块3包括风机302和翅片换热器307,翅片换热器307内通冷却介质,风机302抽送每个变流器1的回风通道内的气体,使气体经过翅片换热器307降温后再排送至每个变流器1的送风通道201内,形成集装箱内循环。

集装箱内变流器1的构造:参见图1,所述多个变流器1相对称地布置成两排且每排变流器1沿着集装箱长度方向布置。

同程式风道2的构造:参见图1至图4,每排变流器1对应一条送风通道201和一条回风通道,每排变流器1的送风通道201和回风通道分别为所在排的每个变流器1送风和回风,两排变流器1的送风通道201为同一部分,每排变流器1的回风通道从变流器1开始依次分为第一回风段202、第二回风段203、第三回风段204、第四回风段205和第五回风段206;第一回风段202贴合集装箱长度方向侧壁且沿集装箱高度方向走向设置,第一回风段202内气体流向参见图1中风向朝外方向、图2中箭头向上方向和图3中箭头向上方向;第二回风段203贴合集装箱长度方向侧壁和集装箱顶面,并且沿集装箱长度方向走向设置,第二回风段203内气体流向参见图1中箭头向左方向、图2中箭头向左方向和图3中风向朝外方向;第三回风段204贴合集装箱顶面和集装箱宽度方向侧壁,由于两排变流器1为对称结构,使得两排变流器1的第三回风段204相向布置,两排变流器1的第三回风段204内气体流向参见图1中最左侧竖直相向的两个箭头方向和图3中最上侧水平相向的两个箭头方向,两排变流器1的第三回风段204内气体相汇集;两排变流器1的第四回风段205为同一部分,第四回风段205贴合集装箱顶面且沿集装箱长度方向走向设置,第四回风段205为两排变流器1之间的过道,汇集于第四回风段205内的气体流向参见图1中箭头向右方向、图3中风向朝里方向和图4中箭头向右方向;两排变流器1的第五回风端也为同一部分,第五回风段206沿集装箱高度走向设置且用于连接风机302的回风口301,第五回风段206内气体流向参见图3中箭头向下方向和图4中箭头向下方向。而且,每排变流器1回风通道的第一回风段202、第二回风段203、第三回风段204、第四回风段205和第五回风段206分别设有防止与送风通道201201窜风的隔板,图1至图3中的隔板采用加粗线条绘制。

空水冷模块3的构造:参见图4,所述空水冷模块3除包括风机302和翅片换热器307外,还包括空调箱壳体306和静压箱304,空调箱壳体306的顶部设置风机302,风机302上面设有回风口301,用于回风通道回风,空调箱壳体306的侧面设有出风口309,用于送风通道201送风,空调箱壳体306内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静压箱304和翅片换热器307,静压箱304与风机302上下对应,静压箱304将风机302的风向由从上至下转为水平,翅片换热器307位于静压箱304和出风口309之间。当集装箱内温度较高的回风进入空水冷模块3时,先是进入回风口301,经风机302增压后进入下面的静压箱304内,静压箱304将风向在从上至下转为水平,并均匀了风速和提高了静压而能供风得更远,温度较高的风经过翅片换热器307冷却后,由出风口309输送送风通道201内。

具体地,所述风机302为涡轮风机。所述空水冷模块3还包括端子箱303,端子箱303设置于空调箱壳体306内,用于线路转接。所述空调箱壳体306上设有检修门305,便于对空调箱壳体306内的部件进行检修。翅片换热器307采用具有极佳换热特性的铜管铝翅片换热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监测气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08。

参见图5和图6,本发明的集装箱内部风道设计成同程式风道2,即流经各变流器1的风道长度一致,因此风阻一致,各变流器1的冷却风量相同,可确保供风通道温度均匀,而采用异程式风道设计,距离送风近的变流器1送风流量大,温度较低,远离送风口的变流器1送风流量小,温度相对较高,会存在远离送风口的变流器1温度过高的情况。

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实用新型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